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是一种具有特殊要求的限时作文,它跟文学创作大相径庭,它不能随性地自由发挥。因此,很多原来写作功底很强的学生也往往败走麦城、前功尽弃,何故?主要是步入了以下四大误区,以致形成了高考作文之四大“硬伤”:
硬伤之一语言干瘪苍白之“缺乏灵性”
如2017年山东高考一篇题为《爱心是世间最大的美丽》的作文:“爱心是世间最大的美丽”,有人说。确实如此。一家平凡的书店可以让无家可归的人得到暂时的慰藉,着实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
小的时候,爱就是妈妈给的一根棒棒糖、一件新衣服、一个甜甜的吻;长大些,当开始暗笑儿时想法幼稚的时候,心中的爱就是那种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东西;再大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而和家长、老师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竟不知道爱是什么了,只知道自己总在希冀,总在渴望;终于,等到自己真正慢慢成熟起来的时候,对爱又渐渐地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只是这认识就像是一团模糊的影子,总也找不到头绪。
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英雄却能横刀向天笑,肝胆两昆仑。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真的难能可贵啊!这就是爱心在起作用,这是大爱,这是非凡之爱!大雪弥漫天际,冰冻三尺,却有你的暖暖温情,有你传递仁义,传递爱心,传播信念。搜索枯肠,怎“最可爱的人”了得!
有风吹过的季节是一种淡淡的情愫,心灵的脚步滑落了无数个来不及。所以,不得不转身,数一数曾经遗落的一季风尘。哭过,笑过,真的感悟过成长,想到自己肩上的爱心。
夜色来到了,它笼照着头发苍白的老母亲。她噙着泪花,慢慢地张开口,一旁的儿子左手端着碗,右手盛起一勺汤药,用嘴轻轻地吹着,然后缓慢地送向母亲。汤匙触到母亲干裂嘴唇时,母亲滚烫的泪光滴在儿子的手上,渗进儿子的心里……
汶川地震之时,温情的母亲用爱写了壮丽凄美的奇迹。她那比黄花瘦的身躯撑起了坚如磐石的砖瓦,简简单单一句“宝贝,我爱你”,凝聚了千万母亲的心。对子女的爱,是父母辈对晚辈们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心在于赤心一片献忠诚,“首孝悌,次见闻。”“孝与亲,所当执。”责之重于拳拳孝道,至真至纯。迁客骚人,留下千古绝笔。仁义礼智信,爱心重于天,凛然圣行者,必为尽责之人。
这篇考场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干瘪苍白,缺少灵性,“随心所欲,条杂缕乱”。文章在阐述论证“爱心是世间最大的美丽”时,没有很好地规划文章的结构,没有很好地组织作文语言,而是信手拈来,很不得体,无法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这样的议论文很难在考场上取得优势。
诊疗“灵丹”
1.弃“空谈”。达“灵动”。如果我们在文章中进行适当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文章来如见其人、如聞其声、如临其境。按内容可将描写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最多,其又可分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按写作手法则可分为:白描、细节描写;按写作角度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好这些描写方法,就一定会变空谈为具体,化单薄为丰满。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只有形象化的语言,才能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触其情。
2.弃“冗繁”。达“精美”。短小精美的段落犹如一杯醇酿,人饮之满口溢香。在作文当中,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词写活一个人物,用一个句子抓拍一个镜头,用一个细节揭示一种心理,用一段文字传递一腔情韵,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作文语言不仅要精练,还要有深意,使阅卷者能从文章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及情感。
3.弃“平俗”。达“神奇”。写文章如果信笔涂鸦,不尝试语言上的创新,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只能是平庸之作。其实,不少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就诗意盎然的文章。方法有:
(1)“新瓶装旧酒”。如一位考生如此写道:古代女子的生命是貂蝉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火。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同学们都熟悉,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充满诗请的议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语言驾驭的能力。
(2)“旧词新用”。如一考生的作文片段: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高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这里的“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
(3)“巧缀整句”。如一考生这样写道: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当然,语言的运用不止这些,而且这几个方面也是有机的统一体。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有意识地学习、揣摩优秀语言的妙处,再加上考前针对性地训练,那么在高考中,我们也一定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来。
硬伤之二贴上标签之“抄之大吉”
如2017年全国卷Ⅱ一篇题为《淡淡桂花香》的作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八月,徐徐的清风拂过,送来阵阵桂花香,让人怎么闻都觉得不够。我望着满树盛开的桂花,忽地就止住了脚步,只愣愣地望着它。从桂花树下走过,细碎黄韵的桂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宛如一个个披着黄衣裳的桂花仙子在轻盈地舞着,然后轻轻地伫立在我的头上,我的肩上。看到的是一场温馨的桂花雨,闻着的是一袭悠扬的桂花香。而我就愿意那里入眠,酣睡,因为有你跟我在一起--朋友,你还好吗?
还记得那年秋天,我们一起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我突然闻到了一阵桂花香,停下了脚步寻找。原来是一棵桂花树。桂花的四片小花瓣紧簇在一起,在花里有一粒粒黄色的小花蕊。桂花非常香,沁人心脾,让人闻了心旷神怡。一阵微风拂过,小小的花瓣往下落,好像一场流星雨,又像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美极了!你说最爱桂花包成的桂花汤圆,轻轻地咬一口,含在嘴里,留下萦齿香味。每次看你一脸陶醉的样子,总是让人觉得特美好。多么单纯善良的年纪,仅一碗桂花汤圆就让你如此满足。 现在,我独自一人,遥望着这桂花树,我想到了与你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一次我们俩走到这儿,都会嬉闹玩耍。想到有一年冬天,我感冒了,在家里休息,你放学后就抱着一大罐糖果来看我,那时,我正在睡觉,你的敲门声把我惊醒,妈妈把门一开,你就向我房间走来,你把上课的笔记放在了我桌上,把糖果放在我手里,把学校发生的事一一讲给我听,还不忘记告诉我,那棵桂花树又飘香了……
中学时的友谊总是美好的。每个人,只要有心,就会发现美;只要用心,就可以构造和谐;只要不将自己的心灵紧锁,就会收获许多美好和感动,沐浴着透过桂花树间隙的阳光,望着那枝叶茂盛的桂花树,我仿佛闻到了那淡淡的桂花香,触到了幽幽的室友情。
我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去运动,一起去郊游,我们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我们喜欢的明星,我们会躲在被窝里分享属于我们的秘密。因兴奋,因刺激,因感念,我们眼里总是闪着耀眼的光,你说,你最欣赏古人的友情,最爱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伤,爱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释然……你说,友谊如桂花香,虽没有玫瑰那般浓郁,却也香溢四野,沁人心脾,
现在,而你已在远方,我站在这棵桂花树下怀念你。我怀念我们小时候的纯真时光,以及你提及桂花时幸福的微笑。
远方的你,现在还好吗?你是否也看到了桂花开放?你是否会为它的绽放而驻足?你是否会因为想起了我们的童年时光而微笑?你是否会在中秋月圆之夜,像我一样,仰望夜空,寻找月亮里的那棵桂花树,幻想桂花雨会在月夜飘落?
如今的我们已经天南地北,那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的回忆,早已定格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但是我相信,远在他乡的你一定和我一样,在桂花盛开的每个日子里,都会想起以前在一起的日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本文本来是将纯洁的友情倾注于对桂花树的描写之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友情浓厚而感人,立意高洁而给人以启迪。但对于此高考命题而言,纯属于贴上标签之“抄之大吉”,因为这本来是发表于优秀作文选集中的佳作,此考生考前熟背于心,于是乎考场上直接在开头和结尾贴上两个诗句,使文章显得不伦不类。
诊疗“灵丹”
1.多读多看,学会化用。我们说,佳作美文不是不能引用,但不能照抄照搬,甚至不管什么命题与话题都“一搬为快”,一抄了之。我们可以学习佳作的构思技巧与写作方法,学会利用其中的事例,学会化用它的语言。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是“原创”的,才是符合考试要求的。
2.人文合一,突出自我。以至诚之心写至情之文,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我”,乃作文之真谛。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和创新,确实给高考带来了新气象:但另一方面,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考生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因此,考场作文一定要突出“我”的回归,人文合一,尽量写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这样,既能打动人心,又能避免贴上标签之“抄之大吉”的写作大忌。
硬伤之三信口开河之“离题万里”
如2017年四川高考一篇题为《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我看高考》的作文: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高考,是人生的风景线。我爱高考,因为它给了我生命,它给了我力量。
参加高考,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旭日阳刚”的人生已经舞动了起来;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中国达人”刘伟也已经舞动了起来。这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坚强与执着。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花——喷薄生命的芳华;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流星——划过生命的绝唱;留一点梦想给自己,烟花——挥洒生命的激情;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我们——自由地舞动起生命的魔杖。
我们啼哭着來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觅梦想,寻觅一方属于自己的晴空。
人生是个奇妙的东西,漫长的生命线并不如线段般由一个固定的端点射向另一个固定的端点就自此剧终,而是踩在欢喜、悲伤、兴奋、难过的点上跌宕起伏。
只要我们确实经历过,那么即使“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面对人生道路上各种荆棘,我们不能没有梦想,我记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弱者在打击中颓废,强者在打击中坚强。
在苦涩的失败中,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勇者无畏;在不易的成功中,我获得了自信,明白了高山仍可攀;在伤心的误会中,我懂得了理解,体会了涣然冰释后的轻松;在烦躁的埋怨中,我知道了体谅,感悟了舐犊情深……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人的生命在得与失、喜与悲之间奋斗、充实。人生若与拼搏相存,不啻彩虹横贯碧空;人生若与拼搏相存,不啻蜡梅吐蕊寒冬。
人各有志,人生道路也缤纷多彩;但唯有梦想,才能幸福。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找到了闲适淡雅;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觅得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中,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挥毫恣肆,酣畅淋漓,拼搏一如既往,却是讲情画意。
他们的人生之路名留青史,我努力充实着自己,虽静寂无声,但却坚实不移!
太阳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毅力在战胜困难中显现,精神在战胜自我中升华。小草因为其出土前的奋力一搏,感受到了春天的爱抚;雄鹰因为其飞翔前的奋力一搏,感受到了天际的广阔。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天空中静静流淌的浮云带走干净的没有一丝杂质的阳光,迷离的阳光恍惚地洒在脸上,有一种淡金色的希望……
这篇考场作文的开篇阐明“高考”的积极意义,却从第二自然段开始不知所云,披彩戴花,胡拼乱凑,写着写着,突然冒出一大段议论抒情的文字。单看这段文字,情深意切,充满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剖析和感悟,很有哲理,很有文采,但可惜与前后文不搭界,游离于文章结构之外,且语言水平较差。这样的文章,只能评为三类文以下。 在诊疗“天丹”
1.死“抱”命题,有的放矢。考生首先得认真阅读作文试题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命题的关键,做到心中有题,有的放矢。无论试题是指向型的还是开放型的,它总有一个大体的“定向”,这种“定向”或蕴藉于话题中,或寄寓在材料(提示)里。因此,审题时要注意筛选关键信息。审“话题”时要留意捕捉“题眼”,例如“心灵的距离”,它迥异于地理上的“距离”,作文时必须紧扣题眼“心灵”一词,选取地理上零距离而心灵相左的题材。
2.深挖内涵。投其所好。考生要仔细猜测命题意图,因为一个命题或话题每每渗透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而这种“意图”也正是命题的灵魂所系。作文时,摸清这种“意图”是至关重要的。高考的一些话题音在弦外,作文时就不能“依葫芦画瓢”,浅尝辄止。在审题时,一定要据实探虚,深挖内涵,做到文章与命题的意图吻合。
3.提前规划,谨防转移。写作前,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的“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四是在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从而有效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五是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最后还要注意,在语文表达上要有意凸显题意,比如在开头、段首、结尾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切合题意”这一的考场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硬伤之四观点偏颇之“走火入魔”
如2017年四川高考一篇题为《全是泪水——我看高考》的作文:
对于很多上了大学的人来说,高考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人的磨砺是生长性的,能够以成熟、豁达作为结局。但在部分同学的记忆中,高考却是一道难言的伤痕。
依我看,高考未必能录取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因为很多人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了,没有机会上大学;也有人早早就步入了社会,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也没有上过大学,照样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过去考大学很不易,现在高考录取率提高了,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有助于中国的教育发展吗?在我看来未必。从高考走过来的人都知道,高考好比一把双刃剑,让人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学校毕业班学生在高考重压下的真实写照。
“举步维艰”“进展缓慢”,一位教育界人士这样形容目前一些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他说,为追求高升学率,不少学校压缩正常教学时间,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备考。老师拼命“满堂灌”,根本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弱。
对高三学生而言,他们普遍有着这样的压力:父母亲人的期望、老师的期待以及同学之间的对比。由此,要么导致学生对自己期待过高,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感觉渺茫。这些压力的形成,固然有着社会现实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但将之绝对化,也表明了学生本身的不成熟。
现代的高中生,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其对社会的客观认识程度和适应能力却非常低下,尤其独生子女所享受的种种呵护又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了高期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往往让学生自卑与自傲并存,经不起打击,如玻璃花般美好而脆弱。尤其是近几年很多考生放弃高考,还有些选择去国外学习。这些现象难道教育者们能视而不见?能不自我反省?
同时,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少高校开始自主招生,而现有的高考制度无法保证各高校不滥用自主招生权,从而出现了“以钱换分,以分换钱”“钱分交易,权学交易”等现象。近几年来,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高考投档率在不断提高,但就投档率、降分录取而言,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从结果来看,我是个失败者,因为我成绩不行。分数像一把无形的剑,彻底摧毁了我的好梦,可我从来不是轻易屈服的人,对于高考,我全是泪水,我相信我的明天在明年的六月!感谢老天,我能重新认识自己,能有新的目标,能在横尸遍野的疆场上,吹响明年的军号!
这篇考场作文因观点偏颇、立意低下直接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得分。考生很多表述,充分暴露了其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以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以偏概全,不能体现正确主张,只能给人以灰色与颓废的感觉;而这,是写作高考作文之大忌。
诊疗“灵丹”
1.托起藏在云层中的太阳。旗帜鲜明地突出自己文章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写作的意旨上,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主张等。古人云:“意犹帅也”,文中的一切都是为意旨服务的。无意旨,无文章。“意胜则文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考场作文的意旨要让阅卷人看得见,摸得着。反之,文章的意旨藏在字句中,不鲜明,不突出,阅卷人看了半天还是如坠云里雾中,这样势必会引起阅卷者的厌烦。因此,考场作文的意旨应该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突出来。这样既可保证文章的意旨正确,又可与阅卷者的大脑模板相匹配,站在“保本”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种稳健的策略。
2.让太阳里的宝石放光芒。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和“意”是不健康的,怎么能说这样的作文是好文章呢?那么健康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健康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感情,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给人以美的感受。“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呻吟的。
3.坚决扫除太阳里的黑子。摒弃不正确的思想,这是写作最起码的要求。曾有一个阅卷组评阅的一袋作文里,就发现有将近一半的考生写自己如何在父母双亡或自己伤残的境况下苦战奋斗。为了得高分而如此“不择手段”,令人惊讶。
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一定要注意“训练思想”“培养感情”,努力提高考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情感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要让考生树立和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来自字典辞源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让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先生的这些话就很好地阐明了“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今后的作文訓练,要把“思想健康,观点进步”作为训练的主项,这是作文的底劲儿。
硬伤之一语言干瘪苍白之“缺乏灵性”
如2017年山东高考一篇题为《爱心是世间最大的美丽》的作文:“爱心是世间最大的美丽”,有人说。确实如此。一家平凡的书店可以让无家可归的人得到暂时的慰藉,着实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
小的时候,爱就是妈妈给的一根棒棒糖、一件新衣服、一个甜甜的吻;长大些,当开始暗笑儿时想法幼稚的时候,心中的爱就是那种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东西;再大些,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而和家长、老师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竟不知道爱是什么了,只知道自己总在希冀,总在渴望;终于,等到自己真正慢慢成熟起来的时候,对爱又渐渐地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只是这认识就像是一团模糊的影子,总也找不到头绪。
国家处于危难之中,英雄却能横刀向天笑,肝胆两昆仑。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真的难能可贵啊!这就是爱心在起作用,这是大爱,这是非凡之爱!大雪弥漫天际,冰冻三尺,却有你的暖暖温情,有你传递仁义,传递爱心,传播信念。搜索枯肠,怎“最可爱的人”了得!
有风吹过的季节是一种淡淡的情愫,心灵的脚步滑落了无数个来不及。所以,不得不转身,数一数曾经遗落的一季风尘。哭过,笑过,真的感悟过成长,想到自己肩上的爱心。
夜色来到了,它笼照着头发苍白的老母亲。她噙着泪花,慢慢地张开口,一旁的儿子左手端着碗,右手盛起一勺汤药,用嘴轻轻地吹着,然后缓慢地送向母亲。汤匙触到母亲干裂嘴唇时,母亲滚烫的泪光滴在儿子的手上,渗进儿子的心里……
汶川地震之时,温情的母亲用爱写了壮丽凄美的奇迹。她那比黄花瘦的身躯撑起了坚如磐石的砖瓦,简简单单一句“宝贝,我爱你”,凝聚了千万母亲的心。对子女的爱,是父母辈对晚辈们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心在于赤心一片献忠诚,“首孝悌,次见闻。”“孝与亲,所当执。”责之重于拳拳孝道,至真至纯。迁客骚人,留下千古绝笔。仁义礼智信,爱心重于天,凛然圣行者,必为尽责之人。
这篇考场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干瘪苍白,缺少灵性,“随心所欲,条杂缕乱”。文章在阐述论证“爱心是世间最大的美丽”时,没有很好地规划文章的结构,没有很好地组织作文语言,而是信手拈来,很不得体,无法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这样的议论文很难在考场上取得优势。
诊疗“灵丹”
1.弃“空谈”。达“灵动”。如果我们在文章中进行适当描写,就能使人读起文章来如见其人、如聞其声、如临其境。按内容可将描写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其中人物描写最多,其又可分为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按写作手法则可分为:白描、细节描写;按写作角度则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运用好这些描写方法,就一定会变空谈为具体,化单薄为丰满。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只有形象化的语言,才能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触其情。
2.弃“冗繁”。达“精美”。短小精美的段落犹如一杯醇酿,人饮之满口溢香。在作文当中,我们完全可以用一个词写活一个人物,用一个句子抓拍一个镜头,用一个细节揭示一种心理,用一段文字传递一腔情韵,以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作文语言不仅要精练,还要有深意,使阅卷者能从文章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及情感。
3.弃“平俗”。达“神奇”。写文章如果信笔涂鸦,不尝试语言上的创新,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只能是平庸之作。其实,不少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成就诗意盎然的文章。方法有:
(1)“新瓶装旧酒”。如一位考生如此写道:古代女子的生命是貂蝉轻舞的团扇,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是杨玉环抛上树的白绸,是西子坠湖的涟漪,是绿珠溅落的鲜血,是黛玉葬花的悲吟,是窦娥赴刑场的怒火。文中的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同学们都熟悉,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充满诗请的议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其语言驾驭的能力。
(2)“旧词新用”。如一考生的作文片段: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高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这里的“旧词新用”,格调清新,意蕴深厚。
(3)“巧缀整句”。如一考生这样写道: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有人会说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白居易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当然,语言的运用不止这些,而且这几个方面也是有机的统一体。但是只要我们在平时有意识地学习、揣摩优秀语言的妙处,再加上考前针对性地训练,那么在高考中,我们也一定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来。
硬伤之二贴上标签之“抄之大吉”
如2017年全国卷Ⅱ一篇题为《淡淡桂花香》的作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八月,徐徐的清风拂过,送来阵阵桂花香,让人怎么闻都觉得不够。我望着满树盛开的桂花,忽地就止住了脚步,只愣愣地望着它。从桂花树下走过,细碎黄韵的桂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宛如一个个披着黄衣裳的桂花仙子在轻盈地舞着,然后轻轻地伫立在我的头上,我的肩上。看到的是一场温馨的桂花雨,闻着的是一袭悠扬的桂花香。而我就愿意那里入眠,酣睡,因为有你跟我在一起--朋友,你还好吗?
还记得那年秋天,我们一起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我突然闻到了一阵桂花香,停下了脚步寻找。原来是一棵桂花树。桂花的四片小花瓣紧簇在一起,在花里有一粒粒黄色的小花蕊。桂花非常香,沁人心脾,让人闻了心旷神怡。一阵微风拂过,小小的花瓣往下落,好像一场流星雨,又像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美极了!你说最爱桂花包成的桂花汤圆,轻轻地咬一口,含在嘴里,留下萦齿香味。每次看你一脸陶醉的样子,总是让人觉得特美好。多么单纯善良的年纪,仅一碗桂花汤圆就让你如此满足。 现在,我独自一人,遥望着这桂花树,我想到了与你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每一次我们俩走到这儿,都会嬉闹玩耍。想到有一年冬天,我感冒了,在家里休息,你放学后就抱着一大罐糖果来看我,那时,我正在睡觉,你的敲门声把我惊醒,妈妈把门一开,你就向我房间走来,你把上课的笔记放在了我桌上,把糖果放在我手里,把学校发生的事一一讲给我听,还不忘记告诉我,那棵桂花树又飘香了……
中学时的友谊总是美好的。每个人,只要有心,就会发现美;只要用心,就可以构造和谐;只要不将自己的心灵紧锁,就会收获许多美好和感动,沐浴着透过桂花树间隙的阳光,望着那枝叶茂盛的桂花树,我仿佛闻到了那淡淡的桂花香,触到了幽幽的室友情。
我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去运动,一起去郊游,我们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我们喜欢的明星,我们会躲在被窝里分享属于我们的秘密。因兴奋,因刺激,因感念,我们眼里总是闪着耀眼的光,你说,你最欣赏古人的友情,最爱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伤,爱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释然……你说,友谊如桂花香,虽没有玫瑰那般浓郁,却也香溢四野,沁人心脾,
现在,而你已在远方,我站在这棵桂花树下怀念你。我怀念我们小时候的纯真时光,以及你提及桂花时幸福的微笑。
远方的你,现在还好吗?你是否也看到了桂花开放?你是否会为它的绽放而驻足?你是否会因为想起了我们的童年时光而微笑?你是否会在中秋月圆之夜,像我一样,仰望夜空,寻找月亮里的那棵桂花树,幻想桂花雨会在月夜飘落?
如今的我们已经天南地北,那曾经的美好与悲伤的回忆,早已定格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但是我相信,远在他乡的你一定和我一样,在桂花盛开的每个日子里,都会想起以前在一起的日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本文本来是将纯洁的友情倾注于对桂花树的描写之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友情浓厚而感人,立意高洁而给人以启迪。但对于此高考命题而言,纯属于贴上标签之“抄之大吉”,因为这本来是发表于优秀作文选集中的佳作,此考生考前熟背于心,于是乎考场上直接在开头和结尾贴上两个诗句,使文章显得不伦不类。
诊疗“灵丹”
1.多读多看,学会化用。我们说,佳作美文不是不能引用,但不能照抄照搬,甚至不管什么命题与话题都“一搬为快”,一抄了之。我们可以学习佳作的构思技巧与写作方法,学会利用其中的事例,学会化用它的语言。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是“原创”的,才是符合考试要求的。
2.人文合一,突出自我。以至诚之心写至情之文,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我”,乃作文之真谛。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和创新,确实给高考带来了新气象:但另一方面,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考生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因此,考场作文一定要突出“我”的回归,人文合一,尽量写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感”。这样,既能打动人心,又能避免贴上标签之“抄之大吉”的写作大忌。
硬伤之三信口开河之“离题万里”
如2017年四川高考一篇题为《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我看高考》的作文:
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高考,是人生的风景线。我爱高考,因为它给了我生命,它给了我力量。
参加高考,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旭日阳刚”的人生已经舞动了起来;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中国达人”刘伟也已经舞动了起来。这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坚强与执着。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花——喷薄生命的芳华;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流星——划过生命的绝唱;留一点梦想给自己,烟花——挥洒生命的激情;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我们——自由地舞动起生命的魔杖。
我们啼哭着來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觅梦想,寻觅一方属于自己的晴空。
人生是个奇妙的东西,漫长的生命线并不如线段般由一个固定的端点射向另一个固定的端点就自此剧终,而是踩在欢喜、悲伤、兴奋、难过的点上跌宕起伏。
只要我们确实经历过,那么即使“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面对人生道路上各种荆棘,我们不能没有梦想,我记得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弱者在打击中颓废,强者在打击中坚强。
在苦涩的失败中,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勇者无畏;在不易的成功中,我获得了自信,明白了高山仍可攀;在伤心的误会中,我懂得了理解,体会了涣然冰释后的轻松;在烦躁的埋怨中,我知道了体谅,感悟了舐犊情深……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人的生命在得与失、喜与悲之间奋斗、充实。人生若与拼搏相存,不啻彩虹横贯碧空;人生若与拼搏相存,不啻蜡梅吐蕊寒冬。
人各有志,人生道路也缤纷多彩;但唯有梦想,才能幸福。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找到了闲适淡雅;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觅得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中,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挥毫恣肆,酣畅淋漓,拼搏一如既往,却是讲情画意。
他们的人生之路名留青史,我努力充实着自己,虽静寂无声,但却坚实不移!
太阳在有梦的地方升起,月亮在有梦的地方朦胧;毅力在战胜困难中显现,精神在战胜自我中升华。小草因为其出土前的奋力一搏,感受到了春天的爱抚;雄鹰因为其飞翔前的奋力一搏,感受到了天际的广阔。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天空中静静流淌的浮云带走干净的没有一丝杂质的阳光,迷离的阳光恍惚地洒在脸上,有一种淡金色的希望……
这篇考场作文的开篇阐明“高考”的积极意义,却从第二自然段开始不知所云,披彩戴花,胡拼乱凑,写着写着,突然冒出一大段议论抒情的文字。单看这段文字,情深意切,充满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剖析和感悟,很有哲理,很有文采,但可惜与前后文不搭界,游离于文章结构之外,且语言水平较差。这样的文章,只能评为三类文以下。 在诊疗“天丹”
1.死“抱”命题,有的放矢。考生首先得认真阅读作文试题的要求,要善于抓住命题的关键,做到心中有题,有的放矢。无论试题是指向型的还是开放型的,它总有一个大体的“定向”,这种“定向”或蕴藉于话题中,或寄寓在材料(提示)里。因此,审题时要注意筛选关键信息。审“话题”时要留意捕捉“题眼”,例如“心灵的距离”,它迥异于地理上的“距离”,作文时必须紧扣题眼“心灵”一词,选取地理上零距离而心灵相左的题材。
2.深挖内涵。投其所好。考生要仔细猜测命题意图,因为一个命题或话题每每渗透着命题者的主观意图,而这种“意图”也正是命题的灵魂所系。作文时,摸清这种“意图”是至关重要的。高考的一些话题音在弦外,作文时就不能“依葫芦画瓢”,浅尝辄止。在审题时,一定要据实探虚,深挖内涵,做到文章与命题的意图吻合。
3.提前规划,谨防转移。写作前,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的“导语”和“要求”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四是在动笔之前,先要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从而有效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五是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如果发现离题,要迅速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最后还要注意,在语文表达上要有意凸显题意,比如在开头、段首、结尾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让阅卷者能清楚看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切合题意”这一的考场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硬伤之四观点偏颇之“走火入魔”
如2017年四川高考一篇题为《全是泪水——我看高考》的作文:
对于很多上了大学的人来说,高考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人的磨砺是生长性的,能够以成熟、豁达作为结局。但在部分同学的记忆中,高考却是一道难言的伤痕。
依我看,高考未必能录取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因为很多人因为交不起学费退学了,没有机会上大学;也有人早早就步入了社会,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也没有上过大学,照样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过去考大学很不易,现在高考录取率提高了,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这就有助于中国的教育发展吗?在我看来未必。从高考走过来的人都知道,高考好比一把双刃剑,让人既痛苦又充满了希望。每天起早贪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很多学校毕业班学生在高考重压下的真实写照。
“举步维艰”“进展缓慢”,一位教育界人士这样形容目前一些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他说,为追求高升学率,不少学校压缩正常教学时间,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备考。老师拼命“满堂灌”,根本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弱。
对高三学生而言,他们普遍有着这样的压力:父母亲人的期望、老师的期待以及同学之间的对比。由此,要么导致学生对自己期待过高,要么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感觉渺茫。这些压力的形成,固然有着社会现实以及高考制度的影响,但将之绝对化,也表明了学生本身的不成熟。
现代的高中生,学习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其对社会的客观认识程度和适应能力却非常低下,尤其独生子女所享受的种种呵护又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了高期待,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往往让学生自卑与自傲并存,经不起打击,如玻璃花般美好而脆弱。尤其是近几年很多考生放弃高考,还有些选择去国外学习。这些现象难道教育者们能视而不见?能不自我反省?
同时,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不少高校开始自主招生,而现有的高考制度无法保证各高校不滥用自主招生权,从而出现了“以钱换分,以分换钱”“钱分交易,权学交易”等现象。近几年来,高考制度在不断改革,高考投档率在不断提高,但就投档率、降分录取而言,又产生了新的问题。
从结果来看,我是个失败者,因为我成绩不行。分数像一把无形的剑,彻底摧毁了我的好梦,可我从来不是轻易屈服的人,对于高考,我全是泪水,我相信我的明天在明年的六月!感谢老天,我能重新认识自己,能有新的目标,能在横尸遍野的疆场上,吹响明年的军号!
这篇考场作文因观点偏颇、立意低下直接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得分。考生很多表述,充分暴露了其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严重问题:不能以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以偏概全,不能体现正确主张,只能给人以灰色与颓废的感觉;而这,是写作高考作文之大忌。
诊疗“灵丹”
1.托起藏在云层中的太阳。旗帜鲜明地突出自己文章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写作的意旨上,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主张等。古人云:“意犹帅也”,文中的一切都是为意旨服务的。无意旨,无文章。“意胜则文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考场作文的意旨要让阅卷人看得见,摸得着。反之,文章的意旨藏在字句中,不鲜明,不突出,阅卷人看了半天还是如坠云里雾中,这样势必会引起阅卷者的厌烦。因此,考场作文的意旨应该在比较明显的位置突出来。这样既可保证文章的意旨正确,又可与阅卷者的大脑模板相匹配,站在“保本”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种稳健的策略。
2.让太阳里的宝石放光芒。我们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所表达的“情”和“意”是不健康的,怎么能说这样的作文是好文章呢?那么健康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健康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感情,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不是矫揉造作;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给人以美的感受。“感情真挚”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合乎实际,合乎事理,合乎自然。第二,感情充沛,格调不低沉。第三,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要与文章的主旨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是外加上去的,不是无限拔高的,也不是无病呻吟的。
3.坚决扫除太阳里的黑子。摒弃不正确的思想,这是写作最起码的要求。曾有一个阅卷组评阅的一袋作文里,就发现有将近一半的考生写自己如何在父母双亡或自己伤残的境况下苦战奋斗。为了得高分而如此“不择手段”,令人惊讶。
我们的高考作文训练,一定要注意“训练思想”“培养感情”,努力提高考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情感素质,尤其是思想素质,要让考生树立和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老舍先生说:“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想与感情,不来自字典辞源找来的字汇词汇。我们的思想好,感情厚,我们就一定能让普通的话变成很有力量的话。”老舍先生的这些话就很好地阐明了“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对写好作文的重要作用。今后的作文訓练,要把“思想健康,观点进步”作为训练的主项,这是作文的底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