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商鞅与李斯之死的相似历史原因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鞅,卫国人,称卫鞅或公孙鞅。投靠在魏大夫公孙痤的门下,后到秦国得到秦孝公重用,实施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自己为此拥有封地商於,所以史称商鞅或商君。位及丞相,显赫一时。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
  李斯,楚国人,年轻时做小官吏。后来“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后投奔到吕不韦门下,而后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上书谏逐客疏,推行郡县制,为秦统一和安邦定国立下汗马功劳。同样做了丞相,“斯为三公,可谓位尊矣”。
  商鞅与李斯,堪称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秦的强大和治国安邦做出贡献,权倾朝野,显赫一时。然而他们的结局也很相似:被后继之君冠以谋反的罪名,施以酷刑而死。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死的何其悲惨。究其历史原因有许多相似之处,试作几点分析。
  一、推行严刑峻法,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重农耕奖军功的同时,推行严刑峻法,轻罪重罚。“连坐之法”,即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之间有互相监督的义务,一家藏奸,什伍连坐,处罚与降敌同,若告发则与斩敌赏同;“参夷之诛”,即诛灭三族;“镬亨”之刑,即用烹煮食物的无足鼎镬来煮人致死;“凿颠”之刑,即开凿头颅致死;“抽胁”之刑,即抽去肋骨致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后人论及商鞅,称其是“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铁钺之诛,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谓而论囚七百余人,谓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蓄怨积仇比于丘山。”由此可见商鞅的严刑峻法多么恐怖,杀人如麻。以致后来商鞅逃亡时,没有人敢帮助他。
  李斯将商鞅、韩非的君主专制理论推向极端,使百姓不敢反抗。他的《行督责书》使民众时刻处于苛刑的恐怖之中。而他自己在具五刑过程中饱尝大枷、强索、笞杖、刀锥、斧、銊、铁质、鬼头刀等各种刑具之苦,终致被夷三族,成为历史上受刑最酷烈,刑具加身最多之人。
  后人论及秦亡,几乎众口一词指斥为法治严酷,如陆贾称:“秦朝任用刑法治国而不做变更,结果招致灭亡。”谷永称秦时“一夫大呼而海内分崩离析的原因,在于刑罚严峻苛刻,官吏们的行为残忍暴虐。”
  法家思想的核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立论的基础以君主利益为本,而君主利益中忽视国家整体利益,国家利益中缺失民众利益。法家的政治智慧主要在“权术”上,他们断言没有“自善之民”,其理论要点是“法”“术”“势”。他们工于权术,自己遭到权术的算计,死于非命也就不奇怪了。
  二、为人刻薄寡恩,害人害己
  商鞅为人刻薄寡恩,司马迁有深刻的描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刻薄寡恩的品性,如果仅仅表现在一般执政者身上,危害不会久远,人走政息而已。但作为主持秦国变法的人物,商鞅的刻薄寡恩,已深刻地体现在所制定的法令中。轻罪重罚是立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众有相互告发“奸人”的责任,不告发“奸人”者处以腰斩, 比如“弃灰之法”,即有弃灰于道者,要受到黥刑的惩罚。
  新法行之十年,一些原来批评新法的人,又改口说变法的好话,等于向商鞅认错,商鞅却趁机报复,将这些“乱化之民”全部发配远方。从此,这位变革者表面上没有了敌人,实际上也没有了朋友。
  李斯的历史功绩堪足彪炳史册,可他刻薄寡恩的心胸,焚书坑儒的暴虐手段,沙丘政变中的鼠首两端,督责之术中的为虎作伥等凸显李斯卑劣的灵魂,可耻的政客嘴脸。
  三、贪图荣华富贵,极端功利主义
  商鞅在秦孝公“与之分地”的诱惑下,跑到秦国实现变法。后来不听赵良劝说,宁死不肯放弃自己的封地隐退。
  出于极端的功利主义,商鞅缺乏为人的基本道德,为一己私利,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是非常主要的内容:爵位、田宅的封赏,主要是根据军功授予的。于是商鞅说动秦孝公,让他亲自带兵去攻打魏国。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对于商鞅而言,无论帝道,王道,还是霸道,都仅仅是用来获取君王赏识和重用的“敲门砖”。班固说:“商鞅挟三术以钻孝公。”这个“钻”字就点出了商鞅投机钻营的功利本性。
  李斯信仰“仓鼠哲学”,认为“垢莫大于悲贱,悲莫大于穷困”,对荣华富贵更是一往情深,执迷不悟。这个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李斯后来的人生选择。
  二世三年冬,李斯父子被腰斩于咸阳街头。临刑前,这位白发苍苍,为秦王朝服务四十年的老翁对他儿子说:“我想同你再次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追捕野兔,还可能吗?”父子相对失声痛哭。这一幕被永久定格在历史的画面上。
  李斯的可悲之处在于,他用一种极端自私的实用的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势。为了扫除可能的竞争对手,他害死了自己的老同学韩非;为迎合秦始皇,他建议“焚书”;为保住官位,他参与沙丘政变,陷害忠良。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只“仓鼠”,这个理想本身就不高尚,可就为了这个并不高尚的理想,李斯便把道德、良知、正义等人生最珍贵的品格全抛弃了。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悲剧,也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
  商鞅为强秦奠基,为自己掘墓。司马光描写商鞅“杀人无数,十年宰相,怨恨人日益增多”,而李斯“焚书坑儒”为天下读书人所不齿,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了过多的怨恨”,尽管他们的建树可与日月同辉,可是他们处在一个血火连天、弱肉强食、君临天下的时代,他们的命运注定是个悲剧,其悲惨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其他文献
作为新疆民族高中汉语教师,自认为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是一个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的老师,几年来所教汉语学科的高考成绩也算让领导、家长、学生满意,自己也聊以自慰,沾沾自喜。  可自2010接了新一届高一后,满以为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着敬业精神,还有满腹学识,叫一个个新生高赞“牙可西哈能”(维语:好老师),决不在话下。可谁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竟然有吃东西的、睡觉的,还有注意力不集
期刊
我国古人读书很讲究背诵。我记得郭沫若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大意是: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长,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所以大学者都是从小背下四书五经。鲁迅说,他15岁时,差不多读完了十三经。那时的“读”,也就是背。小孩子,能读懂?不能。可是请想,一部十三经烂在肚里,做什么学问都方便得多。“五四”一代人,都是如此。怪老人辜鸿铭说,学外国文也要背。他说,要真懂外文,精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到学校来做什么?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读书。学生们口中的“读书”,换个说法就是“学习”,与我们语文老师口中的读书不是同义的。小学课本《窃读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粮食是我们身体成长的需要,而知识是我们人精神、灵魂成长的精神食粮。作为语文学科,多读书,多读经典诗歌、散文、中外名著,无论对学生的写作,还是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引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节课能否成功、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否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引入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课堂引入,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设置课堂引入,我在教学过程中粗浅的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抛砖引玉。  一、以问题引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
期刊
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想象和联想;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而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激发兴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化学过程,体现化学规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验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达成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方法。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案例,简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妙用。  案例一:铁的吸氧腐蚀  铁的吸氧腐蚀,是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实验之一。学生对电化学腐蚀中的析氢腐蚀原理容易理解,对日常生活中钢铁
期刊
教学中的习题讲评,无非是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加以剖析,使之印象加深。可见有效的讲评就如一堂好的复习课。为提高试题讲评质量,我尝试三种省时省力、针对性强、效果显著地方法——投票讲评法、分组讨论讲评法、过关接力讲评法。  传统的讲评课,往往受限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形式。而这只会使学生觉得“炒冷饭”,心感厌倦。最终除了给予学生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毫无学习效果。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批改接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阅读能力跟新课程所要求的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以前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创新,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会读、爱读、乐读,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
期刊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被马克·吐温誉为19世纪两大奇人之一。她在19个月时因一场高烧,不仅失去了视力,而且失去了听力。这个难以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孩子,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度过了6年,严重的生理缺陷,使她变得自私、暴躁,如果有人走到她面前摸摸她的头的话,她又是踢,又是喊,又是抓……她成了既不能让别人理解,也无法理解别人的可怜“小动物”。  七
期刊
平常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常听到类似的问话:“老师,你说我那孩子是怎么回事,我从没打他骂他,让他做点事,他总是说:‘我不行’‘我怕’,你说我急不急呢。”  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信起来呢?其实这些家长的共同点都是把目光盯在孩子身上、认为是遗传、是天性,然而他们都不曾想过:“孩子的不自信和我有没有关系呢?”。其实孩子的不自信多数跟家长有关,部分家长不是对孩子娇惯溺爱,就是对孩子揠苗助长,具体体现在过分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