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人一生常常在不断奔跑,而奔跑不在于瞬间的爆发,取决于途中的坚持。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多坚持一分钟,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一分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所以,在一切尚未定论之前,不要停下脚步。杨振昆教授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位纯粹的儒商,举手投足,均发乎于心,这源于他的血脉;助人付出,不求回报,这源于他的性格;君子之道,怜悯宽厚,这更源于他的心胸。他把自己比喻为马,用自己一生的精力,不断学习,不断超越,为了他人的幸福不断向前奔跑着。
十月的昆明,秋风徐徐,浅蓝的天空中漾着清柔。那一方素白明净的云朵,仿佛才是昆明之秋的本色。2015年10月20日下午,记者一行如约来到了位于白云路的雅致餐厅。未曾谋面,便已久仰杨振昆教授(以下简称杨教授)的大名。在杨振昆教授出席的不同场合,主持人介绍他的头衔,听众常会感到有些云里雾里。一边是教授、作家;一边又是广告人、策划专家、企业家,而且在每一个领域他都有耀眼的光环和精彩的故事。初见杨教授,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融汇着睿智,流淌着真诚,完全不像一位年过古稀之人。杨教授迎着我们进了包间,闲谈之余,给我们分享了他的传奇经历。
百年树人 跨界人生
谈起杨教授,被誉为“新赢利模式之父”的风驰传媒集团原董事长李践这样评价:“他在学界的地位很高,可以列出一系列令人目眩的头衔,问及这些头衔,杨老师总是淡淡一笑:‘那是吓唬人的,要紧的不是你曾经拥有什么,而是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未来能走到哪里’。”这番话让记者顿生敬意,看得出他是一个目标清晰,充满奋斗活力的人。
在教育领域, 1992年,他便被评为教授,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他参与主编的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其中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至今还在很多高校使用。他担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首先主持创收,并用创收所得改善了教师住宿条件和帮助教师出版科研著作。学校领导在会上号召全体老师应向中文系学习。他还被聘为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著作和论文也多次获奖。
在文学领域,他先后出版了《我生在月圆的时分》《红土地的恋歌》《边地文学启示录》《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等20余部论著和创作集。他担任过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广告传媒领域,他应自己的研究生李践邀请加入昆明风驰传媒集团,出任副总裁,为风驰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应邀在全国工商联企业文化建设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在风驰加入李嘉诚旗下TOM集团期间,他和李践为TOM集团在全国收购了14家公司,组建了TOM户外传媒集团,并出任集团副总裁。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杰出广告人、中国十大传媒策划专家、推动中国户外广告发展的功勋人物。
在企业管理方面,他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政协副主席成思危颁奖。2007年,他以65 岁的高龄辞职创业,整合了16家公司,创建了上海赢城传媒集团,并以一年半的时间于2009年以“中国户外媒体集团”的名义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此举被誉为广告界的传奇。
而在70岁从董事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他又集中精力从事幸福学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幸福营造》《建筑幸福学》《女人幸福学》和《女人幸福锦囊》等著作,并应邀在学校和社会上进行演讲。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开设了“幸福人生”的选修课。在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巾帼圆梦班”为女企业家讲授了“女企业家的魅力打造”和“成功女性的情感智慧”等课程。为“云南文化大讲堂”“春秋十讲”“东陆讲堂”昆明电台及一些企业和政府机构做了幸福方面的专题讲座。云南省演讲协会授予了他“优秀演讲嘉宾”证书。“幸福学”的研究和传播对于推动社会和谐,人民实现幸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杨教授作为云南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在上世纪初即在云南大学组建了“东南亚文学研究室”,并在云南举办了“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并担任大会秘书长。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如今他以73岁的高龄被聘为云南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东南亚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应用他积累的资料和人脉资源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2015年5月,他在国家侨办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被选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监事长。2015年7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6届国际诗人笔会上,他被“美丽南方·心时代”组委会授予世界华文文学“杰出贡献奖”。
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能够如鱼得水地在行业间转换。他自嘲地说:“因为我像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接着说:“时代需要‘通才’。人生就是体验,体验越多,人生就越值得。我主张人生要学会跨界。”
他这样解释道:“‘跨界’是一个热门的词。比如,马云不是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却把‘阿里巴巴’互联网做到了全世界第一。在今天“跨界”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学科间、产业间、企业间的跨界合作成为了一种趋势。我的经历或许会让同事、朋友和学生一种启示,让他们看给人一旦‘跨界’会产生的优势和发掘的潜能”。
他告诉记者,现代社会经营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是经营人与人的关系。网络已经改变了世界,人与人的直接的交互作用,产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利益。特别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形势下,传统企业的发展、转型,不跨界就没有出路。文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研究的是人和人的关系;研究的是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现象。‘做事先做人’文化是每个行业的根基。这便决定了文科跨界的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同时也可以改变社会那种‘穷得象教授,呆得象博士’的看法。
提及他下海的经历时,他笑着对记者说:“有一次学校领导请我吃饭,我略表歉意地说你们在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我却下海经商,真不好意思。他们却告诉我,你实际上树起了一面旗帜,在市场经济中证明了我们的教授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听后不禁让人莞尔。 杨教授讲到这里,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在云南这样人才匮乏的地区,如果知识分子、科技人才能够跨界发挥作用,对于云南经济的超常发展必定会有推动作用。于是,我们问起了他跨界的感受。
传媒转型 寻机“互联网+”
当记者问到“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传统媒体有什么好处时,杨教授告诉记者,过去的传统媒体很多靠广告来生存,大多是地产类的广告,现在地产经济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就必须找到新的生存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过去比较强势的媒体,广告量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生存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是户外广告,现在很多最好的位置都卖不出去,包括LED大屏幕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传统的传媒业面临转型和改造,谈到转型改造与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关系时,杨教授给我们讲了几个案例。
前不久,杨教授被邀,赶赴石家庄,在一家汽车4S店,杨教授了解情况以后,提出了线上和线下整合营销,用互联网的模式来做汽车行业的上门服务。杨教授给200多家汽车行业的人士做O2O平台运作的培训,并提出了线上线下运作的的五点建议,他们一致邀请杨教授作为发起人并出任名誉董事长。可以看出,杨教授的见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他敏锐的看到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有可以对接的巨大空间。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吴高远主编的《粉丝经济学》,他给这本书做了 “众筹”,他采取的方式是买书扫二维码就可以成为他们的会员,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一连串的网络在线服务,以《粉丝经济学》为基础,它在“众筹”的方式下产生了巨大的裂变。而这本书的成功案列可以应用在当今很多产品上。
中国为民教育网,创办人名叫吴志华,这个网站的立足点在于中国教育的差异性,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有很大差异,农村的教育就更不用说。如果把中国的优秀的教师和他们的教学视频推到网上,哪怕是山区的孩子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得到最优秀的教育。这些案例的“众筹”模式,给刊物的转型很大启发。
对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广告人”的时代。杨教授告诉记者,自媒体都会成为众媒体,例如一个人在微信上拥有上万或几十万的粉丝,自媒体就成为了众媒体。这也非常契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号召的大众创业。
河北邢台县政府的领导和农业产业的负责人请杨教授咨询农业的转型发展,向他请教当地农业怎么做“互联网+”?杨教授笑着说:“我做过的项目大多是云南文化、娱乐、休闲、养身等方面的策划。因为云南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而邢台则是一望无边的平原,更多只有做是农副产业。邢台正在做的“种菜去”项目,就是根据城市人想拥有农村体验的乐趣。把上千亩地划分很多小块,然后让城市人来体验,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请人种植,种好的生态蔬菜也可以供自家享用。这是很好的创新项目。而杨教授看到了项目存在的问题,比如城市人需要各种各样的蔬菜,而一小块地不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杨教授建议种菜体验区和生态种植区分开,送菜和种菜体验两方面分别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就把O2O网上运作的模式用到了农业上。
商海博弈 谁主沉浮
我们问他在这些角色转换中,有没有遇到跨界的困难时。他稍加思索说:“最大的困难是由一个教授变为企业人的心理转变过程。在学校里,教授似乎高高在上,受人尊敬。而在企业里,客户则是上帝,你必须放下架子,调整心态,为客户、为员工服务。另外,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清高。好像一谈钱就显得庸俗了一样。其实,一个企业如果不产生利润,一天也活不下去。”
杨教授于1997年出任风驰传媒副总裁,有些和李践一起创业的人都怀疑他能否适应这一职位。事实证明,他不仅能够适应,而且做得非常好。集团董事长肯定地说,杨教授“超出了他们的期望值”。在企业上班,杨教授每天按时打卡,从不迟到早退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能够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如此坚持,真可谓难能可贵。
他告诉记者,要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他在企业里培训,不仅自己给大家讲课。他也听李践的课、听员工的课,并认真作听课笔记。特别是风驰创建的“行动成功学”,已经使许多人受益。社会上都称风驰是一所企业界的“黄埔军校”,现在已培养了上百个总经理。李践堪称中国企业管理类的培训大师。他在讲课中多次讲到杨教授对企业和他本人的帮助。杨教授深知,角色的转换最重要的是学习。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鸿沟。
2011年,杨教授辞职返回昆明,当时正值云南省提倡旅游文化兴滇战略。政府部门及企业邀他帮助做文化创意产业的策划工作。于是,他注册创立了“杨振昆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室”,他带领学校来实习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曾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曲靖珠江源文化产业园的策划和设计;云南民族大观园的创意和设计;寻甸凤龙湾创意园区的策划创意;西双版纳野象谷矿泉水市场开发;昆明佳达利地产企业文化及幸福社区构建等。并为浙江城建建设集团作了全面的企业文化标志、手册、管理制度及培训课件,受到了企业的好评。然而,他做的多数项目是无偿的,但只要对社会有用,他都愿意无怨无悔地去做。
杨教授做的项目跨度都很大,所讲的课也同样跨度很大。他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讲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课程,同时也在学校讲“幸福人生”“梦想成就未来”等课程。在国际会议上讲文学发展的见解。他告诉记者,面对的项目和课题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用心钻研,一切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与市场对接 “经营”文学
杨教授负责主持的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云南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室均留下了好的口碑。记者问到他怎么做的。他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奉献精神。闭门写作可能会出经典的作品,但你在领导位置上就要考虑学会如何为社会奉献。他曾组织作家到瑞丽及路桥集团等地区和企业采访;组织世界华文作家到玉溪地区及楚雄、大理采风,出版了《玉溪行》《大理行》两本书,为宣传这些地区的品牌做出了贡献。只有发现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为学会的运作“造血”。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上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世界华文作家们至今还津津乐道地回忆20年前他主持的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并将其称之为“空前绝后”的会议。谈起这次会议的主办,杨教授满怀感恩地说:“会议的成功举办应该归功于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及各相关地州的支持,尤其是时任玉溪地委副书记普朝和的鼎力支持。近两百名代表安排住在抚仙湖畔的笔架山庄,组织了夜游抚仙湖,当游船接近孤山时,礼花绽放,彩灯闪亮。代表一片欢呼。江川县委政府五套班子在山脚隆重接待代表。峨山的土风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澄江、玉溪、楚雄、大理旅游采风,然后在昆明闭幕。行程近1500公里。华文作家在世界各地近50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了云南。
纵观杨教授的传奇经历,不难发现,他那种认真负责、全力以赴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的精神,或许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梦想起航 打造幸福
记者很好奇的是,他在李嘉诚先生的TOM户外传媒集团出任副总裁,并作为创建者之一,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菲的年薪,为什么还要辞职出来创建自己的公司。谈到这个问题,杨教授认真地说:“我下决心辞职真正是缘于我的一个梦。梦里我设想了一个先进的商业模式。我曾讲给李践听,他断然决然地说,‘您不可能成功。既没有媒体,也没有团队。怎么可能把一个公司搞上市。’”而年近65岁的他仍然决定试试,于是他便写了辞职书。当时TOM户外传媒集团董事长极力挽留。但为了梦想,他还是决定辞职了。2007年,他整合了16家户外广告公司,组建了上海赢城传媒集团。自2009年11月,仅一年半的时间赢城集团就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李践在讲“资本模式”时,第一个就分享了赢城传媒的案例。
听了杨振昆教授的一番话,记者深受启迪:真正的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也一定会成为改变中国的力量。
记者问他为什么有了一系列成功后,古稀之年还不停歇,过一过常人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什么使他又投身幸福学的研究?
他打开了送给记者的《幸福营造》一书说:“很多人都这样问过我,我平常只是简单地回答,我属马,生性就是不断奔跑的苦命吧。其实,这是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我在研究幸福学的时候,非常赞赏美国哈佛大学泰勒博士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我把之完善为‘幸福感是快乐感、满足感和价值感的统一;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获得的喜悦和享受;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别人看着你很辛苦,而你却甘之如饴。”
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他选择研究幸福学和他在社会中的经历相联系。他说:“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讲述的词。幸福似乎是一个不待言的问题。但我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遇到许多人因种种问题困扰,而处于不幸福的状态中。网络提供的调查数字更使我震撼:
中国国民幸福状况调查数据显示:
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在8万份调查中,认为幸福的占44.7%,不幸福的占55.3%。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对我国国民幸福指数调查结论:现在没有十年前幸福了(2001年6.60,2011年6.11)
中国的自杀率50年来上升了60%,每年有27.8万人死于自杀,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十年前提高了,但幸福指数却下降了。这一切促使杨教授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本质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最终就是落实到每个中国人都有幸福感。幸福感的实现在于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幸福的能力,成为自身幸福的实践者和家庭及社会幸福的传播者、构建者。”
在2010年就开始对幸福问题进行研究,杨教授并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一个幸福的传播者。至今已经出版了关于幸福的五本书即:《幸福营造》《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建筑幸福学》《女人幸福学》《女人幸福锦囊》。杨教授还在研究写作中的是《社区幸福学》《企业幸福学》《老年幸福学》等。他的书大多出版上万册,在网络和书店销售。
对于一位不知疲倦,不断奋斗的老教授,我们在想他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
记者曾经读过他在刊物上发表的一首诗,题为《我属马》,便问或许这首诗正是你不断追求的人生写照吧!他点头应承,并低声朗诵起其中的一些诗句:
我属马/命运似乎预先注定了性格/我属于奔腾属于躁动/我属于没有尽头的跋涉/我属于无休无止的攀越/我属于不知疲倦的追求/我的脊梁是无法超越的高度/我的马蹄能跨过时空的距离/我没有埋怨 没有叹息/唯有嘶鸣 叮咚的脖铃给我激励/惟有蹄声 当沉睡的大地渴望苏醒/只要能载走高原的愚昧和贫困/我愿承担时代的重负/我愿忍受鞭笞的痛苦/无怨无悔 始终如一/
在你奔跑的时候,风景在变、你追逐的东西也在改变。学会在奔跑中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每一条岔路,每一个山坡与低谷,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是锻炼。有人在奔跑,有人在漫步,而杨教授选择了跋涉,跨界中的精英,他以安静的力量穿越茫茫尘世。细数生活的细枝末节赠予的怀想,每一缕温存,每一滴热泪,每一丝甜蜜,都渗入到了他的生命中化作坚持与等待的力量。采访结束,记者的思绪还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年过七旬的杨教授那些传奇的经历让人心生敬仰,那份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更令人深深折服。
相关链接
杨振昆,1942年生于昆明。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曾任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香港TOM户外传媒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副总裁。早期担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他先后出版了《幸福营造》《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东南亚华文文学论》《边地文学启示录》《红土地的恋歌》《我生在月圆时分》等近二十部著作。
在教育领域,他曾任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文学科组副组长。在文学领域,他先后任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会长。在企业领域,他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杰出广告人、推动中国户外广告发展的功勋人物、中国十大传媒策划专家。并被推选为世界儒商联合会理事。
他身兼教授、作家、企业家和广告人的多种身份。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有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思维能力,从而真切的体验和精准的表达。近年来他潜心于幸福学的研究,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应邀在全国幸福论坛、企业论坛、广告论坛进行演讲;并在大学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班开设相关课程。他先后被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讲学。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大辞典和美国ABI传记中心收录了他的传记并颁发了证书。
十月的昆明,秋风徐徐,浅蓝的天空中漾着清柔。那一方素白明净的云朵,仿佛才是昆明之秋的本色。2015年10月20日下午,记者一行如约来到了位于白云路的雅致餐厅。未曾谋面,便已久仰杨振昆教授(以下简称杨教授)的大名。在杨振昆教授出席的不同场合,主持人介绍他的头衔,听众常会感到有些云里雾里。一边是教授、作家;一边又是广告人、策划专家、企业家,而且在每一个领域他都有耀眼的光环和精彩的故事。初见杨教授,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融汇着睿智,流淌着真诚,完全不像一位年过古稀之人。杨教授迎着我们进了包间,闲谈之余,给我们分享了他的传奇经历。
百年树人 跨界人生
谈起杨教授,被誉为“新赢利模式之父”的风驰传媒集团原董事长李践这样评价:“他在学界的地位很高,可以列出一系列令人目眩的头衔,问及这些头衔,杨老师总是淡淡一笑:‘那是吓唬人的,要紧的不是你曾经拥有什么,而是你现在在做什么,你未来能走到哪里’。”这番话让记者顿生敬意,看得出他是一个目标清晰,充满奋斗活力的人。
在教育领域, 1992年,他便被评为教授,是当时最年轻的教授。他参与主编的多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其中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的教材,至今还在很多高校使用。他担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期间,首先主持创收,并用创收所得改善了教师住宿条件和帮助教师出版科研著作。学校领导在会上号召全体老师应向中文系学习。他还被聘为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著作和论文也多次获奖。
在文学领域,他先后出版了《我生在月圆的时分》《红土地的恋歌》《边地文学启示录》《东南亚华文文学论》《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等20余部论著和创作集。他担任过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
在广告传媒领域,他应自己的研究生李践邀请加入昆明风驰传媒集团,出任副总裁,为风驰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应邀在全国工商联企业文化建设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在风驰加入李嘉诚旗下TOM集团期间,他和李践为TOM集团在全国收购了14家公司,组建了TOM户外传媒集团,并出任集团副总裁。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杰出广告人、中国十大传媒策划专家、推动中国户外广告发展的功勋人物。
在企业管理方面,他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政协副主席成思危颁奖。2007年,他以65 岁的高龄辞职创业,整合了16家公司,创建了上海赢城传媒集团,并以一年半的时间于2009年以“中国户外媒体集团”的名义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此举被誉为广告界的传奇。
而在70岁从董事长位置上退下来后,他又集中精力从事幸福学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幸福营造》《建筑幸福学》《女人幸福学》和《女人幸福锦囊》等著作,并应邀在学校和社会上进行演讲。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开设了“幸福人生”的选修课。在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巾帼圆梦班”为女企业家讲授了“女企业家的魅力打造”和“成功女性的情感智慧”等课程。为“云南文化大讲堂”“春秋十讲”“东陆讲堂”昆明电台及一些企业和政府机构做了幸福方面的专题讲座。云南省演讲协会授予了他“优秀演讲嘉宾”证书。“幸福学”的研究和传播对于推动社会和谐,人民实现幸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杨教授作为云南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在上世纪初即在云南大学组建了“东南亚文学研究室”,并在云南举办了“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并担任大会秘书长。为“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如今他以73岁的高龄被聘为云南大学世界华文文学与东南亚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应用他积累的资料和人脉资源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工作。2015年5月,他在国家侨办举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被选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监事长。2015年7月,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6届国际诗人笔会上,他被“美丽南方·心时代”组委会授予世界华文文学“杰出贡献奖”。
当记者问及他为什么能够如鱼得水地在行业间转换。他自嘲地说:“因为我像姜子牙的坐骑‘四不象’。”接着说:“时代需要‘通才’。人生就是体验,体验越多,人生就越值得。我主张人生要学会跨界。”
他这样解释道:“‘跨界’是一个热门的词。比如,马云不是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却把‘阿里巴巴’互联网做到了全世界第一。在今天“跨界”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学科间、产业间、企业间的跨界合作成为了一种趋势。我的经历或许会让同事、朋友和学生一种启示,让他们看给人一旦‘跨界’会产生的优势和发掘的潜能”。
他告诉记者,现代社会经营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是经营人与人的关系。网络已经改变了世界,人与人的直接的交互作用,产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利益。特别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形势下,传统企业的发展、转型,不跨界就没有出路。文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研究的是人和人的关系;研究的是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化现象。‘做事先做人’文化是每个行业的根基。这便决定了文科跨界的可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可能;同时也可以改变社会那种‘穷得象教授,呆得象博士’的看法。
提及他下海的经历时,他笑着对记者说:“有一次学校领导请我吃饭,我略表歉意地说你们在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我却下海经商,真不好意思。他们却告诉我,你实际上树起了一面旗帜,在市场经济中证明了我们的教授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听后不禁让人莞尔。 杨教授讲到这里,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在云南这样人才匮乏的地区,如果知识分子、科技人才能够跨界发挥作用,对于云南经济的超常发展必定会有推动作用。于是,我们问起了他跨界的感受。
传媒转型 寻机“互联网+”
当记者问到“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传统媒体有什么好处时,杨教授告诉记者,过去的传统媒体很多靠广告来生存,大多是地产类的广告,现在地产经济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传媒业就必须找到新的生存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过去比较强势的媒体,广告量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生存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是户外广告,现在很多最好的位置都卖不出去,包括LED大屏幕都是处于亏损状态。传统的传媒业面临转型和改造,谈到转型改造与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关系时,杨教授给我们讲了几个案例。
前不久,杨教授被邀,赶赴石家庄,在一家汽车4S店,杨教授了解情况以后,提出了线上和线下整合营销,用互联网的模式来做汽车行业的上门服务。杨教授给200多家汽车行业的人士做O2O平台运作的培训,并提出了线上线下运作的的五点建议,他们一致邀请杨教授作为发起人并出任名誉董事长。可以看出,杨教授的见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他敏锐的看到了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有可以对接的巨大空间。
另外一个案例则是吴高远主编的《粉丝经济学》,他给这本书做了 “众筹”,他采取的方式是买书扫二维码就可以成为他们的会员,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一连串的网络在线服务,以《粉丝经济学》为基础,它在“众筹”的方式下产生了巨大的裂变。而这本书的成功案列可以应用在当今很多产品上。
中国为民教育网,创办人名叫吴志华,这个网站的立足点在于中国教育的差异性,三四线城市和一二线城市的教育资源有很大差异,农村的教育就更不用说。如果把中国的优秀的教师和他们的教学视频推到网上,哪怕是山区的孩子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得到最优秀的教育。这些案例的“众筹”模式,给刊物的转型很大启发。
对于“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广告人”的时代。杨教授告诉记者,自媒体都会成为众媒体,例如一个人在微信上拥有上万或几十万的粉丝,自媒体就成为了众媒体。这也非常契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号召的大众创业。
河北邢台县政府的领导和农业产业的负责人请杨教授咨询农业的转型发展,向他请教当地农业怎么做“互联网+”?杨教授笑着说:“我做过的项目大多是云南文化、娱乐、休闲、养身等方面的策划。因为云南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而邢台则是一望无边的平原,更多只有做是农副产业。邢台正在做的“种菜去”项目,就是根据城市人想拥有农村体验的乐趣。把上千亩地划分很多小块,然后让城市人来体验,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请人种植,种好的生态蔬菜也可以供自家享用。这是很好的创新项目。而杨教授看到了项目存在的问题,比如城市人需要各种各样的蔬菜,而一小块地不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杨教授建议种菜体验区和生态种植区分开,送菜和种菜体验两方面分别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就把O2O网上运作的模式用到了农业上。
商海博弈 谁主沉浮
我们问他在这些角色转换中,有没有遇到跨界的困难时。他稍加思索说:“最大的困难是由一个教授变为企业人的心理转变过程。在学校里,教授似乎高高在上,受人尊敬。而在企业里,客户则是上帝,你必须放下架子,调整心态,为客户、为员工服务。另外,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清高。好像一谈钱就显得庸俗了一样。其实,一个企业如果不产生利润,一天也活不下去。”
杨教授于1997年出任风驰传媒副总裁,有些和李践一起创业的人都怀疑他能否适应这一职位。事实证明,他不仅能够适应,而且做得非常好。集团董事长肯定地说,杨教授“超出了他们的期望值”。在企业上班,杨教授每天按时打卡,从不迟到早退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能够这样十几年如一日如此坚持,真可谓难能可贵。
他告诉记者,要当好先生,必须先当好学生。他在企业里培训,不仅自己给大家讲课。他也听李践的课、听员工的课,并认真作听课笔记。特别是风驰创建的“行动成功学”,已经使许多人受益。社会上都称风驰是一所企业界的“黄埔军校”,现在已培养了上百个总经理。李践堪称中国企业管理类的培训大师。他在讲课中多次讲到杨教授对企业和他本人的帮助。杨教授深知,角色的转换最重要的是学习。一个人只要善于学习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鸿沟。
2011年,杨教授辞职返回昆明,当时正值云南省提倡旅游文化兴滇战略。政府部门及企业邀他帮助做文化创意产业的策划工作。于是,他注册创立了“杨振昆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室”,他带领学校来实习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曾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曲靖珠江源文化产业园的策划和设计;云南民族大观园的创意和设计;寻甸凤龙湾创意园区的策划创意;西双版纳野象谷矿泉水市场开发;昆明佳达利地产企业文化及幸福社区构建等。并为浙江城建建设集团作了全面的企业文化标志、手册、管理制度及培训课件,受到了企业的好评。然而,他做的多数项目是无偿的,但只要对社会有用,他都愿意无怨无悔地去做。
杨教授做的项目跨度都很大,所讲的课也同样跨度很大。他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讲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课程,同时也在学校讲“幸福人生”“梦想成就未来”等课程。在国际会议上讲文学发展的见解。他告诉记者,面对的项目和课题看似很难,其实只要用心钻研,一切也都可以迎刃而解。
与市场对接 “经营”文学
杨教授负责主持的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和云南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室均留下了好的口碑。记者问到他怎么做的。他说,最关键的是要有奉献精神。闭门写作可能会出经典的作品,但你在领导位置上就要考虑学会如何为社会奉献。他曾组织作家到瑞丽及路桥集团等地区和企业采访;组织世界华文作家到玉溪地区及楚雄、大理采风,出版了《玉溪行》《大理行》两本书,为宣传这些地区的品牌做出了贡献。只有发现和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为学会的运作“造血”。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上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 世界华文作家们至今还津津乐道地回忆20年前他主持的第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并将其称之为“空前绝后”的会议。谈起这次会议的主办,杨教授满怀感恩地说:“会议的成功举办应该归功于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及各相关地州的支持,尤其是时任玉溪地委副书记普朝和的鼎力支持。近两百名代表安排住在抚仙湖畔的笔架山庄,组织了夜游抚仙湖,当游船接近孤山时,礼花绽放,彩灯闪亮。代表一片欢呼。江川县委政府五套班子在山脚隆重接待代表。峨山的土风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澄江、玉溪、楚雄、大理旅游采风,然后在昆明闭幕。行程近1500公里。华文作家在世界各地近50种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了云南。
纵观杨教授的传奇经历,不难发现,他那种认真负责、全力以赴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的精神,或许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梦想起航 打造幸福
记者很好奇的是,他在李嘉诚先生的TOM户外传媒集团出任副总裁,并作为创建者之一,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菲的年薪,为什么还要辞职出来创建自己的公司。谈到这个问题,杨教授认真地说:“我下决心辞职真正是缘于我的一个梦。梦里我设想了一个先进的商业模式。我曾讲给李践听,他断然决然地说,‘您不可能成功。既没有媒体,也没有团队。怎么可能把一个公司搞上市。’”而年近65岁的他仍然决定试试,于是他便写了辞职书。当时TOM户外传媒集团董事长极力挽留。但为了梦想,他还是决定辞职了。2007年,他整合了16家户外广告公司,组建了上海赢城传媒集团。自2009年11月,仅一年半的时间赢城集团就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李践在讲“资本模式”时,第一个就分享了赢城传媒的案例。
听了杨振昆教授的一番话,记者深受启迪:真正的梦想不是虚无缥缈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也一定会成为改变中国的力量。
记者问他为什么有了一系列成功后,古稀之年还不停歇,过一过常人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是什么使他又投身幸福学的研究?
他打开了送给记者的《幸福营造》一书说:“很多人都这样问过我,我平常只是简单地回答,我属马,生性就是不断奔跑的苦命吧。其实,这是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我在研究幸福学的时候,非常赞赏美国哈佛大学泰勒博士对幸福的定义:‘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我把之完善为‘幸福感是快乐感、满足感和价值感的统一;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获得的喜悦和享受;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别人看着你很辛苦,而你却甘之如饴。”
选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他选择研究幸福学和他在社会中的经历相联系。他说:“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讲述的词。幸福似乎是一个不待言的问题。但我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遇到许多人因种种问题困扰,而处于不幸福的状态中。网络提供的调查数字更使我震撼:
中国国民幸福状况调查数据显示:
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在8万份调查中,认为幸福的占44.7%,不幸福的占55.3%。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对我国国民幸福指数调查结论:现在没有十年前幸福了(2001年6.60,2011年6.11)
中国的自杀率50年来上升了60%,每年有27.8万人死于自杀,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十年前提高了,但幸福指数却下降了。这一切促使杨教授思考关于幸福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本质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最终就是落实到每个中国人都有幸福感。幸福感的实现在于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幸福的能力,成为自身幸福的实践者和家庭及社会幸福的传播者、构建者。”
在2010年就开始对幸福问题进行研究,杨教授并决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一个幸福的传播者。至今已经出版了关于幸福的五本书即:《幸福营造》《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建筑幸福学》《女人幸福学》《女人幸福锦囊》。杨教授还在研究写作中的是《社区幸福学》《企业幸福学》《老年幸福学》等。他的书大多出版上万册,在网络和书店销售。
对于一位不知疲倦,不断奋斗的老教授,我们在想他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呢?
记者曾经读过他在刊物上发表的一首诗,题为《我属马》,便问或许这首诗正是你不断追求的人生写照吧!他点头应承,并低声朗诵起其中的一些诗句:
我属马/命运似乎预先注定了性格/我属于奔腾属于躁动/我属于没有尽头的跋涉/我属于无休无止的攀越/我属于不知疲倦的追求/我的脊梁是无法超越的高度/我的马蹄能跨过时空的距离/我没有埋怨 没有叹息/唯有嘶鸣 叮咚的脖铃给我激励/惟有蹄声 当沉睡的大地渴望苏醒/只要能载走高原的愚昧和贫困/我愿承担时代的重负/我愿忍受鞭笞的痛苦/无怨无悔 始终如一/
在你奔跑的时候,风景在变、你追逐的东西也在改变。学会在奔跑中倾听自己灵魂的声音,每一条岔路,每一个山坡与低谷,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都是锻炼。有人在奔跑,有人在漫步,而杨教授选择了跋涉,跨界中的精英,他以安静的力量穿越茫茫尘世。细数生活的细枝末节赠予的怀想,每一缕温存,每一滴热泪,每一丝甜蜜,都渗入到了他的生命中化作坚持与等待的力量。采访结束,记者的思绪还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年过七旬的杨教授那些传奇的经历让人心生敬仰,那份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更令人深深折服。
相关链接
杨振昆,1942年生于昆明。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曾任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香港TOM户外传媒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副总裁。早期担任云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导师。
他先后出版了《幸福营造》《学会选择、学会放弃》《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世界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东南亚华文文学论》《边地文学启示录》《红土地的恋歌》《我生在月圆时分》等近二十部著作。
在教育领域,他曾任国家教委中文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教育厅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文学科组副组长。在文学领域,他先后任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会长。在企业领域,他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杰出广告人、推动中国户外广告发展的功勋人物、中国十大传媒策划专家。并被推选为世界儒商联合会理事。
他身兼教授、作家、企业家和广告人的多种身份。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他有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思维能力,从而真切的体验和精准的表达。近年来他潜心于幸福学的研究,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应邀在全国幸福论坛、企业论坛、广告论坛进行演讲;并在大学研究生和大学本科班开设相关课程。他先后被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讲学。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大辞典和美国ABI传记中心收录了他的传记并颁发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