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之魂与“孙大哥”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高窟建于公元366年,传说一位禅师在此修凿洞窟,称为“莫高窟”,即沙漠高处的洞窟。提起“莫高窟”,大家都不陌生,地处敦煌,是西北大漠中的明珠。有“佛的世界,神的净土”之称……
  北京的孙老哥有方体量很大的景观石名日:“莫高之魂”,它有“莫高窟”的神韵,产自敦煌。此石完整无伤,通体洁白、山形挺拔、质地坚硬、敲击之声悦耳响亮。线条舒畅,自然出形、色泽光鲜含蓄,纹路脉络清晰,显示出一种沉稳庄严之气势。这方风凌玉的正反面自然形成几层洞穴,令人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那洞连洞、窟挨窟、层层叠叠、好似九层塔,更像莫高窟。既有传统赏石的“瘦、透、漏、皱、丑”又有当今赏石的“形、质、色、纹、韵”。此石一亮相京城便引起了轰动,赏石前辈侯康乙看后大赞,多次带海内外赏石名家前来观赏,2017年,来自新疆鄯善的观赏石协会赵会长、收藏家协会的高级鉴评师赵昌江在参观老孙哥的石馆后大惊失色:“我们新疆的好石头(风凌玉)都来北京了,我们那里早就见不到了,这么好的风凌玉世上罕见。”前中华奇石网张玉瑞老师赋诗一首:
  莫高之魂
  天铸奇观玉为骨,
  顽石象生。
  层叠筋脉薄如翼,
  万窍精齿鬼神功,
  敦煌千佛洞,东方卢浮宫。
  与石结缘:孙哥字登金,京城藏石大家,八岁随父母支援西北,是第二代石油界元老,在西北工作了四十多年,二十多岁去南京学习时,看到了美丽的雨花石,便对美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玩和田玉,后因工作关系辗转西北,大漠戈壁的环境造就了他粗犷、豪迈的性情。因常在戈壁滩上勘探,发现不少好石头,便经常跟公司的地质专家交流、探讨,获取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后托人将世面上所出的有观赏石的书籍全部收购,久而久之,练就了火眼金睛。开始收石头肯定当过冤大头,交过学费。他走遍敦煌接觸所有的敦煌石商,几乎给每家店都开过张,他对风凌石的喜爱,对美石的追求终于感动了上帝。石商们对孙老哥的执着非常佩服,不管谁收到或捡到好石头都给孙老哥电话,让他来断定石头的好坏。他也是最早上马鬃山捡石头的人之一。当时敦煌的石商讲:“好石头都让孙哥收走了。”七年前在北京开了石馆名为“登金堂”。
  与石交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为了支援西藏,要在格尔木建立年产百万吨的炼油厂,八六年国家纪委批准,九一年开建。其中有一条关键的输油管线长约五百多公里,管道局的领导有些发怵,孙哥挺身而出接下这个项目。柴达木是盆地,五百多公里的输油管线,落差极大,向西藏高原输油多大的困难……九十年代初,国家投资十几个亿是要负责任、敢担当的……当时的工作压力可想而之,经常夜里睡不着觉,每当这时,他便一个人独自面对石头,与石交流,夜深人净,灯下观石……石头经过N亿年地质变幻、风吹雨打、烈日暴晒,剥离掉石身上的软弱部分,留下的是铮铮铁骨。人活不过百十来年,跟石比太渺小了。大自然无穷的力量将一块大石头雕琢成神奇的艺术品。石头是被动的,自然的变迁,风沙雷雨是主动的,只要坚持下来就可以成为奇迹,他体会到了石头的坚韧不拔,感觉到了石头的力量,增强了信心。孙哥顶住了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了项目。
  “怎样才能收到好奇石”?孙老哥对精品石的理解,从山水美学上讲,讲究三个必备条件,所至、所赏、所感。
  1、到产地去体验,去看看奇石生成的环境。
  2、掌握奇石的相关知识,不断学习积累提高观赏水平。
  3、奇石来之不易,需用全部的身心去感悟,去交流。
  虽然是简单的三句话,却是几十年寻宝藏石的感悟。
其他文献
喻慧,女,江苏省铜山县人,1960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國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2003年12月24日晚7时,南京湖南路可一画廊举办过一场题为《石花烂漫·喻慧个人新作展》。喻慧的这十几幅新作中,以往温情的闲花野草不见了,撲面而来的是磅礴的太湖石、孤寂却不颓丧的大鸟,水墨写意的灵感,取代了工笔画的工致
期刊
石头店里,几个才入行两三年的年轻小伙子举着手机,垂涎一块被人买走的石头:我就是没有这种油画啊,我要看到,哪有他的份……  我走过去看看照片:图案分布均衡,色彩浓厚,有点带厚度的质感——有特色,但也说不上多好。三年前,这样的石头多半会被石农扔进门前的石堆,连屋子都进不了。  所以石界不少老資格喜欢带着优越感说:现在才进来,哪还有石头!我们那会儿……  那会儿是传说中好石头俯拾皆是的“黄金时代”。  
期刊
一、当前奇石收藏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受政策调控及诸多原因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奇石收藏和奇石经济处于一个低位运行阶段。一些著名的奇石市场近一半的门店因经营困难而被迫关闭(比如,有的石友说,目前,柳州1966市场几乎关门;柳柴市场比较集中,但大户陆续撤离,2016年展会结束后有许多赏石经营者们将会转行;柳州白云市场消失;奇石城也萧条,留守门店开价也高得吓人,所以总体上低迷、不景气)一些过去影响较大的奇
期刊
《庄子·天下篇》论述,庄子是个“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一句话,体现了庄子“逍遥”与造物者同游的态度。咱们花莲何其有幸,造物者賜了一种独特的美石,起到了艺术与人文的触媒作用,二三十年来,开启了花莲人缤纷灿烂的玩石宝箱。  人,本来就脱离不了自然,能与大自然谐趣共舞,自然在精神上受到大地的洗涤。所以,玫瑰石历经亿万年岁月的摧残、地气的烧烤、同伴的撞击,而后才抛头露脸,与我们交集,
期刊
[本刊记者 晁彩红]“2017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于4月25日在巴彦浩特大漠奇石产业园盛大开幕。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史洪岳,阿拉善盟人大工委副主任才巴特尔,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王秋才,阿左旗旗委副书记、旗长戈明,阿左旗人大常委会主任司俊强,阿左旗政协主席李苏依勒图,阿左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菊,阿拉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柳大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宝玉石、奇石参展商和爱好者出席开
期刊
石头是个什么鬼?能吃吗?能用吗?不能。但它使人陶醉,能玩,是可以鉴赏的实性介质。赏石,属人文范畴。通过赏玩,或醒、或悟,人们有所得、有所趣,从而获得心理愉悦。这就是价值,精神价值。  但是,从不同层面看,其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往往错位,这就引发出标准及其判断问题。  本文仅以通俗的说辞,参与赏石标准的推述,试图搅浑一潭清水。  在地壳之表,蕴藏着巨量的石头。然,能够引起奇美联想、值得供赏的,极其稀缺
期刊
摘要:奇石之奇贵在天成,贵在其本身全系大自然的随机之作,毫无人类意愿和人工雕琢之痕迹的艺术品。本人长期把玩、揣摩双面奇石“醒世”逾三十年,一次偶然的灵感,竟有如神助,发现小小的把玩石竟神奇地蕴藏人生的大哲理,甚至称为自然界生物生存之秘笈亦不为过,遂将其命名为“醒世”把玩石。该石通过其两面不同宠物的天然浮雕头像眼睛的“一睁一闭”,完整、形象、生动地诠释了醒世人生之秘笈。  一、把玩石“醒世”之奇  
期刊
长江石一向被石界称赞有诗情画意,其画面表现异常丰富、变化万千,与人类平面艺术广泛相通,又自有天趣。因很多表现贴近绘画,于是人们认为,天然画面石的优劣应当以绘画艺术品作为鉴赏评判标准。长江石的天然画面与人类绘画作品既相通,又有别,不是艺术水准孰高低的问题,而是两者不同属性的艺术分野,即评价体系的区别问题。因此,是参考借鉴还是照搬套路,是需要厘清的。  在赏石实践中,有以下典型现象:  1、模仿长江石
期刊
2015年4月8日,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中洲村的李凤鸣家人声喧闹礼炮齐鸣,村里邻居以为是老李家给孩子办啥喜事情。一打听,才知道精瘦能干的老邻居李风鸣,今儿个要当馆长了,他家里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都成了博物馆里的宝贝疙瘩了。一时间,村民围观看稀奇,煞是热闹。而满心欢喜的李凤鸣,就在市、县文化旅游部门领导的石馆揭牌仪式和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中,当上了渭河奇石博物馆的馆长。  甘肃天水渭河流域甘谷河段以盛产渭
期刊
近几年来,伴随着潦河石在石界的渐露芳华,赏玩潦河石的赏玩队伍也在迅速壮大,由5年前的200余人增加到现在近两千人,仅在产地江西靖安县就有1000多人参与赏玩。与此同时,对该石种的认知鉴赏水平也随着赏玩人数的增长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6年初,经《中华奇石》杂志编辑许静提议,由潦河石代表玩家熊悠靖在产地靖安县发起成立“江西潦河石友俱乐部”,该俱乐部以交流赏石体验、共享赏石乐趣和推动市场交易为主要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