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夏最火爆的电影,无疑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片中的哪吒黑眼圈,一脸邪魅,为祸人间,可这样的魔童竟然征服了万千观众,凭什么呢?这要从一个人说起。
  1980年,杨宇出生于四川泸州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还有一个爱好——画画。
  高考时,他却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因为当医生至少温饱不愁。”大三那年,一个同学突然转行了:“我的梦想是搞软件开发,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将来老了一定会后悔。”这件事就像一根导火线,一下引爆了埋在杨宇心底的那座火山:“我也要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漫画梦想。”
  很多同学都劝他:“都学到大三了,你还要转行?”很多亲朋都劝他:“好好的医生不当,搞什么动画?”唯一支持杨宇的,是他的父母。父母给他买了一台配置很不错的电脑:“你可以先学学试试。”
  大学毕业的时候,杨宇制作了一个动画小短片,顺利在成都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工作。但他只干了一年就辞职了,他想专心搞动画创作。父母还是支持他:“想辞就辞吧。”
  在接下来三年半时间里,杨宇把自己关在了家里,“我过的生活跟生活在空间站似的,三点一线:客厅、卧室、厕所。”积蓄很快就花光了,很多人都在背后说杨宇很傻,等着看他笑话。在这种氛围下,杨宇几乎都快撑不住了,只有父母还在坚定支持他:“我们相信你。”
  后来,杨宇父亲病故,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工资的母亲,依然在坚定地支持他。
  终于,他制作出了《打,打个大西瓜》。片子一推出,震惊了整个动画业界。在随后几年里,这部短片在国内外夺得了30多个大奖。
  之后,杨宇成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见了很多投资人,但这些人基本一上来就问:“你怎么回收成本?”杨宇觉得这样的人做不出好东西。
  2015年的一天,杨宇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你好,我是彩条屋影业易巧。”易巧问了一句:“咱们花上三五年时间,沉下心做一部长片,你愿意吗?”杨宇心里乐开了花,“我想做——哪吒。”之所以想到哪吒,一是因为哪吒是大IP,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二是因为杨宇喜欢1979版《哪吒闹海》,所以想致敬经典;三是因为前有动画长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的先例。易巧同意了。
  杨宇不想重复,想做一部全新的片子。他联想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最开始想做动画时,大家都对我怀有成见,都觉得不行。如果不是我执意坚持,父母相信我支持我,我这辈子可能就永远与动画无缘了。我为什么不做这样一个哪吒?”
  于是哪吒就有了一個全新的构思:在远古时代,天地灵气孕育了一颗威力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此珠提炼成了两颗能量珠。一颗叫灵珠,一颗叫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可造福人类。魔丸投胎为人,则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安排徒弟太乙真人下凡,将灵珠投在李靖未出生的儿子身上。不料太乙真人师弟申公豹从中作祟,将灵珠换成了魔丸,所以哪吒一出世就成了魔童。大家都嫌弃他、讨厌他。“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哪吒从此走上了顽劣之路。世人成见纷纷把哪吒往魔向驱赶,难道哪吒真的就这样完蛋了吗?没有。
  1979年版《哪吒闹海》里哪吒的父母很是绝情,最后哪吒只能拔剑自刎,把骨肉还给了父母。这一版哪吒,父母始终站在他这边,全心全意地怜惜他、爱护他,甚至愿意为他去死,为了让哪吒能够安心修行,父亲甚至骗他:“你是灵珠降世。”正是在父母的引导和爱护下,哪吒终于压制了心中的魔性。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只有我自己说了算。”哪吒终于逆转成为拯救百姓的小英雄。
  想法定下之后,杨宇就开始写剧本。这一写,就是两年。设计人物形象,“光是哪吒,就做了100多个版本,最终选择了这一版最丑的。”制作各特效镜头时更是动用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才有了比较完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有记者问:“这部电影你想表达什么?”杨宇说:“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如何才能打破成见扭转命运呢?杨宇通过片子告诉我们——是选择,“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也就是在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去相信什么命中注定。”
  信者得爱,爱者自救。这是哪吒的故事,也是杨宇的故事。
  (墨晗摘自拾遗微信号,公号ID:shiyi201633)
其他文献
《看不见的城市》是用想象构筑的城市的集合。在看书的时候,我不由得联想起《努门诺尔和中洲之未完的傳说》的第一页那张可以铺开的地图,版面上橙红和苍绿的油彩横亘交织,辅以表示地域名称的字符,各种人物在虚构的城市中开始新的旅程,悲欢和冒险。但卡尔维诺的这本书却不是这样的,它和散文集更为相似;他的文字像镜子,我们读他想象的城市,最终却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城市。  私以为它是一本适合午后和夜晚阅读的书,它是作者
期刊
人生最好的老师,莫过于挫折。  1992年我破格考入上海戏校,受老师们的呵护,一路顺利地学戏、演戏,还被推举为班长,年年都是奖学金获得者。人在少年得志、过早成名的无限光环笼罩下,还能保持清醒,实在太难。  同班的男生在十四岁以后陆续开始倒仓(指变声,嗓子是戏曲演员的本钱,变声意味着“粮仓倒了”,故曰倒仓),这是男演员很重要的一关,倒得回来是老天爷赏饭,倒不回来就只有改学别的行当了。  男生的陆续倒
期刊
幼时,一次回农村老家,我在爷爷家院子里开心地玩着皮球,“咚”地一声打落了挂在屋檐下的一个黄灰色的东西。正打算捡起来偷偷扔掉,没想到爷爷恰好看到,冲我大喊一声:“给我!”然后他接过去,用一块土布裹了两层,用稻草绳扎紧,颤巍巍地又把它叉上屋梁,像是保存一件传家的宝贝。我大惑不解,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它连着我的命呢,长大了再告诉你吧……”那时的我,一脸愕然。  过了几年,又回爷爷家,闻见院子里飘着淡淡的
期刊
梁晓声,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当代著名作家。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年轮》等数十部作品。作为知青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展示了一代知青的痛苦与欢乐、求索与梦想,深情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知青群体树立起一道不屈的精神丰碑。近日,这位中国文坛的常青树创作的《人世间》以最高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再次引发强烈共鸣。  ●母亲的文学启蒙  194
期刊
1.7岁那年夏天,因为肺炎,爸爸送我到纽约的沃里克度暑假。我病恹恹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天奶奶拿出一张购物清单,让我去附近的综合商店买东西。   2.我第一次拿着购物清单走进商店时,顿时感到头皮发麻,店里到处是乱七八糟地堆满商品的货架。柜台后面站着一位女士,正在读报纸,鼻梁上悬着一副仿佛随时会掉下来的眼镜。“对不起,请问——”我怯生生地问。她抬头注视着我,“你是克莱蒙特家的小孩儿?我是碧太太。走
期刊
敲黑板啦!!! 2020年本刊“随拍”栏目正式上线  随时随地记录你身边好玩儿的瞬间,可以是有趣搞笑的,也可以是温情动人的,无需华丽的画面,只要够清晰、够有趣、夠感人,就可以发过来和《润》的小读者们一起分享!图片大小要求在1M以上,注明姓名和地址,发送到征稿邮箱39806863@qq.com即可,想让你的朋友圈更感人吗?嘿嘿,那就期待你的加入喽!
期刊
1.俺跟姐姐一般高  小杨叶,水上漂,俺跟姐姐一般高。姐姐骑个好马,俺就骑个树坷杈。   2.小巴狗上南山   小巴狗,上南山,撅金条,编布篮。   捞大米,做干饭,大狗吃,小狗看,气得小狗一头汗。   3.俺家门前一棵桃  俺家门前一棵桃,青枝绿叶梢儿摇。开的桃花一样大,结的桃儿有大小。  大桃摘了集上賣,小桃树上风来摇,摇不掉的是好桃。   4.洗衣裳  在坑边洗衣服快,坑大,水清,不用换水。
期刊
古書上说,花看半开。这是《菜根谭》里的话,说:“此中大有佳趣。”  我真正体味到花半开的佳趣,是在夏日里在荷塘看荷。晨风里,团团的墨绿色荷叶微微晃动,就在荷叶背后,一朵半开的荷花,忽而就露出了侧影。花瓣儿正处于一种半聚拢状态,如微微轻启的唇,欲说不语,而那仅开的一枚花瓣,如兰花指一样屈伸出来。风一吹,一惊一颤,你的心尖儿,也跟着一惊一颤。  如同荷花一样半开的,还有天空中那弯上弦月,似乎被谁狠心地
期刊
●弹幕墙  ·天呀!这不是小时候的自己吗?  ·原以为你是救星,没想到,你是一颗流星。  ·好惨的小孩,被狗藐视!  ·狗狗就是专门吓唬小盆友的,“汪汪汪汪”!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们都是孙悟空。  ·咬人的狗不叫,哈哈!  ·影片故事  有一种恐惧叫作怕狗。小的时候,曾被一只狗吓到,此后你一直不敢面对它,碰到它总是绕着走。怕狗的恐惧一直蛰伏至今,因为你从来没有战胜过它。要战胜它,必须有直面
期刊
何志森的童年在福建山区里度过,从小喜欢观察和幻想,养成了一颗好奇的心。就读建筑学博士期间,他偶然看到一名小贩用晾衣杆越过围墙传递外卖,当时就惊呆了:我们设计师设计的围墙,被一根晾衣竿就给捅破了!这让他开始对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毕业后,何志森决定回国,穿梭于中国各大建筑院校,尝试用一种流浪的mapping工作坊模式展开教学,“很简单,工作坊的目的是想唤醒学生的同理心和洞察力。”那些最有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