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成长与生活历程同步而行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践行道德规范的归宿。要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尊重人、关注人生意义的领域,学校德育就须成为一种创造人生意义的精神实践和可能生活。陶行知先生生活德育理论对于我们当今的学校德育实践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它激励我们将德育植根于生活,回归于生活,触动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的“情弦”,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而要实现生活化的德育,不应是典型学校的个别行为,而应全面铺开,均衡发展。为此,山东省荣成市将德育生活化作为新课程改革和推进全员育人的重要课题,率先开始了“区域推进陶行知先生生活德育理念”的探索之旅,取得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经验。
  
  一、重视“小事大做”——德育目标引领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本来事业无大小:大事小做,大事变成小事;小事大做,则小事变成大事。”他认为对于小事也要像做大事那样认真地、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这样,才可从小事中做出事业来。陶行知先生“小事大做”的说法具有很强的生活教育意义,表明教育今天的学生做好了每一件小事,也就为成就大事奠定了基础。正像 “一帽不平,何以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些古训所启示我们的,学生需要真正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从教学生坐立行走开始,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多年来,荣成市坚持遵循生活德育理论,超越知性德育,将学校德育工作从说教式向生活化转变,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努力使德育目标引领现实生活。
  
  荣成市府新小学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以习惯的培养周期为时间段,以主题教育形式进行训导。他们将习惯目标分层细化成十二个主题,开展“习德一事”的实践尝试。
  一月,倡导节约,从节粮开始;
  二月,遵守规则,从走路开始;
  三月,亲近自然,从植树开始;
  ……
  主题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如节约的习惯、走路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通过组织好习惯训练营活动,反复抓,抓反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将暑假开学第一个月作为习惯训练月,第一周为习惯训练强化周,第一天启动“快乐习惯训练营”开营仪式。习惯训练周里,按照计划,从卫生、礼仪、学习、纪律等方面,利用课堂辅导、队列训练、实践体验等形式,把艰苦的训练贯穿在快乐的习惯养成之中。习惯训练月里,利用“好习惯推广站”、“坏习惯集中营”进行好习惯巩固和坏习惯的矫正。读书征文、摄影比赛、连环画展览等多彩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习惯训练营展示活动,通过整队集合、变换队列、唱军歌、内务表演等,全方位展示班级和个人良好习惯的风貌。
  
  荣成市实验中学不断丰富、拓展习惯培养的内涵和外延,实施了学生“十个一”成才行动计划。
  1.树立一个好品行;
  2.培养一生好习惯;
  3.学写一笔好汉字;
  4.训练一副好口才;
  5.阅读一批好诗文;
  6.能写一手好文章;
  7.掌握一门好才艺;
  8.锻炼一身好体魄;
  9.争取一个好成绩;
  10.争做一个好公民。
  
  该校推行的“十个一”计划,统领养德、怡情、健体、乐学等素质教育领域,引领学生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享受生命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生活——德育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困惑和困难,决定着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向和程度。因此,德育一定要把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大的教育目标,落实或体现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之中。对学生而言,生活中的冲突和烦恼是真实存在的,抽象的人生观、世界观距自己的现实生活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内容与生活难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很难会主动内化这些道德要求。为此,我们把德育的人生导向作用细化到学生的生活指导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细微的行为表现都要敏感,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超越现实具体的生活,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根本上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关于“事应当怎样做,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的育人理念。
  
  荣成市第五中学突出学校特性,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重视学生生活指导,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基本经验是:以发展性、预防性的团体辅导为主渠道,面向全体学生。
  心理活动课。该校采取分年级开展活动的形式,同年级教师每人主攻两、三个专题,每周执教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对各年级、各班有计划地交叉辅导,方法独特,成效显著。
  主题讲座。主要采取分年级、分类别两种辅导形式。为使一年级新生迅速适应学校新生活,该校设计了“学校的昨天
其他文献
特约作者:李红明  上海数策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合伙人、智能营销事业部总经理  当晚上有用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发了一个消息,智能客服机器人就上线了,他们不仅能应对客户的问话,还能一步步引导客户的谈话,跟客户聊天,动不动还能讲个笑话,甚至你要问维修保养、预约、付定金,它都能对答如流。当客户感觉到微信里有个真实的员工在跟他交流并且能搞定他的需求时,微信后台值班的员工就可以下班了。这便是数字化员工成为了客
一下飞机,自然清新的空气拂面而来。通往市区的路上,道路两侧一望无垠的片片新绿如此惹人怜爱,记者顿时对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心生爱意。20分钟后,车子缓缓进入市区,随处可见的“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标语不断闯入记者视野,探奇之心已然在脑际潜滋暗长:在德行这块芳草地的浸润之下,这里的教育会是怎样一幅令人期待的光景?在与常德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深入对话之后,记者心中的疑团逐渐消解。自上而下地进行学校文化建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经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作为英国老牌的汽车品牌——捷豹,也紧跟时代的步伐,量产了第一台纯电动车。  老实说,在各路“造车新势力”的大举“进攻”之下,只要一提起纯电动车,我的头脑中反倒会浮现出那些曾经闻所未闻的厂商,而像捷豹这样的老牌传统车企似乎并没有太多作为。即便开发纯电动车,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周鸿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  网络文化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人类文化,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心理文化、网络内容文化。网络文化具有继承性、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变性、及时性、反理性等特征。网络文化体系是一种动态体系,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发展。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新时期,对青少年的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变革同步。随着我国和谐祖国的构建与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培养其敬廉崇洁的道德情感,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树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校立足文化视野,积极把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使廉洁氛围、廉政文化弥漫于校园,使清正廉洁成为广大师生自内心
程正彪,湖南省湘潭市教育学院院长、市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副教授,市十佳校长    教师的幸福感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孩子在学校是幸福的,他们的教师也应当是幸福的”。教师要成就学生的幸福,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人。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  湘潭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提出了“立足
“8缸发动机的动力,4缸发动机的油耗”是新途锐混合动力车型的卖点所在,但其实对于新途锐而言,是否混合动力都不会影响到其“8缸发动机的动力”,机械增压的V6发动机无论是低功率版还是高功率版,都足以与多数V8发动机抗衡,所以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后半句上。  新途锐混合动力的混合动力单元包括:3.0LV6TSI发动机,8挡自动变速器(针对混合动力系统开发,配备液力变矩器,能够满足拖车牵引以及越野功能)、驱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日本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军工企业,起源于1878年日本明治维新时代,仅)欠于日本三萎重工,其业务涵盖航空、航天、造船、铁路、发动机、摩托车、机器人等领域。二战后川崎旗下的飞机制造公司开始进入摩托车行业,起初只是制造风冷四冲程的单缸托车发动机,在1963年收购了一家境况不佳的摩托车制造商后成立川崎摩托车有限公司。在日本四大摩托品牌中川崎摩托虽然只排名第四,但是川崎摩托却有独特的制造理
最近,一则“母亲悄悄关注儿子微博,说教式评论引发亲子危机”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如何掌握孩子的动态是教师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从翻看日记到围观微博,凡是能够反映孩子校园生活、个人动态等内容的载体,总是被家长密切关注、及时跟进。按常理说,通过微博等工具,家长更加准确地把握了孩子的动态,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但实际情况却依旧是“家长越想深入,孩子越想逃避”。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从一些相关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10年11月7-8日,在中国杭州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上,中国德育杂志社、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2010’校本德育创新论坛在杭州市大成实验学校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领导、专家、校长和学校代表300余人与会,共商德育为先大计,共享德育创新经验,共推德育工作深入实效开展。  一、德育创新的立足点在学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