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在美丽的田野中徜徉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di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把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其中课内自读课文所占比例约为百分之三十,日趋与讲读课文比例相当。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源于讲读课与自读课的学习,如何上好自读课成为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热议话题。本人就自读课上教师应具有的意识作一些研究,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论述,旨在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读课 学生主体 助读系统 单元支架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试图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按编者的意图,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它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
  自读课,不仅是学生的“自读”课,还应有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笔者结合课堂实践,认为自读课教师要具有以下几个意识:
  一、课型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自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来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进而沉淀为阅读能力。要正确理解“自读”,就要将其放在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框架中去认识。统编教材为“自读”设置了助读系统,删掉了课后练习题,这是统编教材为强化自读课地位和作用做出的变化。
  从课型定位来说,学生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需要在“自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行迁移和内化。以问题导读式自读课为例,教师以一个核心问题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问题解答过程。
  如学习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时,老师先布置预习任务:“我的微电影”。假如你是一个电影编剧,现在应邀为微电影《美丽的颜色》撰写一个分镜头脚本。请你模仿示例,选取文中最打动你的情节(画面),完成下面的微电影脚本初稿。
  教师让学生设计“微电影”,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自主打开通往课本内容的大门。每一项的设置都有其对应的学习目标:片名的确定,其实是在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和精读感知全文的内容,梳理文章的结构;画面背景的选取,是引导学生对自传类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想定格的画面,是引导学生对文中典型事件的概括;想表现的人物特质,是让学生深入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触摸文章的思想精髓。
  四个问题安排得错落有致、井然有序。学生在感知环境的简陋、条件的艰苦……这些“美丽的”元素背后,再给自己的微电影配上画外音,即文中穿插的居里夫人日记中的原话。在这些真实感人的话语中,深刻理解和敬佩居里夫妇那美丽的人格光辉。
  在没有琐碎的课堂提问下,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文,积极探究,掌握概要,充分体现了自读课的特质。笔者认为,不管是问题引领课、寻点品评课,还是读写结合课、成果分享课,教师设置的问题要适度,预设要科学全面,学生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务要符合学情,贴近学生就近知识区的范围,着力点要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教师明确自读课的定位,引领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究,让学生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章阅读和表达中,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实现自读课的价值。
  二、助读系统意识,丰富学生认知结构
  统编教材的课文由注释、留白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和语文知识补白五大部分组成,这些助读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新特点:更切实际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丰富初中生的认知结构;提高自读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抓手”,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类型的旁批、阅读提示等,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更有效,真正实现编者的设计理念。
  比如:点评式旁批—充分对话文本、编者。七年级上《再塑生命的人》第12节的旁批:启示真理,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这里点出了莎莉文老师崇高伟大的品质,以及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恩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这是针对课文的关键处、精华处的精要点评,是对学生自读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提示学生要与文本、编者进行对话。
  又如:问题式旁批—启迪思维。八年级上《列夫·托尔斯泰》第3节旁批:这里为什么提到陀思妥耶夫斯基?这类旁批,直接指向文本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本节的重点在于写列夫·托尔斯泰平淡无奇的脸。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国文学的深度,作者用才华横溢且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进行对比,突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粗鄙。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赞美列夫·托尔斯泰高贵的灵魂起到了烘托作用。这类启迪思维的旁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从字里行间探究文意。
  三、单元支架意识,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设置自读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点,教材编写者构建了助学系统:单元提示、阅读提示、注释、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等,我们称之为“支架”。强化单元整体意识,恰当利用支架,把自读课融入整个单元体系中来教,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如八年级下《登勃朗峰》中的一个教学环节:
  师:文章写出来以后,编者、读者称它是……
  生: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师:马克·吐温如何让这篇文章妙趣横生的?你得用游记的相关知识,让我们慢慢走,欣赏美景、美文。要求带上摄影机,随时记录美好。圈点勾画关键句,带领我们走走这天的旅程。
  生:马蒂尼—黑首道上—勃朗峰—阿冉提村—沙蒙尼
  师:请你圈点作者的一路见闻,为风景配文。
  从上面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教师始终聚焦单元要求“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引领学生从游记的阅读方法入手来理解文本。这篇游记作为唯一一篇入选的外国作品,自有其独特之处。老师抓住这些特质,紧扣单元目标,突出文体意识和文学素养这两条线。
  本课在情境中学习,以读贯穿,在读中感知散文写景(奇美)、小说写人(奇异)的妙趣及作者的情怀,读出个性,读出味道,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性体验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课堂境界“豁然开朗”。教师站在单元教学甚至整个教学序列的高度来审视、处理和设计教学方案,这样,一个知识点连接一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链条。然后再由这个链条上的某一点生发开去,久而久之,这些知识点就会形成知识网络。
  自读课教学,教师明确课型定位,以生為基,以主问题为路,巧用助读系统,循着单元支架,着眼文本特质,引导学生徜徉在自主阅读的美丽田野之中。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商务印书馆2019年。
  [2] 黄本荣《天梯石栈相钩连—谈“部编”语文教科书“自读课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第12期。
  [3] 刘彬泽《自读课文教学浅谈》,《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2年第1期。
  (彭莉净(1980.4—),女,江苏江阴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导图贴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够将知识以系统化、可视化的形态展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模式中拉出来,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具有层次分明、直观性强等特点,能让学生以全面的视角
摘 要:写作教学是语文的重头戏,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重在积累、感悟、表达。中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是第一位,生活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文体结构式的积累等,都是至关重要。积累的途径是生活、读书、感悟,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关键词:厚积薄发 写作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积累  写作教学必须改革。我非常欣赏作文改革家王鹏伟的作文模式:积累—感悟—表达。中学生学习写作,积累是第一位,生活
摘 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尤其是语文学科,开始统一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始提倡整本书阅读教学。本文即围绕整本书阅读的应用展开讨论,提出了明确自由性与指导性、不脱离课文文本、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等策略,为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策略  很多语文教育研究者在阅读教学领域中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理论
摘 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语文学习的“灵魂”,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提升阅读能力,促进自身的语文素养的发展。本文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就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对生字词和语言表达都
摘 要:文言文是语文科目的重要学习内容。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讨论,提出几点思考,旨在进一步挖掘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所含有的核心素养的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 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活力散
摘 要: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具有教书和育人的重要责任。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过于追求考试的分数,而忽视了“育人”的过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摒除传统的语文教育观,立足于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本文将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优秀内容,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根。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传统美德  在古诗词教学中
摘 要: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传统的文化知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本文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并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一、诗文朗诵,加强情境解读  古诗文的节奏、韵律和对仗体现着汉字、汉语的魅力,因此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朗读,有助于快速地进入古诗文所
摘 要:传承传统文化,应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发展,并代代相传、熠熠生辉的需要。应该在小学低年级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小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接受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品质、行为素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传统文化 问题 对策  中华优秀传
摘 要:中学时政教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时政教育的多样化功能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仍处于应付考试、取得高分的境地。中学时政教育的有效教学,旨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中学 时政教育 有效教学  “中学时政教育是指对中学生开展的时事政治教育,即对中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
摘 要:傳统文化经典,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国人文化身份的象征。通过经典传唱能激发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中学生爱上传统文化。本文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不重视、缺乏兴趣等现象,从明确活动目标、组建传唱社团、融入语文课堂、开展多彩活动、鼓励个性创作、校内外结合六个方面来探索通过引入经典传唱这一形式有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经典传唱 传统文化 探索  传统文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