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设置径流监测点,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田生态系统地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连续多次监测期内,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总氮、总磷平均含量为3.09、0.29 mg/L,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无机氮是水稻田地表径流中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尤其以硝酸盐形态的氮流失更显著;溶解态正磷酸盐是该区域水稻田土壤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施肥条件和降雨量是影响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针对赣江下游稻田氮、磷流失的特点需制定相应的氮、磷流失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8.3;X59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315-03
  收稿日期:2014-02-08
  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14BAB213020);南昌大学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作者简介:向速林(1978—),男,江西东乡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资源与环境研究。E-mail:slxiang2001@163.com。农业地表径流中氮、磷等营养元素随降雨径流的迁移与流失而成为流域内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1],且氮、磷的流失过程除受区域坡长、坡度等地形地貌特征影响外[2],还受区域内的降雨条件、农业作物类型、土壤质地与类型、种植模式以及肥料施用水平与施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3-6]。对农业生产而言,施肥是提高水稻等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其利用率较低[7]。降雨径流过程是导致氮、磷流失的源动力,所以降雨强度与施肥是影响农业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因素。赣江下游包括江西省南昌市辖区及南昌县和新建县地域[8],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9],每年4—6月为该区域的汛期,降雨量集中且充沛,近年来该区域水质具有恶化趋势,而地表径流中养分流失是其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稻田是赣江下游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种植面积占全部耕地的95%以上[8],是江西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集约化程度高。该区域水稻田耕作时化学肥料施用量较大,表层土壤中氮、磷养分累积明显,且该区域与赣江相邻,肥料中的氮、磷等在降雨冲刷下易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周边水体,最终进入赣江,对赣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直接影响[10]。因此,探讨水稻田氮、磷流失特征及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选择赣江下游蒋巷镇水稻田示范基地作为研究区,确定2条水稻田排水沟,以附近汇水河流为界,每条排水沟由近及远每隔30 m左右设置1个采样点,共5个,总共10个样点(样点编号L1.1、L1.2、L1.3、L1.4、L1.5与L2.1、L2.2、L2.3、L2.4、L2.5),其具体情况见图1。分别于2011年3月6日、4月15日、6月8日及8月19日等4次典型降雨形成径流后(采样时间为本次降雨开始后第3天。4次采样分别代表研究区降雨量变化较明显的不同时段,并用A、B、C、D表示)采集水稻田降雨时的地表径流水样。
  1.2试验方法
  对于采集的水稻田地表径流水样进行氮、磷形态[包括总磷、磷酸盐(SRP)、总氮、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测定。测定方法按文献[11]规定的方法进行,其中总磷含量的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钼锑抗比色法,磷酸盐含量的测定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总氮含量的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铵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硝态氮含量的测定采用酚二磺酸比色法。
  2结果与分析
  2.1赣江下游水稻田降雨径流中的氮磷流失情况
  水稻田是农业生产时土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其中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已引起高度关注。赣江下游水稻田降雨径流沟渠水样中不同形态的氮磷含量情况见图2。由图2可知,A时段各样品中总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61~2.58 mg/L,平均含量为1.35 mg/L;铵态氮含量变化范围为0.007 7~0.280 0 mg/L,平均含量为0.078 0 mg/L,可见铵态氮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且波动幅度也相对较大;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4~1.03 mg/L,平均含量为0.52 mg/L,可见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含量;总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23~0.061 mg/L,平均含量为0.042 mg/L;SR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11~0.054 mg/L,平均含量为0.029 mg/L,可见总磷与SRP的含量变化相对较小。B时段各样品中总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97~12.14 mg/L,平均含量为5.61 mg/L;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41~5.01 mg/L,平均含量为1.39 mg/L;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4~4.43 mg/L,平均含量为158 mg/L, 总氮与硝态氮含量波动幅度均较明显; 总磷含量
  的变化范围为0.16~0.99 mg/L,平均含量0.44 mg/L;SR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1~0.84 mg/L,平均含量为0.32 mg/L。C时段各样品中总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30~8.33 mg/L,平均含量为4.02 mg/L;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2~4.22 mg/L,平均含量为1.54 mg/L;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1~275 mg/L,平均含量为1.34 mg/L,该时段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均相对较明显;总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29~0.78 mg/L,平均含量为0.46 mg/L;SR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51~0.11 mg/L,平均含量为0.081 mg/L。D时段各样品中总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1~1.96 mg/L,平均含量为139 mg/L;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4~0.49 mg/L,平均含量0.25 mg/L;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91~0.79 mg/L,平均含量为0.41 mg/L,该时段径流水样中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变化均较小;总磷含量变化范围为 0.13~029 mg/L,平均含量为0.22 mg/L;SRP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36~0.11 mg/L,平均含量为0.052 mg/L。   2.2赣江下游水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径流氮、磷流失过程受降雨过程、蔬菜种植类型与方式、地形条件、施肥量及施肥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降雨强度则对径流中氮、磷流失具有极显著影响[12]。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带走土壤中的颗粒态和水溶态氮磷养分,从而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
  从图3可知,径流水样中总氮及不同形态氮含量均表现为B、C时段显著高于A、D时段,各时段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5、5.61、4.02、1.39 mg/L,其中以B时段最高,这可能与B时段水稻田开始耕作且大面积施肥有关,C时段处于水稻生长旺季,所以该时段的施肥量也比较高。4个时段的铵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078、1.39、1.54、0.25 mg/L,硝态氮平均含量为0.52、1.58、1.34、0.41 mg/L。历年水文资料显示,赣江流域的雨季一般出现在4—6月,B、C时段正好处在该区域的雨季,且以C时段更明显,6月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其中B时段实测的降雨量为65 mm(该值为累积 3 d 的降雨量,下同),C时段降雨量实测值为160 mm。A时段与D时段为研究区的平水期,其降雨量实测值分别为46、32 mm。结果显示,与B、C时段相比,A、D时段的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均显著下降,其径流水样中总氮、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含量显著低于B、C时段,总氮、铵态氮与硝态氮平均含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240 2,r=0.598 8,r=0381 0,均与降雨量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均会影响地表径流中的氮含量。此外,水稻田地表径流水样中总磷及SRP的含量也表现为B、C时段高于A、D时段,各时段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0.043、0.44、0.46、0.22 mg/L,而SRP平均含量为0.029、0.32、0.081、0.052 mg/L。总磷平均含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为r=0458 2,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SRP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其r=0.000 1,说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会影响地表径流中总磷的流失,而对SRP的影响则极小。
  在B、C时段,稻田径流中总氮平均含量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限值(2 mg/L),说明在雨季水稻田中的总氮流失非常严重,与氮肥施用量较多、降雨量大有关,水稻田的施肥量较大,而利用率却低。降雨径流中铵态氮与硝态氮的含量差别不大,说明水稻田降雨径流氮的流失以铵态氮与硝态氮为主。此外,B、C时段降雨径流中总磷平均含量均略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标准限值(0.4 mg/L),说明水稻田降雨径流中总磷流失也较为严重,且降雨径流中SRP的含量占总磷含量的比例较大,可见水稻田降雨径流磷的流失主要以SRP为主。
  相比其他农业生产而言,水稻田的施肥强度较大,而利用率却较低,造成土壤养分流失量也更大。不同时段水稻田施用肥料的种类及方式也会影响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量,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肥料的施用主要是常规的无机氮、无机磷肥料,从而导致研究区降雨径流中氮磷养分的流失极多。因此,为了减少水稻田降雨径流中的氮磷养分的流失,应尽可能多施用有机肥料,减少对无机肥料的依赖。
  3结论
  赣江下游水稻田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量均较高,尤其在雨季更为明显,氮的流失以铵态氮与硝态氮为主要形式,磷的流失则以溶解性正磷酸盐为主。除溶解性正磷酸盐外,赣江下游水稻田地表径流中其他形态氮、磷的流失与降雨强度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降雨强度是影响水稻田中氮、磷流失的主要因素。此外,施肥量也是影响氮、磷流失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Boesch D F,Brinsfield R B,Magnien R E. Chesapeake Bay eutrophication:scientific understanding,ecosystem restoration,and challenges for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0,30(2):303-320.
  [2]余进祥,赵小敏,吕琲,等. 鄱阳湖流域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的氮磷输出特征[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2):394-402.
  [3]Shigaki F,Sharpley A,Prochnow L I. Rainfall intensity and phosphorus source effects on phosphorus transport in surface runoff from soil tray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7,373(1):334-343.
  [4]张鑫,安景文,邹晓锦,等. 不同氮肥条件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48-50.
  [5]曾立雄,黄志霖,肖文发,等.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环境科学,2012,33(10):3390-3396.
  [6]黄仁军,潘明安,袁项成,等. 2种耕作方式下施肥对水稻品质及稻田氮磷含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77-79.
  [7]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 施氮量对免耕抛栽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6):1031-1036.
  [8]苏保林,袁军营,李卉,等. 赣江下游平原圩区农村生活污染入河系数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2):256-260.
  [9]向速林,王全金,徐刘凯,等. 赣江尾闾区农田沟渠径流中氮磷负荷与迁移特征[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3):72-74.
  [10]向速林. 赣江尾闾区农业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估算[J]. 人民长江,2012,43(20):78-81.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2]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等.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J]. 环境科学,2007,28(8):1763-1769.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等. 湖北、湖南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背景调查[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318-321,446.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5.01.107
其他文献
明代后期,在通俗小说领域中兴起了编著神怪小说的热潮。诸多神怪小说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西游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
董其昌在中国书画史上一直影响巨大,在许多人心目中,他的地位甚至远在“明四家”之上。董其昌是一代书画大家,他的书画理论是中国书画美学史上的重要宝藏。董其昌的主要著作有《容台集》《容台别集》,流传最广的则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董其昌一生最大的成就,当属他有关山水画“南北宗论”的评说了。  “南北宗论”乃是董其昌根据中国禅学分为南北二宗之说而立论的,这一论说也为他引来了许多非议。原因是在董
1975年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墓葬,和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墓葬,各出土了一面铜镜。这两处墓葬均属齐家文化,这两面铜镜的出土,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已出现,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现存最早的两面铜镜。至于我国古代铜镜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铸造、使用,目前还不太清楚,有待今后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我国古代铜镜从齐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一直延续到清代,其间虽然经历了各个社
弥勒佛像金身法像  统计《汉书》《后汉书》关于黄金赏赐的记录,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西汉时期,曾用于赏赐的黄金多达1300吨;进入东汉以后,皇帝们一反常态,很少再用黄金作为赏赐,用金量锐减至5吨。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佛教流行,佛寺建造和佛教造像耗用了大量黄金。到了北魏时期,佛教进入第一次兴盛期。北魏献文帝曾在天宫寺铸造释迦牟尼佛立像,高达14米左右,用铜50吨、黄金0.3吨,如此巨大的金铜佛像
五色鹦鹉图(局部)五色鹦鹉图绢本设色 53.3×125.1cm 宋 赵佶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中国花鸟画发展至宋代,其写实性达到了最高峰。宋徽宗赵佶尤为重视写实,在他统治初期,画院曾有一条戒律:“盖一时所尚,专以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则谓不合法度,或无师承。”  邓椿《画继·杂说》记之甚详:“徽宗建龙德宫成,命待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
五色鹦鹉图 绢本设色 53.3×125.1cm 北宋 赵佶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此作写实水平极高,用色非常和谐。鹦鹉深邃的眼神十分逼真,其头部黑色、颈部红色、身体青色的羽毛浓淡相宜,立体感很强。杏花开放姿态万千,层次分明,树枝间偶见点点绿芽,动感明显。清新的春天气息扑面而来。欣悦之意  《释名·释采帛》曰:“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物生之时,总是鲜活生动的。因此,青色总能给人以喜悦之感,虽不似
关键词:棚室栽培;番茄;套作;品质;产量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间套作较单作增产幅度为30%~50%。据统计,世界间套作面积在1亿hm2以上,国内间套作种植面积约有0.2亿hm2,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间套作相对于单作具有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资源的特点。近年来,间套作养分资源利用及间套作优势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合理地间套作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这种优势生态基础主要包括地上、地下等
艺术家Bruce Nauman的装置作品《自然光 蓝色光房间(Natural Light, Blue Light Room)》在伦敦的Blain Southern画廊进行了展览,这是此作品自1971年首次面世以来第一次对外展览。  该装置就像一个Petri培养皿,两个不同光源的光线在里面发生碰撞、交织和结合,把时间变成一种可触摸的“艺术品”,代表的是一种极简之美。进入房间后,人们就会被充满房间的照
伤心的小蜗牛慢慢爬,身后拖出一条弯弯的曲线,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他心情好一点了。草叶沙沙响着,把他的殼擦得亮亮的。他心情又好一点了。下雨了,他的壳溅出的水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等雨停了,他用触角蘸着雨水,再蘸一点花粉。在壳上画了一幅画。现在,他已经是一只快乐的小蜗牛了。
早在《詩经》时代,荷就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含义。此后,历代文人吟咏荷的作品极多,寄托了诸多情感。其中,宋代周敦颐最为著名,他在《爱莲说》中把荷花比作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荷是夏季的水生花卉,是遍布全球的观赏性植物。荷花大瓣大,有黄色、红色、粉红色和白色,子叶肥厚。早在《诗经》以前的时代,荷作为实用植物就已经出现在典籍中,如《逸周书》中就有“薮泽以竭,即莲掘藕”的记载。《尔雅》对荷的介绍更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