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要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得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课类型、误区练习题设计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复习”一词的:“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巩固。”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加强。
笔者认为复习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所以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好多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把学生会做每一道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部分教师发现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呢?经过查阅资料文献,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了解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
1、查漏补缺。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
2、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规律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个误区
1、单纯地列举知识点。复习是一个回顾总结的过程,它必须再现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点的再现与强化,而忽视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能力的培养。
2、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
3、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很少举一反三,实际上丧失了复习课“温故知新”的功能。
三、结合以上几点分析,我认为复习课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1、明确提出复习目标
在上课开始时,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及复习目标。
2、引导回忆知识点
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再现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3、分类整理
这是复习中的重点,其要完成的任务是: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求异)。这些工作在备课时应充分作好准备,并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
4、整合沟通
整合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新授课的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知识点的本质属性,很少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
5、设计练习
这一过程大约占据课堂1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四、针对练习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2、发现式练习。例如在数的运算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运算发现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变式性练习。例如:“比和比例”的复习中让学生判断“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成什么比例?”、“图上距离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成什么比例?”通过这样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5、開放性练习。现在的学生可能对于开放式的问题比较难以下手,所以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例如,在复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它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这样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所能解决的,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样的练习,除了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2版。
[2]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著。学会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第1版。
[3]王希尧。教育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第1版。
[4]张红。数学简史[M]。科学出版社,2007,第1版。
[5]卢凤香。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Z]。
[6]徐启超。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解读[R]。临沭县小学教研室,2007。
关键词:复习课类型、误区练习题设计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复习”一词的:“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巩固。”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复习课上得好不好,关系到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学生素质能否加强。
笔者认为复习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所以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好多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把学生会做每一道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往往收效甚微。部分教师发现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使学生觉得有“新鲜感”,又不像别的课那样有章可循。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呢?经过查阅资料文献,下面谈谈我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了解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
1、查漏补缺。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
2、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规律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梳理、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几个误区
1、单纯地列举知识点。复习是一个回顾总结的过程,它必须再现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点的再现与强化,而忽视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能力的培养。
2、复习课上成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
3、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很少举一反三,实际上丧失了复习课“温故知新”的功能。
三、结合以上几点分析,我认为复习课可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1、明确提出复习目标
在上课开始时,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及复习目标。
2、引导回忆知识点
回忆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再现的过程,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
3、分类整理
这是复习中的重点,其要完成的任务是: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求同),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求异)。这些工作在备课时应充分作好准备,并同板书联系起来,使视听融为一体,增强复习效果。
4、整合沟通
整合沟通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新授课的目的是将知识点分化,把握单知识点的本质属性,很少同后继知识发生关联。复习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就是所谓知识点的泛化。
5、设计练习
这一过程大约占据课堂1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课上的练习侧重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因此,应出示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四、针对练习设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对比性练习。教学中有一些题目从字眼上看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而实质上有区别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2、发现式练习。例如在数的运算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运算发现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变式性练习。例如:“比和比例”的复习中让学生判断“比例尺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成什么比例?”、“图上距离一定,两地的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成什么比例?”通过这样变式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在变通性上得到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非常有效。
5、開放性练习。现在的学生可能对于开放式的问题比较难以下手,所以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例如,在复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它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这样难度自然又增加了,但还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力所能解决的,少数较弱的学生也能在小组交流中得到提高。这样的练习,除了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还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2版。
[2]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著。学会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第1版。
[3]王希尧。教育学[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第1版。
[4]张红。数学简史[M]。科学出版社,2007,第1版。
[5]卢凤香。浅谈“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Z]。
[6]徐启超。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解读[R]。临沭县小学教研室,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