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易市场的冷空气向土地市场传导,土地成交量、成交金额、楼面价跌幅均在30%以上,住宅地块更是首当其冲。
2011年,“史上最严厉调控”引发楼市革命,土地市场也遭遇寒流,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以及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土地成交量和总出让金都无一例外地同比出现下滑,其中住宅用地的成交量锐减程度引人注目。
土地成交全线下跌
本刊记者综合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和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整理显示,2011年全年公开市场合计出让土地为249块,总土地出让金为1055.14亿,远低于创造历史纪录的2010年,比2010年的1642.4亿元减少587.26亿,降幅达35.8%。
成交下滑最严重的当属住宅类用地,记者综合多家机构2011年土地交易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住宅类地块的成交总数为59块,成交金额为472.9亿元,该成交金额还不及2010年成交金额1063.4亿元的一半,下降幅度高达55.53%。2009年住宅用地共成交706.6亿元,也高于2011年的成交金额。
与2010年相比,下降的不仅是土地成交金额,综合中原地产等机构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显示,2011年北京市成交住宅用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为926.6万平米,而2010年的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452.5万平米,也下降了36%。这个面积甚至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数据显示2008年成交的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为1158.4万平米。
土地成交金额和建筑面积双双大幅度下滑,致使住宅楼面价也比2010年下滑,2010年住宅用地楼面价为7321元/平米,到2011年楼面价下降到5087元/平米,降幅达30.5%。于此同时,平均溢价率也创近四年的新低,由2010年的64.8%暴跌至8.98%,而2009年时,平均溢价率还曾一度攀升到114.4%。
2011年北京市土地市场成交量、成交金额、楼面价、平均溢价率等各项数据全线下跌,对此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北京调控政策执行的最为严格,住宅成交量创造了十年最低,进一步使开发商购地越发谨慎,而房价的下调直接影响了土地价格的下调。此外,2011年北京土地供应郊区化比较明显也是成交金额低的原因之一。
商业地块担“主角”
2011年土地市场交易冷清,但与住宅的大幅度下滑相比,商业地块的成交情况与往年相比呈现出平稳中略有上升的交易状态。综合中原地产等机构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显示,2011年北京居住用地出让收益472.9亿元,比2010年减少55.53%。反而商业办公用地土地出让收益为518.9亿元,比2010年增加6%,并且达到了历年最高值。综合近几年的土地交易状况看,2011年打破了一直以来住宅用地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商业地块首次担当成交“主角”。
这一土地市场变化从链家地产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不难看出,2011年北京商业办公用地成交60宗,首次超过了居住地块,而在全年共成交的249块地中,商业地块成交的比重达到了26%,而居住用地成交比重下滑到了22%。
从全国土地市场的情况看,与北京类似,从美联物业统计的8个重点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数据来看,商业用地成交面积占土地成交面积比例与往年相比持续上升,目前已经占半壁江山,更有城市的商业用地成交面积已经占到全部土地成交面积的八成以上。这在以往土地市场,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北京对于住宅的严厉限购,造成商品住宅成交连月低迷,开发商开始转向商业地产领域寻求避风,或分散经营投资风险,土地成交结构上也因此发生逆转。
丰台区夺魁
从成交地块的分布区域来看,2011年丰台区成为住宅用地交易量最大的区域。伟业我爱我家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显示,丰台区2011年共成交土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为131.8万平米,排在第二位的是120.3万平米的大兴区,通州区以101.2万平米排名第三。
2010年状况与今年不同,丰台区2010年仅成交97万平米,成交量最大的是房山区,规划建筑面积为331.1万平米,今年房山规划建筑面积下跌80.04%。而通州区2010年的住宅以零成交收场。与2010年房山、大兴住宅用地交易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不同,2011年住宅用地各区域的交易量差距不是非常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房山大兴由于南城发展规划的利好,政府出让土地非常积极。而随着调控的深入,开发商拿地热情不高,很难再出现某一个区域领衔土地市场的局面。同时,与2010年相比,2011年远郊区县的土地成交量增加。怀柔、门头沟、密云以及平谷土地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都明显高于2010年。
大型房企2011年在土地市场的表现也与2010年有着不小的差异。伟业我爱我家共监测了27家品牌房企,2011年仅万科、首开和城建三家在北京获取住宅用地,而2010年这27家品牌房企在北京土地市场表现活跃,有15家拿地。
对于品牌房企2011年大幅度减缓了在北京拿地的步伐,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受到调控的限制,很多品牌房企执行现金为王谨慎拿地的策略,另一方面由于北京限购政策严厉,很多开发商不看好北京市场,拿地资金分配至二三线城市。
2011年,“史上最严厉调控”引发楼市革命,土地市场也遭遇寒流,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以及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11年土地成交量和总出让金都无一例外地同比出现下滑,其中住宅用地的成交量锐减程度引人注目。
土地成交全线下跌
本刊记者综合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和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整理显示,2011年全年公开市场合计出让土地为249块,总土地出让金为1055.14亿,远低于创造历史纪录的2010年,比2010年的1642.4亿元减少587.26亿,降幅达35.8%。
成交下滑最严重的当属住宅类用地,记者综合多家机构2011年土地交易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住宅类地块的成交总数为59块,成交金额为472.9亿元,该成交金额还不及2010年成交金额1063.4亿元的一半,下降幅度高达55.53%。2009年住宅用地共成交706.6亿元,也高于2011年的成交金额。
与2010年相比,下降的不仅是土地成交金额,综合中原地产等机构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显示,2011年北京市成交住宅用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为926.6万平米,而2010年的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452.5万平米,也下降了36%。这个面积甚至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数据显示2008年成交的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为1158.4万平米。
土地成交金额和建筑面积双双大幅度下滑,致使住宅楼面价也比2010年下滑,2010年住宅用地楼面价为7321元/平米,到2011年楼面价下降到5087元/平米,降幅达30.5%。于此同时,平均溢价率也创近四年的新低,由2010年的64.8%暴跌至8.98%,而2009年时,平均溢价率还曾一度攀升到114.4%。
2011年北京市土地市场成交量、成交金额、楼面价、平均溢价率等各项数据全线下跌,对此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北京调控政策执行的最为严格,住宅成交量创造了十年最低,进一步使开发商购地越发谨慎,而房价的下调直接影响了土地价格的下调。此外,2011年北京土地供应郊区化比较明显也是成交金额低的原因之一。
商业地块担“主角”
2011年土地市场交易冷清,但与住宅的大幅度下滑相比,商业地块的成交情况与往年相比呈现出平稳中略有上升的交易状态。综合中原地产等机构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显示,2011年北京居住用地出让收益472.9亿元,比2010年减少55.53%。反而商业办公用地土地出让收益为518.9亿元,比2010年增加6%,并且达到了历年最高值。综合近几年的土地交易状况看,2011年打破了一直以来住宅用地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商业地块首次担当成交“主角”。
这一土地市场变化从链家地产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不难看出,2011年北京商业办公用地成交60宗,首次超过了居住地块,而在全年共成交的249块地中,商业地块成交的比重达到了26%,而居住用地成交比重下滑到了22%。
从全国土地市场的情况看,与北京类似,从美联物业统计的8个重点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数据来看,商业用地成交面积占土地成交面积比例与往年相比持续上升,目前已经占半壁江山,更有城市的商业用地成交面积已经占到全部土地成交面积的八成以上。这在以往土地市场,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北京对于住宅的严厉限购,造成商品住宅成交连月低迷,开发商开始转向商业地产领域寻求避风,或分散经营投资风险,土地成交结构上也因此发生逆转。
丰台区夺魁
从成交地块的分布区域来看,2011年丰台区成为住宅用地交易量最大的区域。伟业我爱我家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整理显示,丰台区2011年共成交土地的规划建筑面积为131.8万平米,排在第二位的是120.3万平米的大兴区,通州区以101.2万平米排名第三。
2010年状况与今年不同,丰台区2010年仅成交97万平米,成交量最大的是房山区,规划建筑面积为331.1万平米,今年房山规划建筑面积下跌80.04%。而通州区2010年的住宅以零成交收场。与2010年房山、大兴住宅用地交易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不同,2011年住宅用地各区域的交易量差距不是非常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2010年房山大兴由于南城发展规划的利好,政府出让土地非常积极。而随着调控的深入,开发商拿地热情不高,很难再出现某一个区域领衔土地市场的局面。同时,与2010年相比,2011年远郊区县的土地成交量增加。怀柔、门头沟、密云以及平谷土地成交的规划建筑面积都明显高于2010年。
大型房企2011年在土地市场的表现也与2010年有着不小的差异。伟业我爱我家共监测了27家品牌房企,2011年仅万科、首开和城建三家在北京获取住宅用地,而2010年这27家品牌房企在北京土地市场表现活跃,有15家拿地。
对于品牌房企2011年大幅度减缓了在北京拿地的步伐,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受到调控的限制,很多品牌房企执行现金为王谨慎拿地的策略,另一方面由于北京限购政策严厉,很多开发商不看好北京市场,拿地资金分配至二三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