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宋代苏轼的《晁错论》曾提及:“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超世之才者凤毛麟角,单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要做出一番成绩,不外乎方法、习惯、意志三点。结合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问题,笔者主要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磨砺学生坚强意志三点虽朴实但极具实效的观点着手,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浅见。
【关键词】质量;方法;习惯;意志;教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家长的期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抓实师生“方法—习惯—意志”三个要素,形成内驱动力。
一、强化师资,精研教学,授学生持续发展之“渔”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多种学习方法,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激活教师活力,集聚育人良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唯有如此,才具有培育和发展学生之本。
一是教师身先士卒,引领习惯养成。儿童善于观察、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要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比如在要求学生写好字时,教师首先要认真、端正地板书。此时无声胜有声,端正的板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字迹;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时,教师应先示范动笔,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学生耳濡目染,很快就可以掌握要点,继而养成动笔的良好习惯。
二是引领真正阅读,广积活力之源。江苏省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的讲座《读书和教书育人》诠释了教师读书的价值。在学校管理中,我认为学校营造读书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尤为重要。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可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要推荐教师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鼓励教师进行网上阅读,利用博客,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等。
三是开展技能“大练兵”,夯实过硬本领。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兵在讲座《优化教学管理策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指出:“学校依据教师现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方案,有计划、步骤、重点、层次地整体推进。”我认为从普通话、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应变等方面提高,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
2.精心设计教学,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是课前要做好预习。预习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力,又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是课后需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做斗争,是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认识的根本方法。
三是学会观察思考。观察是学生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学生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对于在学习上依赖性强的学生,要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任务必须自行完成,并不断鼓励,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学生便可以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次挑战。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认真书写、勤记笔记和事后整理、主动学习、勤于读书、做事有条理等的方法。
二、家校结合,形成合力,养成持续发展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便会终生受用不尽,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起一生的作用。儿童时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只有家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1.培养讲求学习效率的习惯
有关调查表明:学习效率高的孩子,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功课。教师及父母要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专心致志,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情绪,以培养孩子讲求学习效率的良好习惯,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有些孩子只求速度,很少顾及一些细节问题:如写错字、看错运算符号、少做了习題等。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疏漏之处等。
3.培养知难而进的习惯
有的孩子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容易放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能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应该引导孩子动脑筋,多思考,激励孩子攻克难关。当孩子通过努力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时,成功的喜悦将会带给孩子更大的鼓舞,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培养承担责任习惯
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放手锻炼孩子,敢于压担子,孩子都会逐步坚强起来的。此外,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条关键的因素,就是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重要的。
三、关注方法,持之以恒,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生优异成绩的获得,除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外,不可或缺的还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这是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重要情商。
1.加强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毅力的内动力
一个人的志向愿望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示范,增强学生毅力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名家坚忍不拔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去激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3.创设疑难情景,磨砺中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我们从小的磨砺、锻炼而来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适当的疑难情景,磨炼学生的意志。
4.锻炼坚强意志,坚持不懈中增强毅力
当孩子遇到一些小的困难时,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要让孩子明白,很多人就是因为缺少坚持的毅力,在即将取得成功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最后只能落得一个前功尽弃的下场。
教育管理是门科学,是门艺术,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习惯、方法、意志”这些最基本、最朴实、最有效的方法,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质量;方法;习惯;意志;教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和家长的期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抓实师生“方法—习惯—意志”三个要素,形成内驱动力。
一、强化师资,精研教学,授学生持续发展之“渔”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多种学习方法,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激活教师活力,集聚育人良策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唯有如此,才具有培育和发展学生之本。
一是教师身先士卒,引领习惯养成。儿童善于观察、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要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比如在要求学生写好字时,教师首先要认真、端正地板书。此时无声胜有声,端正的板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字迹;又如在指导学生学“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时,教师应先示范动笔,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学生耳濡目染,很快就可以掌握要点,继而养成动笔的良好习惯。
二是引领真正阅读,广积活力之源。江苏省教育学会叶水涛副会长的讲座《读书和教书育人》诠释了教师读书的价值。在学校管理中,我认为学校营造读书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尤为重要。在校园网、宣传栏、教师博客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随笔、读书心得等,可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学校要推荐教师多读两类书:一是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书籍,丰富学科素养;二是名著,包括文学名著、教育教学名著,以此提升思想内涵和文化素养。鼓励教师进行网上阅读,利用博客,在资源库的“电子书城”中增设“两周一读”等。
三是开展技能“大练兵”,夯实过硬本领。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兵在讲座《优化教学管理策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指出:“学校依据教师现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基本技能提升方案,有计划、步骤、重点、层次地整体推进。”我认为从普通话、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应变等方面提高,并坚持“课课练、日日练、周周练”,坚持不懈、日积月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
2.精心设计教学,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是课前要做好预习。预习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力,又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是课后需及时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做斗争,是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新认识的根本方法。
三是学会观察思考。观察是学生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进行创新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学生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对于在学习上依赖性强的学生,要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任务必须自行完成,并不断鼓励,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学生便可以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增加解决问题的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次挑战。
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认真书写、勤记笔记和事后整理、主动学习、勤于读书、做事有条理等的方法。
二、家校结合,形成合力,养成持续发展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便会终生受用不尽,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起一生的作用。儿童时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只有家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1.培养讲求学习效率的习惯
有关调查表明:学习效率高的孩子,一般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功课。教师及父母要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专心致志,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情绪,以培养孩子讲求学习效率的良好习惯,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2.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孩子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有些孩子只求速度,很少顾及一些细节问题:如写错字、看错运算符号、少做了习題等。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疏漏之处等。
3.培养知难而进的习惯
有的孩子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容易放弃。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千万不能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应该引导孩子动脑筋,多思考,激励孩子攻克难关。当孩子通过努力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时,成功的喜悦将会带给孩子更大的鼓舞,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4.培养承担责任习惯
责任心是做人的基础。教育孩子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对我们生活的地球负责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放手锻炼孩子,敢于压担子,孩子都会逐步坚强起来的。此外,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条关键的因素,就是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重要的。
三、关注方法,持之以恒,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
学生优异成绩的获得,除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外,不可或缺的还有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这是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终生发展所需的重要情商。
1.加强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毅力的内动力
一个人的志向愿望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示范,增强学生毅力的自觉性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名家坚忍不拔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去激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3.创设疑难情景,磨砺中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我们从小的磨砺、锻炼而来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适当的疑难情景,磨炼学生的意志。
4.锻炼坚强意志,坚持不懈中增强毅力
当孩子遇到一些小的困难时,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是胜利。要让孩子明白,很多人就是因为缺少坚持的毅力,在即将取得成功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最后只能落得一个前功尽弃的下场。
教育管理是门科学,是门艺术,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习惯、方法、意志”这些最基本、最朴实、最有效的方法,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