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活动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_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作为非中考科目,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能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浅析“活动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重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进行的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活动教学”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这一节课,是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比较容易教的课,可以通过简单的推理、分析来解决问题。但这样的处理其效果往往是学生一讲就会、过后就忘。我们可以通过抓取乒乓球的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人性别的遗传”。因此,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之中,寓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3、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4、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好的教学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乐趣中享受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前辈经验可以借鉴。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二、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
  1、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方式。活动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实验观察、分组讨论、统计分析、探究、收集资料、调查参观、制作、栽培、饲养观察法等。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例如:学习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时,选择实验观察法比选择讨论法要好。虽然学生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但也可能由于日常观察的局限性而使讨论没有结果;但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就可以得出较正确的结论。
  2、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以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和实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许多需时较长的教学活动无法在课堂上开展。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组织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学习植物的无性繁殖时,鼓励学生课外实践植物的扦插和嫁接。通过活动,学生可进一步理解植物的无性繁殖,了解扦插、嫁接过程中植株成活的关键。通过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所学知识,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带给学生智慧的启迪、成功的体验、自尊的满足,使学生感受到了智力劳动的快乐和学习过程的美好。
  4、注重教学的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提倡“当堂训练”其实就是在“反馈”,把反馈限定在课堂上,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课始揭示的学习目标。这里,教师能够注意保证时间,促进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同时就基本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为课后的作业和辅导打好了基础。
  5、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同桌合作,组织他们在班内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指导他们四人小组进行合作,留有时间让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让他们在责任制中“兵教兵”,创造条件为学生积累合作经验,使他们知道从哪里开始,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借助“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较好的气氛中坦诚交流,产生联想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地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习小组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活动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不断取长补短、实践探索,走出一条新路来,让学生学得轻松、乐学、爱学。
其他文献
物理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很多关键时刻,科学家巧妙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科学假说,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康德曾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着我们前进。”  类比——是指在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的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的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伟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动了假说的产生。尽管类
期刊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利用课堂主渠道,提高学生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进行能力渗透  激发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的、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入手,围绕教学目
期刊
课堂有效教学,简而言之,“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教育效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课堂真正生动活泼起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情感、意志、愿望、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机械性的知识受体,学生的精神被禁锢,甚至被窒息。好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语文的科学人文精神,致力于学生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发展。  一、关注学生人性和个性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
期刊
美术教学校本教学研究已走过近十年的历程,真可谓历尽坎坷、曲折前进。如何做好美术校本教学研究?如何在校本教研中走出困境,找到应对困境的策略,走出有自身特色的路子?经过多年的摸索以及借鉴他人的经验,本文试图从阐明美术教师参与校本教学研究的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中的特殊地位的角度,为摆脱这些困境寻找更为有效的策略。  一、美术教学校本教学研究中教师的角色  在校本教学研究中,美术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都是
期刊
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这就客观地决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小学生爱动脑筋,只要我们善于点燃学生心灵中思维的火花,就能够激发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应用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我们探索一下数学阅读法教
期刊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结合数学自身的特点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要将实践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和谐发展。自从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来,我一直
期刊
良好的学习结果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下列两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一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了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公式、性质、定理的应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探索和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
期刊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运用
期刊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的这一名言,同样适用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需要激情,作为名著的小说课堂教学尤其需要激情。但现实却不是如此,入选初中课本的有数的几篇名著的教学往往停留在情节的了解、人物的枯燥分析上,很难激起波澜,更难说诱发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激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初中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所以在课堂上靠老师满堂灌势必造成师生皆患“疲劳症”的后果,导致学生厌学语文。要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