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乡村学校的“赤脚导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脚导师”是在当地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虽然存在城乡差距,但大多数有农村从教经历,对农村的教育情况比较熟悉,所掌握的有关培训技术和方法能把课堂内容和农村环境联系起来,为乡村教师提供适用于农村课堂的教学模式。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国土面积5 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有汉、傣、傈僳、回、白、佤、阿昌7种世居民族。全县总人口637 282人,其中少数民族50 36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34%。边境线上居住的少数民族居住地距集镇较远,距缅甸较近,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人口稀少,民族成分单一,居民生产和生活以母语作为交流语言,民族学龄前儿童只会说母语,听不懂汉语,导致学前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困难较大,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民族学生成才率低。其主要问题有:教学任务重,学习成果难于巩固,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教学资源贫乏。由于缺乏专业的民族教育理论的指导,腾冲县的民族教育始终困难重重,得不到突破性的进展。
  在腾冲县委政府及教育局面对各级人大代表针对边境民族教育问题的各种提案一筹莫展之时,2012年,腾冲县民族教育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落户腾冲,建立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实施导师制,指导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促进项目学校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提高腾冲县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此背景下,当地从全县优秀教师中遴选一支既有本土教学经验和理论基础,又能帮助乡村教师解决教育问题的“赤脚导师”团队。“赤脚导师”既是教师,又是全面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专业人员,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指导教师,在边境少数民族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需求评估者、培训者、检测和评价者、协调者、资源服务者、咨询者及引领者的角色。
  一、导师制的具体内涵
  以导师制为依托的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
  传统的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要求教师离开工作岗位接受培训,这种培训是一次性的,培训对象惠及一所学校,关注中心学校,关注优秀骨干教师,关注核心科目,培训者大多是外聘专家。而导师制可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培训后接受实时的指导,校际之间可以实现互动,培训重点关注村小及教学点,从薄弱处入手,关注薄弱教师、薄弱学科,培训者是具有本土经验的本土专家。
  导师的主要工作是经常性地到学校开展即时的、现场的、有质量的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经常性地获得专业支持和指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有质量的教学,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下校前,导师接到下校任务后,围绕“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去,去做什么,要得到什么结果”等问题,做准备工作。在学校,通过教师档案分析、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分析教师需求,制订指导计划。下校后,对培训指导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图2)。
  二、“赤脚导师”的故事
  从城镇小学遴选的“赤脚导师”,他们将自己在城里的教学经验通过培训、课堂示范移植到乡村少数民族小学的过程中,经历失败与挫折、成效与经验,这是对传统教师培训的一种重新审视与反思。
  边境少数民族学校迎来“赤脚导师”,一切都在慢慢地改变……正如聂正艳老师所记叙的那样,一切都在变化着。
  从一节失败的语文课说起
  2012年仲夏时节,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腾冲县荷花镇羡多完小(一所以傣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在听了他们的一节语文课后,由我示范一节低年级的识字课。做了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没想到,课堂表现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教学中没有一个人举手,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连他自己都听不到,当我要求学生用“青草”说一句话时,竟没有一个学生会说,无奈之下,我只好利用简笔画引导,终于,有一两个学生开口了,但其余学生却无论怎么也不开口说话,我用尽各种方法—鼓励、表扬、引导、批评……学生还是睁着迷茫的大眼睛望着我,不说话也不举手,课堂气氛显得那样的压抑、沉闷。
  ……
  九月份,我再次来到羡多完小,再次走进原来那个班级。这一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尝试着把活动带进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动作来直观理解动词的教学方法(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整个课堂在学生的表演中灵动起来,后面的说话训练也水到渠成,所有学生都纷纷举手,并且都能流利表达,还写出了通顺准确的句子。
  三、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导师制在腾冲县实施以来,边境少数民族学校逐渐发展起来。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得到改变,教师认识到“文化适切性”在民族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和尊重民族文化,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少数民族孩子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无论什么课都开始设置语言学习目标,不再用对待汉族孩子的要求来对待少数民族孩子,不再用教汉族学生的方法教少数民族学生。备课中,教师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问题,然后根据TPR理念设计教学方法。同时,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有了明显改善,在民族文化和语言适切性的关照下,得到认同、尊重、理解。并且,山村民族学校特色初显。
  四、发现与反思
  乡村教师需要的培训要基于乡村(边境少数民族)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乡村学生生活情境、乡村社区情况、乡村学校资源配备情况、教师编制、学习培训情况等。“赤脚导师”是在当地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虽然存在城乡差距,但大多数有农村从教经历,对农村的教育情况比较熟悉,所掌握的有关培训技术和方法能把课堂内容和农村环境联系起来,为乡村教师提供适用于农村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实用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培训方法的改革创新,改变以往“满堂灌、满堂电”的模式,采用参与式培训及互动教学模式,除了达到课程目标外,还应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参与式学习技能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其培训成果需要通过校本培训活动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给予乡村(边境少数民族)学校持续地支持和帮助,如不定期地入校指导、搭建交流平台、给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评估反
  馈等。
  (作者单位:1.云南省腾冲县教育局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任媛媛)
其他文献
代昆鹏  1976年出生,河南省虞城县春来小学校长,河南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商丘市学科拔尖教师、学科带头人。  自画像  身高近鲁迅,智商像郭倩,  酒量似苏轼,爱书如陆游。  喜欢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天真孩童,  偶尔写点旧体诗和不入流的文字以自娱自省,  不允许自己变成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种人!  :您从教近20年,有十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您怎么看待教师这一职业?  :从1997年工作到现在,已
“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是由新教育基金会资助的一项公益性教师培训项目,此项目以“走进乡村、贴近一线、互动踊跃、后续跟进”为原则,汇聚一线优秀教师的智慧,带动乡村一线青年教师发展,深受乡村青年教师好评。“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在进行公益培训的同时,遴选、吸纳当地优秀青年教师与“新教育星火教师公益项目”导师团共同组成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即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  新教育星火成长共同体是一个特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号召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序幕下,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 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  育 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通知》(京教体艺  〔2014〕7号)颁布,确定北京地区20所高等学校(中央8所,北京12所)及国家大剧院等8个社会单位参与13个区县143所小学的体育、美育工作,简称“高参小”工作,北京联合大学是其中之一。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由副校
分论坛二  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分论坛中,高二语文组结合文言文教学实例,阐述如何用有针对性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发展,实现学生深度阅读能力进阶。高二生物组用真任务引导学生真探究,提出在学生实验前教师要先实验的思想。初中历史组掀开“史料”的神秘面纱,着力于学生“史料实证”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二化学组结合“巧夺天工高分子
赖艳  1976年生,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广州市首批骨干教师、天河区首届基础教育名师、天河区优秀教师。  自画像  永远以孩子为本,  将他们当作课堂主角;  永远走在教学改革最前沿。  做自己的超级英雄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笔者听赖艳老师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脑海中闪现出的一句话。  赖艳出生在江西省靖
2001年,国家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课改15年来,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育行为有了很大转变,也涌现出方方面面的改革典型,广文中学便是其中的一个。“顶天”的理念,如何“立地”于学校的整体实践中,广文中学的探索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广文中学课程改革的逻辑起点是从学生观起步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哪里?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
编者按: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的教研恰是基于实际需求,自下而上走出来的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路”。在六十多年的探索中,尤其在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中国教研做了哪些工作,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形成了哪些工作机制和体制,在接下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又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领军者的作用,更好、更专业地服务于教师、学生、学校,本期《热点争鸣》栏目就这些问题分别专访了教研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皆由细节的创新开始。注重细节的创新,就是缔造美好生活的源头。  在以色列,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在著名的哭墙下,我注意到一个造型非常独特的龙头。在一根主水管上,分出六个龙头,每个龙头朝向一面,六个龙头正好兼顾360度,龙头下面拴有杯子,如果游人或教徒口渴了,直接就能在这里取水喝。这样的设计,既避免人多排队拥挤,也能集中水源,不至过于分散而找不到水解渴。  在一
曲连坤,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讲师,原石家庄教科所所长。  《中国教师》:近年来,教师对学生恶语相加、身体惩罚、器官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您怎样看待这些现象?责任是否全在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丧失?  曲连坤:我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主要不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而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其实,这些教师本身是爱学生的,也是爱这个职业的,打骂学
不知起于何时,在同事们的交谈中,一直流传着对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赞叹。在繁忙的金帆民乐团暑期排练活动中,我下决心花两个晚上集中读完这本书。当我打开此书时,就感到欲罢不能,或者说,爱不释手,必须一鼓作气读完它。读罢此书,掩卷沉思,心中无限感慨。身为教师的我,对照雷夫老师创造的奇迹,感触良多,选取其中的经典内容,既作阅读的回应,又以此自省。  一、教给孩子一生都派得上用场的东西  一般来说,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