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鲍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从选种、养殖环境、育苗、鲍苗养殖、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鲍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鲍鱼养殖中提高其存活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鲍鱼;养殖技术;选种;育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9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98-01
鲍鱼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海水养殖贝类,其结构为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壳中包裹有软体部分,为宽大扁平的肉足。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生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和较好的口感,所以为大量生产而进行人工养殖及繁育。现主要从鲍鱼选种、养殖环境、育苗、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鲍鱼的存活率及质量。
1 选种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经济型鲍鱼主要有4种,分别为盘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和九孔鲍。其中,杂色鲍和九孔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区,由于杂色鲍和九孔鲍细胞中等位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对口感也造成了较大影响;盘鲍和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海域,其体型相对于杂色鲍和九孔鲍较大,其水温要求也相对较高。福建及其周边(从福州连江至漳州东山一带)的养殖场仍以九孔鲍养殖为主[1]。
2 养殖环境
2.1 生态养殖环境
鲍鱼养殖环境应选用较为合适的海域,这对后续的鲍鱼育苗和养殖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养殖环境一般要求远离重工业污染区,海水盐度要求为30‰±5‰。海水应清澈透明,能见度>4 m,pH值为7.8~8.0,海水比重应较为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同时,海水应为活水流动,具有适宜的海藻,维持较好的涨落潮幅度[2]。
2.2 人工养殖环境
鲍鱼的人工养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养殖设施。以福建地区鲍鱼养殖为例,鲍鱼养殖的人工环境应具有多个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水池[3],主要有育苗池、生长池、海水过滤池、沉淀池、沙滤池等,同时当鲍鱼逐渐增大时还应增加养鲍箱。除了固定功能的水池外,养殖场还应具有一套完善的控温系统、供氧系统、供水管道等。
3 育苗
3.1 幼体培育
在鲍鱼受精卵进入育苗池后,8~10 h担轮幼体即可孵出。此时,育苗池中应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和24 ℃左右的水温。担轮幼体在经过2 d左右的悬浮期后,在事先铺好的塑料薄膜上进行附着。此时应保证池中氧气充足,担轮幼体在该环境下约1个月时间即可进行上足分化,进入稚鲍阶段。
3.2 稚鲍养殖
进入稚鲍阶段后应及时进行换池。所更换池水温与原池水温差应控制在0.5 ℃以内,此时稚鲍的主要食物为硅藻,应在新池中加入足量的硅藻。新池中主要采用瓦片附底,当稚鲍生长到一定阶段时,用海绵将稚鲍从塑料薄膜上洗下,放入新池中。在洗下稚鲍之后的1~2 d应注意清洗池底的死鲍及未附着鲍。其余稚鲍将迅速自主附着到瓦片朝阴处,此时应维持稳定的充气流水量。
3.3 幼鲍养殖
当稚鲍长到1 cm左右,应再次进行生长池的更换。生长池内的瓦片布置及水温充气量仍维持与原水池相同。此时可适当采用鲍鱼粉状饲料和海带粉混合投喂,投喂过程中要注意每日定期投食,并且每隔4 d对池底食物碎屑进行清理,保证水体的洁净程度[4]。
3.4 鲍苗养殖
当幼鲍生长到2 cm及以上时即可进行装箱养殖,装箱过程中应注意养殖密度。所选箱体最好为圆柱形,直径(内径)1.1~1.2 m,高0.6~1.0 m皆可。一般来说,壳长2 cm的鲍苗,放养密度为800~1 000个/箱;壳长3~4 cm的鲍苗,养殖密度为600~700个/箱;壳长4~5 cm的鲍苗,养殖密度为400~600个/箱[5]。此时,可以将养殖箱运到周边海域进行放养。通常选择外海性海域受台风影响较少的地段,其放养的底质主要为岩礁盘或古珊瑚礁盘。定期(5~7 d)进行投饵养殖,投饵重量约为其体重的30%即可。在鲍苗养殖过程中,要关注鲍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分疏。
4 生长影响因素
4.1 光照
在鲍鱼的生长环境中,光照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鲍鱼的生长发育。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幼虫及幼鲍的生长与存活影响不同,即便是相同的光照强度,由于水温和光照周期不同,其影响也不同。在高温长光照下,光照强度应控制在700~1 200 lx;在低温短光照下,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 300~2 000 lx[6]。
4.2 水温
由于鲍鱼属于无脊椎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血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防御机制。温度会影响血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鲍鱼的生长[7]。通常来说,鲍鱼的耐温范围为9~32 ℃,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3~28 ℃。当水温在25 ℃以下时,鲍鱼的活性和生长均显著下降。
4.3 盐度
不同的盐度对鲍鱼生长、繁殖均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鲍鱼对盐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可以对其进行盐驯化。通常来说,鲍鱼的正常生存盐度范围为20~38,而适宜的盐度为25~35。当盐度>38或<20时,生长、繁殖、存活率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5 参考文献
[1] 张国范,张福绥.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J].海洋科学,1993(6):18-21.
[2] 燕敬平,刘世禄.我国鲍增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海洋水产研究,1998(1):91-96.
[3] 游小艇.浅析福州鲍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福建水产,2013(3):236-241.
[4] 余德光,王广军,谢骏,等.九孔鲍人工育苗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05(4):36-37.
[5] 钟幼平,陈昌生,吴永沛,等.国内南方鲍鱼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51-58.
[6] 武清爽.鲍人工育苗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5(18):29.
[7] 张明,王志松,高绪生.不同生长期皱纹盘鲍对水温适应能力的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05(6):54-59.
关键词 鲍鱼;养殖技术;选种;育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9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98-01
鲍鱼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海水养殖贝类,其结构为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壳中包裹有软体部分,为宽大扁平的肉足。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始腹足目鲍科生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医用价值和较好的口感,所以为大量生产而进行人工养殖及繁育。现主要从鲍鱼选种、养殖环境、育苗、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鲍鱼的存活率及质量。
1 选种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经济型鲍鱼主要有4种,分别为盘鲍、皱纹盘鲍、杂色鲍和九孔鲍。其中,杂色鲍和九孔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区,由于杂色鲍和九孔鲍细胞中等位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对口感也造成了较大影响;盘鲍和皱纹盘鲍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海域,其体型相对于杂色鲍和九孔鲍较大,其水温要求也相对较高。福建及其周边(从福州连江至漳州东山一带)的养殖场仍以九孔鲍养殖为主[1]。
2 养殖环境
2.1 生态养殖环境
鲍鱼养殖环境应选用较为合适的海域,这对后续的鲍鱼育苗和养殖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养殖环境一般要求远离重工业污染区,海水盐度要求为30‰±5‰。海水应清澈透明,能见度>4 m,pH值为7.8~8.0,海水比重应较为稳定,全年保持在1.020以上。同时,海水应为活水流动,具有适宜的海藻,维持较好的涨落潮幅度[2]。
2.2 人工养殖环境
鲍鱼的人工养殖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养殖设施。以福建地区鲍鱼养殖为例,鲍鱼养殖的人工环境应具有多个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水池[3],主要有育苗池、生长池、海水过滤池、沉淀池、沙滤池等,同时当鲍鱼逐渐增大时还应增加养鲍箱。除了固定功能的水池外,养殖场还应具有一套完善的控温系统、供氧系统、供水管道等。
3 育苗
3.1 幼体培育
在鲍鱼受精卵进入育苗池后,8~10 h担轮幼体即可孵出。此时,育苗池中应保持适宜的光照条件和24 ℃左右的水温。担轮幼体在经过2 d左右的悬浮期后,在事先铺好的塑料薄膜上进行附着。此时应保证池中氧气充足,担轮幼体在该环境下约1个月时间即可进行上足分化,进入稚鲍阶段。
3.2 稚鲍养殖
进入稚鲍阶段后应及时进行换池。所更换池水温与原池水温差应控制在0.5 ℃以内,此时稚鲍的主要食物为硅藻,应在新池中加入足量的硅藻。新池中主要采用瓦片附底,当稚鲍生长到一定阶段时,用海绵将稚鲍从塑料薄膜上洗下,放入新池中。在洗下稚鲍之后的1~2 d应注意清洗池底的死鲍及未附着鲍。其余稚鲍将迅速自主附着到瓦片朝阴处,此时应维持稳定的充气流水量。
3.3 幼鲍养殖
当稚鲍长到1 cm左右,应再次进行生长池的更换。生长池内的瓦片布置及水温充气量仍维持与原水池相同。此时可适当采用鲍鱼粉状饲料和海带粉混合投喂,投喂过程中要注意每日定期投食,并且每隔4 d对池底食物碎屑进行清理,保证水体的洁净程度[4]。
3.4 鲍苗养殖
当幼鲍生长到2 cm及以上时即可进行装箱养殖,装箱过程中应注意养殖密度。所选箱体最好为圆柱形,直径(内径)1.1~1.2 m,高0.6~1.0 m皆可。一般来说,壳长2 cm的鲍苗,放养密度为800~1 000个/箱;壳长3~4 cm的鲍苗,养殖密度为600~700个/箱;壳长4~5 cm的鲍苗,养殖密度为400~600个/箱[5]。此时,可以将养殖箱运到周边海域进行放养。通常选择外海性海域受台风影响较少的地段,其放养的底质主要为岩礁盘或古珊瑚礁盘。定期(5~7 d)进行投饵养殖,投饵重量约为其体重的30%即可。在鲍苗养殖过程中,要关注鲍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分疏。
4 生长影响因素
4.1 光照
在鲍鱼的生长环境中,光照有多方面的生态作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鲍鱼的生长发育。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幼虫及幼鲍的生长与存活影响不同,即便是相同的光照强度,由于水温和光照周期不同,其影响也不同。在高温长光照下,光照强度应控制在700~1 200 lx;在低温短光照下,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 300~2 000 lx[6]。
4.2 水温
由于鲍鱼属于无脊椎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血细胞是最主要的免疫防御机制。温度会影响血细胞内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鲍鱼的生长[7]。通常来说,鲍鱼的耐温范围为9~32 ℃,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3~28 ℃。当水温在25 ℃以下时,鲍鱼的活性和生长均显著下降。
4.3 盐度
不同的盐度对鲍鱼生长、繁殖均产生一定影响。由于鲍鱼对盐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可以对其进行盐驯化。通常来说,鲍鱼的正常生存盐度范围为20~38,而适宜的盐度为25~35。当盐度>38或<20时,生长、繁殖、存活率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5 参考文献
[1] 张国范,张福绥.贝类遗传多样性及其永续利用[J].海洋科学,1993(6):18-21.
[2] 燕敬平,刘世禄.我国鲍增养殖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海洋水产研究,1998(1):91-96.
[3] 游小艇.浅析福州鲍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福建水产,2013(3):236-241.
[4] 余德光,王广军,谢骏,等.九孔鲍人工育苗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05(4):36-37.
[5] 钟幼平,陈昌生,吴永沛,等.国内南方鲍鱼工厂化育苗和养殖技术[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51-58.
[6] 武清爽.鲍人工育苗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5(18):29.
[7] 张明,王志松,高绪生.不同生长期皱纹盘鲍对水温适应能力的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2005(6):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