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

来源 :中学语文·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本书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理清整本书中的人物关系;通过问题引领,指导学生追根溯源,深入理解文本,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文本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层对话,从而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阅读教学;经典阅读;“整本书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阅读不是最终目的,通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阅读应该先求质后求量,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深入阅读,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的指导,帮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让学生自己做文本的知音难度很大。所以,老师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从粗略了解到深层阅读,最后在精准把握文本的基础上与书中的人物展开对话。老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让学生学会自己与书籍展开对话,做书籍的知音。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的关注,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这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毕竟,初中生已经开始面临学业压力,学业之外,还有许多的外界诱惑,使他们难以静下心来深入阅读。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我们可以把这本书作为阅读教学的范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带领学生“乐读”“享读”“精读”,从而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一、学生课下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帮助梳理书中的结构关系
   开卷有益,阅读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锻炼的作用。由于初中生学业压力较大,平时的课余时间也比较少,加上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阅读总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因此,选择经典的阅读书目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但经典文本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正确引导十分重要。
   在整本书阅读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就要把时间花在整本书阅读最关键的地方,而对于书中的情节和内容,学生可以课下自主阅读解决。在现代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学生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整本书阅读分解成一个个部分,让学生按计划每天完成一个部分的阅读,这样就不会给学生课下造成太大的学习负担,也能尽可能地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课下完成了一部分阅读后,教师可以给同学们进行整本书结构关系的梳理,让学生能更清楚地了解书中所描绘的故事。这是整本书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学生课下开展阅读,教师梳理结构关系。以《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部分的阅读为例,这是这本书中最经典的部分之一,在学生课下阅读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白骨精是谁,它的目的是什么?“三打”是哪三打?引起唐三藏和孙悟空之间矛盾的关键点在哪里?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关系,可以让学生顺利地进行再次的深入阅读,帮学生排除最基本的阅读障碍。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
   读懂了书中的故事,还不代表真正读懂了一本书。要让经典要真正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印记,成为他们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就还要对书籍的内容进行充分且深入的挖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情况下,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抓住文章的关键点,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在学生大致了解了书籍的内容以后,老师就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教学。深层阅读是让学生成为书籍知音的前提以及与书籍对话的垫脚石,所以这一步尤其重要。仍以《西游记》的阅读为例,在老师补充重要细节后,学生再次阅读整本书,对其中的细节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比如:“唐僧在看到孙悟空打死白骨精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唐僧为什么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关系,赶孙悟空走呢?” “既然唐僧已经赶走了孙悟空,孙悟空后来为什么又回来了?”通过这些系列问题,串连起文本的脉络线索,帮助学生打通阅读关节。
   在老师抛出这些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学习,并展开合作探究活动,集思广益,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理解,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效果自然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全班同学的发言结束之后,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的发言作一个总结和概括,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做好阅读笔记。阅读笔记不一定要求有多少篇幅,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记录下每一个思考的方向。学生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手记下自己的疑惑或者是感悟,以便在书中寻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最后,在整本书阅读完成以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作读后感或小评论,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悟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既有助于学生再次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
   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每个学生对人物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于《西游记》这部经典名著,也许有人欣赏孙悟空的抗争精神、桀骜不羁;也许有人感动于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却坚持不懈、初心不改的精神;或许还有人仅仅只是被故事情节的曲折、场面的奇幻瑰丽所吸引。
   然而整本书阅读的收获却不能止步于此,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将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经典所蕴含的精神在生活中得到印证,让学生真正展开与文本的對话。
   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已经对整本书的内容主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进入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即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如果在生活里遇到一些事情被别人误会了,你会怎么办?是最终原谅别人,还是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学生经过反复讨论,结合《西游记》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学生最终认识到孙悟空经常受到唐僧的误解,但他总能忍辱负重、保护唐僧一路向西,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正确面对别人的误解,相信误解总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的。
   学生在自主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耐心将整本书阅读继续下去,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信心满满,但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二是许多学生走马观花地将整本书通读一遍,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浅层次的阅读,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学生就能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和认识整本书的内容、主旨、写作方法,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与文本的深层对话。相信经过这样的深层阅读以后,学生就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将阅读感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成长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教师可以通过通读文本、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展开深层对话等一系列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从表层阅读向深度阅读逐步深入挖掘,从而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其他文献
摘 要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阅读方法,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探究阅读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形成主动阅读鉴赏的良好习惯,形成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精读与泛读交融能促进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方法,在思考中了解作品的本质,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以《儒林外史》阅读为例探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期刊
一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蒲松龄的《狼》。现在,请你们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什么,但是不要重复刚才老师的话。  生:这节课上的是《狼》,蒲松龄写的。  师:这是重复老师的,只是颠倒了字。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较劲的故事。  師:还有文体的角度呢?或者其他的角度,都可以说。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蒲松龄写的文言文《狼》。  师:文言文,这是一个角度。还有什么?  生:今天我们上的是选自
期刊
作为一线教师,对整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的安排我是有异议的。当《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这些课文聚合在一起的时候,客观上形成了一幅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生活艰难的世事图,勤劳善良这些人性中最精华的东西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变得几乎一文不值。当勤劳善良和失意孪生,和智慧决裂,和冷漠对峙,当无数的“父亲”靠自己辛勤的劳动依旧无法平和而安静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甚至还成为了他人笑柄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散文是介于文章和文学之间的文类,它叙写“这一位”作者的所见、所闻,表达“这一位”作者在独特境遇中的所思、所感。王荣生教授指出:“阅读散文,自始至终都在散文的里面,我们阅读散文,是感受作者所见所闻,是体认作者所感所思。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交感。”①散文是我国中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类,散文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该如何立足文本特质与学生学情?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就现阶段初中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阅读教学的效果极为不佳,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开展群文阅读能在优化语文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此推动群文阅读教学的稳步开
期刊
摘 要 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一首诗词,置于小学教材中,是一种教法;置于中学教材中,则是另一种教法。换言之,同一篇作品,如果放在不同单元中,承载的教学目标也必定有区别。组织教学,需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文本”出发,综合考量“客观世界”“作者”“读者”等要素,紧扣文本功能,整体把握教学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词教学;文本功能  新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 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的思维呈现模糊化、浅表化特征。“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重要部分。有鉴于此,笔者以“生”为本,尝试从巧设视听情境、营造质疑情境、打建比较情境、构筑体悟情境等四个维度,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意象情景的营造中,内在意蕴的揣摩中,人物情感的传达中,逐步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语文思维,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
期刊
摘 要 只有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规范地使用我们的母语,才能更有助于人们交流沟通、提升思维认知和传承文化记忆。以针对性、知识性、可读性见长的《咬文嚼字》杂志一针见血地剖析各类语文差错,在引领规范运用语言文字上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本文以《咬文嚼字》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从中也发现了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有欠规范的问题,对此,笔者探究这些“语文差错”,从中找到一些常见词语使用错误
期刊
摘 要 任务型阅读是新课改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有效阅读方法和策略。学生通过任务的引导成为阅读主体,积极加工,主动阅读,更好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情节,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教师要围绕整本书内容、结构框架、思想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几个角度来设计问题,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投入到文本阅读过程中,在字里行间感受语言表达的奥妙和内涵。本文主要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了任务型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促进
期刊
摘 要 小说类文本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常考的题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解读小说,探究小说文本内在的深刻意蕴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借助叙事学理论,立足小说的故事情节,从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叙事时空三个层面,探究小说文本的独特性。   关键词 叙事学理论;小说教学;教学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紧扣文体特征进行阅读,提升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