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传天籁话初民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红山文化,人们习惯认为有最早的玉龙,有大量的玉器群。红山玉器十分值钱,更多的信息则是语焉不详。
   作为东方的原生文化,在距今5500年到5000年的西辽河上游的山地上,红山文化在东亚大地上是独步天下、雄视万古的。“华山玫瑰燕山龙”,龙出红山的结论已经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认同。在纷繁古朴的红山玉器中,在精美、雄浑的彩陶群中,让我们看到红山先民有着一个至高至尚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追求与中华文明起源相关;与早期中华国家形成相关;与中国文脉的内核相关。近百年的考古研究证明,红山人较少关注世俗生活,他们仰望的是遥远的天界,他们崇拜的是曾经带领他们一路前行的先祖先宗。这就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原始基因:敬天法祖。
   在西辽河上游这片广袤、多样化地貌的半干旱山地间,降水是古往今来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对降雨的渴求,更是红山人最关切的天界恩赐。龙者隆也。隆隆的雷声,正是红山龙诞生的真实原因。龙是管理人间普降甘霖的神兽,直到今天龙王仍然是主导人间降雨的至尊。如果说敬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那么祭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道路。祖先就是神灵,祭祖是敬天的最直接、最便捷、最可靠的通道。可见孝道不仅关乎人伦,而且直通天道。红山先民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天与人的关系问题。他们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协调好人与天的关系。通过祭祖实现敬天,才是祭祀的主要目的。祖先通神、祖先宾天是不变的逻辑。他们是通过祭祀祖神,从而实现对天神的诉求。这是来自远古时代的文化记忆。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一直居于核心地位。直到今天我们把国家还称之为天下,把皇帝还称之为真龙天子。这些文化根脉都是在红山时代打下的烙印。就这个宏大的逻辑背景而言,红山文化形成了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分布面积,这是任何一种史前文化都不可企及的文化体量。也正是这样的理念,红山人创造了高度繁盛的神本社会。
   “中國文明有两大特征特别重要,一是血缘宗法家族为纽带的氏族体制,一是理性化了的巫史传统。两者紧密相连,结成一体,并长久以各种形态延续至今。”(李泽厚)神本社会是以神灵为中心,以祭祀神灵降福、避灾为主观目的,客观上形成管理社会、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社会组织结构,形成社会强大发动能力的社会治理机制。
   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的团队成员们,正是根据长期的考古发现,阅读了大量的先秦文献,结合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提炼,提出了《万古红山》的创作思想。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创造了宏大的中国创世纪的故事,把红山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真实呈现给社会,实现了一次学术研究向艺术成果转化。
   这部大型原创历史剧,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应,是它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那根隐蔽的心弦。那就是中国人为什么会有今天的精神价值与生活方式。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是怎样影响到今天的中国。从而架起了一座五千年前走到今天的文化桥梁。让人们更加清晰看到我们文化出发的原点,找到我们文化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终极原因,进而明确我们的文化自觉,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剧情分成序幕、猎祭、玉祭、雩祭、庙祭、分途祭、尾声七个部分,运用了话剧表演、唱诗班、舞蹈、话外音、多媒体大屏幕、高仿红山玉器展示等多种手段,生动呈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讲述了五千年前,红山先民那段可歌可泣、形象鲜明的历史往事。全剧充分遵循着科学研究的严肃性,艺术创作的合理性,从而产生了直抵人心的思想力量与艺术力量。
   (本文作者于建设,1957年1月1日出生,男,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理事长,草原文化学会副会长,赤峰市文化名人,赤峰市城市景观委员会主任,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
其他文献
摘 要:以赤峰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了赤峰籍在校大学生工作地意向的相关信息,探讨大学生家乡依恋对返乡工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地域认同、情感依恋、行为倾向三因素构成的家乡依恋在赤峰籍大学生群体返乡工作意愿上发挥正向积极作用。   关键词:家乡依恋;大学生群体;返乡工作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8-0058-
期刊
摘 要:因文体的特殊性与资料搜集的繁杂性,以往学界对诗剧的研究显得薄弱。《中国现代诗剧的艺术张力》一书在爬梳并甄别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重新批评的文本细读与张力理论出发,对中国现代诗剧作了本体论的研究,同时又尽量贴近文学现场,让翔实的史料与文本自身“说话”,辨析中国现代诗剧的创作理论与实践,在新的视野和格局中确立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国现代诗剧研究体系。   关键词:诗剧;张力;新批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中日两国文化有着极为深远的关系,于解脱之道亦是如此。作为一种在社会中独立的人文沉思和价值守护,“隐逸文学”有着深层的现代性表征。生死的困惑有史以来就困扰人类。死亡是生命的虚无,虚无是精神的最高悬浮状态,这种状态更接近宗教和诗歌。对死亡的反方向体验可使失却生存勇气的人,重新衡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代表了一种精神之美与灵魂升华。本文以陶渊明和吉田兼好作品为例,从陶渊明和吉田兼好作品中的“死亡
期刊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回望过去的2019年,是什么长久的留存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深切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是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谆谆教导;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理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未来伟大的规划和期盼,也是每一位中国人根植心底的国强民富的中国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20年是《赤峰学院学报》创刊40周年,值此40周年之际,赤峰学院学报人也有
期刊
摘 要:蒙古族传统蒙医药知识作为民族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在治病保健等卫生医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蒙医药行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同时其保护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蒙医药行业的传承与发展无疑是法治社会最合理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关于蒙医药行业的法律制度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两部分,但在制定的层次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需要从构建专项法律保护体系和建设特殊保护途径等方面进
期刊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民间舞蹈,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时,不仅要注重规范学生的舞蹈动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情感与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自己的民间舞蹈。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在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关于情感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教学方法;有效措施;情感教学   中图
期刊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时代所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以赤峰日报为例,在总结概括赤峰日报媒体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媒体融合方面存在的三个问题,并且提出了促进赤峰日报媒体融合的有效對策。   关键词:媒体融合;对策;赤峰日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主持人语:21世纪的辽金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开始进入瓶颈期。对制约辽金史研究发展的瓶颈的认识,大家最可能达成共识的应该是史料的匮乏。可实际上辽金史原始文献固然较少,但绝对没有少到不足以说明问题的程度,关键是,我们对现有文献的解读与利用是否真地实现了精耕细作?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否摆脱程式化的路徑依赖而具有新视角?要在上述两个方面做出新突破,我们就有必要对21世纪的辽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至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因沿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相关活动进行中当事人之间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民商事争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推进与发展,此类矛盾数量将日益增加。我国作为倡议发起国,参与《新加坡调解公约》制定国,预计加入该公约。本文根据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综合分析,提出更加适用的围绕调解这一手段展开的争端解决方案,对于加入《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之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一文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对内蒙古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化理论研究,提高认识水平;完善设计方案,提高规划精度;狠抓实施过程,提高教学实效;强化保障措施,提高落实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