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思想探析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科学定位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和“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的原则。明确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的方针、方法和目标任务及着眼点与立足点。
  关键词:第三代领导集体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031-02
  
   “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特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总结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思想,对我们搞好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定位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把握当今国际国内发展的时代特征,明确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准确的战略定位和时代定位。
  1.江泽民同志指出:保持经济结构合理和协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与任务。“新一轮结构调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进行的。”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根本性措施。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敏锐地把握当代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重组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潮流。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加快了结构调整,其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国际经济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美国自八十年代以来进行的以信息化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成为九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的问题根本的是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缓慢。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必须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把这件事抓好,就难以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难以在21世纪更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江泽民要求全党必须从这样的战略高度认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此统一思想。
  2.从内涵上定位,第三代领导集体明确我国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是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强调:我们“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不是暂时性、局部性的调整,而是战略性的调整。第一,这种调整,不仅要对低水平的、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落后生产能力坚决进行压缩,又要加快发展短缺的、技术含量高的和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特别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二,不仅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还要对地区和城乡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第三,不仅要解决当前的市场供求问题,更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着眼长远发展。”并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例指出这种调整不是单纯增减产品数量,而是全面优化产品品种质量;不是局部封闭调整,而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不是原有生产力的简单扩张,而是以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不是单纯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而是在发展农业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这种调整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深刻变革。明确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战略性结构调整。
  3.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更是着眼于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使整个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社会生产力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就是要根据市场导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这就明确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是“升级型”调整。
  
  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
  
  1.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确定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的指导原则。江泽民同志在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这是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朱基同志在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构建了指导原则体系,即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从指导原则体系中,进一步明确“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内涵与地位。第三代领导集体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就是解决这种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的战略选择,是应对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时代潮流,成为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素质与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从以生产为中心的产业战略,转向以市场为前提的结构战略。
  2.第三代领导集体总结经济结构调整经验,从着眼点和立足点上明确了指导原则。一是强调立足于基本国情;二是强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确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原则。
  3.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相结合,注重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强调抓好农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两个大头”,以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为重点。注重对立统一和全面联系。比如,“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调整战略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中注意把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结合,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结合,把个性优势与整体优势结合,把产业结构调整同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改革、老工业基地改造结合,把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体制创新与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结合起来等等。
  
  三、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
  
  1.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统一的方针。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较快的增长速度视为前提、重要目标与要求。认为我国“没有适当的发展速度,就会丧失机遇,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发展速度低了不行,那样经济就上不去,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受制于人。”而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结构不协调,速度也快不了。即使速度一时上去了,最终也会掉下来。所以把结构作为制约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强调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1998年,将“速度与效益统一”方针改为“坚持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方针,突出“结构”对速度和质量、效益的作用。明确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解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99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结构优化效益”,强调要注重效益是要注重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和科技进步这三种效益。199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发展质量”评价,提出从经济结构调整状况等方面考察经济发展的质量。表明第三代领导集体认识到经济结构不合理事关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事关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与竞争力,影响整个发展的质量,从而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目标要求。
  2.“在发展中加快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促进发展”的策略方针。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确定为经济结构调整的指导方针后,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按原有经济结构和粗放增长方式发展,不仅产品没有市场,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必须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这一方针是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握了时代发展特点的理论创新。现代科技的革命性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我国社会已从一元化总体性社会向层级结构的分化性社会转变。同时,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随知识产业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模式由过去刚性结构逐步向柔性结构转变,即由重型化产品的生产为中心向以高效、智能化的知识、信息、服务为主的软件化经济结构过渡。时代特征表明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时代特点出发,提出:“经济结构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带动经济发展上一个台阶,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把发展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正因为如此,江泽民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核心就是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三代领导集体要求把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更新发展思路,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法
  
  第三代领导集体探索提出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法。
  1.调整战略布局。主要是:调整经济布局,尤其是经济区域战略布局;调整生产力布局,即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分工与协调发展。重点是调整支柱产业布局、生产区域布局和国有经济布局这三大布局。注重的布局形式:一是合理分布性布局。比如按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合理布局生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有进有退,集中力量求得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而在其他行业和领域,通过企业兼并、联合与重组,形成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二是特色区分布局。从党的十四大开始,把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合理布局作为党的主要任务,要求按“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原则,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建立合理格局。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全国经济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注重建立三种格局:一是协调发展格局。在总体层次上,强调“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东、中、西部各地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在行业产业组织层次上,注重建立内在组织的协调格局。比如,建立“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格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二是多元主辅结合格局。所有制结构调整,就是建立这种格局。三是合理态势格局。比如,“调整分配格局”时,建立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占少数、中等收入人群占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3.抓两个大头、三个重点。江泽民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而农业和国有企业是其中的两个大头。”任何时候都必须抓好两个大头。强调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对农业,一是把加强农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二是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农村人力、土地和各种资源,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科、贸、工、农相结合,以星罗棋布的新型集镇为依托,形成一个大农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新格局。”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明确“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思路;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发展和调整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以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这两大方面。二是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引导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优化城乡结构。江泽民强调: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研究各地区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及区域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三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4.把握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第三代领导集体注重把握调整的基本环节,以推动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工业结构调整时,提出要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生产;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更新和优化产品结构;三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同时注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四是推行行业改组。促进重点行业提高规模效益,优化布局。另一方面强调把握重要途径。比如,强调“加快技术改造,实现集约化发展,是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
  5.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的推动引导作用。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同样注重用积极的宏观调控,主动调节,积极引导和推动。主要是从四方面引导结构调整:一是加强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通过促进市场机制的发挥和市场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推动结构调整;二是通过政策措施来引导和推动。江泽民强调: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措施,尤其是宏观调控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三是通过实施发展战略和抓战略重点推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抓农业、能源与交通、教育与科学等战略重点,积极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四是把推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转变”)作为引导结构调整的有力措施。
  
  五、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任务
  
  第三代领导集体注重从价值目的上把握目标与任务。江泽民指出:“结构调整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强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质量效益和整体素质。因而,注重改造、提升或者淘汰一部分落后生产,发展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经济整体水平;注重加强薄弱的、重要的环节或产业,“大力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强调经济发展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来实现。因而注重从两方面明确经济结构调整的总目标:一是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二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体制创新的结合,形成积极解决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的新机制。在直接目标上,实际提出了质量效益目标。强调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强调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注重通过区域布局调整,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实现产品优质化和专用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和不断优化的内部产业结构,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就业结构调整,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体上,明确“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十五计划建议”中强调“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
  在主要问题上,强调“调整和优化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下大气力认真解决好‘大而全、小而全’”。
  在调整重点上,强调“必须抓紧做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强调“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构管理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2C353]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人民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湖南永州 425100)
  (责编:贾伟)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将公允价值引入其会计准则体系中,甚至作为某些会计准则的首选计量属性。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审慎地引入了这一计量属性。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新准则的亮点和创新。公允价值引入的背景、理论依据以及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体现在哪些地方,其与历史成本模式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和仍需解决的问题。文章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ERP系统的相关概念,特点及核心内容,然后重点研究了ERP系统在滁洲市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实施ERP系统,最后探讨了ERP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ERP 核心 应用 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1-229-03    ERP是英文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
期刊
摘 要:融资难问题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文章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特征造成的影响分析,从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融资基础、融资平台以及融资渠道等视角,提出了破解信息不对称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 要: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从最初指导盈利性企业的生产销售蔓延到涉及与市场竞争有关的任何个人和组织。教育产业引入市场机制以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当然也不可避免需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文章以农民职业教育为研究背景,探寻4P组合策略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农民职业教育 农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1-237-02   
期刊
摘 要:国际商会新修订的UCP600较UCP500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较大变化,文章将这些修订内容与我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结合起来,对我国银行在信用证交易中存在的风险,从制度、能力、时间、信誉、诉讼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每个角度下银行面临的特殊风险。银行在信用证交易中为防止欺诈的发生,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能力建设,加强事前防范。  关键词:UCP600 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1.2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外资企业进入,知识产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电信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分析了构建知识产权系统的必要性,并通过UML(即统一建模语言)来建立系统的范例模型以及系统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最后,给出了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并完成向数据库的映射。  关键词: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系统 UML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 要:品牌战略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没有品牌战略,就难以形成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而品牌战略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文章从云南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出发,分析云南企业拥有的优势和弱势,科学地制定和正确地实施品牌战略,以提高品牌竞争力,保持企业长盛不衰。  关键词:品牌 品牌战略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浙江省临海市农行客户一部总经理党振华,在2005年度的金融业务营销中,以新机制、新发展、新举措及热心、细心、恒心、用心闯市场,培育客户求发展,赢得客户们的信任与支持,成绩斐然,全年新拓展日均存款100万元以上的客户20户,年末存款余额1.1亿元,100万元以下有8户,年末余额5917万元;全年营销法人客户14家,授信总额22320万元,用信9340万元,取得显著的经营业绩。    一、知难而进找财
期刊
编者按:构建和谐社会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是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社会各界人士和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日前,本刊记者就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变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请教了中国未来研究会薛焕玉研究员。现将访谈整理摘要刊发。    记者: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接受采访。今天,想就教育、社会、生态理念的变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向您请教。请您先谈谈教育理念的变革。  薛焕玉:实现和
期刊
摘 要:“三创三强”是对党中央做出的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在贵州的深化和发展,是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体制机制层面的重大突破,从经济学角度考虑,“三创三强”还可进一步延伸,应在“创”、“联”和“实”字上有所作为。文章提出建立“三创三强”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型,以期在原基础上求得更大的突破,使这项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三创三强” 突破 经济学 发展模型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