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刊登在《大众日报》2008年12月30日上的《寿光8万农民“寒冬”不失岗》一文,在第19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一篇经济新闻,也是一篇提振信心的独家经济报道。它发表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的关键时刻,对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写作上来说,它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主题重大,指导性强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经济“寒冬”引发失业潮,弱势群体农民工首当其冲。如何保障农民工就业,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消息凸显热点中的亮点,探寻了寿光破解难题的具体之策:政府积极作为保增长、工会及时倡议维权益、企业履行责任勇担当、“银政企合作”渡难关。危机时刻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这样的主题,无疑是重大的。
作品发表恰逢温家宝总理到山东考察,就应对金融危机进行调研。此时,温总理提出,“信心就是力量”,并要求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就业。作品传递的信息与中央领导心系农民工的民生情怀非常吻合。可见,作品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作品发表后,反响强烈,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相继转载,很多网友跟帖评论,热议寿光保增长保民生的做法。一些地方看到消息后,纷纷到寿光取经。许多读者来电反映,经济寒冬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大众日报》的这篇独家经济报道,篇幅虽短,但是对于提振信心、应对危机大有裨益。报社的同志们深切体会到,“事实证明,经济报道是特殊的生产力。”这是经验之谈。
朴实讲述,形象生动
著名语言大师王力教授曾这样说过:“要使文章生动,就要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美国著名记者唐·怀特黑特说得就更直截了当:“一篇好的报道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指写作要具有对话的特性——仿佛记者正在和读者交谈。记者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使用呆板的句式和令人费解的措辞。许许多多的初学者往往想方设法按新闻腔的风格写作,其实简单陈述句本来是可以使他们的报道变得轻松一些,作品更容易为人阅读的。”(见《美国名记者采访工作经验》一书)
这篇消息的获奖再一次说明,要使经济新闻不干巴、枯燥、乏味,就应把经济新闻“讲”出来。因为事实和真理本身就是具体朴素的。新闻的写作规律是再现新闻事实,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美就在其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然,这里说的“讲”字,不是信口开河,东拉西扯,也不是漫无边际地乱“侃”,而是要抓住要点,注重方法,讲得像说评书和演讲比赛那样,能抓住人、感染人。在这篇消息中,作者采用了下述几点方法来“讲”新闻:
其一,由新闻中的人物自己站出来讲。这种“讲”,是新闻人物的现身说法。如文中写的:
△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在这里,作者把新闻人物抬出来,让其面对面地向读者讲述。这样做,把新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到了最近最近。让新闻人物自己讲,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风趣深刻,给人以启迪。
其二,作者直接站出来讲。讲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如文中写的: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
△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600个招聘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
通过上面作者的讲述,读者对寿光的农民工,在经济“寒冬”里,能拥有一个就业春天,印象便深刻了。
其三,由作者同被采访者一块儿合讲,共同讲出新闻事实。如文中写的: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你看,先是总工会副主席讲,后是公司总经理讲,再是研究员、职介中心主任讲。作者把新闻事实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客观公正,如实报道,使读者易于接受,且能引人深思。
由上文可见,把经济新闻写活,适当运用“讲”新闻的办法,不失为一个妙招。
敏锐发现,精雕细琢
据参评作品推荐材料介绍,寿光市是胡锦涛总书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总书记曾在此明确提出“要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危机来临时,心系群众冷暖,让每个农民工有活干、有钱挣,这是该市牢记并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结果。
记者一直密切关注金融危机中的农民工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寿光市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两个月过去了,登记却还为零。记者获知这一线索,一则以喜,一则以惑。于是从“窗口”开始,一路深挖,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工会、银行、企业以及农民工和专家学者的半月追踪采访,疑惑涣然冰释: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并非易事,也绝非偶然,这不仅基于他们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更基于该市30年的发展积累(寿光市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在寿光,农民工不仅不愁岗,还能从容挑岗,有的甚至主动辞职“下岗”,跳槽到更好的岗位。经济“寒冬”里,这里的农民工却能拥有一个就业春天,引人深思。
稿件传回编辑部,报社领导和编辑精雕细琢,凌晨3点还与记者核对稿件细节,甚至连失岗还是下岗两种说法的细微差别都仔细斟酌,最后稿件在第一时间突出发表,成为全国最早反映金融危机下化解农民工失岗问题的报道之一。
这一消息的成功又一次说明:新闻精品需要作者有敏锐发现新闻的意识,需要有密切关注、深入采访和挖掘新闻的意识。新闻稿件在成为精品过程中,还需要报社领导和有关编辑精心雕琢、精心编排。新闻精品是众人心血的结晶。
此外,这篇消息的标题制作得精彩抓人,起到了“题好一半文”的功效。描述式导语和引语式结尾写得也很规范、到位。这些也都是值得称道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编校:董方晓
附原文: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记者 崔永刚 王德贞 报道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工业之外,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也生成了一汪就业“活水”。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600个招聘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原载于《大众日报》)
2008年12月30日
主题重大,指导性强
2008年末,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经济“寒冬”引发失业潮,弱势群体农民工首当其冲。如何保障农民工就业,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消息凸显热点中的亮点,探寻了寿光破解难题的具体之策:政府积极作为保增长、工会及时倡议维权益、企业履行责任勇担当、“银政企合作”渡难关。危机时刻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民生答卷。这样的主题,无疑是重大的。
作品发表恰逢温家宝总理到山东考察,就应对金融危机进行调研。此时,温总理提出,“信心就是力量”,并要求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就业。作品传递的信息与中央领导心系农民工的民生情怀非常吻合。可见,作品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作品发表后,反响强烈,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相继转载,很多网友跟帖评论,热议寿光保增长保民生的做法。一些地方看到消息后,纷纷到寿光取经。许多读者来电反映,经济寒冬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大众日报》的这篇独家经济报道,篇幅虽短,但是对于提振信心、应对危机大有裨益。报社的同志们深切体会到,“事实证明,经济报道是特殊的生产力。”这是经验之谈。
朴实讲述,形象生动
著名语言大师王力教授曾这样说过:“要使文章生动,就要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美国著名记者唐·怀特黑特说得就更直截了当:“一篇好的报道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指写作要具有对话的特性——仿佛记者正在和读者交谈。记者采用这种方法,可避免使用呆板的句式和令人费解的措辞。许许多多的初学者往往想方设法按新闻腔的风格写作,其实简单陈述句本来是可以使他们的报道变得轻松一些,作品更容易为人阅读的。”(见《美国名记者采访工作经验》一书)
这篇消息的获奖再一次说明,要使经济新闻不干巴、枯燥、乏味,就应把经济新闻“讲”出来。因为事实和真理本身就是具体朴素的。新闻的写作规律是再现新闻事实,实事求是,真实准确,美就在其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然,这里说的“讲”字,不是信口开河,东拉西扯,也不是漫无边际地乱“侃”,而是要抓住要点,注重方法,讲得像说评书和演讲比赛那样,能抓住人、感染人。在这篇消息中,作者采用了下述几点方法来“讲”新闻:
其一,由新闻中的人物自己站出来讲。这种“讲”,是新闻人物的现身说法。如文中写的:
△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在这里,作者把新闻人物抬出来,让其面对面地向读者讲述。这样做,把新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到了最近最近。让新闻人物自己讲,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风趣深刻,给人以启迪。
其二,作者直接站出来讲。讲自己在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如文中写的: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
△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600个招聘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
通过上面作者的讲述,读者对寿光的农民工,在经济“寒冬”里,能拥有一个就业春天,印象便深刻了。
其三,由作者同被采访者一块儿合讲,共同讲出新闻事实。如文中写的: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你看,先是总工会副主席讲,后是公司总经理讲,再是研究员、职介中心主任讲。作者把新闻事实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客观公正,如实报道,使读者易于接受,且能引人深思。
由上文可见,把经济新闻写活,适当运用“讲”新闻的办法,不失为一个妙招。
敏锐发现,精雕细琢
据参评作品推荐材料介绍,寿光市是胡锦涛总书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总书记曾在此明确提出“要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危机来临时,心系群众冷暖,让每个农民工有活干、有钱挣,这是该市牢记并践行总书记嘱托的结果。
记者一直密切关注金融危机中的农民工失业问题。金融危机爆发后,寿光市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两个月过去了,登记却还为零。记者获知这一线索,一则以喜,一则以惑。于是从“窗口”开始,一路深挖,通过对政府相关部门、工会、银行、企业以及农民工和专家学者的半月追踪采访,疑惑涣然冰释: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并非易事,也绝非偶然,这不仅基于他们对危机的及时有效应对,更基于该市30年的发展积累(寿光市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被中央确定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在寿光,农民工不仅不愁岗,还能从容挑岗,有的甚至主动辞职“下岗”,跳槽到更好的岗位。经济“寒冬”里,这里的农民工却能拥有一个就业春天,引人深思。
稿件传回编辑部,报社领导和编辑精雕细琢,凌晨3点还与记者核对稿件细节,甚至连失岗还是下岗两种说法的细微差别都仔细斟酌,最后稿件在第一时间突出发表,成为全国最早反映金融危机下化解农民工失岗问题的报道之一。
这一消息的成功又一次说明:新闻精品需要作者有敏锐发现新闻的意识,需要有密切关注、深入采访和挖掘新闻的意识。新闻稿件在成为精品过程中,还需要报社领导和有关编辑精心雕琢、精心编排。新闻精品是众人心血的结晶。
此外,这篇消息的标题制作得精彩抓人,起到了“题好一半文”的功效。描述式导语和引语式结尾写得也很规范、到位。这些也都是值得称道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编校:董方晓
附原文: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记者 崔永刚 王德贞 报道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46名工友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088家,其中的8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工业之外,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也生成了一汪就业“活水”。近日,寿光全福元超市东城店开业,新聘800多名农民工;银座商场寿光店临近开张,又推出1600个招聘岗位。据悉,已有10家大型卖场先后落户寿光。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原载于《大众日报》)
200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