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环保,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va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建设;环保;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然而这一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有着较多比例是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基础上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高的重视,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促进我国实现经济稳定、优质、科学的发展,以往大量消耗生态资源的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且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进行经济建设同时与生态环境进行协调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概述
  (一)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辨证关系
  生态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物质以及生态关系的总和。经济建设则是指在一定生产力条件和经济制度基础上推动社会发展、提升人的生活水平的一个过程。
  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分部分。从古时起,人们就开始从森林、河流等自然环境中获取生产所需的资源。而在现代经济发展中,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自然环境中开发出了各种新的资源来维持人类生活以及社会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建设离不开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但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则会对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生态环境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经济建设造成较强的负反馈。而如果“一刀切”的保护生态资源,停止对其的开发利用,也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利用经济建设的成果去改造、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强,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呈现出了加速的态势。在我国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下,“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十分普遍,相关单位企业只重视短期收益,而对于生态环境的长期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当时我国对于环保方面缺乏有效、健全的约束机制,导致不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过去这一问题的长期存在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害。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少,同时可利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的生态资源也相对占比较少。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政策的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关注,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推进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必须要重视并有效贯彻落实的一项工作。
  (三)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挑战
  首先,我国当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上缺乏相应的经验,其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相对较晚有关,导致我国在相关制度、机制上缺乏有效的建设经验和体系保障,在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上缺乏良好的方法。其次,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改变,结构性的污染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解决和努力。最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较大的压力,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环保工作的投入以及对大众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2.面临的机遇
  首先,我国当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开展十分重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及其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奠定了总的发展基调、指明了发展方向。其次,我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较多的经济建设成果,国家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保障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良心循环的建立提供了启动力量。最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深度,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例如,根据营林技术发展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开发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环保材料等。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途径
  (一)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针对当前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缺乏相关经验、制度、机制的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其内化、转化成适合本地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方法,建立起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机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执法力度,对不合理、过度开发资源乃至违规、违法破坏资源的现象进行严厉查处,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和保障。落实“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形成以“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区域工作开展机制,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协作,进而形成強大的生态保护合力。
  (二)推动发展生态经济
  相关部门要在现代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对生态经济的发展加强研究和支持力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当地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绿色产业链的建设,深度而不过度的合理开发当地自然资源,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改善、改造生态环境,对过去粗放式发展造成的生态问题、污染问题等进行积极治理,并建立起相应的污染治理机制、环保责任机制等,使生态环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可再生的资源来源。此外,相关部门还要积极鼓励、促进生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巨大价值。
  (三)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
  除了从相关制度机制、科学技术方面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以外,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树立是促进和保障上述工作长期、持续开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价值观建设,一方面要推动和督促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管理者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理论、方针、政策的认识和学习,使其建立起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基本认识,成立环境监督委员会,树立生态保护模范单位、模范企业。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手段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寻找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或集体进行宣传,进而使人们能够从小事做起,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当中来。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亟待探索一条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促进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道路。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协调发展,在保护的同时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当前我国推动经济建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子立. 浅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基于绿色经济理念[J]. 消费导刊, 2018(2):116-117.
  [2]王育宝, 陆扬, 王玮华.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耦合研究新进展[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5):84-9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政府机关党建工作才能够找到准确的定位”。这说明了在当代中国社会,党建与业务仍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档与孤立的现象,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仍旧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为此笔者对此成立专项研究,经过精心调查力求寻求摆脱党建与业务二者孤立的现象发生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深入分析力求对策精准有效。 
期刊
摘要:音乐不但是一种艺术表现,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对于音乐的感知,首先要在优美旋律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品味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其次,还要站在文化和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品味其内涵所在。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还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想得到转变。本文主要分析高校音乐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活动,逐步探索出新的实践道路,不断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社会实
期刊
摘要:纵观整部《全球通史》,作者创造性的以站在月球上观看地球的发展历史,通过一种新的角度,分析全球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虽然其研究的深度远远不如局部的历史研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推进,人类掌握科技生产力的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向外太空的探索绝对不会止步于此,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内,我们必须站在全人类发展的基础之上,立足于全体人类共同命运,精辟而又深刻的,全面同时要兼具客观的分析人类
期刊
摘要:“百代都行秦政法”,这句话说明了秦代法律对于后世影響之甚远,尤其是西汉时期的法律,更被称为“汉承秦制”。商鞅作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秦国改革变法的实践者,对其形象历来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鉴于此,为了更加辩证地分析商鞅的具体形象,本文以西汉时期的政治思想史为基础,通过分析部分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家的著作以及论断来探析商鞅的具体形象,并从中提取相关的政治文化以及政治价值倾向,期望为商鞅的政治
期刊
摘要:杜威以探究所有自然存在物的普遍特征为目的提出了他的形而上学的经验自然主义,杜威的形而上学的经验自然主义不仅是其实用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杜威经验美学的重要的出发点。在他看来,艺术虽然与人类经验有紧密的联系,但是艺术不是普通的经验。艺术不是自然,经验,生活对立的存在,艺术是完美的经验。  关键词:杜威;自然;经验;艺术;美学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倾向是一致的:集中反对传统
期刊
摘要:2019岁末,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北京舞蹈学院举办首届“舞蹈高峰论坛”,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专家学者汇聚“舞蹈家摇篮”,共话中国舞蹈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关键词:BDA舞蹈高峰论坛;舞蹈创作;跨界  七十年风雨历程,中国舞蹈艺术伴随着新中国见证了历史的荣辱兴衰,接受了时代的洗礼考验。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舞蹈不断夯实基础,与时俱进,创造了大量具有鲜活艺术形象的优秀作品,构建出繁荣多元的舞蹈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中,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競争力,共青团作为党的后盾力量,给企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支持,做好企业共青团工作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共青团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共青团组织成员具备积极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如何做好共青团工作使其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优势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把企业共青团工作作为研究分析的中心,对其工作内容、时代意义和价值、工作中的不足、以
期刊
摘要: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工具和有效方法,会议作用举足轻重,一方面可以增强工作掌控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工作协调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许多会议成为了一种形式,低效、无用、拖拉、陪绑的会议,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制造了“文山会海”,如何才能把会开好、开成功?笔者认为在企业中探索及应用精益会议模式是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议;精益管理;精益会议  会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从事管理的核心工具和有效方法
期刊
摘要: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一种,陶瓷也是我国文化的代表。陶瓷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的合体,即包含了物质产品的实用需求也具备精神产品的视觉享受。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三千年的历史中贯穿融会了瓷器文化,素有“瓷都”美誉的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不但海内擅声,而且海外广为流传。本文主要从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演变,文化内在,当代影响等论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汗青成长及意义。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现代发展  所谓景
期刊
摘要:博物馆承载了许多岁月的沉淀,对我国研究历史遗迹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文物的收藏和保护问题。文物收藏对于博物馆来说是基本的职能,对于挖掘文物的深层内涵和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工作人员在收藏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所以就需要对文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从而通过文物来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职能;科学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