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198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因此,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2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去阅读、探讨、思考,在领悟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有悖于文章内容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3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但是以往的练习只是对知识点的单纯的操练、识记,学生的练习只是课堂知识的重现,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复现、巩固阶段,不能做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教师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4 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那些与创新无缘的学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教学中要从他们错误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维中寻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保护这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尊心,使其获得“我还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进取、创新的动力。
  总之,学生的每一点成功与进步都来之不易。小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并不是势高万丈的火焰,一旦熄灭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师能重视应用文教学的有多少人呢?中考比较少考,甚至不考应用文,大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考试,为了追求高分去只训练相关的内容,忽略了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是真正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措施,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当前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  当前,学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建议采取四项有效措施,改革高中文言文教学,使文言文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关键词:文言文有效教学高中语文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中的艺术瑰宝,于漪曾说:“汉语文负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文化的地质层,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民族的睿智,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学更有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双重任务。尤其是作为可塑性最强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格教育呢?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能让他的学生铭记一生。何以如此呢?其关键就是教师的人格修养。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首
期刊
【摘要】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文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
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理的一往深情。人类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情真意切;欢情、豪情、悲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为主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在语文课情感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发掘真情,感悟真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有着超乎常人的对情感把握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说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农村小学生怕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是因为农村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对教材的分析,而对作文教学投入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了作文教学质量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质量,以本人的浅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趣——激发写作欲望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把写作文视为表达自己情感(想法、认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本文试以古诗教学在整合资源、想象感悟、吟诵诗文、习作拓展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丰厚学生情怀,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润泽学生生命,培育良好人文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感    一、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存在的不良现象  古诗就像璀璨的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古诗教学最重要的责任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知识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以及人格、修养的综合反映,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探究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口语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口语交际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尚属新生事物,教材编撰和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此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