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分析、总结、比较、抽象、具体化或系统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后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解决问题。从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分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88-0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創新意识是当前教育的核心,是数学课堂中教育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是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基本目标。其次,当前教育环境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而且也是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涵包括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有两大方面:(1)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指的是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2)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指的是学生可凭借已经学过的一些知识并与自身生活经验及掌握的思维方法结合,推导和创新出新的知识。所以怎样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具备很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尤其是锻炼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就变得很重要了。
二、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知识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的应用性最强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特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肩负着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任,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一种善于逻辑思维的习惯,把握住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黄金时期,不能错过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不能单一地、一味地让他们去计算,做题。特别在小学的中高年级阶段,更要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珍重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只有我们提高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数学教学这项工作。
三、坚持启发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思维要在学生积极思维中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学生思维
根据小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中低年级的学生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的学生也需要有成熟的思维,抽象概括的能力还较低,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为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提供有力的感性知识,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首先拿出准备好的5支粉笔,分给2个小朋友,教师按每人2支的分法分给他们,分完一次后,问:“手里粉笔分完了吗?学生答:“没有”,手里粉笔还够2个小朋友分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问粉笔分1次后,余下的还够分一次吗?请思考,余下的1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另外教师再拿来一些粉笔,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直至最后余下的粉笔就是算式中的余数,学生在分粉笔的过程中,边体验边思考如何操作,这是个思维的过程。这样,知识的形成在学生的形象操作中被抽象出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透彻,容易理解掌握。
五、设计多样练习,深化学生思维
作业练习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学生思维,但是学生通过有组织、有层次、有强度的课堂学习,头脑已经很疲惫了,所以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要尽可能地设计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活动,增大口头训练量,减少书面训练,加强实践操作。以合作练习代替学生单独的冥思苦想,实现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各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现“相同起点,不同终点,分层次达标”的目标。
六、通过趣味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趣味引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小游戏,以及小实验导入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水果趣味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水果是许多学生比较喜爱的食物,容易激发他们继续思考。例如: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老师走上讲台,并没有说开始上课,而是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些吃水果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出来。老师接着讲:“今天爸爸买了19个苹果,15个橘子,妈妈也买了9个苹果,12个橘子,今天家里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橘子?”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得出答案:28个苹果,27个橘子。老师接着说:“那么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水果,妈妈吃掉了苹果的3/4,爸爸吃掉了橘子的2/3,剩下的橘子和苹果被你吃掉,你吃掉了多少苹果和橘子?”最后得出:28×3/4=7,27×2/3=9。通过循序渐进的趣味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探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0).
[2]郭秀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3]刘彦霞.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J].数学周刊,2012(01).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88-0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創新意识是当前教育的核心,是数学课堂中教育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是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完成的基本目标。其次,当前教育环境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符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而且也是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涵包括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有两大方面:(1)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指的是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2)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学会思考指的是学生可凭借已经学过的一些知识并与自身生活经验及掌握的思维方法结合,推导和创新出新的知识。所以怎样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具备很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尤其是锻炼学生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就变得很重要了。
二、提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科是知识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的应用性最强的科学,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特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肩负着从小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任,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一种善于逻辑思维的习惯,把握住学生思维能力成长的黄金时期,不能错过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不能单一地、一味地让他们去计算,做题。特别在小学的中高年级阶段,更要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珍重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只有我们提高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做好数学教学这项工作。
三、坚持启发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思维要在学生积极思维中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注重展现知识发生过程,创造情境,启发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思维能力。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学生思维
根据小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中低年级的学生都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的学生也需要有成熟的思维,抽象概括的能力还较低,因此,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取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为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提供有力的感性知识,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首先拿出准备好的5支粉笔,分给2个小朋友,教师按每人2支的分法分给他们,分完一次后,问:“手里粉笔分完了吗?学生答:“没有”,手里粉笔还够2个小朋友分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问粉笔分1次后,余下的还够分一次吗?请思考,余下的1支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另外教师再拿来一些粉笔,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继续分,直至最后余下的粉笔就是算式中的余数,学生在分粉笔的过程中,边体验边思考如何操作,这是个思维的过程。这样,知识的形成在学生的形象操作中被抽象出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透彻,容易理解掌握。
五、设计多样练习,深化学生思维
作业练习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巩固学生思维,但是学生通过有组织、有层次、有强度的课堂学习,头脑已经很疲惫了,所以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学生思维的紧张。要尽可能地设计游戏、探险、寻宝等趣味活动,增大口头训练量,减少书面训练,加强实践操作。以合作练习代替学生单独的冥思苦想,实现题型多样化、灵活化、适用化。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造性,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各类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现“相同起点,不同终点,分层次达标”的目标。
六、通过趣味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趣味引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小游戏,以及小实验导入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水果趣味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水果是许多学生比较喜爱的食物,容易激发他们继续思考。例如: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老师走上讲台,并没有说开始上课,而是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些吃水果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出来。老师接着讲:“今天爸爸买了19个苹果,15个橘子,妈妈也买了9个苹果,12个橘子,今天家里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橘子?”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得出答案:28个苹果,27个橘子。老师接着说:“那么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水果,妈妈吃掉了苹果的3/4,爸爸吃掉了橘子的2/3,剩下的橘子和苹果被你吃掉,你吃掉了多少苹果和橘子?”最后得出:28×3/4=7,27×2/3=9。通过循序渐进的趣味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建.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探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0).
[2]郭秀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3]刘彦霞.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J].数学周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