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是一段零存整取的路程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过的一部叫《零钱》的法国电影,令我印象深刻。
  在一个高楼林立的街区里,有一个跛足的老乞丐,每天都倚着一根柱子,站在路边乞讨。他头发蓬乱,表情木讷,总是瞪着一双深陷的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过往的行人。他的手中拿着一只变形的纸杯,行色匆匆的行人中,常会有慈善的人驻足掏出零钱放入纸杯中。他从不哀求别人施舍,对施舍的好人,也从不道谢,连个谦卑的笑脸都不给。
  史蒂夫是个成功人士,他拥有自己的公司,拥有豪华的写字间,拥有高档的轿车。他每天下班走过乞丐身边的时候都会掏出一枚零钱扔进乞丐的纸杯中。这已成了惯例,乞丐注意到这位成功人士的车,由于地下车库尚未修好,只好露天放在附近的空地上。也许是为了感谢这位每天都施舍于他的恩人吧,他默默地为这位恩人擦起了车。这一切都被史蒂夫透过落地窗看见了,不知是于心不忍,还是怕乞丐缠上了他,抑或不想欠这位可怜人的人情,在下班走过乞丐身旁时,他在照例往纸杯中放入一枚硬币后还恶狠狠地对乞丐说:“这钱是送给你的,不是擦车的工钱,请你以后不要碰我的车!”乞丐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还是执拗地为他的恩人擦车。
  于是史蒂夫还是每天给乞丐一枚零钱,乞丐每天都为恩人擦车。这似乎成了两个人生活中的必修课。史蒂夫在闲暇时,会举着高倍望远镜站在落地窗前观望乞丐给他擦车,镜头中的乞丐擦车是那么卖力,连反光镜中的一个斑渍都不放过。
  可是有一天,当史蒂夫下班掏出钱包准备拿零钱给乞丐时,却发现没有零钱。他觉得像欠着乞丐债似的,居然无法从乞丐面前堂而皇之地走过。不过,企图靠行人身躯掩护自己逃跑的成功人士还是被乞丐发现了,他一反常态地举着纸杯追了上去。史蒂夫愤怒了,开着车子绝尘而去。尽管从反光镜中看到乞丐摔倒在地上,他却连油门都没有松一松。
  一连几天,史蒂夫的车都没人帮他擦,车上积满了灰尘。每天下班路过那根柱子前,再也不见乞丐的身影。有一天下班后,他再也憋不住了,开着车子穿街走巷寻找那位乞丐。终于在一个闹市区,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当他拿着一张大面额的钞票迎上去的时候,乞丐却冷冷地看了他手中的钞票一眼,嘟囔了一句“对不起,我要的是零钱”,然后傲慢地背过身疾步走开了。
  这部影片很短,只有15分钟,给我的思考却很长很长。
  施舍者有怜悯之心,乞讨者有感恩之心,其实他们之间并不矛盾。也正是这两点让史蒂夫和乞丐彼此之间互相关注着,吸引着。可是,偏偏这乞丐却没有尊严扫地,没有丧失人格,他依然觉得受人恩惠,应当图报。当施舍者剥夺了他回报的权利,他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于是他就只能选择躲避。当施舍者曲解了他的意思,给他大面额钞票时,他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便选择了拒绝。
  史蒂夫的心里是有怜悯的,但却缺少感恩,他从不认为乞丐为他擦车是值得感激的,相反却有些厌恶。而乞丐通过擦车这个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在表达他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可以偶尔怜悯那位成功人士——最起码他也有没有零钱、仓皇逃遁的时候。
  正因为如此,史蒂夫深深领悟到,那个乞丐不是断了脊梁的癞皮狗,他在他的心中渐渐挺拔起来,因为他是有尊严的。
  尊严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正如受人尊敬的大钞,是无数被人鄙夷的毛票攒聚起来的一样。
  有时候,你用零钱可以打发走一个乞丐,却无法用千金打发走心灵的孤寂。
  零钱是心灵的测谎仪,测试你的心,是否失信于最本真的善。
  前面说的那个电影,有一个善意而温情的结尾——
  “那么,有空的时候能帮我擦擦车子吗?”史蒂夫换了一枚零钱,快步追上去,对乞丐说道。
  “好的先生,很荣幸为您效劳。”乞丐欢快地接过他的零钱,脏兮兮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史蒂夫的手,史蒂夫不但没有缩回双手,反而主动去握住了那双被贫困折磨和摧残的手。
  那一刻,两个人的灵魂终于平等。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第12期,有删节)
  【赏析】对一个乞丐来说,尊严也许是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但对于一个施舍者来说,保持对被施舍者的尊重,似乎有同样的难度。对于一个施舍者来说,他施舍的不光是钱,还有善意和尊重。尊重是最大的善意,是真正的施舍。谁说施舍的就一定是金钱,不会是善意;谁说施舍的同时就不会被施舍,也得到心灵的慰藉?在给予与被给予之间,灵魂的平等早已超越地位的悬殊,人性的光芒早已超越世俗的尘嚣,照耀温暖着每一个潜心美好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人一定要有梦想,即使它很遥远。  ——题记  梦想是港湾中蓄势待发的航船,等待着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梦想是心底散发的光线,等待着刺破黑暗迎向光明;梦想是休憩在巨树枝头的雄鹰,等待着展翅翱翔与风搏击。  拥有梦想的人生是绚烂的。花苞有了梦想,得以含苞怒放摇曳风中;小溪有了梦想,得以奔流不息汇集大海;种子有了梦想,得以破土萌芽拥抱春光。  梦,一定要敢想,不然怎么叫梦想呢?温家宝总理曾写过一首名为《仰望
期刊
每一次见到明人董其昌的书法作品,都如同行在深秋空山,生出闲旷清明的舒适感。除了和他下笔轻灵有关,究其原因,就是留白多。董书和其他书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章法上的疏宕,字距宽,行距更宽——同样一张纸,字数要比其他书家少了许多,甚至留白部分超过了墨迹。不知留白妙处的人说:“太浪费纸张了。”  一张洁白的宣纸在未落墨之前,称得上是一个物理空间,是一种物质材料。书法家落墨于纸上,开始了精神的旅程,枯润疾涩的点
期刊
自古少年皆轻狂,林清玄便是一例。  林清玄刚刚八岁的时候,父亲问他长大以后做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长大以后当作家,写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会把钱寄给你。这个轻狂的少年,终于惹怒了父亲,父亲也是不假思索地给他狠狠的一巴掌。在他父亲的眼里,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轻狂呓语,父亲说:“如果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会轮到你。”父亲没有那个底气,源于没有那个才气,父亲只会拼命劳作。但林清玄是有那个底气的
期刊
上世纪“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灾难,是中国人民心中无法抹平的痛苦记忆。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麻木,同时也造成了一部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并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诚而独特的世界:以理性
期刊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审美观是由导游决定的,导游说“这儿是景点”,我们就拍照;导游说“这个背景最漂亮”,我们就留影。结果,大家拍出的照片都一个样,同样的画面,同样的角度,前面站着一个不同的人,却举着同样的两根手指头,一看就是一个导游带出来的。导游又是旅游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学校和所有的中国学校一样,致力于培养出一模一样的人才。于是,所有的导游也都是一个样,于是必然的,所有中国游客的审美也都是一个样。就
期刊
【技法指导】  我们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阅历不深,见识不广,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是一些凡人小事:父母、邻居、亲戚朋友,老师、同学,他们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印在你的记忆里,“活”在你心中;他们做的事、说的话虽不起眼儿,却触动着你的情感,影响着你的思想和生活。这些凡人小事随处可见,作文时不必冥思苦想或凭空编造;这些人和事都是从生活中采撷而来,真情实感会自然流诸笔端,
期刊
写雪的诗,最喜欢柳宗元的《江雪》,意境清凉唯美,带着淡淡的禅心和禅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上无鸟,路上无人,在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一位老者穿蓑衣戴斗笠,独自在大雪覆盖的江面上垂钓。  喝一口清茶,然后闭上眼睛,然后独自体味这首诗的意境,有如一幅水墨图,呼之欲出。阴暗的天空之下,风走云垂,远山沉默,近树光秃,暗淡的光线,乌蒙蒙的背景,被雪这个精灵,映衬得有了些许的光亮,
期刊
一、导入:从“费滢滢事件”说起  许多年前,南京金陵中学有个叫费滢滢的女生,她从小学开始发表习作,进入中学后,多篇作品发表于《美文》《雨花》杂志,多篇被《散文选刊》选载,她还出版过多本散文集,曾获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作品《平台》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费同学高考那年,语文作文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费同学写了一篇题为“人情与季节”的文章,文笔和内容都相当不错。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
期刊
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  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谜能手。有年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语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个诗谜异曲同工,谜底皆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
期刊
感恩的五月,没有了母亲的母亲节,无尽的思痛,借几段记忆的文字,聊以安顿对父母亲的感念!  记忆中的童年,不知道父亲在忙什么,除了吃饭的时间,很少见到父亲,里外总是母亲操劳的身影。小时最怕母亲去姥姥家,姥姥家路远,那时交通工具种类少,所以很少有机会跟着。记忆里,从母亲刚从村口消失的那刻起,就盼着她回来,这种盼,有渴望母亲带回“美味”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母亲离开的怕。盯着太阳过晌,会亟不可待地跑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