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用人之策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黃霸是西汉名臣,生活在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先后任河南太守丞、颍川太守等职,黄霸在地方为政时,政绩非常突出,把地方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颍川甚至出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黄霸很关心百姓的生活,亲自制定安民条款,规劝黎民遵章守法,就连平民的家常琐事,他也考虑得周到得体;他十分亲民,常派官员微服私访,并亲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间,了解官吏情况;他下令驿馆,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弱的人;他鼓励百姓做好事,致力农桑、种植树木、喂养牲畜,不喂养吃谷的马匹……通过以上史料可见,黄霸是一个善于做具体工作的干部。“细小之事,起初极为繁多,但黄霸凭自己的精力极力推行它”,而地方上的工作,其实就是一些琐屑的事物,黄霸心细、且有耐心,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见到了成效。汉宣帝见黄霸将地方治理得这么好,非常高兴,觉得黄霸有如此大的才干,只让他在地方上任职太可惜了,是大材小用,就想提拔黄霸到更高的位置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先是征召黄霸担任太子太傅,后迁升为御史大夫,五凤三年(前55年),又让黄霸代替丙吉担任丞相、封为建成侯,使黄霸的仕途生涯到达了顶峰。那么,黄霸在朝中为官时的政绩如何呢?黄霸当上丞相后,十分看重官员的政绩,把政绩当作评判官员的重要标准;而且,他依然像在地方上任职一样,热衷于关注琐屑的事物,如男女同不同路啊、子弟是否尽孝啊、妇女是否守节啊等等。关注政绩、关注琐屑事物,本身没什么错,但这是一个丞相应该管的事吗?丞相应该管国家大事,掌握原则性问题,至于细小的事物,交给地方官处理就行了,大可不必操心。因此,他在地方官任上政绩卓著,但在丞相任上,却政绩平平,《资治通鉴》上对他的评价是:“霸才长于治民,及为丞相,功名损于治郡。”意思是说:黄霸的长处是善于管理具体的事物,不擅长总揽国家大事,所以当了丞相以后,没什么大的作为,声名不如在地方上那么好。
  清代的惠士奇是一位才学出众的书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后来考取了举人,又中了第二甲进士,最后授翰林院编修一职。几年以后,康熙皇帝任命他为广东学政,这个职位很容易腐败,但惠士奇为人正直、刚直不阿,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校士公明,一文不取。”两广总督的杨琳对他特别欣赏,就上奏雍正皇帝(此时雍正已即位):“臣遍历各省,所遇学臣中,仅见者有此清操特出之员。”意思说我走遍了各个省,在所遇到的学政中,如此廉洁的,就惠士奇一个。雍正看到这份奏章后,感觉如此清廉的官员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任命惠士奇担任更重要的行政方面的官职。按理说,作为皇帝,有了这个想法,直接下一个任命诏书就得了,但雍正没有那么做,而是向杨琳做进一步的了解:“惠士奇观其人,吏治可以用得否?”你看惠士奇这个人,如果做行政工作能胜任吗?杨琳接旨后,就如实地向雍正回奏道:“惠士奇校士公明……但惠士奇未做过临民之官,臣与之共事三年,观其作用,惟有衡文乃其所长,恐非吏治之长材也。”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确清廉,但他的长处只是文墨方面,不擅长处理具体的行政事务。雍正一听,就打消了让他做行政官员的想法,让他继续做广东学政,后来将其调回京师,但也没有让他做行政工作,而是发挥他的特长,任命他为专管文史方面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后又任命他担任了侍读学士,惠士奇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以其所长做出了很大建树。
  大多数领导人所犯的一个通病,就是以为某个下属某一方面能力突出,在其他方面也一定能胜任,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人各有所长,作为领导者,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长处加以任用,汉宣帝在作用黄霸问题上就犯了失察的错误,结果使黄霸在丞相任上政绩平平;相比之下,雍正在任用惠士奇问题上就很清醒,他虽然赏识惠士奇的清廉,也想提拔他到重要的行政岗位上,但也考虑到了他未必适合做行政工作,便因才用人、使其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汉宣帝在用人策略上,与雍正相比显然略逊一筹,其中的教训,对于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选自《太原日报》
其他文献
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征兆,不是柳树干硬的枝条上裹了淡若轻烟的青纱,不是去年扔在阳台上的花盆里抽出细若蚁腰的叶柄,而是忽然有一天出門发现天空变高了———像是被谁一下顶开了盖子,阳光毫无障碍地从极高处倾泻而下。忽然会有点眩晕,就像是睁开眼发现自己在升往天空的电梯里。这时各式各样的鸟叫也清晰起来,咕咕,唧唧,啾啾……虽然听不懂,媚丽得很,婉转得很。有些树还一片叶子也没,但鸟儿们不挑剔,穿梭上下,迷离左右,并
这是多年前的一个故事。那时我在湘西南的一座城市里生活。在这城市中心的休闲广场,晨练的人很多。我也常去晨练,在广场边上,我常看到一位瘦小的拉二胡的卖艺老人。那是一个明媚清新的早晨,太阳正慢慢升起,大地镀上了金色。晨练后,出于好奇,我与老人聊了起来。老人穿戴干净。这使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样子,尽管那时我们兄妹穿着缝补过的破旧衣服,但父母总让我们保持着整洁。父母常说人穷志不短,不要因为家里穷而使自己失去追
我妈妈住在内蒙古东部的一个县城。我曾经问过好几次她小时候的故事,她一次也没讲过自己的妈妈,包括我的后姥姥(她的后妈)。我小时候曾去姥爷家所在的乡下玩,在我和姐姐有限的童年记忆里,后姥姥是慈爱和蔼的。  春节将至,八十三岁的妈妈住进了医院。  这天晚上,我挤在她的病床上给她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常常闭着眼睛听的她,在我停顿时有时睁开眼看我。  读完时她看着我说:“真苦啊!”  我感叹:
大寒那天,太阳正好。朋友说,可以晒被子了。我说,不行。没有力量。  老农说,这牛力气不小。他打量牛的蹄子、毛发的光亮,抚摸牛身肌肉的饱满,观察牛行走的姿态。这种力量人们叫它辨识力。  看一棵树从崖壁的石头缝里生出,并长大。看冬天烧过的枯草地,春风一吹,又是生机盎然。看初生的婴儿啼哭,看刚刚生产的母亲微笑。这些都是力量,它的名字叫生长,它来自大自然又归于大自然。  听一首歌,观一段舞蹈,欣赏一场音乐
一场由武汉蔓延至全国的疫情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也注定将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前方,无数医护人员和干部群众放弃阖家欢乐的时光,日夜奋战在防控一线;后方,有人组织赶制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有人克服困难积极组织复工复产,有人宅居在家里利用难得的时间读书学习、提升自己……响应党和政府做好疫情防控的号召,每个人都努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为这场战“疫”贡献力量。人生的意义在于生命的质量。当下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
大凡有过一些人生阅历的人,对幸福的涵义会有不同寻常的理解。这就好比饮茶,有人喜欢清淡、有人喜欢浓酽,有人喜欢西湖龙井,有人喜欢陈年普洱。年轻的时候,一度不满于现实的庸常,探究过幸福的奥秘,到底是阅历太浅,心气浮躁,归于枉然。年轻的时候,总是羡慕那些沉稳端庄、知性温婉的中年女性,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像她们那样,静若幽兰,韵致优雅活得不疾不徐让人羡慕。然而,人到中年,每日被生活和工作追赶着,诗意顿失,身心
给一个省级散文奖当评委,看了许多作品,其中有一部给我的印象极深,那就是太像散文了,典型的散文范式。才气、感情、思想一样不缺,但读起来不带劲,不刺激,昏昏欲睡。仔细一琢磨,明白了,才气,体现为文字华丽;感情,是大众的体验;思想,是现成的别人的。这样的散文,中规中矩,刻板教条,老实厚道,咋能吸引人?打动人?像吃人家嚼过的馍馍,还有啥滋味?  一位小说家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经典句式“多少年之后”在
岁月如此坚硬,季节如此松软。春风带着狂草的章法,于不经意间,在金盏菊、迎春、茶花、各色玉兰锦簇成团的芬芳中,将属于这个季节的心情纷然乍泄。紫燕的歌声联通了二十四节气的脉络,将大自然的序幕徐徐拉开,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犹如敲响了一个个奔腾有序的鼓点。许多年过去了,鼓点和鼓点的节奏从来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岁月,是与岁月相依相伴的时间,它苍老了多少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只是,那桃花依然红着脸颊在春风中微
有一种美,需要跨越时光的长廊,在繁华凋尽的心卷里反复吟诵,反复咀嚼,才可得其深韵。比如露重的晚秋和如诗如画的残荷。  会爱上荷,是不奇怪的。那么多年的朝夕相处,那么多次的凝眸对视。她盛开时的娇艳醉人,她初绽放的带露含羞,她的娉娉婷婷,她的勃勃生机,抑或她那可以将生命的火种毫不遗力点燃的自信,都曾经那么令我着迷不已。那时的我,青春如她,芳华里也有她的影子,浓烈、张扬、释放。那会儿的我,把外在的美看得
“云宅”的春天,總是收到亲朋好友善意的提醒:少出门,不聚会。宅家里时间多了,突然就能听到叮叮咚咚的西洋乐器演奏,钢琴、萨克斯;也有丝丝缕缕的民乐流淌,二胡、古琴,还有各种长腔短调,抑扬顿挫,从家家户户的窗缝飞出来,与远山含黛、桃红梨白、鸟鸣莺啼汇成一首奇妙交响曲。音乐是清透的。北京奥运会后,终于现场观赏到陈雷激抚弦。那一天,音乐厅前所未有的寂静。偌大舞台上,一缕沉香,一把古琴,一位素衣人,一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