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张飙书十一世班禅文语摘句书法展”开幕式

来源 :中国书法·翰墨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_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央有关部门、西藏自治区、中国佛教界隆重庆祝十一世班禅坐床20周年之际,“爱国爱教护国利民·张飙书十一世班禅大师文语摘句书法展开幕式”和张飙著《十一世班禅·走向世界》一书的首发式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展览馆举行。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振民,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段成桂,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楼志豪,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卢昌华,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张道诚,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台长张振华,联合国副秘书长特别助理王之佳,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谢云,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郑晓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曹建明,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姜昆,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宗性法师,中国书法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世俊,中国文联原党委副书记徐宝玉,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启效,中国杂技家协会副秘书长肖世革,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煦,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著名歌唱家胡松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张铜彦,北京书协副主席龙开胜、李有来,文化部艺术中心主任赵树栋,刘书忱少将,中国记协原书记处书记李贤德,军地书画院秘书长张成,科技日报副社长郭姜宁,科技日报原二编室主任王淑芬,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中心副主任曹红,宋庆龄基金会联络部副部长宋健,中信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王云霞,和平世界书画院副院长刘绍斌、程铁良等。
  郑晓华、王平分别致辞,白煦宣读了贺电贺信,张飙致答谢词并向书画频道捐赠了书法作品。
  1995年12月8日,在充分尊重藏传佛教的定制,严格按照宗教仪轨进行寻访,通过神圣的金瓶掣签仪轨法断,并经国务院批准后,举行了隆重的十一世班禅坐床典礼。这一系列的工作,体现了党中央对藏传佛教的关怀,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十一世班禅大师钻研佛法、精进修持,践行慈悲,利益众生,从不懈怠,始终如一。经过文化学习,他已经精通了藏、汉、英多种语言,掌握了大学本科以上的现代科学知识,正在研习研究生的课程。每当遇到自然灾害,班禅大师都会举办法会为灾区祈福。2011年玉树地震发生后,班禅赴受灾最严重的结古镇慰问僧俗群众,并举行了超度祈福法会。作为宗教领袖,班禅大师经常深入藏区,带着酥油、砖茶和现金等前往普通农牧民家中慰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班禅已经为150万人次的信众摸顶赐福。坐床20年来,班禅已经走访了祖国23个省、市、自治区。
  班禅大师在学习佛教理论的基础上,在第二届世界佛教大会上,提出了“内心科学”和“外物科技”的概念,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中作了《佛法理论是“内心科学”之精髓,戒行清净乃佛法住世之根基》主题演讲,向境内外信众宣讲应将“内心科学”与“外物科技”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的佛教理念,被称为佛教理论的新发展。可以看到,经过严格的经院教育,班禅大师已经成长为一位精习佛教知识,熟练掌握佛事仪轨的宗教领袖,受到广大僧众的衷心爱戴。目前他已经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今年6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班禅大师的拜见时,高度评价了十一世班禅20年来的成长和进步。习主席肯定了班禅“坐床20年来,广学知识,勤修佛法,参访游历,开阔眼界,政治素质不断提升,佛学造诣日益精进,待人处事谦虚平和,展现出了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良好风范。”习主席特别指出,十一世班禅“对祖国和党衷心热爱,对西藏发展十分关切,对信教群众充满慈悲”。习主席希望,班禅要扩大影响力,带领整个藏传佛教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发展道路,要在整个宗教界、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都要有影响力和作用。
  习主席对十一世班禅大师的肯定和期望,既体现出了中央领导对班禅成长的欣喜,也代表了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十一世班禅的期望,也是新时期、新常态下全中国人民对藏传佛教和整个宗教界的期望。
  近十年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张飙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班禅大师,亲身感受到班禅大师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爱国爱教历史责任的担当,也感受到班禅大师的智慧、对人的亲和、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对世界的关怀。他认为应当把班禅大师的智慧和品格、知识和学养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让大家知道“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良好风范”的具体事例,也可以把中央领导对他的评价做一个注释和细化。这对于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班禅大师认为:“继承历世班禅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为藏传佛教在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健康发展而努力”,是他的使命,“世界和平、祖国安定、人民和谐、佛法弘扬”,是他的梦想。
  张飙说,班禅大师的使命和梦想,在目前的形势下,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所以,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七易其稿,写出《十一世班禅·走向世界》这本书,并被中央统战部列入了十一世班禅坐床20周年庆典活动计划。同时,张飙还专门在班禅大师历年的讲话文稿中,摘出99条句子,写成书法作品,以书法的形式宣传班禅大师的爱国爱教、护国利民、慈悲为怀、利益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张飙曾经担任过《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科技日报》总编辑、《中国艺术报》社长,1993年被评为高级记者。在二十二年的新闻生涯中,曾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十次获得中国科技新闻奖。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评出的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和首届郭沫若文学奖。最近两年所写的文章《辛亥革命人物赋》《甲午120年祭》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其他文献
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图书馆,自建馆之初就开始了金石拓本的收藏。1929年(民国十八年),京师图书馆与北海图书馆合并,重组为“国立北平图书馆”。根据教育部核准《国立北平图书馆组织大纲》要求,设立金石部,专门职掌金石拓本的采购、整理、编目、阅览、保管以及装潢修补等事项,从此以后,在图书馆内有了以“金石”为名的机构,并一直延续至今。2015年8月10日,中国书协携手国家图书馆,推出“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
期刊
8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字之美——驻华使节观赏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一层方厅举办。  哥伦比亚大使卡尔门萨·哈拉米略阁下,来自加拿大、中非、哥伦比亚、德国、加纳、几内亚、匈牙利、日本、立陶宛、毛里求斯、荷兰、秘鲁、菲律宾、波兰、俄罗斯、美国等国的公使、参赞及代表,以及欧盟驻华代表团代表和亚太地区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研修班学员出席活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期刊
在谈到书画创作的时候,李学伟和我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情:他涉猎范围很广,别人问他一天忙这个、忙那个这么多事情,哪有时间画画。他说“创空呗”(引号中第一字东北方言读音为chua,计算机中没有这个读音,用“创”字代替),感觉及其轻松和随意。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从这些年学伟作品的数量和进步幅度来看,不难看出他的执着和用功。用功分很多种,很多时候只是在技法上用功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一些艺术家来说,李学伟花在技
期刊
最先知道陈广秀应该是他的书法篆刻,脱略规矩,本色开张,及至拜观他“山静尘清”的国画山水,吃惊于他对山水世界“业净成慧眼,无物到茅庵”的自悟了了,自得休休。叩问其绘画之所由,答曰:“一、追求文入画之意趣。体现空灵淡逸之画境。二、金石书法入画。骨法用笔,追求高古朴素之笔墨语言。三、禅道精神入画。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把对佛道空无的体悟贯注于懵懵懂懂如戏如影的水墨中去。”  “文入画之意趣”是什么?“文入画
期刊
一  当代的草书创作可谓异彩纷呈,各占其象,各占其格。如果用传统草书的系统来观照当代草书的创作,其呈现出在继承的基础上写自己的性情,回风激水,蹙蹙生漪。但纵观之,大草过于狂逸,小草多为拘谨,章草独树一帜但跟风现象明显,愈写愈趋同。就在这种状态中,王厚祥出现了。王厚祥是在多次国展碰壁、入展、获奖中被发现和接受的,既有他自己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也有被逐步认识的阶段性,他草书的个性化与传统的交叠性逐渐地从
期刊
当我们徜徉于世界艺术之苑时,会发现惟有吾华夏书法与绘画同根同源,且互呼互应相得益彰。艺术领域或言书法与绘画不同种系的两者出现双向交叉融汇之后,蓦现化学的裂变裂解,形成多项哲学命题,让我们思考,同时也让我们解答。  追寻艺术家自身,是先有画还是先有书法?回答很简单,以民国画家为限上溯,是书法家可能不是画家,但画家必然是书法家;以民国为限下究,书法家与画家的分剥越来越明晰,书法家就是书法家,画家(国画
期刊
艺如乐图,1966年生于内蒙古科右中旗,蒙古族,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书协副主席,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组成员。  书法篆刻作品获全国第十届刻字艺术展优秀奖、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大展赛优秀奖等;入展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兰亭奖等。曾两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习惯用“最后”这一语汇来表达对老成凋谢的怀想和纪念,如“最后的士大夫” “最后的闺秀”“最后的大师”,等等。但对这个“最后”的理解绝对不能较真,因为它仅仅是一种语态的强调,意在展现老一辈文化精英渐行渐远,乃至留下无可弥补的历史空白的苍凉画面,而不是真正量化意义上的“最后”。记得启功和峻斋先生辞世时,人们亦有此说,真使人有《广陵》绝响的浩叹!今年适逢峻斋先生百年诞辰,闲窗弄笔,
期刊
采访人:陶然、孙海兴、杨沛沛、姜文  采访时间:2015年8月  采访地点:北京市  《翰墨天下》:邵老师您好!近期,我们注意到您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当代书法要进入新常态,您能解释一下什么是书法新常态吗?  邵秉仁:春节以后我就提出了书法新常态的概念。所谓新常态,就是要有别于前些年伴随着社会上的浮躁风气,书法界所呈现出的那种浮躁之气。新常态要去掉浮躁、去掉喧嚣,回归理性、回归沉寂。每个人都能
期刊
采访人:陶然、吴川淮、王志宇、孙海兴、杨沛沛、姜文  采时间:2015年3月  采访地点:廊坊书法院  《翰墨天下》:王老师您好,首先请您谈谈您的学书经历。  王厚祥:我是上小学五年级时开始练字的。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父亲,我们家算是一个耕读之家。我爷爷那一辈,二爷是个文人,上世纪30年代杨村师范毕业,杨村师范学校是很有名的百年老校。我父亲一辈的兄弟们都上了五六年的学,这在农村里面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