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r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设法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它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能够有效地优化初中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数学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应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数学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轴对称图形”中“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笔者课前搜寻大量的图片,既有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如,花朵、蝴蝶、桥梁等,又有一些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梯形、圆形、椭圆等,把这些素材用软件会声会影X5,编辑成视频短片,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控制时长在1分钟以内,作为情境创设,上课开始时让学生静静欣赏.学生一边欣赏着一组组优美的富有动感的图片,一边听着动听的背景音乐,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艳丽的色彩,这些具有强烈视听感的事物给了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枯燥的教学氛围的消极抵触情绪,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美的享受,同时,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化解课堂重难点
  在数学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有效手段.
  简单的PPT,可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化解一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八年级数学第3章“勾股定理”的教学中,笔者用PPT配乐播放了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个小故事:相传两千五百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反映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学生们,我们也来观察下面的图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同学们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下积极观察(图1)并算一算,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SA SB=SC(图2),我接着引导学生看(图3),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c,猜想两直角边a,b与斜边c之间的关系.学生们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片,热火朝天地讨论出来我想要的结果,这样一个枯燥的重难点就在形象的图片和巧妙的引导下顺利地解决了.
  三、妙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中,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课堂的最后,出示一道这样的题目:“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则AB与AC 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教学中,笔者利用几何画板构建了此题,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证明两条线段的和与一条线段相等时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用“割”的方法,即在AB上取一点F,使AF=AC,再让学生继续探索;二是用“补”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移到另一位置,使两线段补成一条线段,再继续探索.
  四、活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网络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笔者在教学九年级几何“探究性活動:镶嵌”的时候,课前给学生提前布置学习任务:上网搜集一些有关平面镶嵌图案.课堂上,让学生分组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出相关规律.然后,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最后,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纸片,配上不同颜色,让每组学生设计一种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每个小组排列出的图案各有不同,非常有创意.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变革,优化了数学课堂,真不愧为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摘要]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的两个重要定理,它们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解三角形时,我们应充分关注问题的几何背景,利用好正余弦定理和向量等工具实现三角形的边角互化, 从而优化解题方法。  [关键词]解三角形;边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而考察的重点又放在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如何利用好正、
【摘要】学生刚接触到分数,对分数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感悟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数的理解和把握.课后延伸,让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操作;感悟;分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90—91页例1、例2、例3及练习二十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
关注过程教学优化教学设計
期刊
【摘要】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本文主要就联想导学模式谈谈我的体会.  【关键词】联想导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实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授知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被教师牵着走,课堂教学演变为解题教学,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
在某一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54例2“按比解决问题”的教研活动中.数学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了第一次磨课,大家一致觉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文字解说部分学生比较陌生,而且该部分量大、难度也大,要在一节课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此,教研组决定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生活信息,并进行了第一次试教.  一、第一次试教  (一)复习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一、问题的背景历年高考试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试卷之中的圆锥曲线题目形式多样,既有小题又有大题;题目分值高,占试卷总分比例大;难度很大,易于区分学生能力档次.因此,总是引起广大师生关注.很多优秀学生对圆锥曲线题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方面他们喜欢挑战难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希望提高解答圆锥曲线题目能力,期待在高考有所突破,达到提升总分目标;成绩普通的学生对圆锥曲线的题目普遍存在畏难
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曾幽默地说:“什么是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就是面对孩子学习特不着急的教师.”的确,优秀的教师上课都是从容不迫,在教学时能够耐心地等待学生,引导学生慢慢思考、逐步发现,最后掌握知识点.  可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体会、去领悟.我们教师都太过“性急”,唯恐学生说不出、想不出,所以单刀直入地讲解,简明扼要地表述,简单直白地解答
【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探索交流、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要在教学中突出“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的理念,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理念付诸实际行动,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变讲授式教学为主体性教学,把思考的机会留给学
【摘要】初中学生初步接触几何推理,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感到学习困难.本文以“平行线判定和性质”内容的教学实践为例,反思在几何教学入门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遵循教与学的认知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凸显方法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进行循环递进式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几何教学;平行线;角;转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年级数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今后
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作业的布置也应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的双重目标,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活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追求课堂的效率方面做了不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