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熊岳镇冬季气候变暖进程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il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利用1952—2010年营口市熊岳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熊岳镇冬季气候变暖进程,结果表明:熊岳镇近59年冬季平均气温为-6.5 ℃,冬季气温年际间波动较大,最高-3.5 ℃(2006年),最低-10.3 ℃(1956年);1986年之前,冬季偏冷年较多,之后偏暖年较多;59年来冬季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46 ℃/10年;50年代冬季气温最低,之后各年代气温呈逐步升高态势,仅80年代和21世纪初有小幅回落;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冬季变暖趋势极其显著,21世纪初变暖趋势不显著。
  关键词 冬季;气候;变暖;气温;气候倾向率;辽宁营口;熊岳镇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49-01
  营口市熊岳镇位于辽东半岛中部,受海洋和陆地2种气候条件的共同影响,气候条件优越[1-2],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资源。近年来,设施农业发展迅猛,保护地蔬菜、果树规模日益扩大。在气候变暖[3-4]的大背景下,熊岳镇气候变化情况及冬季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笔者对1952—2010年熊岳镇逐月平均气温进行研究,探求熊岳镇冬季气候变暖进程,为有效利用冬季热量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逐月平均气温资料来源于营口市气象局,时间跨度为1952—2010年。四季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年代划分:1952—1959年为20世纪50年代,1960—1969年为60年代,1970—1979年为70年代,1980—1989年为80年代,1990—1999年为90年代,2000—2009年为21世纪00年代。常年值是指1981—2010年30年气候要素的平均值。
  1.2 研究方法
  线性倾向估计[5]:以时间为自变量,气温为因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xi=a bti(i=1,2,…,n)
  根据b值确定气温的趋势倾向。b>0时表示在计算时段内气温呈上升趋势;b<0表示呈下降趋势。b×10称为气候变化倾向率,表征气温上升或下降的速率,单位为℃/10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冬季气温的年际变化
  1952—2010年间,熊岳镇冬季气温波动较大,2006年冬季气温最高,为-3.5 ℃,1956年冬季气温最低,为-10.3 ℃,两者相差6.8 ℃。冬季平均气温为-6.5 ℃,常年值为-6.0 ℃。1986年之前,冬季气温低于常年值的年份较多,1986年之后,冬季气温高于常年值的年份增多,且相邻年份间变幅较大。
  由图1可知,熊岳镇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346 ℃/10年,相关系数为0.387,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冬季气温以0.346℃/10年的速率在显著升高,冬季在变暖。
  2.2 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由图1可知,各年代冬季气温基本呈逐步升高态势,仅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比前一年代稍有回落。总体上,只有20世纪90年代冬季气温高于常年值,其他各年代冬季气温均低于或等于常年值。
  由表1可知,20世纪50年代冬季气温最低(-7.3 ℃),60年代稍升高(-7.2 ℃),70年代大幅度升高(-6.5 ℃),80年代略有回落(-6.8 ℃),90年代大幅度升高(-5.5 ℃),21世纪00年代又有回落(-6.0 ℃)。从变化趋势看,仅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其他各年代均呈上升趋势,且50年代和80年代的上升趋势均通过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冬季变暖趋势极显著;21世纪00年代虽然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趋势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1)1952—2010年熊岳镇冬季气温呈升高趋势,平均以0.346 ℃/10年的速率升高,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说明
  冬季变暖趋势显著。59年来冬季气温升高了20.1 ℃,年际间冬季气温变幅较大,最大变幅达6.8 ℃;1986年之前冬季气温多低于常年值,1986年之后冬季气温高于常年值的年份增多,但21世纪初10年冬季气温冷暖变化比较频繁。
  (2)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冬季气温基本呈逐步升高态势,仅在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出现小幅下降。各年代中仅60年代和90年代冬季气温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他各年代均呈升高趋势,尤以50年代和80年代升温趋势极为显著,通过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但21世纪初的10年虽然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变暖趋势不显著。
  (3)冬季气温升高导致冬季变暖,这为设施农业提供了更好的热量资源,利于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但21世纪初的10年冬季气温升高并不显著,年际间升降温频繁,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或减少极端天气造成的损失。
  4 参考文献
  [1] 安娟,吴福杰,杨丹宁,等.1953—2010年熊岳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355-360.
  [2] 安娟,董飞,吴福杰,等.熊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2):29-32.
  [3] 安娟,徐婷,陈玉光,等.辽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630-13632.
  [4] 沙万英,邵雪梅,黄枚.20世界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J].中国科学(D辑),2002,32(4):317-326.
  [5] 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2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37-41.
其他文献
摘要 浙江西部山区农田均为单季稻—油菜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分析主推品种中浙优8号、甬优15在生产上的种植表现,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在单季稻地区的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 单季稻;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浙西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96-01  中浙优8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杂交籼稻品种,该组合属迟熟杂交中籼,产量
摘要 对沙松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沙松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沙松;形态特征;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84-01  沙松是我国东北地区树种中生长最高大的常绿乔木,垂直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的针阔混交林中,但喜生于700 m以下的山腹、溪谷的肥沃湿润之地。人工林集
摘要 鲍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从选种、养殖环境、育苗、鲍苗养殖、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鲍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鲍鱼养殖中提高其存活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鲍鱼;养殖技术;选种;育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9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98-01  鲍鱼是一种较为原始的
摘要 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 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039-0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
摘要 以杂交稻H优518、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作为双季机栽晚稻,H优518、盛泰优9712以6月27日播种为宜;准两优608以6月15日播种为宜。  关键词 双季晚稻;播种期;机插栽培;影响  中图分
摘要 通过分析巴马县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依托有利条件,找准突破口,提出科技投入、组织经营、项目招商、企业带动、品牌发展等措施,以期促进巴马县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特色农业;现状;有利条件;对策;广西巴马  中图分类号 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74-03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传统农
摘要 介绍三叶木通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和种条采集、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播种和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三叶木通;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扦插育苗  中图分类号 S66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68-0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原产我国的木通科木通属落叶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因农历8
摘要 为寻找农机化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促进烟农增收节支,就广昌县烟叶生产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加快该县烟叶生产机械化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草;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对策;江西广昌  中图分类号 S572;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3-0205-04  Abstract In o
摘要 阐述了黄秋葵的特征特性,介绍其主要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品种选择、整地施肥、育苗移栽或直播、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留种等方面内容,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应用。  关键词 黄秋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16-02  黄秋葵是以嫩荚供食用的蔬菜,原产非洲,目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以美国栽培最多 。黄秋葵营养丰富,
超级杂交稻天优998的亲本为天丰A与R998,选育单位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1]。该品种为感温型杂交稻强优组合,2005年作为农业部公布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被兴宁市引进种植,2007年根据农业部、广东省农业厅的部署和安排,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兴宁市农业局共同承担超级稻示范推广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工作。自项目实施以来,严格按照农业部农科教发〔2005〕2号文件精神,在广东省农业厅指导下,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