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uwe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易学,但难学好,语文易教,但难教精,这是众多的中学生和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时至今日,如果还人为的把学校、教室被仅仅当作学习知识的地方,课堂顺着教师设计的轨道高歌猛进,所有的问答作业无非是把知识尽快的下载给学生,学生坐在四壁合围的教室两耳不闻窗外事,手捧书本死记死练,语文学习与活动、实践、应用、生活割裂开来,切断其源头活水,闭塞其畅通渠道,学“书本语文”,学“应试语文”,其结果不仅难以“应试”,更不适合素质教育,当然也更难以使语文“学好”与“学精”。因此改进语文学习思想和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是中学生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倍加关注的。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改进语文学习思想和方法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走向生活,开阔视野,引发思路
  社会即课堂,教育即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社会是一座语文矿藏,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既然如此,语文学习的时间就不应被限制在上语文课时,可在学数理化生、文史法时,利用各学科的发展丰富语文知识,可在与亲友、师长、同学、伙伴日常交往时,强化语文表述能力。语文学习空间也不应该被缩小在狭小的教室里和手中的课本上,它可以延伸到图书馆、阅览室、市场、田野、游览胜地、报刊杂志、电视、因特网。我们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放开眼界,拓宽视野,超越课堂45分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投身于广阔丰富的生活天地中学语文练本领。例如,我有意识组织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如挑战主持人栏目、对话栏目,学生们通过挑战法制天地主持人,知道了“标的”、“公诉”等法律术语,通过挑战生活主持人,学生们了解“股票”、“牛市”、“熊市”等知识。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即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思路。
  二、丰富实践,锻炼技能,积累知识
  过去,我们认为学语文就是读读课本,背背笔记答案,写写模式化的作文,在课堂上学生是学生,教师是教师;上课是上课,学校是学校,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就要换个人,现在看来,这种学习语文方式是落后的,消极的,拙劣的语文学习,学语文的方法是灵活的,多元的,开放的。
  学习的本质是参与实践,是在活动实践中尝试、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知实现超越与发展。因此要求每位学生都应有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的思想和准备。首先,鼓励学习参与生动活泼的课堂听说读写活动,把听说读写落实为学生具体实在的行为。比如读,就得要求学生去用心思反复朗读、默读、吟诵、检索、圈点勾画、批注质疑,善于发现,相机点拨,因势利导,使“读”取得实效。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如组织辩论、演讲、书法、征文竞赛活动,开展参观、访问、调查、宣传活动,创办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开展每项活动,都是获取知识提高学生自我的良机,放弃了参与,也就放弃了学习,错过了进步提高的机遇。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由学生自行编排课本剧,亲手制作道具,自由分配角色,在表演过程中,用心揣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言、神态运用等方面表现出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剧中“我”的扮演者在表演父母坚持让她向朋友要回羚羊木雕这一情节中,竞然眼含着泪大声的喊出“不”。事后,同学们问她,你为何表演的如此动情,她激动说:“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剧中,同学们无拘无束表现自己思想、认识、情感,从中体会到朋友真诚的友爱,同时也明白“真正的友谊是一种理智的友谊”。课本剧的表演让每位学生都能破除狭隘的学习观,以极大热情使自己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在亲身实践中感悟语文的妙趣与魅力,在亲身实践中积累生活经验,锻炼技能,在亲身实践磨炼意志品质,情感心理。
  三、质疑问难,培养个性,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已有观点和现成的结论,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书本,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其他同学的见解和主张。如在教学《三峡》一文的过程中,就文章的结构有不少学生通过自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绘三峡四季景致?作者为何将冬春两季放在一段描写?这样写的用意何在?还有学生提出文章景致描写的不饱满,更有同学提出文章可以修改,文章末尾写“渔歌”两句可删去。针对提出的问题,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拓宽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质疑、引导、解难,从而使学生认识了《三峡》结构的独到,学生从参与学习过程中品味出了文章的结构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品质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学习,由“学会”变成“会学”。
  四、感悟语文,发展情趣,灵活应用
  语文不应仅是书本上纯理性化的语文知识,学语文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向生活。首先要求学生大量阅读优美时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最新最快捷的信息,感受生活的主旋律,把握时代审美情趣。如定期举行配乐朗读比赛,在自读课本中,在报刊杂志上选取富有生活气息,反映当前时代风貌的时文,配乐朗读,围绕“谁读得最有感情”来进行读——评——议赛。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其次,让学生关注富有生活气息和表现力的流行语,如“网虫”、“日子在发霉”等,丰富学生的语言,改变了学生只从课本上学习语文的思想,感悟语文内在美,语言美,艺术美,发展学生情趣,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语文。
  语文随时随地可知可感可用。可以说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在自觉不自觉的运用语文和学习语文,发展语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让学生满怀激情的学习语文,让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琢磨、推敲、反思、玩味、积累的意识和习惯,深入生活,优化学习心态,畅通学习渠道,美化语文环境,使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呈现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传统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会,而不是关注学生会学。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是满腹经纶的书生,而是各种综合能力和谐发展能力的形成。所以我们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要想搞好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期刊
当前,初中语法知识教学几乎被遗忘,语法知识教学存在着困惑。怎样扭转这种状况?本文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挥之不去的困惑  2010年的中考已硝烟散尽,紧张忙碌的神经在暑假里得以松弛,然而在轻松的同时,中考备战与中考阅卷过程中留下的困惑却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修改病句”是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虽然分值不大,但似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成为中考语文试卷中学生得分较低的知识点。就淮安
期刊
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给学生一双智慧的眼睛,教他们学会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在脑中储存的材料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起笔来作文的时候就会觉得“有东西可写”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然而,许多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留心观察,写作文时就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如何
期刊
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   一、自我体验,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
期刊
【摘要】 当今语文教学忽视朗读教学,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降低。而朗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全面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应重视朗读教学,采用积极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语文素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语文素质  一、教学现状:忽视朗读教学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现在的语
期刊
写作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甚至逃避写作,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写作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祖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人才,只有创新才能赶超世界发展水平。创新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语文科是基础学科,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
期刊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怀疑、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范文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并加以修补或改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发现“没有”而了解其“有”,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发现问题。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中找出自认是问题、疏漏、值得怀疑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发现问题时,教师可从文章的字
期刊
培智语文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生态环境,构建生态特色,让它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创造性。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教学,能够把培智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这几个生态要素有机和谐的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课堂。  一、构建具有开放性的培智语文生态课堂  培智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禁锢了智障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使
期刊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概括起来有三种:吸收(读、听、看)、表述(说、写)和思考。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一切能力培养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好奇探幽,并将此自觉转化为独立的探索和追求。一个语文老师,如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达到课堂艺术的佳境,那就是一位出色的教师。  第一、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