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细节创设精彩课堂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首乐曲,那么教学细节就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把握好细节,就能使新课程理念在每个小处都落实到位;把握好细节,就能提高教学境界,提升教学品味;把握好细节,就能巧妙地抓住课堂中的”亮点”资源,点石成金,使课堂教学在”生成”中充满灵动,展现精彩,绽放美丽!
  一、文本细节:应识庐山真面目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解读文本细节,教师”应识庐山真面目”。文本细节就是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这些描写看似闲笔,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孙双金老师曾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作为语文老师,当我们走进课堂之前,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静心研读,深度思考,当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尤其是品读好文本细节,还它庐山真面目。文本中有多处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但给我们记忆最深的细节描写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高屋建瓴,抓住文本细节,引导学生准确而有深度地解读文本,才能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以小写大,见微而知著,给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
  二、课堂细节:容易忽略的精彩
  课堂是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共同组成的,一个教师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教学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而一堂课最能体现教学效果的莫过于课堂中那些闪光的细节。如果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精彩课堂必备的奠基石的话,那么,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精彩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
  1.预设生成细节,使课堂彰显魅力
  如《穷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临时抓渔夫回家后的两人的“沉默”和妻子试探性的一番语言后丈夫的“沉默”进行对比,结合具体的语境深入想像各自内在的想法。此时学生思维之花顿时绽放,一学生说:“前一处渔夫的沉默是因为刚经历海上恶劣的环境,好不容易回家了,心有余悸而内心暗暗庆幸:虽然没打到鱼,还撕破了网,但是总算活着回来了,妻子不必再担惊受怕了,能和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最美好的事。”
  生:妻子的沉默是因为自己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孤儿,正在思考该怎么跟丈夫说,丈夫才会同意?平静的表情下内心正处于极度矛盾、紧张、担忧和害怕之中。
  生:后一处丈夫的”沉默”与前面完全不一样,听完妻子说的情况后,丈夫内心也不平静,他在想:这两个孩子无依无靠了,我不能袖手旁观。尽管我们生活艰难,但也该想个办法才行。否则他们要被饿死的呀!怎么办?怎么办?还是赶紧去抱过来再说吧。
  在课前的预设中我只是抓两人的对话展开,抓渔夫的语言来深入品味人物的品质,而没有上述环节的设计,临时抓住两处“沉默”,这看似平常又容易忽视的表情,却留给学生无穷的想像空间,折射出桑娜和渔夫身上善良、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
  2.耐心倾听细节,使学生生成智慧
  细节的处理,往往无法预设。这时,倾听就变成了一种美丽。倾听要能听到对方的话中之话,弦外之音,并真诚面对。一个善于倾听的好老师,只有耐心地倾听来自学生的意见,善待学生每一次个性化的回答,尊重学生每一次“出格”的想法,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享和双赢。
  课堂中的倾听,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尊重和爱心。试想,如果教师因为师道尊严对学生的异议不屑一顾,课堂就会继续演绎着“一言堂”,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不可能被点燃,就不可能耐心地倾听到学生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见解。
  3.课堂评价细节,使学生增强自信
  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某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学生上课的状态,也可能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句句思量,句句斟酌。课堂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句评价性语言,都紧扣学生的认知进行点拨,再次提升学生的认知点,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学习,充满自信,充满快乐。
  三、拓展细节:有心插柳柳成阴
  细节一般延伸于课堂尾声里,一个好的延伸点也许就是一节课的生命线,语文的学习只有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它才具备了教育的实际意义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以故事拓展、大阅读观、续写、表演课本剧、补充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综合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外延伸的细节体现了大语言观,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已毕,兴犹浓”,有这样的教学细节呈现,不正是我们语文课堂追寻的方向吗?
  总之,对于每处教学细节的处理尽管不起眼,但正是这些细节折射出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会在教学中左右逢源,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下的高中政治教学重视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扩大学生知识面。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课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提起体育老师,人们的印象就是身强力壮,更有甚者会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里面固然有人们的成见,但和体育教师也有很大的关系。新体育课程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由于课程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角色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成为体育课程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本文仅就新课程理念个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顺应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切合教育规律的教育革新。它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其根本指向是注重人的发展、个性的张扬。同时培养有独立意志,有创造才能,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建设者。因此,新课改从实施起就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维”学习方式。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从以往孤立封闭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建立起新型的教学体系。本文仅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标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教育,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今天,我们应当撩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激情,让学生在对话、发现、体验等教学活动中得到语文学科的洗礼。文章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自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回答问题,喜欢评价是非,善于解决问题。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问题,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优化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做初步的探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点参考。    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必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起点,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达要求。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教师自身实现内在生命价值的需要,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共同要求。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老师专业素质的提高的认识。  【关键词】教师专业素质;教育课改    在当今教育课改的过程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是全面
期刊
【摘要】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而实现这样的课程功能,自主探究学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载体。它让学生亲历数学自主探究过程,不仅体验到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使学生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爱因斯坦曾说:“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使教学内容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汉语拼音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不受拘束地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关键词】新课程;兴趣;拼音教学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富有主动学
期刊
【摘要】表扬是对学生的优点、成绩加以肯定和激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对于自我意识尚不完善的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表扬;赏识;激励;及时    作为一名教师,总是能不断地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总是希望学生能做地更好,所以更多的时候充当的是批评的角色。可是细细想来,在众多的批评与少有的表扬中,后者的效果远远大于前者。这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