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南瓜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中国瓜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e5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洋南瓜是近年来国内引种成功的特色蔬菜之一,因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受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模式也由原来的1年一茬春播栽培,发展至目前的1年两茬春秋两季栽培。但随之各种病害也逐年加重,如南瓜枯萎病、病毒病、灰霉病、疫病和白粉病等,造成南瓜品质下降或减产严重现象,尤其是在南方多阴雨地区,危害逐年加重,对西洋南瓜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防治工作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以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抓住主要病害兼顾其他病害,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才能有效控制南瓜的各种病害,确保南瓜产品的安全、优质。
  
  1、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时期
  
  根据3年来对上海及周边地区南瓜病害的调查,目前西洋南瓜生产中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疫病、枯萎病、灰霉病和白粉病。其中疫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和果实贮存期,危害较大;枯萎病主要发生在小果型南瓜秋季坐果期,危害逐年加重;灰霉病则主要发生在开花坐果期,主要通过人工授粉雌蕊感染,危害迅速;中后期危害严重的主要是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成熟期,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对果实品质及储藏期有影响;病毒病主要发生在露地栽培和秋延后栽培的西洋南瓜上,主要通过昆虫传播感染,对露地栽培和秋延后栽培的西洋南瓜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是露地和秋延后栽培西洋南瓜的主要障碍。西洋南瓜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种类见表1。
  
  2、综合防治技术
  
  2.1 疫病
  是由Phytophthota capsici引起的。
  
  2.1.1 病害症状 茎蔓部感染,病部凹陷。呈水渍状,变细、变软,致病部以上部位枯死,病部产生白色霉层。叶片染病初生圆形暗色水渍状斑,软腐、下垂。干燥时呈灰褐色,易碎裂。果实染病初生大小1cm左右凹陷水渍状暗色至暗褐色斑,后迅速扩展,并在病部产生白色霉状物。
  
  2.1.2 发生规律 疫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是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侵染源,越冬后的病原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播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而大棚立架栽培的西洋南瓜则是由湿气流传播病菌孢子感染,引起发病。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大流行。在土壤湿度大于40%,随着湿度的增加,病害程度相应加重。发病最适的温度27,30℃,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强等特点。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设施栽培条件下,病菌主要是从南瓜植株的伤口侵入。授粉、整枝、扎蔓等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在棚内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病菌传播入侵。2.1.3 防治措施 (1)农业综合防治:采取商畦深沟栽培方式减少灌溉水与根茎部的直接接触,大棚灌水时,不可漫过畦面:灌水后,应及时通风换气,排尽沟内积水,降低大棚湿度和温度,避免棚内高温高湿;发现病株及时深埋或烧毁;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覆盖地膜,适当加宽行距,及时整枝,摘除底部老叶,加强通风见光,降低湿度,增强植株抗性等。(2)化学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初期及时选用药剂防治,如喷施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乙磷铝,72%普立克水剂600~800倍液,及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每隔4~5d(天)喷施或浇根1次,连续交替用药2~3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2.2 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其病原初步鉴定为尖镰孢菌,近年来田间发病严重,特别是秋延后栽培的西洋小型南瓜连作地或遇连阴雨天气,极易发生此病,并在坐果期迅速蔓延,严重影响南瓜的产量和品质。
  
  2.2.1 病害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从老叶向前端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尤为明显,早晚可恢复,3~6d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能复原,最后全株枯死。植株茎蔓基部缢缩,有的病部出现褐色病斑。病根变褐腐烂,茎基部纵裂,病茎纵切面上维管束变褐。
  
  
  2.2.2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或菌核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3年,其菌核、厚垣孢子存活能力更强,能抵抗高、低温和干燥环境,即使通过家畜消化道后仍具生活力。采种时厚垣孢子可粘于种子上播种带病种子,发芽后病菌即侵入幼苗,成为次要侵染源,根系的分泌物刺激厚垣孢于萌发,从根毛顶端细胞间或根部伤口侵入,先在细胞内或薄壁细胞间生长后进人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索酶,破坏细胞,阻塞导管,干扰新陈代谢,致植株萎蔫枯死。发病程度取决于当年侵染的菌量和环境条件。生产上遇日照少、连阴雨天、降雨量大天气及土壤粘重、地势低、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连作地,发病较重。此外,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施用来腐熟的带菌有机肥,均易诱发此病。目前调查发现,大果型西洋南瓜只是零星发病但小果型南瓜发病严重的田块,发病率在50%以上,同样的田块和同样的栽培品种,春播栽培,极少发病,但秋延栽培的两洋小型南瓜,在坐果期逐渐显现各种病症,中后期植株枯死。
  
  2.2.3 防治措施 (1)农业综合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南瓜通常对枯萎病有相当抗性,国内外尚未对南瓜进行系统抗病性研究,但田间观察,品种之间存在较大抗性差异。西洋南瓜通常比原先栽培的南瓜抗性差,而西洋南瓜中、小果型品种相对抗性比大果型差。②轮作倒茬。尽可能与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前茬是西洋南瓜秋季栽培时,应种植大果型品种。③种子处理。用40%甲醛150倍液浸种l~2h(小时),或用50-55℃温水浸种10-15min(分种),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杀死种子表面病菌。④培育壮苗。利用育苗钵护根育苗,培育壮苗,移栽时尽量不损伤根系。⑤采取高畦深沟栽培方式,降低湿度,减少病菌传播。⑥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及微量元素,增强植株抗病内通过性。(2)化学防治:尚未发病时,于坐果初期开始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667m2喷药液60L(升),隔10d左右喷1次,共2~3次,喷药须在晴天进行,出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病穴及周围植株,用抗枯灵水剂5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或75%治萎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O.4-0.5L。
  
  2.3 灰霉病
  是由半知菌亚门的葡萄孢属(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危害葫芦科蔬菜,还危害茄科及菜豆、韭菜、洋葱等蔬菜。该病原菌在气温18-23℃、相对湿度90%“上的高湿、弱光条件下极易发病,气温低下15℃及高于25℃发病明显减轻,高于30℃基本不发病。
  
  2.3.1 病害症状 该病害在西洋南瓜上主要危害幼果,幼果自花蒂部呈水渍状灰白色软腐,表面生大量灰色绒状霉 层,后期病变部产生黑褐色粪状菌核,导致烂果。茎受害,初期产生水渍状小点,后期扩展成条形病斑,高湿时病部发生灰色霉层,严重时病部以上植株枯死。
  
  2.3.2 发生规律 南瓜灰霉病菌是以菌核在土壤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待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在田间,灰霉病主要通过凋萎的花瓣作为侵染位点危害幼果,进一步还可侵染叶片,及通过整枝、扎蔓造成的伤口,传播入侵其他部位。
  
  2.3.3 防治措施 (1)农业综合防治:①种子消毒②采取高畦深沟地膜覆盖栽培方式。③科学管理大棚的生态环境,灌水后应及时通风换气,降低大棚湿、温度,避免棚内高温高湿。④发现病株及时铲除,深埋或烧毁;开败的花朵是灰霉病菌侵入繁殖的天然培养基,由此侵害果实引起腐烂。因此人工授粉结实后3~4d,应人工及时摘除遗留花蒂,并带出|棚外,是减少大棚栽培西洋南瓜灰霉病危害的熏要措施,⑤选用抗病品种。⑥及时整枝摘除底部老叶,加强通风见光,增强植株的抗性。(2)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烟雾法防治,即用10%的多霉克烟雾片剂或45%百菌清烟剂,或用10%速克灵烟剂,每667m2每次用药250g,傍晚闭棚后进行熏蒸,每7天左右熏1次。药剂防治可选用保护类广谱杀菌剂,如百菌清、克菌丹、福美双等对防治南瓜灰霉病都有效。这类杀菌剂不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比较稳定,但必需在发病前或发病初使用l~2次,喷洒均匀。专性杀菌剂:可选用灰霉灵、速克灵、农利灵、苯菌灵、施佳乐等,交替使用2-3次。
  
  2.4 病毒病
  引起南瓜病毒病的毒原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托叶病毒(W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RSV-W)、南瓜花叶病毒(SQ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上海地区南瓜病毒病的毒原种类尚不清楚。
  
  2.4.1 病害症状 南瓜病毒病在南瓜的茎、叶、果实上均可引起感染,主要表现为叶绿素分布不均匀,叶面出现黄斑或深浅相间斑驳花叶,有时沿叶脉叶绿素浓度增加,形成深绿色相问条,严重者导致叶片出现凹凸不平,叶脉皱曲变形,一般新叶症状较老叶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导致茎蔓和顶叶扭缩,开花结果后病情趋于严重,果实表面凹凸不平、严重畸形或出现疣状突疤、褪绿斑等,果实失去商品性。
  
  2.4.2 发生规律 南瓜病毒病主要通过蚜虫等昆虫传播,也可通过种子传播。也很容易通过授粉、整枝、扎蔓等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汁液摩擦机械传播。一般高温后蚜虫大发生,管理粗放,病毒病发生就严重。
  
  2.4.3 防治措施 不从病株上采种,并用温汤浸种的方法减少种子带毒:采用除草剂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以有效减少毒源植物:育苗前对大棚进行消毒,彻底消灭棚内虫源。采用防虫网室育苗,防止蚜虫侵入棚室危害;使用银灰膜、铝箔膜等措施也可以达到很好的避蚜防病目的;也可选用黄板或黄诱虫粘纸诱集成虫。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早拔出,在田间整枝、绑蔓、授粉时要注意先健株后病株,接触病株后要用肥皂清洗,避免人为传播。
  
  2.5 白粉病
  是由Sphaerotheca fuligine引起的,分别称为二孢白粉菌和单囊壳菌。
  
  2.5.1 病害症状 主要是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初在叶片或嫩茎上出现白色霉点,后扩大为1~2cm霉斑。条件适宜,霉斑迅速扩大,且彼此连片,白粉状物布满整个叶片,致叶片黄枯或卷缩。
  
  2.5.2 发生规律 南瓜白粉病菌是专性寄生菌。即在活的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寄主老了就发育成闭囊壳。脱落遗留在田间越冬。翌年春末夏初,当气温升至20℃以上,它就从闭囊壳中放射出于囊孢子,进行初浸染。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再浸染,湿度大或干湿交替时发病严重。
  
  2.5.3 防治措施 (1)农业综合防治: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好的地块种植,合理灌水,保持地块干湿均匀;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叶片。使之形成一层薄膜,不仅防治病菌进入,还可造成缺氧环境,致使白粉菌死亡,一般5~6d喷1次,连续喷3~4次。其次,可选用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2~3次。
  
  2.6 炭疽病
  是由半知菌亚门葫芦科刺盘孢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南瓜各生长期都能发生。该病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影响南瓜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应注重防治。
  
  2.6.1 病害症状 幼苗期发病,病苗子叶上出现褐色圆形病斑,蔓延至幼茎茎基部缢缩而造成猝倒;成株期发病,病叶初呈水浸状圆形病斑,后呈黄褐色,偶有同心轮纹,外围有1紫黑色晕圈。在茎或叶柄上,病斑长圆形,凹陷,初呈水浸状黄褐色后变成黑色,病斑蔓延茎周围,则植株枯死。果实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至黑褐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中部产生红色黏质物。
  
  2.6.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田间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后病部又能形成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病菌分生孢子传播主要依靠雨水或地面流水的冲溅,故一般贴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湿度是诱发南瓜炭疽病的主要因素,持续87%~95%的高湿时,病菌潜育期只需3d,湿度越低,则病菌潜育期越长。如果湿度降低至54%以下,此病就不能发生。病菌发育温度为10~30℃,发育适温为22~24℃。
  
  2.6.3 防治措施 (1)农业综合防治:注意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好的地块种植,合理灌水,保持地块干湿均匀: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减轻病害;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性。(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防治,每隔7d喷1次,共喷2~3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智能手机的频繁换代,手机游戏异军突起,在传统游戏中逐步扩大市场份额,面临激烈的游戏竞争局面,手机游戏在在众多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
中国园艺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CSHS)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园艺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具有公益性、学术性、非营利性和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1930
平面设计以图形符号作为手段传达信息,是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本文阐述了符号的涵义,并探讨了平面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对于运用符号学原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
用低能N+离子束处理催芽萌发的西瓜种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对西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与离子束处理微生物和多数已报道的植物上的诱变效应一样,呈现"升-降-升-降"的马鞍形曲线.
正值初冬季节,山东省寿光市的40万个蔬菜大棚里却是绿意盎然,一派春意,寿光是“国蔬菜之乡”,蔬菜是寿光农业的顶梁柱,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源于此,  现代技术支撑标准化 2006年3月,寿光农业局成立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远程视频咨询服务系统,在市内350个农资经营点建立服务站,配置电脑、网络摄像头、电话等设备,每天有2名“蔬菜医生”在网上提供远程作物病虫害诊断和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为菜农指
泉鑫2号、3号系湖南博达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最新选育的黄皮优质有籽小西瓜新品种。泉鑫2号为早熟品种,全生育期85d左右,果实发育期27d。单果重2—2.5奴,露地爬地栽培产量2000—24
摘 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天主教逐步走向了现代化、世俗化和理性化的道路,其与科学的关系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是这并不是教会的妥协之举,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在对话的同时,其主体性、独特性仍然存在,某些领域仍与现代社会存在着冲突。  关键词:天主教;科学;现代攻防;世俗化;转向    从基督教产生至今,已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时至今日,天主教神学也迎来了新千年的历史时刻,纵观近一二百年天主教
2006年9月17-21日“葫芦科2006”国际学术会议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阿什维尔(Ashewille)市召开。由美国园艺学会(ASHS)、国际葫芦科遗传协会(CGC)、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主办。参加会议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视觉文化作为物质文化的一种,人们对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现在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视觉素养教育已成为博雅教育的途径之一。提高视觉素养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特别是对艺术专业的学生。由视觉表征和数字技术相组合而成的数字媒体文化已成为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视觉素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许多家庭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儿童房的设计与关注也逐步增强,儿童家具作为孩子成长环境中的一部分,其设计理念与设计要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合儿童生理、心理需求等特点,从安全性、成长化、功能性以及个性化等要素着手,展开对儿童家具设计要点的分析。  关键词:儿童家具;成长;功能需求;情感;个性化  过去,儿童用的家具往往被人们当作是儿童成长过渡的临时性用品,其设计在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