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健康检查结果。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3组:60岁~70岁组、71岁~80岁组、大于81岁组。对比3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血高密度脂蛋白及血压水平。结果:大于81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明显高于60岁~70岁组与71岁~80岁组(P<0.05);60岁~70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最低(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血压、血糖及血脂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年龄为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6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逐步增多,上述疾病协同发展,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和肾衰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病情况。
1 資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健康检查结果,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3组:60岁~70岁组、71岁~80岁组、大于81岁组,每组样本量为100份。
1.3 检测项目
1.3.1 实验室指标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统一空腹8~10小时,然后由我院检验科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EDTA抗凝,使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仪分析检测。检测项目为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用酶比色法测定;血低密度脂蛋白、采用选择性清除法,。
1.3.2 血压测量方法 患者进入测量室后,先休息20分钟,然后又统一培训过的医生进行血压测量,采用2mm刻度汞柱式血压计,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至少间隔30s,取3次血压测量均值作为血压值。高血压定义为超过140 /90mmHg(1mmHg=0.133kPa)。
1.4 评价方法 比较各组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血压比例。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记录入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多组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压比较 大于81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明显高于60岁~70岁组与71岁~80岁组(P<0.05);60岁~70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最低(P<0.05)。见表1。
3 讨论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大于81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明显高于60岁~70岁组与71岁~80岁组(P<0.05);60岁~70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最低(P<0.05)。即认为血压、血糖及血脂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年龄为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血压、血糖及血脂可以协同作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血脂增高时,特别是胆固醇水平增高,会渗入血管内皮,释放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血脂增高还能促进血液高凝,使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聚集,加速微动脉中血栓的形成,容易引起脑卒中[1]。而血糖增高后,可趋化单核细胞反复攻击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补体,诱导血小板粘附,使血管内皮受损,加速动脉硬化发生[2]。高血压会对血管血流的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内皮渗透性增高,大量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侵入内皮,吞噬内膜与中膜之间的脂类,形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的形成[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老年患者,应该积极干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慧,柯开富.社区老年患者血脂代谢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6(5): 347-3521.
[2] 李保国,刘端菊.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5):221-231.
[3] 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2012,29(6):379-3801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6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群逐步增多,上述疾病协同发展,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衰和肾衰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病情况。
1 資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血糖、血脂及血压健康检查结果,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3组:60岁~70岁组、71岁~80岁组、大于81岁组,每组样本量为100份。
1.3 检测项目
1.3.1 实验室指标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统一空腹8~10小时,然后由我院检验科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EDTA抗凝,使用日本日立生化分析仪分析检测。检测项目为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用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用酶比色法测定;血低密度脂蛋白、采用选择性清除法,。
1.3.2 血压测量方法 患者进入测量室后,先休息20分钟,然后又统一培训过的医生进行血压测量,采用2mm刻度汞柱式血压计,血压连续测量3次,每次至少间隔30s,取3次血压测量均值作为血压值。高血压定义为超过140 /90mmHg(1mmHg=0.133kPa)。
1.4 评价方法 比较各组间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血压比例。
1.5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记录入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多组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压比较 大于81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明显高于60岁~70岁组与71岁~80岁组(P<0.05);60岁~70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最低(P<0.05)。见表1。
3 讨论
我们本次研究发现大于81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明显高于60岁~70岁组与71岁~80岁组(P<0.05);60岁~70岁组血糖、血脂及血压增高率最低(P<0.05)。即认为血压、血糖及血脂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年龄为发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危险因素。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血压、血糖及血脂可以协同作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增加。血脂增高时,特别是胆固醇水平增高,会渗入血管内皮,释放中性粒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血脂增高还能促进血液高凝,使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聚集,加速微动脉中血栓的形成,容易引起脑卒中[1]。而血糖增高后,可趋化单核细胞反复攻击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补体,诱导血小板粘附,使血管内皮受损,加速动脉硬化发生[2]。高血压会对血管血流的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内皮渗透性增高,大量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侵入内皮,吞噬内膜与中膜之间的脂类,形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的形成[3]。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老年患者,应该积极干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慧,柯开富.社区老年患者血脂代谢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6(5): 347-3521.
[2] 李保国,刘端菊.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5):221-231.
[3] 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2012,29(6):379-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