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吗通对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分离术后内膜修复作用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l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芬吗通对宫腔粘连患者宫腔分离术后内膜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0例,結合数字随机表法,随机成立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为35例;两组患者先进行宫腔粘连手术,参照组术后服用补佳乐治疗,实验组术后使用芬吗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内膜修复效果好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分离术后使用芬吗通可有效修复内膜,在临床上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芬吗通;宫腔粘连;宫腔分离术;修复
  宫腔粘连作为一种常见病,是由子宫内膜基底层损害引发的炎性病变,其病因十分复杂,若宫腔操作频繁,是导致宫腔黏连的主要原因,会加大子宫腔、宫颈管损伤和感染的几率[1]。本文依据我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研究了芬吗通对该类患者行宫腔分离术后的内膜修复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报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明确在2017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于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7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成立实验组(n=35例)、参照组(n=35例)。实验组中,年龄区间28~56岁,平均年龄是(43.59±14.02)岁,病程0.6~3年,平均病程为(1.86±1.37)年;参照组中,年龄区间30~58岁,平均年龄为(43.60±14.58)岁,病程为0.7~3年,平均病程为(1.78±1.23)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显示可比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先进行宫腔分离术,手术在患者月经干净3~7d内进行,术前为软化宫颈,给药间苯三酚(生产单位:湖北午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385)80mg,膨宫液为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患者全身麻醉后,经超声B超监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的相关操作,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避免出现子宫穿孔等不良反应[2]。参照组术后服用补佳乐治疗,补佳乐(进口药品 法国 Bayer Vital GmbH,进口药品 法国 Bayer Vital GmbH)一次3mg,一天一次,月经期间禁止服用;实验组术后使用芬吗通治疗,芬吗通(进口药品 荷兰 Abbott Healthcare Products B.V.,注册证号:H20110159)的使用方法谨遵医嘱。
  1.3观察指标
  经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
  1.4统计学分析
  依据两组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之间进行t值,P<0.05时,两组数据经比较显示差异,具有临床讨论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可得知,实验组术后4周、术后8周、术后12周的内膜厚度均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3.讨论
  宫腔黏连既会引发患者出现月经紊乱、周期性下腹痛等临床症状,又会导致患者产生一系列生殖障碍,如不孕、稽留流产等,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依据宫腔粘连患者的病情,临床治疗多采取宫腔分离术,该手术能分离宫腔内粘连组织和清除感染组织,使患者的宫腔组织恢复正常。手术会对患者的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再加上宫腔粘连患者本身就具有子宫内膜损伤的情况,这就延缓了患者手术后内膜的修复进程。参考相关临床资料,从中可得知,在对患者采取宫腔粘连术后,要尽快实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患者术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地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子宫内膜的修复效果。采取口服雌激素的做法,其剂量问题一直存有争议[4]。芬吗通作为一种临床应用药物,关于在促进患者子宫内膜增长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术后服用补佳乐治疗,实验组术后使用芬吗通治疗,数据结果显示,参照组术后4周、术后8周、术后12周的内膜厚度均高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依据宫腔粘连患者的病情,采取宫腔分离术后,使用芬吗通的治疗方法,较好地修复患者的子宫内膜,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该方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崇。
  参考文献:
  [1]夏玉娟,任玲,姜智慧等.高危人工流产术后应用芬吗通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观察[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3):191-194.
  [2]厉姗姗,刘杰,宋莹等.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松解术后应用芬吗通与补佳乐对子宫内膜修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8):1716-1719.
  [3]牛红萍,詹兴秀,周晓娜等.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芬吗通在宫腔粘连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中医,2018,39(2):205-207.
  [4]杜惠,张慧琴,张文静等.少量hMG联合芬吗通阴道给药在宫腔粘连术后内膜生长不良患者冻胚移植周期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4480-448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治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 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6例,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分为两组,即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的参照组(n=53),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研究组(n=53),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的差异,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经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最终检验结果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妇科超声检查诊断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54例。以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对照组实施经腹超声检查,观察组实施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组间检查诊断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子宫肉瘤、宫腔炎症、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纳入伴随血性分泌物或血色白带;已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一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实验组以及为基础加用针灸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差异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肾结石患者共50例,将其随机分组,设定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患者40例,设定为观察组,设定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肾结石的患者10例,设定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I期碎石成功率(19%)、肾积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内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内科接诊的116例KOA患者档案资料,以时间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中药内服治疗和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临床效果更高(88.33%vs.76.7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更少(5.00%vs.10.7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建模组,首日每隔24h给予脂多糖(25μg/kg)腹腔内注射,共2次,次日每隔24h给予甲强龙(45mg/kg)肌内注射共3次;B、C、D组都为治疗组,B组建模成功后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2.5mg/kg)灌胃;C组建模成功后每日给予阿托伐
期刊
摘要: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对其预后具有现实价值。由于本病病因不明,分类诊断标准也未达到高度的统一,目前仍缺乏快速特异的单一检查项目。近年来,多方面研究发现抗涎腺导管抗体、B细胞活化因子、抗α胞衬抗体等检验指标,以及腮腺超声、腮腺MRI等影像表现,均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结合近十余年的文献,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新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诊断方式,进展  干燥综合征(Sj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替硝唑口服联合荆芥水煎液外用治疗阴道滴虫病的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阴道滴虫病患者16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患者采取替硝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82例患者荆芥水煎液阴道外用。观察治疗前后164例患者血清IL-2、IL-4和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4、IL-10水平等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中的有效率以及对不良反应率进行评价。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抽选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借助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而试验组患者接受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白蛋白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展开探讨,并评价白蛋白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儿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和茵栀黄联合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蓝光照射和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白蛋白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结果:根据两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