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太阳崇拜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纹样造型和历史遗迹两方面出发,认为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出土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的纹样以“双人抬物”这一动作表示了史前人类对太阳的崇拜。
  关键词:新时期时代 宗日遗址 彩陶盆 太阳崇拜
  1995年,在青海省同德宗日遗址出土,现存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双人抬物”纹彩陶盆,属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家窑类型。
  “双人抬物”纹彩陶盆高11.3厘米、口径24.2厘米。细泥红陶质。大口,侈唇,卷檐,小平底,黑彩纹饰。口檐内壁等距绘有两个人相对用双手抬一个圆形物体,身体微微弯曲。四组人物中间均绘有两组平行竖线,中间以同样平行的横线隔开。图案下方绘有五个平行圆环绕内壁,口部以斜线纹和三角纹加以装饰。
  关于“双人抬物”纹所绘景象,各家说法不一。
  最早有专家认为,“双人抬物”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类对于“公”这一观念的理解,这是一幅关于原始“公”礼的描绘,即多人同时参加的祭祀活动。单从图形的层面理解,这样的解释较为合理。但又有学者指出,图像清晰可见两人共同抬一重物,由于物的重量导致两人双腿叉开,弯腰弓背,猜测图案是古人夯筑墙体的场景的再现。
  另一种观点是以圆形来表示取水的容器,以横线和竖线则表现了先民的居所,再现了宗日先民取水归来的生活场景。陶器属于易碎品,因此这一图像表达了先民对盆、罐等取水之器的长久使用的愿望。
  而后有学者提出“祈殖”一说,认为“双人抬物”与史前春播祭及祈殖巫术有关,并与当时同时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相互印证。画中人们舞蹈的目的,一为祈求谷物丰产,二为祈求人口繁育。这种观点论证较为合理,与我们所理解的古人的“生殖崇拜”相吻合,且这样用于祈殖的舞蹈在《吕氏春秋·古乐》中确有记载,并认为与原始的宗教有关。
  在对宗日遗址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本文认为“双人抬物”纹与古代先民的太阳崇拜相关。
  太阳崇拜是古人众多自然崇拜中的一种。新石器时代以后,人类能够进行生产性的生产。从那时起,太阳对人类的生活有最直接的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受到太阳制约,人们对于太阳开始了思考和猜想。根据考古资料1976年青海东部出土的马厂型马家窑文化来看,中国太阳神观念和太阳崇拜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形成。
  原始先民不理解太阳的奥秘,他们认为太阳具有能使万物复苏、生长的超自然力量,将太阳看作丰产的主要赐予者。原始先民还认为,太阳与人相同,拥有灵魂和情绪,这便形成太阳有灵观念。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敬奉与祭拜太阳的方式上大体趋向一致:不拘一格,因地制宜,态度虔诚而方式简捷。
  那么原始先民是否具有这样的抽象思维能力呢?根据格罗塞在他的《原始艺术》中的观点,人渴望把握世界,在“缩小”和“简化”后变成的“把握”之中,这正是在不能具象把握时的一种仅能的必然选择。因此,抽象的图案正是原始先民对于“把握”的一种心理诉求。
  同样可以人面鱼纹盆为例,陶盆内壁用黑彩描绘了人面鱼纹图,关于这个人面鱼纹图所绘之物在学术界仅有一些推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图案在当今人类能见到的具象实物中,无法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当时的原始先民的一些特殊绘画并不完全是对具象世界的客观描绘,而是在这其中加入了无意识的抽象元素。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可以认为“双人抬物”纹中的圆形图案与古人眼中太阳的形状一致,而图案中两个人的姿势便可认为是对于太阳的能量的渴望。人们渴望在农业和畜牧业上受到太阳的眷顾,更希望可以借助和把握太阳的能量,以获得牲畜和农作物上的丰殖。同时,来自自然界各种灾害让人们渴望太阳能量,又对太阳的能量充满了畏惧。
  而关于图案中或竖或横的线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先民追求“对称”的審美要求。在线条的象征含以上,则有两种可能。一是以数量较多、排布紧密的线条代表先民希望在太阳的帮助下,获得保护和丰收;二是以这种线条表示一种当地特有的祭祀方式,以完成一种“敬日”的仪式。
  无论从哪一种角度来看,“双人抬物”纹彩陶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始先民的艺术表现能力,对当时历史与艺术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惠生.舞蹈盆及二人抬物盆释义,宗日遗址文物精粹及论述选集[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霍富.宗日“二人抬物”彩陶盆解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
  [3]刘铮.宗日彩陶“二人抬物”纹寓意探析.
  [4]李锦山.“二人抬物”纹彩陶盆与祈殖巫术[J].文博,2005(01).
  [5]曲箫.古蜀先民的太阳崇拜[J].文史杂志.
  [6]何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148,174,168.
  [7]陆一轩.从彩陶文化解析先民心理发展特征[J].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较为恰当的描述。版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自己的发展路径,且结出了累累硕果。版画与其他艺术相比,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如可视性审美的平面性造型、印痕艺术、艺术结果的复数等特征。为了促进版画艺术的传承,需要从青少年抓起,采取种种举措,传承国粹文化。  关键词:版画 基本功 黑白画 兴趣 环境  
期刊
摘要:有人说,教师职业是一种最难发挥人的创造精神的职业。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表明,教师的教育活动是最具创造性的劳动。因为,同样的教学内容,一百个教师几乎有一百种不同的课堂设计和教学安排,同样都是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每个学校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善于创造,勇于创新,这正是教师的一种精神品格。  关键词:古筝艺术 新筝改革 创新教学  一、古筝艺术的历史发展  两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术教育实践的角度去阐述美术教育中蕴涵的德育资源和信息,并从五个方面阐明如何利用美术教育的优越性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以美辅德 美术 德育  “我代表我的祖国”——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以优异的成绩和精湛的画技,震惊了欧洲画坛,使嘲笑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的洋鬼子们目瞪口呆。小小一支画笔画出我中国人之骨气,为祖国赢得了尊严和荣誉。  其实,此例子远不止徐悲鸿一个
期刊
摘要: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相关内容,争取将学校的体育、艺术教育等的学习纳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当中,与此同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开展,行动起来。关于在“体育、艺术、2+1项目”的指导思想,本文着重对小学体育与艺术2+1项目活动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 体育与艺术2+1艺术 应用研究  “体育与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进一步落实小学德、智、体、美
期刊
摘要:美术作品鉴赏是艺术鉴赏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美术作品就像是一本书,有血有肉有情感,我们要像读书一样去鉴赏美术作品,开拓美术作品的鉴赏思路。美术作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客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该立足于文化情境,感受作品的线条和色彩美,领悟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美术作品寄托了创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真正
期刊
摘要:儿童自身对于生活物象“外形”及“有型”的认识、感悟、理解,借助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可以使画面产生“美”感。画面美则会激发儿童绘画兴趣,提高其造型的能力。笔者就儿童造型能力培养,阐述一些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外形 有型 造型能力  儿童造型能力的偏差主要来源于自身对于“形”的认识和理解。在儿童造型能力发展的初期,线条的滑动可以让儿童体验肢体变换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伴随这种良好的体验,儿童便会
期刊
摘要:融合声音的声乐学习是一门技术活,是围绕咬字、吐字和表达感情而进行的技术活,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声乐学习中必须通过练习发声的途径,学会科学的发声方法,促使自身用声情并茂去演绎歌曲的美妙动人。对于声乐学习中的声情并茂,本人有一些肤浅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声乐学习 声情并茂  一、声乐学习中的两点注意事项  1.重视声乐学习前的准备工作。重视声乐学习前的准备工
期刊
摘要:说到童谣,可以称得上是耳熟能详。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童谣的陪伴,是我们对世界产生基本认知的重要媒介,例如生活技能、思维方式等,对开发儿童智力,培养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基于童谣在每个人成长阶段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汉语民间童谣蕴含的语言特征进行了阐述,以此领会汉语民间童谣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汉语 民间童谣 语言特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学者与专家对汉语民间童谣展开了深入
期刊
授课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三只小猪》  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三只小猪》是一支轻音乐乐队演奏的乐曲,轻松、幽默、诙谐地勾画了三只小猪愉快的生活场景。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描写盖房子前的准备工作,第二部分描写盖房子时的生活景象,音乐活泼可爱,是一首适合低年级孩子表演的乐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欣赏《三只小猪》感受三只小猪音乐形
期刊
摘要:美术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教育者不仅要重视美术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德育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格,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以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因为教育者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德育渗透了。本文主要探究以德育教育为突破口,实现美术教育功能的进一步丰富。  关键词:德育教育 美术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