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dusamat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目的是明确可视化思维工具在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这方面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一些良好的措施来让可视化思维工具更好的增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隐性思维可视化,还能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要素地分析地理现象和事物,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关键词: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提升;地理综合思维素养
  引言: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广泛繁杂,在不相同的地域中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等要素之间的组成和关系也大不相同,而且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在不断地改变。所以地理学不仅仅只是限制于地球的各个地域之间的要素,更要将它作为统一的一个整体,对其中的要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因此,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来增强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在分析事物时应多角度、多要素地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悟到高效思维方法。
  一、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起因
  (一)推动学生在地理学科上的知识构建
  现如今地理综合思维的系统性强调地理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要素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干的,一个个要素相互联系共同组成复杂的地理综合体。并且系统性也是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一项基准,动用系统性的知识构建,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提取出有用的消息并将其应用,还是较为困难的。不过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不仅能更好地将头脑中储备的不同知识转化成系统化的图像,并且在自身需要的时候,还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有用的消息应用。并且可视化工具还能与各种各样的教学任务等相关联,在上课前、上课上、上课后都可以进行运用。例如:专题复习《气候类型判读》,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图表来加以分析世界多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个性特点、分布区域,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判断不同的气候类型,充分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形成的因素、特点等[1]。
  可视化思维工具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教学工具,运用可视化工具让繁杂的各类知识点结合起来,改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政策,使其更好的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地理要素进行分析,提升系统构建能力,培养自身系统性思维,将理论知識更好地理解转化进脑海中的知识体系当中,形成知识网络系统。
  (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发展与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
  现如今学生普遍都具有常规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具有的很少,即便有开发程度也不高,而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大幅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将地理图像置于可视化思维工具中间,从图像中提取关键词,进行发散性思维,用提取到的消息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对图像的深刻分析。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时,将三圈环流示意图发给学生让其独立完成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建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开发[2]。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开发,面对疑难问题时自己思考解决就会轻松许多,并且能随机应变,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对自然地理示意图进行深刻分析,挖掘出图像蕴含的消息,并且可视化思维工具还会与示意图相关联,形成独特的知识链接,在日后的应用中可以顺利从大脑中调用。设置地理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运用思维能力以及自身的知识储备,令学生累积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感悟社会、体验世界自然的机会,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发现人与地理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塑造人地协调的正确观念,促进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的形成。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如何学习,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起点就是地理理论知识、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过程。
  二、可视化思维工具在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作用分析
  (一)不同地方的地理因素分析
  地理学主要的内容就是地球上环境特点与存在位置以及人类生活方式之间所有的关联。地理学综合性很强,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性,不同的地方有其独一无二的自然特色和文化习俗,而这些和当地的地理因素脱不开关系,让学生从地理因素综合层面去理解,正确分析每个要素。利用可视化工具将地理独有特征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实体化出来,把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整理出来,令地理知识变得直观,能够让自身在地理推理过程中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地理综合思维发展。
  (二)不同地区的综合分析
  不同地区的综合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内部与外部。内部的分析目的是推动社会与自然共同发展,思考该地区的后续发展能不能顺利进行,分析解决该地区存在的相关问题。外部的分析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该地区在社会中面临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状,进行深刻探讨,分析出现问题的具体因素,以及解决后会产生的后果。虽然不同教师进行不同的教学,但教师教学的中心思想都是帮助学生正确解决出现的问题,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地理教师则应让学生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自然共同发展有更加深刻地了解。在可视化工具教学中,需用到合作式学习来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课堂讲解《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候,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预习和思考,之后在班级群中与同学进行分享,谈论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措施,在课上,教师与大集体共同挖掘问题解决办法。
  (三)对空间和时间的综合分析
  地理学的领域之中,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意义,各个地域之间的差异和相同点、气候与文化的独特性、海水涨潮运动规律、地形的形成等都能跟空间产生联系,尤其是从时间的角度更能看出其详细过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从时间或空间的角度去认知自然和人文,并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对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性分析,加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三、思维可视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思维可视化的认知
  思维可视化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具有很大作用和意义,但是教师普遍对思维可视化认知较少。因此,教师要通过积极参加思维可视化内容研究的课程和多查询资料来增强自身对思维可视化的认知与学习,并借此来改善更好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材料能够创新利用,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思维可视化的运用,加强学生对思维可视化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从思维可视化的认知阶段到利用发散性思维来进行创新解决问题。
  (二)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由于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制作和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学生应用起来不免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思维可視化可以成为师生交流、培养默契的重要媒介,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进行课程预习与研究,在教学时学生可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更直白地进行对知识的理解,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地理学的实用性较强,可是现今课堂着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但即便如此,教师也不可盲目解决学生问题,应先明确学生问题的由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并且鼓励学生多动用发散性思维来探索地理学习内容之间的规律。不仅是在实践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深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优势。
  (三)积累思维可视化资源
  现如今我国可视化资源还尚未足够,教师应注重新的可视化教学资源开发,加紧引导学生多多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并且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可视化工具,在课下建立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帮助同学或下一班进行学习,使思维可视化在学生层面逐渐普及,积累大量的地理学科思维可视化资源,建立起地理思维可视化资源库,让更多的教师发现思维可视化融入进地理教学中的优势。思维可视化教学资源能促进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上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进,并且能令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水平提升。
  (四)培养学生地理学兴趣
  地理学普遍枯燥、乏味,因此,通过让学生在课下制作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4]。并且教师还应努力争取到良好的外界实践活动发展条件,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进观测活动、模型制作活动、地理实验活动等,利用自然景物来引导学生注意力,借此对相关地理知识理论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来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探索,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目的,让学生爱上地理这门学科。
  (五)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在现如今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令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得到大力的发展,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教材标准等,结合可视化思维工具不断创设新鲜教学方法,并且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渗透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成为适宜社会发展与前进的人才。
  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来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研究,发现能够提高我国的地理人才质量与水平。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思维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要知识点、突破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且令学生的地理实际能力得到积累,应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引导学生在解决地理疑难问题时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慧超.运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2]杨婧.思维导图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0.
  [3]李玉磊.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相关探索[J].华夏教师,2019(15):76.
  [4]李佳宁.思维可视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第二批)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MS33)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不仅具有调剂生活、增添趣味的功能,还能提高人的审美品质和艺术素养,是培养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文章由该背景出发,以提高高中生音乐素养为目标,先简要阐述了当然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组织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最终结合人音版教材对具体应如何组织实践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趣味引入促欣赏、创设情境促鉴赏、分组讨论促理解、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改下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有所创新,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寻求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治信息化资源,注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的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了解社会的实事,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培养爱国情怀。然而在教学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随着同学们知识的不断增长,在政治课的教育上
期刊
摘 要:同课异构指的是面对同一节课内容时,由不同教师根据个人理解与实际情况备课与上课,由于教师不同,从备课准备,到上课风格、结构,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均有所不同,这就形成同一内容,不同教学风格、策略与方法的课堂。为改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同课异构已经纳入到日常教研活动中,本文对此进行认真探讨,列举一些有效运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研获得;同课异构;有效运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身份发生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变,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在江苏省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选修课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的形式出现,考察的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应当注重他们探索精神的培养,积极的开展教学改革,有效协助学生适应新高考。本文就笔者的相关实践经验,围绕新高考下生物课堂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高考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历史这门学科教学中更为重视对学生们的人文情怀、三观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在接受老师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必须掌握历史教学中的各个知识外,还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具备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家国情怀素养也包含其中,而且这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它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阐述高汇总历史新课改对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具体教学要
期刊
摘 要: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这体现在新课标改革下的高考试题当中,而数学文化试题则在全国高考卷试题中经常涉及,对于此类数学文化类试题作赏析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历史,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了解我国数学研究历史的来龙去脉,对数学思维培养、应用能力提升、文化修养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把数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突
期刊
摘 要: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的发展作用下,高中阶段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方式已经普遍运用至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并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将通过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促进开展分层教学、注重导学案运用形式,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科学设计导学案,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等七个探究
期刊
摘 要:本文是由一道截面问题的立几题引出,运用几何画板探究并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结论:所有平行于平行六面体底面对角线的截面中,当截面经过侧棱中点时,所得截面面积最大。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六面体;截面;棱中点;移动点  立体几何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感和想象能力,尤其当立几中出现“动态”问题时,就更为复杂;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动静结合的交互演示,不但可以使立几学起来变得更直观,而且还可以探究疑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撬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也为基础教育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互助共进式的深度融合,有效破解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久存和新出的问题,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就高中思想政治试卷分析课而言,借助信息化教学诊断系统,通过对考试数据科学系统详细地分析,能帮助教师与学生更快捷直观精确地发现问题、矫正错误、强
期刊
摘 要:写作是学生将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进行运用和产出的思维过程,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知识水平的一种检测手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言的运用输出能力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将会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懈探索的话题。  关键词:走班式;分层教学;写作教学;训练方式  我国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