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fliv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导学案”成为了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抓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利用“导学案”,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在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本文中,我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导学案”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导学案 应用对策 课前预习 预习反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100-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实质是实现三方面的对话。即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中,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实现是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则是实现有效阅读教学的中心。除了这三种对话之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还存在着学生之间的对话和学生自己的对话。无论实现哪一种对话,都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问题导学为导向的。基于此,我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尝试利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实现多重对话。我一般会在以下四个环节对“导学案”进行灵活运用。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实现自主阅读的关键环节。因为,在预习活动参与中,学生可以自主地运用其已有的语文知识来探索未知,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在有限的自制力的驱使下,其往往难以自主地扫清阅读障碍。对此,我在预习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利用“导学案”,立足所阅读的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对搜集信息、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卖火柴的小姑娘》该内容教学为例,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学案:
  《卖火柴的小姑娘》导学案
  1.学习目标
  学会写生字,能准确地读出“摇篮、围裙、裂缝”等词汇;
  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内容,在把握文本发展脉络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命运给予关注,体会作者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了解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分析这种写作手法的应用效果。
  2.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
  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书籍、网络等搜集与安徒生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中与同桌交流有关安徒生生平的内容。
  (2)阅读文本
  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熟悉或读不准的字词,并借助字典,将其读音、含义等标注出来。总结归纳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安徒生在此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预习反馈
  在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中的任务之后,教师在课前需要将学生的“导学案”收集起来,调查其完成情况。在审阅学生的“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一般会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在二次备课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为“以学定教”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中之重。在课前预习和预习反馈活动开展之后,教师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会对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对此,我在课堂教学活动课前开展中,往往会立足学生“导学案”完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以此在突破重难点知识了解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仍以《卖火柴的小姑娘》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文本内容和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如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阅读1—4自然段的时候,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是以哪个词汇为中心来进行描绘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描绘呢?在5—10自然段中,小姑娘一共擦亮了几次火柴,每次擦亮火柴的时候,她都看到了什么情景呢?当幻想破灭之后,现实是什么呢?在11—12自然段阅读中,你有何感受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内涵,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四、当堂检测
  在学生理解了文本内涵之后,教师则需要借助当堂检测的方式引导学生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在当堂训练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注意一点,教师训练学生所使用的时间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重点对所阅读文本中的重点字词、语句等进行检测,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利用“导学案”向學生呈现检测内容,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将“导学案”应用到课前预习、预习反馈、课堂讲解等各个环节,以此使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实现重难点突破,提升其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蔡艺宾.“导学案”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王秀芝.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探究[J].才智,2015(24):82.
其他文献
【摘要】各大高校的线上教学纷纷采用慕课模式,我校自2105年起开始将智慧树慕课平台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本文旨在剖析本校《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课程使用智慧树慕课平台的基本情况,并分析其优劣,以期找到适合本校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慕课 智慧树 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题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6C63)。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全面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综合的角度来说,快乐阅读有利于彰显阅读的生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由此,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促使教师通过积极地构建阅读的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快乐阅读 阅读质量 语文  【课题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贫困地区
期刊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教学中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关键词】化学教学 思想品德 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84-01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运用教学凭借,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其主体价值,获得阅读满足感,还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自主阅读。立足认知学习理论、建构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观,我在本文中,就如何运用教学凭借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凭借 运用对策 背景资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足够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教育上不仅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注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依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课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新课标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本文主要探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的
期刊
【摘要】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以互联网为平台,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依托,重新建构语文教学模式,这是在互联网时代完成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本文旨在总结“‘互联网+’促进语文学科教与学行为转变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利用互联网互动平台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 阅读教学 模式  【课题】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专项
期刊
【摘要】警察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法律文化的政治属性体现在对统治阶级的忠诚和服从上。其时代属性表现为警察法律文化产生于特定的历史阶段,且不同时代警察法律文化的内涵不同。其服务属性体现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为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其纪律属性体现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内务纪律的严格遵守。  【关键词】警察 法律 文化 特征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湖南省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群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有效提升整体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其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意义,并且积极地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实践。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探讨有效的教学对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5-0050-01  《将相和》为我们浓墨重彩地塑造了生动形象、跃然纸上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蔺相如和廉颇,也为我们寥寥数笔地勾勒了次要但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秦王。教学本课,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我们感受人物形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较快地、比较准确地感受到人物形象呢?我在执教本课时,尝试用“提示方法——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