改革创新,做农村大教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a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默品读温家宝总理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河北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的《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我深深地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掷地有声的办好农村教育的决心感动着。报告从办好农村教育的深刻意义的分析、推动农村教育的各种策略与成绩综述,到农村教育质量、农村教育投入和创新农村教育管理机制,提出了深远清晰的思路。尤其是在报告最后,温总理饱含深情地表达了对农村教师的尊重、理解,全面、深刻地诠释了农村教师对农村和民族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农村教师“要无私奉献、要满怀爱心、要提高素质、要教书育人”的信念。
  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农村,对农村教育这几十年的发展与现状,我一直感触颇深。
  过去,学校坐落在农村,教师也生活在农村,每天早晨全村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它时刻激励着每一个农村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与农民朝夕相处,教师是农村精神与文明的引领者,人人都尊重、敬畏这些“先生”们。现在,学校主要集中在城镇,教师与农民便不能像以前那样朝夕相处。学校文化已经抛离了村庄文化,乡村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彼此生疏、不理解的现象影响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提升了,但精神生活却陷入了恐慌。过去传统的“拳棒之下出孝子”的教子之方慢慢被“娇惯宠爱”取代;过去“勤劳俭朴”的祖辈精神被“我过去苦过,不能再让下一代苦”的心理和行动取代;现代文明的产物,如手机、电视、电脑等,因为农村家长不能正确引导而严重侵害着还没有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孩子们;家长们大多仍抱着“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树大自然直”等陈旧的观念来影响孩子;成年人日益远离传统文明的观念和形象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孩子面前,等等,导致目前农村孩子越来越难管,学校和老师感到无奈、疑惑。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时期,学校引领乡村文明与发展的时代已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目前教育生态环境里,的确存在一些不断挑战教师体力和精力的现象:社会对教师随心所欲的攻击,日复一日乏味的教学,个人发展前途渺茫的无奈,待遇无法与劳动付出相一致的苦恼,课程改革与教材变更带来的知识短缺压力,学校无效的管理机制与各级强迫的考查指标,违背自己的道德信念和原则的活动,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业绩的尴尬,“应试教育”追求分数与速度形成的功利性竞争,全身心投入工作疏于尽孝的负疚感等,这些现象污染了学校的文化生态,减弱了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教学兴趣。过去那种身怀“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素养,具备“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品质的老师少了。教师越来越与社会、学校、学生格格不入,教师职业成了一种孤独的职业,一种封闭的职业。
  但我认为,农村学校不应该是“落后”的代名词。当下,教育均衡问题可以说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不否认现代技术和先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面对农村的孩子,我们必须想办法努力化解这种差异。例如,在信息共享的环境里,理念与文化完全可以相互借鉴渗透。再比如,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让孩子学钢琴,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学口风琴,普天下的孩子们都可以学习音乐知识,享受艺术的熏染。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就不存在差异,所谓差异,是我们的思想存在差异,行动存在差异。农村教育工作者不要一味地苦喊差异,唯一需要的是面对现实、采取行动。
  教育需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农村校长和教师的职责与素养,是需要用一生去坚守和追求的目标。只有拥有了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拥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才能辨析教育问题、发现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理想。农村学校也要在创新中积淀传统,将教师思想中流淌出来的价值观和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新旧传统融合的桥梁。这样才可以使学校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独特的道德规范。
  要让农村教师有尊严地工作与生活。只有尊重教师的思想和劳动,才是教师最需要的心灵生长秘密。教师要做一个有文化自觉的教育者,这是农村教师有尊严地活着的生命底线。同时,教师一定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职业使命与生存身份,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和生活,这样才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作为校长应该有教育家的理想、情怀与气节,带领学校走改革创新之路。也期待社会要重视校长的思想与话语权,还校长应有的职业权利与尊严,如此,农村校长和教师才会成为当地文明与思想的精神领袖。
  我想,我们的农村学校教育,要突破过去禁锢在学校围墙里做教育的传统模式,坚守住一个地方、倾注一生的精力、走开放办学之路、做农村大教育。学校就应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为教师的职业生命负责、为一方的精神文明负责、为民族的未来发展负责,这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应然之路。
  
  责任编辑/闫益佳
其他文献
程正彪,湖南省湘潭市教育学院院长、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副教授,市十佳校长    教师的幸福感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孩子在学校是幸福的,他们的教师也应当是幸福的”。教师要成就学生的幸福,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  湘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提出了“立足
“8缸发动机的动力,4缸发动机的油耗”是新途锐混合动力车型的卖点所在,但其实对于新途锐而言,是否混合动力都不会影响到其“8缸发动机的动力”,机械增压的V6发动机无论是低功率版还是高功率版,都足以与多数V8发动机抗衡,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后半句上。  新途锐混合动力的混合动力单元包括:3.0LV6TSI发动机,8挡自动变速器(针对混合动力系统开发,配备液力变矩器,能够满足拖车牵引以及越野功能)、驱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日本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军工企业,起源于1878年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仅)欠于日本三萎重工,其业务涵盖航空、航天、造船、铁路、发动机、摩托车、机器人等领域。二战后川崎旗下的飞机制造公司开始进入摩托车行业,起初只是制造风冷四冲程的单缸托车发动机,在1963年收购了一家境况不佳的摩托车制造商后成立川崎摩托车有限公司。在日本四大摩托品牌中川崎摩托虽然只排名第四,但是川崎摩托却有独特的制造理
最近,一则“母亲悄悄关注儿子微博,说教式评论引发亲子危机”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如何掌握孩子的动态是教师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从翻看日记到围观微博,凡是能够反映孩子校园生活、个人动态等内容的载体,总是被家长密切关注、及时跟进。按常理说,通过微博等工具,家长更加准确地把握了孩子的动态,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但实际情况却依旧是“家长越想深入,孩子越想逃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从一些相关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10年11月7-8日,在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中国德育杂志社、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2010’校本德育创新论坛在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领导、专家、校长和学校代表300余人与会,共商德育为先大计,共享德育创新经验,共推德育工作深入实效开展。  一、德育创新的立足点在学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践行道德规范的归宿。要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尊重人、关注人生意义的领域,学校德育就须成为一种创造人生意义的精神实践和可能生活。陶行知先生生活德育理论对于我们当今的学校德育实践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它激励我们将德育植根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触动
精致是第一印象  这两年的自主品牌,都在想办法让自己跻身高端,而吉利明显是其中步子迈的最大的那一个。即便已经看过这台车铺天盖地的照片,但摆在眼前时,细节设计依旧能够抓眼。  方正的造型与楞线是一个百看不厌的组合,阳刚之气凸显的同时又能让这台车看上去更大,中网的造型相较吉利之前的产品线也有较大的区别,在我看来甚至是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风格,在优雅的同时保留了一些时尚气息。  大灯与保险杠区域都是全新的设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只有七万多字,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它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生活、学习、劳动、理想、做人、真理、爱情、友谊等。全书始终贯穿着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幸福而高尚的人这一主题,内容博大精深,给读者以无限的教育启迪。以下几方面尤其让人感受深刻。    1. 关注孩子的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看到明天的成年人”,这正是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包括家长在内的多数人应该具备
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校长、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胡百良先生所著的《我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反思》一书,是一本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文集,是作者行政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相通相融的结晶,在中小学的教育目标、道德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高校招生制度、办学制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书中对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批判、对素质教育及课程改革的期望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香港是一个历经风雨变迁之地。鸦片战争之后,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祖国。香港经历了许多重大政治事件,这对香港公民教育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回归之后,香港政府所辖的教统局及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进公民教育。同时,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会,香港的公民教育采纳了很多在国际上处于前沿的公民教育思想,在香港实践西方的公民教育理论。与内地比较而言,香港公民教育具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