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
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如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和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剧烈和长期的疼痛会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时有效的止痛不仅能减轻疼痛对机体的刺激还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慢性疼痛的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正规的治疗而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日常观察的常规项目。
1.骨科患者疼痛的观察
1.1疼痛的部位 对疼痛的护理首先要了解疼痛的部位。疼痛一般投影在病变处的皮肤表面,但由于牵涉痛及放射痛等原因,有时表现在远离该器官的某些部位。因此,疼痛的部位不一定与该器官的体表投影一致,如颈椎病时因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单侧或双侧上肢。
1.2疼痛的性质 要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变性质,如损伤、炎症、肿瘤、畸形等。损伤可分为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炎症分感染性,无菌性;肿瘤分良性,恶性等。疼痛的性质可分为绞痛、刺痛、钝痛等。
1.3疼痛的程度 疼痛的程度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加上个体的耐受性、心理特点、精神状态、注意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差异性很大,一般把疼痛分为严重、重度、中度和轻度。
1.4疼痛的伴随症状 疼痛的伴随症状较复杂,几乎每个剧烈疼痛的患者均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呼吸加快、瞳孔缩小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常见的伴随症状还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1.5疼痛时患者的表情、体位及姿势 严重疼痛的患者常有痛苦表情,并伴有呻吟、面色苍白、出汗,常提示为器质病变。而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所引起的疼痛其表情复杂而多变。体位可分为主动体位、强迫体位、被动体位,疼痛时患者一般采用强迫体位或被动体位,或通过不断的变换体位来缓解疼痛。姿势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患者因疾病常出现特殊姿势,如髋关节结核的患者,拾物时表现为屈髋、屈膝、下蹲的特殊姿势。
1.6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的观察 在疼痛的护理观察过程中,应始终强调对全身状态即患者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的判断。年老体弱、合并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应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
2.骨科疼痛患者的一般护理
2.1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
(1)抬高肿胀部位,以帮助消除肿胀,减少疼痛。
(2)对于术后有繃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诉疼痛,首先应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引发的疼痛,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使用镇痛药物;查看石膏、牵引等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引发疼痛。
(3)保持床单位平整,避免压疮形成。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缓解咳嗽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防止扭曲、牵拉伤口带来的疼痛。
(5)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
(6)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以减轻痛苦。
(7)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患者自己对疼痛的态度。
(8)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耐心解释,态度和蔼。
2.2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
热疗对于痉挛肌肉能放松肌肉、消炎、止痛。冷疗对于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和镇痛效果,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的效果。深呼吸训练可达到放松效果,有助减轻疼痛。
2.3正确而适当的使用镇静剂
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尝试以其他方法减少止痛剂使用的次数和剂量。首选局部涂抹止痛药,既可减轻肌肉、关节的疼痛,又可减少全身副作用。
2.4防范疼痛并发症 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在护理中应帮助患者做到:
(1)患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各个轴位主动运动,必要时施加辅助力。上肢应注意肩外展、外旋及掌指关节屈曲,下肢应注意踝关节的背屈。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关节的挛缩。
(2)骨复位基本稳定、肌肉组织基本愈合时,进行固定部位的肌肉有节奏的等长舒缩练习,以防止失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靠近,有利于骨折愈合。
(3)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每日取下固定物,做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关节面很好的塑形,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粘连。
(5)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期正常活动,并请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的功能锻炼,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
2.5支具的使用 支具与皮肤之间需要合适柔软的衬垫,衬垫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局部皮肤受损。
2.6保持关节肌肉的功能,防止畸形和萎缩,如使用牵引、石膏固定,应按常规护理。
2.7促进疼痛治疗的措施 更新疼痛的观念及患者对麻醉药的认识,提倡无痛观念,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力。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主诉疼痛就说明他有疼痛,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帮患者缓解疼痛。加强疼痛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主要措施。
3.小结
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本身就是疾病,而不能仅仅把疼痛当成一种症状去看待。正确的认识疼痛,及时有效的止痛,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骨科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还可减少住院的时间、费用和人力资源。因此,解除疼痛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金兰,高晓燕.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 2008,81-8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2012,430-448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2002.512-519
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如急性创伤患者的疼痛和骨科患者术后的疼痛。剧烈和长期的疼痛会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时有效的止痛不仅能减轻疼痛对机体的刺激还能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慢性疼痛的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良好正规的治疗而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日常观察的常规项目。
1.骨科患者疼痛的观察
1.1疼痛的部位 对疼痛的护理首先要了解疼痛的部位。疼痛一般投影在病变处的皮肤表面,但由于牵涉痛及放射痛等原因,有时表现在远离该器官的某些部位。因此,疼痛的部位不一定与该器官的体表投影一致,如颈椎病时因神经根受压,疼痛可放射至单侧或双侧上肢。
1.2疼痛的性质 要明确引起疼痛的病变性质,如损伤、炎症、肿瘤、畸形等。损伤可分为急性外伤,慢性劳损;炎症分感染性,无菌性;肿瘤分良性,恶性等。疼痛的性质可分为绞痛、刺痛、钝痛等。
1.3疼痛的程度 疼痛的程度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加上个体的耐受性、心理特点、精神状态、注意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差异性很大,一般把疼痛分为严重、重度、中度和轻度。
1.4疼痛的伴随症状 疼痛的伴随症状较复杂,几乎每个剧烈疼痛的患者均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呼吸加快、瞳孔缩小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常见的伴随症状还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1.5疼痛时患者的表情、体位及姿势 严重疼痛的患者常有痛苦表情,并伴有呻吟、面色苍白、出汗,常提示为器质病变。而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所引起的疼痛其表情复杂而多变。体位可分为主动体位、强迫体位、被动体位,疼痛时患者一般采用强迫体位或被动体位,或通过不断的变换体位来缓解疼痛。姿势主要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患者因疾病常出现特殊姿势,如髋关节结核的患者,拾物时表现为屈髋、屈膝、下蹲的特殊姿势。
1.6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的观察 在疼痛的护理观察过程中,应始终强调对全身状态即患者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的判断。年老体弱、合并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应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
2.骨科疼痛患者的一般护理
2.1去除疼痛的刺激因素
(1)抬高肿胀部位,以帮助消除肿胀,减少疼痛。
(2)对于术后有繃带、石膏固定的患者诉疼痛,首先应注意患肢的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引发的疼痛,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使用镇痛药物;查看石膏、牵引等有无对皮肤造成摩擦伤害,引发疼痛。
(3)保持床单位平整,避免压疮形成。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缓解咳嗽震动带来的伤口疼痛;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防止扭曲、牵拉伤口带来的疼痛。
(5)指导患者放松,使其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如放松术、催眠、暗示、想象等。
(6)主动、耐心与患者交谈,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增加安全感,减少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反应以减轻痛苦。
(7)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和伴随症状,患者自己对疼痛的态度。
(8)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耐心解释,态度和蔼。
2.2协助执行物理治疗,以减轻疼痛
热疗对于痉挛肌肉能放松肌肉、消炎、止痛。冷疗对于急性疼痛有减轻炎症和镇痛效果,尤其是急性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减痛的效果。深呼吸训练可达到放松效果,有助减轻疼痛。
2.3正确而适当的使用镇静剂
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尝试以其他方法减少止痛剂使用的次数和剂量。首选局部涂抹止痛药,既可减轻肌肉、关节的疼痛,又可减少全身副作用。
2.4防范疼痛并发症 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愿意下床活动,而使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等组织发生萎缩、僵硬、失去弹性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甚至造成身体残障。因此,必须加强康复护理,其中功能锻炼是关键。在护理中应帮助患者做到:
(1)患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各个轴位主动运动,必要时施加辅助力。上肢应注意肩外展、外旋及掌指关节屈曲,下肢应注意踝关节的背屈。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关节的挛缩。
(2)骨复位基本稳定、肌肉组织基本愈合时,进行固定部位的肌肉有节奏的等长舒缩练习,以防止失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靠近,有利于骨折愈合。
(3)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常遗留较显著的关节功能障碍。为减轻障碍程度,在固定2-3周后,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每日取下固定物,做受损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运动后继续固定,这样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并使关节面很好的塑形,防止或减轻关节内粘连。
(5)健肢与躯干应尽可能维持期正常活动,并请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起床,必须卧床的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应每日做床上的功能锻炼,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并发症。
2.5支具的使用 支具与皮肤之间需要合适柔软的衬垫,衬垫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局部皮肤受损。
2.6保持关节肌肉的功能,防止畸形和萎缩,如使用牵引、石膏固定,应按常规护理。
2.7促进疼痛治疗的措施 更新疼痛的观念及患者对麻醉药的认识,提倡无痛观念,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力。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主诉疼痛就说明他有疼痛,护理人员应尽可能帮患者缓解疼痛。加强疼痛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主要措施。
3.小结
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本身就是疾病,而不能仅仅把疼痛当成一种症状去看待。正确的认识疼痛,及时有效的止痛,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骨科病人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还可减少住院的时间、费用和人力资源。因此,解除疼痛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宋金兰,高晓燕.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 2008,81-83.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2012,430-448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2002.51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