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松形态特征及营造林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沙松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沙松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沙松;形态特征;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84-01
  沙松是我国东北地区树种中生长最高大的常绿乔木,垂直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的针阔混交林中,但喜生于700 m以下的山腹、溪谷的肥沃湿润之地。人工林集中在黑龙江省勃利县,吉林省临江县、长春市净月潭、九台县土门岭,辽宁省宽甸县等地。因此,大力推广沙松的种植很有必要。
  1 沙松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40 m,胸径1 m,树干通直,小枝有圆形叶痕,一年生枝黄灰色或淡黄褐色,无毛[1-2];冬芽有树脂;叶线形,上面中脉凹下,先端急尖或渐尖,果枝叶上面近先端或中、上部常有2~5条不完整的气孔线,树脂管中生。花期4—5月,雌雄同株;9—10月种熟,球果圆柱形,腋生,直立;球果成熟时,种鳞与种子一同脱落;种子上部具宽翅[3-4]。
  2 造林技术
  2.1 采种与种子处理
  沙松种子在9月下旬成熟,球果由绿变黄绿,用采种工具将球果钩下,种子成熟期只有15 d,过期鳞片立即开裂,种子脱落,因此种子成熟期需做到适期采种。球果两端空粒很多,它的重量与优良种子所差无几,不易分离,调制、精选均较困难。一般是采集后的球果晾晒5~6 d,鳞片即自然脱落,筛去鳞片,去掉杂物,阳光下干燥2~3 d后风选。沙松种子为三角形,紫褐色,含油量高。1 kg粒数19 800~21 200粒,平均20 500粒。千粒重47.10~51.59 g,平均49.3 g。沙松空粒多,发芽率不高。播种前应精选种子,12月底,用1份种子与2份雪混后,放入雪坑,进行雪藏处理。雪藏处理比混沙埋藏好。春季4月,将种子取出,摊晒1~2 d,冰雪溶化后进行种子消毒,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4~6 h,清水洗净,按1份种子、2份沙进行露天摊晒,待种子裂嘴时播种。
  2.2 播种
  沙松对土壤、水、肥要求较高,苗圃地应选择在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排水良好、微酸性土壤。近来已采用全光育苗。沙松幼苗易受日灼为害,应因地制宜提早播种,延长苗木生长期,确保高温到来时幼苗较大,以减小高温危害。密留苗,也是重要的一环。幼苗密,初期生长好,因苗木互相庇荫,降低地表温度,减少地表蒸发,减轻日灼危害。当年可不间苗。沙松播种量根据发芽率而定,发芽率30%~40%的,播种量1 005 kg/hm2左右;发芽率40%~60%的,播种量750 kg/hm2左右。播种后用马粪覆盖比覆沙效果好,马粪疏松、保温,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且吸水能力强,通风良好,床面不致板结,有利于抗旱和提高地力。覆盖后,要进行适当浇水,保持床面湿润,如过量浇水,易引起根腐病。沙松苗木对霜冻敏感,应预防早、晚霜冻,并进行冬季防寒。第2年不换床时,应进行切根,以促进侧根发展。
  2.3 整地
  适宜整地,可调节土壤水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有利幼树生长。整地方法应视立地条件和造林地类而定。在杂草少、土壤较为松软的新采伐迹地,宜采取带状搂去地被物的不整地造林。带宽50~70 cm,不松动土。在土壤易流失保墒的陡坡,宜采取块状整地。规格要求60 cm×60 cm,深18~25 cm,于造林前1年秋整地,翻扣草皮、刨碎,堆在松土后的穴面上。禁忌穴面低洼或含沙粒的下层土壤翻到上层来,在杂草滋生茂密,草根盘结度大,土壤较为黏重、坚实的老采伐迹地及火烧迹地,宜采取斜山带状整地。带宽应依据杂草种类高度而定。一般50~70 cm宽,18~25 cm深,于造林前1年秋季整好,翻扣草皮,刨碎撒在松土的带面上,使成隆起,忌做成沟状。局部“滞水低洼地”宜采取填土筑床的块状整地。床面50 cm×50 cm或50 cm×100 cm,松土深10~20 cm,就近取土筑成15~30 cm高的高床,宜在前一年雨季进行。根据东北的立地条件一般都采用明穴造林,在造林前一年雨季前进行整地。
  2.4 造林
  天然林中沙松多与红松、红皮云杉、臭松、椴、桦等形成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山中下腹坡地。因此,营造沙松时,应注意造林地的选择。沙松造林一般用二至三年生苗,成活好。造林密度以1.0 m×1.5 m、1.5 m×1.5 m、1 m×2 m为宜,因幼时生长慢且耐阴,故不宜太稀,但十年生左右生长加快,为了避免早分化,减少被压木,并且使第1次间伐木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造林也不宜过密。沙松的病虫害比其他树种轻。幼苗时有立枯病,造林后3~4年期间易发生鼠害,应加强防治。
  3 参考文献
  [1] 李良厚,谭浩亮,王晶.河南省退耕还林造林实用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02,22(4):30-32.
  [2] 李东升,陈霞,杜宝昌,等.长白落叶松的采种与良种选育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2):49,51.
  [3] 李东升,陈霞,李凯峰,等.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3):40,41.
  [4] 李广祥,胡啸妍.沙松播种育苗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4(5):24-25.
其他文献
摘要 就微生物在烟草种植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了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改良剂在烟草种植中的应用及微生物对烟叶有害物质降解,以引起人们在烟草种植中对有益微生物的重视和开发。  关键词 烟草种植;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烟碱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13-02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es
摘要 针对毕节市喀斯特地貌特点,从品种选择、林地选择、栽植方法和科学管护等方面,介绍了山地核桃的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喀斯特岩溶山区发展核桃等林果经济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核桃;栽培技术;喀斯特岩溶山地  中图分类号 S664.1.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12-01  毕节市国土面积2.69万km2,其中有92.81%的面积有露出的岩石,贵州
摘要 阐述了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及附着物拆迁补偿评估过程中房地产估价机构面临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补偿评估;房地产估价机构;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95-02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use Relocation Co
摘要 提出了在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应用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玉米应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适宜起垄与苗齐苗壮、标准犁铧与杜绝垡块、选型合理与除净根茬、遵守规程与安全保障、轮距合理与作业安全、匀速作业与质量保证、精心操作与优质高产等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旋耕灭茬起垄机;播种;注意事项;湿润冷凉区;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
摘要 针对涟水县稻茬小麦生产现状,主要从茬口、效益、基础设施、品种杂及种植管理粗放等方面总结了涟水县稻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抢茬早播、推广应用生长调节剂、稻草覆盖、科学高效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稻茬小麦高产抗逆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稻茬小麦;生产现状;抗逆;栽培技术;江苏涟水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
摘要 对吉林省5个晚熟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品质、抗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良玉99>农华101>良玉188>郑单958(CK)>美玉99。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玉米;耐密;杂交种;晚熟;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064-02  玉米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
摘要 介绍了菱鳖混养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准备、苗种的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起捕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菱鳖混养的经济效益,以为菱鳖混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湖菱;中华鳖;混养技术;饲养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5;S6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266-01  菱鳖混养模式中中华鳖是纯鲜活饵料喂养进行仿生态养殖,所以相对来讲养殖成本比较大
摘要 介绍直播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一封、二杀、三补”的化学除草措施和水稻各个生育阶段的病虫综合防治措施,以推动直播稻田病虫草害的科学防治。  关键词 直播水稻;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23-01  自2004年开始,洪泽县部分农民自发选择了水稻直播的种植方式,由于其具有省工、
摘要 通过向重茬地黄土壤(连作一茬和二茬)中添加不同比例过磷酸钙来调节土壤中的酚酸和微生物,改善连作土壤环境。结果表明,一个生长周期(6个月)后,一茬土壤中香草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放线菌的量及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却有所升高;二茬土壤中酚酸的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放线菌的量及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均明显降低。因此,在连作一茬土壤中添加过磷酸钙可有效改善酚酸的量,二茬土壤相同处理则可以明显改善土壤
摘要 浙江西部山区农田均为单季稻—油菜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分析主推品种中浙优8号、甬优15在生产上的种植表现,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在单季稻地区的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 单季稻;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浙西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96-01  中浙优8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杂交籼稻品种,该组合属迟熟杂交中籼,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