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型品德课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及健康积极个性的形成。在品德活动课中,学生积极自主,参与探究,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创造性得到了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和谐的建立和发展。下面就谈谈我在活动型品德教学中的点滴做法及经验,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充分学文,调动自主意识
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文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愉快、积极地学习。在学习《我要当升旗手》(《品德与生活》一上)前,我特地让学生留意周一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品德课堂学习时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周升旗手是哪个班的?升旗时,大家怎么做的?从实际出发,结合图文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也要当升旗手。”“我们升旗时要肃立,行注目礼或队礼,表达对国旗的尊敬和对祖国的热爱。”在榜样的激励下,教师趁热打铁,展示出一面鲜艳的国旗,让大家亲手摸一摸,亲口赞一赞,让孩子的心中涌起自豪感和荣誉感:“如果我是升旗手,该多光荣呀!”这个目标就会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下面的活动“给国旗涂色、做小黄星”就在洋溢着上进、热烈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了。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调动了他们爱国的情感。
积极参与,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型的品德课程中,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人,应积极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要行动起来,不能变成几个活跃分子挑大梁,其余学生做看客,受不到触动。活动型的品德课堂上,不应让一个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比如《让我们来寻根》(《品德与社会》五上)“做小小考古学家”的活动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先确定好一位组长,然后由组长分派任务,组员分工合作查找元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外貌特征、脑容量、是否会使用火等。活动中,每人都有任务,忙而不乱,或查资料、或讨论、或归纳整理,或书写,最后选派组长在大组交流。集体智慧的结晶,效果可想而知。实际教学中,教者精心组织,让活动形式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学生或辩论、或过把主持人的瘾、或角色表演、或辨析、或游戏等等,明确了道德认知,指导了自身行为。
促进内化,拓展活动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品德教学可与班队活动及综合实践的活动相结合,或课前铺垫,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或课后延伸,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做到相互促进、资源共享,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实现综合教育的效果,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如在《做事不拖拉》(《品德与生活》二下)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指导学生充分学好教材内容,还让他们课前了解“1分钟能做什么”,采用查资料,或向父母亲朋、老师、同学调查各行各业的人是如何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在课堂上,闭眼感受1分钟,体验1分钟的珍贵,领悟到时间是由无数的1分钟聚积而成的,更是弥足珍贵。在“与时间老人交朋友”的活动中,学生采用书法、歌表演、绘画、讲故事等形式汇报自己是怎么做事不拖拉的。学生参与率高,认识到做事不拖拉,生活好轻松,道德认识提高了,主体活动的效果也很好。
大胆取舍,增删教学内容
学生的自主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是活动方案的指导者、各种创意的促进者、各种活动的参与者。老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凸现。对教材,老师要学会用自己的慧眼去洞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繁、难、旧、偏”的教材大胆取舍,以“小、实、新、活”的内容充实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上《父母的疼爱》(《品德与社会》三上)一课时,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可以结合“今天我当家”“我为父母洗脚”“我为父母过生日”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勤操劳,感受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配以写体验日记。学生于活动中悟出了亲情之可贵,知、情、意、行得到了统一。
总之,在活动型的品德课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学习、感悟,真正成为品德学习的主人,使品德课程活起来,学生主体动起来,以品德活动育人,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江都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充分学文,调动自主意识
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文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愉快、积极地学习。在学习《我要当升旗手》(《品德与生活》一上)前,我特地让学生留意周一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品德课堂学习时再组织学生讨论:这周升旗手是哪个班的?升旗时,大家怎么做的?从实际出发,结合图文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我也要当升旗手。”“我们升旗时要肃立,行注目礼或队礼,表达对国旗的尊敬和对祖国的热爱。”在榜样的激励下,教师趁热打铁,展示出一面鲜艳的国旗,让大家亲手摸一摸,亲口赞一赞,让孩子的心中涌起自豪感和荣誉感:“如果我是升旗手,该多光荣呀!”这个目标就会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下面的活动“给国旗涂色、做小黄星”就在洋溢着上进、热烈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了。老师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调动了他们爱国的情感。
积极参与,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型的品德课程中,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人,应积极自主参与。每个学生都要行动起来,不能变成几个活跃分子挑大梁,其余学生做看客,受不到触动。活动型的品德课堂上,不应让一个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比如《让我们来寻根》(《品德与社会》五上)“做小小考古学家”的活动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先确定好一位组长,然后由组长分派任务,组员分工合作查找元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外貌特征、脑容量、是否会使用火等。活动中,每人都有任务,忙而不乱,或查资料、或讨论、或归纳整理,或书写,最后选派组长在大组交流。集体智慧的结晶,效果可想而知。实际教学中,教者精心组织,让活动形式多样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中,学生或辩论、或过把主持人的瘾、或角色表演、或辨析、或游戏等等,明确了道德认知,指导了自身行为。
促进内化,拓展活动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品德教学可与班队活动及综合实践的活动相结合,或课前铺垫,为上课作好充分的准备;或课后延伸,促进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做到相互促进、资源共享,使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实现综合教育的效果,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
如在《做事不拖拉》(《品德与生活》二下)一课的教学中,我除了指导学生充分学好教材内容,还让他们课前了解“1分钟能做什么”,采用查资料,或向父母亲朋、老师、同学调查各行各业的人是如何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在课堂上,闭眼感受1分钟,体验1分钟的珍贵,领悟到时间是由无数的1分钟聚积而成的,更是弥足珍贵。在“与时间老人交朋友”的活动中,学生采用书法、歌表演、绘画、讲故事等形式汇报自己是怎么做事不拖拉的。学生参与率高,认识到做事不拖拉,生活好轻松,道德认识提高了,主体活动的效果也很好。
大胆取舍,增删教学内容
学生的自主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是活动方案的指导者、各种创意的促进者、各种活动的参与者。老师引导得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得以凸现。对教材,老师要学会用自己的慧眼去洞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繁、难、旧、偏”的教材大胆取舍,以“小、实、新、活”的内容充实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上《父母的疼爱》(《品德与社会》三上)一课时,让学生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可以结合“今天我当家”“我为父母洗脚”“我为父母过生日”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勤操劳,感受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同时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配以写体验日记。学生于活动中悟出了亲情之可贵,知、情、意、行得到了统一。
总之,在活动型的品德课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学习、感悟,真正成为品德学习的主人,使品德课程活起来,学生主体动起来,以品德活动育人,提高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江都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