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处乡村记得住乡愁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骥才说,中国平均每天有100个传统村落消失,而在山东,未来十五年,这个数字可能是10。
  2014年末,《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4~2030年)》(下称《规划》)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山东省建设约7000个农村新型社区,保留3万个村庄。而《规划》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山东仍保留有8.6万个自然村。这就预示着未来十几年,将有约6万个传统村庄可能消失在城镇化的洪流中。
  在《规划》正式公布前8个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共同牵头,九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乡村记忆工程”正式启动。在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文物局局长谢治秀表示:“乡村记忆工程”是保护农村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工程要保护的对象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尚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如民居、街巷、祠堂、园林、乡村大院等等,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产遗物遗迹等实物,以及上述这些“有形”遗产所承载的乡土生产习惯、节庆习俗等“无形”遗产。这些保护对象结合到一起,我们可以粗略地概括为——传统村落。
  城镇化建设与传统乡村的保护,形成一个悖论。
  2014年1月初,“乡村记忆工程”正式提出,随即被正式写入了郭树清省长1月17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先后七次做出批示。
  中国前所未有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乡村遗产、乡土遗产的灭失性损坏早已形成,而近些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在某些地区更是被与粗暴的“赶农民上楼”画上等号。
  如何破解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困局”,使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有效保护?在宝贵的乡土传统文化和乡土建筑中,这些“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遗产以“原真性、整体性、活态性”的形态保护好、展示好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科学利用,反过来促进城镇化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论证和思考,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加强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初步理念和思路,对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指示作了进一步的延伸和诠释。”谢治秀表示,“即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留得住乡情’,并最终形成了‘乡村记忆工程’的基本思路。”
  2014年1月初,“乡村记忆工程”正式提出,随即被正式写入了郭树清省长1月17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先后七次做出批示。覆盖全省的乡村遗产普查和调研工作随即展开。山东省文物局提供的数字显示,按照山东省委宣传部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提出的具体分类标准,普查工作结束后,全省共上报保护单位689个,其中乡镇26个,村落(街区)230个,民居353个,乡村(社区)博物馆80个。经工程联席单位和专家委员会的论证评审,遴选并确定了24个工程试点单位,确定了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单位300个。
  “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情况及现实条件,在乡村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地保护传统文化乡镇、村落、街区和民居;收集、整理富有地域特色的乡土生产习惯、节庆习俗、农事节事活动、生产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统建筑,支持培养具有乡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社区)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场所进行集中保护、展示;组织整理乡土志,编撰村史、村志、口头记忆和视频记录,实现对乡村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比如看到海草房,你就知道一定是在胶东半岛;看到土楼,一定会想到福建;看到窑洞,那一定是在陕北。
  谢治秀表示,我们现在的城镇化建设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甚至是相当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千篇一律”。众多大中小城市,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缺乏文化特质,缺失地域特色。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体会到,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保护与传承好一个地方、一座城市最具特色也是最具魅力的传统文化,没有留住城市文化的“根”。
  “乡土建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建筑是一个地方最直观的文化符号,也是最具底蕴的文化内涵。比如看到海草房,你就知道一定是在胶东半岛;看到土楼,一定会想到福建;看到窑洞,那一定是在陕北。” 保留山东传统村落的独特性,是“乡村记忆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于这种独特性的保护,体现在许多方面,“既包括‘有形’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工具等实物,也包括这些实物所承载的乡土生产习惯、节庆习俗等‘无形’遗产。这里的‘无形’遗产,如各种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等,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
  在这一基础之上,“乡村记忆工程”的短期目标被确认为在全省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美丽宜居的“乡村记忆”工程示范单位,提升乡村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保护和传承水平。
  而为了确保工程的推进,这一目标被细化为数字:到2020年,在全省保护、整修、恢复和设立10个左右“乡村记忆”乡镇,50个左右“乡村记忆”民俗节庆,100个左右“乡村记忆”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村志馆、档案馆,1000个左右“乡村记忆”村落(街区),5000个左右“乡村记忆”民俗文化和民俗工艺传承人,10000个左右“乡村记忆”民居。结合“乡村记忆”工程,充分利用县级博物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打造150个左右“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展览馆”。
  山东第一批24个试点单位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015年1月来山东调研时,实地考察了邹城市上九山村的试点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将乡土建筑保护与研究基地设在山东。
  不过,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单的公布与保护,只是这项工作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谢治秀认为,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依然不足,措施依然不到位。“许多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乡村、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量乡土传统文化遭受破坏、走向消亡的速度甚至在加快。乡土传统文化体系一旦毁坏,就会使世世代代传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神家园消失,这种巨大的文化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今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古村落、传统民居和各类博物馆入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当代人能记得住更多的‘乡愁’!”
其他文献
2015年初,山东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不一样的数学故事》甫一面世,就在济南市新华书店组织的“寒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脱颖而出,受到小读者和家长的喜爱,第1册、第2册分别以1548册、1274册的单本销量跻身67种活动图书销售排行的第2位和第3位;2015年暑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又入选“暑假读一本好书”书目,再次掀起销售高潮,几乎成为济南市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读书。上市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
期刊
李杜的言行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在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史上如何看待李杜,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最熟知的是后来从民间到庙堂,对李杜诗篇的热爱与自豪。这是自然而然的,是不言而喻的。  有一位西方的权力者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一个民族记取她的辉煌和胜利,与记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令其耻辱和羞愧的事情,同样重要。这样的话令人警醒。对羞于启齿的伤疤,我们不愿记忆,而只想更快地将它忘掉。这不仅是虚荣的缘故,而且还希望让整
期刊
大海让青岛享誉世界,位于西海岸的青岛之海是一片蓝潮涌动之海,旖旎的海岸线,像大地的经脉一般,自如吞吐、存储、消涨着大海的赐予。蓝潮涌动的背后,是一个正在酝酿巨变的青岛。大潮涌动中,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加紧部署“蓝色”步伐,旖旎海岸线边不断增添新的浪漫与壮观。在这种浪漫与壮观中,一列列整齐的汽车,一辆辆豪华进口车,像等待检阅的士兵,站成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最亮眼的风景。  自2013年7月8日正式运营以来的
期刊
7月18日,2015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暨城市与景区生态文明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垦利县胜坨镇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绿色经济发展城市”称号,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这是对胜坨镇坚持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高度肯定。  从油区重镇、工业强镇,全国最适宜人居名镇、全国文明镇,到2014中国生态强镇,再到2015年中国最具潜力绿色经济发展城市,胜坨镇展示了一个生态文明强镇的发展轨迹,探寻着工业强镇绿
期刊
“那松软的草的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大概是防风吧,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  五十年前,著名画家吴冠中到威海写生。在看到数量众多的海草房后,他不禁写下以上话语。自此,威海荣成的海草房成为南北美术学院学生最重要的写生基地之一。  二十多年前,一位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吹着海风,独自行走在荣成的海岸边。不远处,原始石块垒砌的屋墙、高高隆起
期刊
《人民日报》曾发文称,自从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红色文化以后,这头“睡狮”便一跃而起,把懵懂、萎顿远远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近百年来中华民族赢得的光荣和骄傲证明,红色文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领袖像章、图像照片、报刊书籍等为载体的红色收藏,虽然历史不长,却承载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成为国人独特的红色记忆。在邹城正东孟子湖畔,一座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亲自提名的中轴对称
期刊
策划/谢治秀 李运才 王立  执行策划/许鑫 程洪建 王立群  “一山一水一圣人”。泰山、黄河、曲阜,千百年来,人们对山东的印象,似乎依然停留在这几个热词上。泰山与曲阜,中国庙堂文化的标示性存在;黄河,让山东与中原一起分享中华文明的起源。它们厚重,它们珍贵,但是它们无法弥补山东乡野文化符号的缺失。一如福建的土楼,陕西的窑洞,更不用说苏皖的灰瓦白墙……  乡村,承载着华夏乡土文明千百年的兴衰与嬗变,
期刊
聊城创新农村环卫体制,打破城乡壁垒,最大限度地放开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实行行政购买服务、农村家庭垃圾有偿处理的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农村环卫工作的常态长效运行。  聊城作为著名的中国江北水城,其卓越秀美的城市环境早已声名远播。而今,聊城乡村文明的美丽变革再次引起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瞩目。  2014年以来,聊城人民高扬“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的旗帜,坚持协调、绿色、共享,上下联动,
期刊
2012年11月,潍坊职业学院以显著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从全省高校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历经三年建设,学院在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学院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示范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上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作用。  黄炎培先生曾言:“职业教育,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
期刊
相关链接二  当怀旧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集体性情感期待,回望乡愁就变成了当下最无需动员的“社会运动”。我们极度渴望重温记忆中村畔潺潺的碧水,抬头可见的青山,乡野里翩翩起舞的蝴蝶,温抚心肺的麦香……却总被现实无情击溃,青山已逝,碧水无踪,家乡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于是我们疯狂蔓延的乡愁带来了乡村旅游的空前繁荣。那一个个被开发的村落,被重建的“老房旧屋”暂时安置了我们的愁绪,却无法带来精神的完全回归与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