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化化学课堂的构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作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提出“课堂导入—课堂探索—课堂训练—课堂延伸”这一生活化教学策略,以利于化学课堂“三维目标”的落实和情感课堂的创设,进一步激活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生活化 化学课堂教学 构建策略
  基于教材的变化,我们需要将化学课堂创设成生活化的课堂,如此既可以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社会体验和生活经验,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生活化课堂的前提和准备
  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作用。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生喜闻乐见的化学素材蕴含在教材中,蕴含在学生的生活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要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重组、设计,将教学活动设计在课本和生活的结合点上,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是上好课的基础。生活化教学氛围,即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辩论,也鼓励师生间的辩论,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生活化课堂的几个环节处理
  1.从生活化角度引入新课教学。
  许多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中都可以找到化学反应和化学原理的影子,所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生活化”的方式导入资源,由此引出新知,那么,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新知。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一些学生题做得很多,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差。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应以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添习题的生活气息。“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的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生联想。
  三、创设“生活化课堂”意义
  通过“让化学课堂生活化,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实践,使学生、教师合作更和谐、融洽。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获益匪浅。
  1.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创设“生活化课堂”,使教师进一步领会了《化学课程标准》要旨,树立了“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学生的感受是,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依靠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对化学有了一种向往,希望每天的化学课早一点到来,也希望自己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解决。
  3.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
  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巧妙结合起来,为学生学习化学打开了一条探索知识奥秘的途径与方法,使他们感到化学是真真切切存在于生活中的,而有效地积累生活经验则能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消除传统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弊端,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赵玉权.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化学教学,2006.4.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物理解题,需要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具备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知识的网络构建,平衡兼顾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之间的关系,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解题能力 知识网络  常有学生反映“老师讲解的一听就懂,自己解题一解就错”或者“虽然做了很多的习题,但是一碰到陌生的新题就不会解了”,这说明学生听懂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重视教学的设计,设计好教学的导入,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设计课堂练习等方面阐释,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 高效课堂  新课改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不能只重视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更应该看重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是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肩负着培养21世纪创造型人才的重任,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人们发现或发明新事物,提出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对已有知识从若干角度重新“发现”,提出富有独创性的新见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陶行知先生说:“处
摘 要: 隐性目标是一种相较于显性目标而言的强调学生内化的教育目标,具体来说,隐性目标就是包含情感目标、道德目标等在内的素质化目标。在历史教学中,隐性目标的确立能够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作者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谈谈历史教学中隐性目标的实现方略,希望在隐性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下,推动历史学科朝着素质全面化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隐性目标 实现方略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
重走长征路──读者与我们同行樊克宁,周方平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羊城晚报和广州军区战士报精心策划并实施了"手拉手重走长征路,心连心齐奔新世纪"大型系列采访活动,以及旨在为
文章以CPCI总线和CPCI模块化仪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雷达便携式仪器测试系统,并采用数据库技术,将雷达的各种测试、维修信息资料存储在CPCI嵌入式计算机中,实现雷达装备技术资
江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时间,2013年高考业已结束。回顾三年来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虽然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的课程目标。但是仍有部分师生对历史科目缺乏足够认识,总认为历史属于文科,只要念念、背背现成的结论就可以考好。经常出现课堂上老师给学生划下要点,课后学生对照着去背诵的现象,这样的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没有生
广东省物价工作会议在广州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学习贯彻国家和广东省有关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价格工作的成果,部署了今年的价格工作,确定了“稳中求进”的2012年价格工作基调。
摘 要: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差生” 转化工作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二十一世纪全民族的素质。做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