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1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激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 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优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一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人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边远学校。由于学校地处边远偏僻、教师上下班路途远、福利待遇差等诸多客观原因,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浮动,严重地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此,我校就建设稳定和谐的教师队伍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一、“三认同”,四方面建设稳定和谐的教师队伍    “三认同”即认同学校校情,领导、教师冷静分析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正确面对客观实际,不悲观、不气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认同
北宋皇帝宁徽宗给翰林图画院的画家们出题作画。画师中有的作画极有创意。下如:题为“竹锁桥边卖酒家”:多画出酒家,而以小桥、流水、竹林为陪衬。唯有一位画师画了溪水一泓,小桥
无论是写景状物的诗文,还是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景物的描写。景物有静态和动态之分。我们可以在描写静景时将明明是静止的东西写成为活动的,这就叫做化静为动。
当前,网络广播风暴是造成网络故障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网络广播风暴的概念、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范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网络风暴的发生的机率,
一、要正确认知考场作文,它有三个特点:限制性强,要按出题人意图去写;时效性强,要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篇幅;风向强,要反映时代特征。它有四种题型:命题作文,很传统;材料作文,限制多;话题作
提高城市灾害韧性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确定城市灾害韧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DEMATEL(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与ISM(解释结构模型法)相结合,识别关键影响因素,明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地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积极自主的课堂,为学生创造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积极倡导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这些崭新的概念,使我对语文作业的认识有了新的定位,在设计作业时开始关注其人文内涵,开阔语文作业设计思路。两年多来,在设计作业时,我主要从自主、实践和趣味性几方面做了思考和尝试。    一、设计了兼顾个体的自主型作业    设计本类作业时,充分考虑主体的个性差异,如想像力、
2012年3月,在一次区级青年名师的大型教学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李小雪老师执教的阅读课《庐山的云雾》。这是一堂设计精巧、充满艺术魅力却又施教无痕、本色质朴的课。在语文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如此。那么,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我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一位好老师,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只有具备热爱教育的高贵品质,才能爱岗敬业、积极工作、乐于奉献,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