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画面石与绘画鉴赏异同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石一向被石界称赞有诗情画意,其画面表现异常丰富、变化万千,与人类平面艺术广泛相通,又自有天趣。因很多表现贴近绘画,于是人们认为,天然画面石的优劣应当以绘画艺术品作为鉴赏评判标准。长江石的天然画面与人类绘画作品既相通,又有别,不是艺术水准孰高低的问题,而是两者不同属性的艺术分野,即评价体系的区别问题。因此,是参考借鉴还是照搬套路,是需要厘清的。
  在赏石实践中,有以下典型现象:
  1、模仿长江石图案作画来诠释石头画面内容。但是,按石头画面的构图布局,人为加强了细节刻画与色彩变化可辨性,目的是比照提示对石头内容的识别理解。很显然,是人为改变、夸大石头画面的自然特征,来攀附绘画作品。
  2、有人套用谢赫(南朝齐、梁画家,绘画理论家)的画论六法去衡量天然画面石的优劣。谢赫的“画品六法”是绘画创作的总结,大多内容不适于自然妙造的画面石鉴赏评价,例如“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等,生搬“画品六法”,有削足适履之嫌。
  3、曾经有人在网上开贴,以绘画的审美标准为网友点评画面石,一时成为热点。
  但这种所谓艺术点评,无非以个人意志,套用绘画的构图布局去要求天然的石头,完全无视石头的自然特性。
  4、有人常以什么天空不够、留白多少、画面太满之类简单套路来去评判长江石画面,并影响到不少人盲从。须知长江石画面的表现形式远远超出中国画范畴,即使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也是千变万化的。机械狭隘地照搬某些简单绘画形式,所导致的择石行为,不仅严重地束缚着自己,同时也对画面石资源造成浪费。
  上述典型现象,无疑都想把天然的长江石画面,当作绘画艺术的附庸。这是受自身观念束缚,对自然大美认知乏术,自筑藩篱来禁锢自己,是舍本逐末的,是与长江石赏玩的独立自由精神相悖的。
  受此影响,在一部分石友嘴里,天然画面的艺术水准会被夸大拔高;而比照绘画,又让圈外人对天然画面的艺术水准产生质疑,无形之中受到大幅贬低。对长江石与绘画二者的客观评判,应从不同属性的艺术本质上去予以剖析,厘清其原理相通而形式有别的审美评价的差异特性。
  首先,我们来看绘画。绘画是艺术家利用绘画材料、工具,按长期形成的传统,通过构图、技法,创作图案表现其希望表达的概念与想法。其构思与创作到完成作品,遵循一定的绘画法度。因此,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创作构思的完整性,作品表现的艺术形态具有统一、协调、完备的整体特征。其优劣评价主要体现在作品的思想、技法、艺术创造性上。我们在现实中不难发现,许许多多尚未成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虽统一、协调、完备,但却常常露出单薄、雕琢、稚嫩、柔弱的无力感,经不得品鉴,登不上殿堂。所以画面构图形式整体完备并非是艺术水准衡量的充分条件。
  自然造化的长江画面石不受任何既定形式的局限。它是带有丰富多变自然纹理的岩石,偶然脱落于江流,经随江水滚动自然磨圆成卵石状,
  巧合保留住有意味形式的图案,并氧化出丰富的纹理色彩,被人们发现拣出赋意而成。其图案具有极大的不可知、不可控、不受人意志左右、超越人经验认知的随机性。其优劣评价在圈内提出的形、质、色、纹基本质素基础之上,重点应体现出对赋意内容表现的艺术表现力。实践中不难发现,长江画面石无论构图、细节,都是那么自然随性,细而不弱、淡而不薄、厚而不滞、简而不略。其图案表现,体现一种大自然合乎天则的无法之法。
  从二者各自属性可以看出:绘画作品虽然完整统一,但有传统继承的固有特征,即使创新作品亦然,无非多少而已。而且强烈地体现了作者认知与表达的个人特征,作者的作品规律性很强。对于绘画,人是作品的主宰。
  长江石的形式内容跳跃幅度很大,只有石种纹理形成的规律,缺乏内容题材形式表现的规律。更似一个艺术狂人情绪起伏、随兴而舞、兴尽而止的率性而为,多无连贯性、完整性、统一性。但更为自由放达,没有传统规矩限制,有许多突破常规常识的构图表现,比人类艺术创作更加自由超脱。更高层面地体现出人类艺术永恒追求的去雕琢合天则,最高境界的无序之序、独立不羁的由由创造精神。对于长江石,人是自然的仆人。
  因为长江石是自然造化之物,按自然法则我行我素,巧合有意味的形式已属神奇,若符合绘画意味儿更属不易。因此,欣赏长江石,重在理解其超凡脱俗、人力难以企及的自由境界,而不是对照固有的套路亦步亦趋。尊重石头,尊重自然法则,抓住典型要素,重视整体气息,结合形式表现,领悟画面意韵。总之引用人类对客观自然认识总结出的艺术审美方法(而不是照搬艺术样式),以敬畏自然之心,来认识理解评价长江石的画面才是赏石正途。
  下面試举几例:
  例图1,“狂欢节”,简单重复的元素,宏大的人物场景,不仅表现出光影效果,而且传递出了热烈的气氛。但是,它并非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
  例图2,“云山深处”,画面似泼墨晕染,浓淡变幻的墨色营造出云山雾漫的空濛意境,只在左上部点出意味的建筑,画面的人文气立刻丰厚起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换作绘画,只有张大千的泼墨山水与之类似。
  例图3,“禅机”,画面似以特写手法,抓住老僧侧头看镜的面部瞬间情态,表现“明镜亦非台”的禅机。其余全部省略,与绘画构思迥然不同。
  例图4,“幽篁新霁”,画面精致写实,光线穿过竹林洒在地面,似摄影表现手法。但画面左边及上部几道线条,又似绘画手法,表现从竹林后边透出的远山山际线。构图元素跨界组合,表现新颖。
  例图5,“白练飞泉”,画面把瀑布轻柔细腻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把两边的景物全部省掉。这种突出重点的表现手法,是绘画作品中极难见到的。
  上述五例长江石的画面表现相对较为贴近绘画,但可以看出诸多差异,而更多长江石的画面表现则完全超越绘画,其形式更加自由。
其他文献
石不能言,而越来越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独立于世的赏石活动却无时不在发声。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交流传达思想的工具。艺术语言则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赏石艺术的语言既包含石头本身,更包括角度的选择、立意的确定、局势的展演等方面,传达出解读能力、审美情趣、思想倾向等信息。那什么是艺术的时代语言呢?鲁迅文学作品的凝练简洁乃至虚词妙用,就具有时代特征。五四后,通达浅平的口语、美丽动人的
期刊
第一天:10:37  见到他又来了,老板娘李姐心头一喜,有生意可做了。  这个男人叫小王,来过好几趟,为了店里那块神似毛主席的画面石“伟人”,和她不知讨价还价了多少次,可是出的钱实在太少,一直没有成交。今天又到店里,看来是真喜欢。  小王还是一进店就直奔放着心爱石头的柜子前,打量了好久,等到李姐给他泡的茶都半温了,才慢慢开口,姐,我是真的喜欢这石头,你能再便宜点吗?我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打工挣
期刊
有些具有抽象精神的石,除了反映西方艺术的精神外,也会带有宗教精神的意涵。第一次见到此二石时,心中一愣,直觉此二石具有抽象精神并带宗教意味,或许可以从大日如来与阿难尊者的精神角度去欣赏。  大日如来:纯粹是抽象结构体,头部上方有肉髻,无见顶相。是如来的智慧光明示现(可去google查: 肉髻,无见顶相)。  此石胆似如来身着袈裟,石上的雅丹石纹路,在这里正好是华严经上的“帝网重重”、“因陀罗网”……
期刊
喻慧,女,江苏省铜山县人,1960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國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2003年12月24日晚7时,南京湖南路可一画廊举办过一场题为《石花烂漫·喻慧个人新作展》。喻慧的这十几幅新作中,以往温情的闲花野草不见了,撲面而来的是磅礴的太湖石、孤寂却不颓丧的大鸟,水墨写意的灵感,取代了工笔画的工致
期刊
石头店里,几个才入行两三年的年轻小伙子举着手机,垂涎一块被人买走的石头:我就是没有这种油画啊,我要看到,哪有他的份……  我走过去看看照片:图案分布均衡,色彩浓厚,有点带厚度的质感——有特色,但也说不上多好。三年前,这样的石头多半会被石农扔进门前的石堆,连屋子都进不了。  所以石界不少老資格喜欢带着优越感说:现在才进来,哪还有石头!我们那会儿……  那会儿是传说中好石头俯拾皆是的“黄金时代”。  
期刊
一、当前奇石收藏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受政策调控及诸多原因的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奇石收藏和奇石经济处于一个低位运行阶段。一些著名的奇石市场近一半的门店因经营困难而被迫关闭(比如,有的石友说,目前,柳州1966市场几乎关门;柳柴市场比较集中,但大户陆续撤离,2016年展会结束后有许多赏石经营者们将会转行;柳州白云市场消失;奇石城也萧条,留守门店开价也高得吓人,所以总体上低迷、不景气)一些过去影响较大的奇
期刊
《庄子·天下篇》论述,庄子是个“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一句话,体现了庄子“逍遥”与造物者同游的态度。咱们花莲何其有幸,造物者賜了一种独特的美石,起到了艺术与人文的触媒作用,二三十年来,开启了花莲人缤纷灿烂的玩石宝箱。  人,本来就脱离不了自然,能与大自然谐趣共舞,自然在精神上受到大地的洗涤。所以,玫瑰石历经亿万年岁月的摧残、地气的烧烤、同伴的撞击,而后才抛头露脸,与我们交集,
期刊
[本刊记者 晁彩红]“2017中国阿拉善玉·观赏石博览会”于4月25日在巴彦浩特大漠奇石产业园盛大开幕。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史洪岳,阿拉善盟人大工委副主任才巴特尔,阿拉善盟政协副主席王秋才,阿左旗旗委副书记、旗长戈明,阿左旗人大常委会主任司俊强,阿左旗政协主席李苏依勒图,阿左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菊,阿拉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柳大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宝玉石、奇石参展商和爱好者出席开
期刊
石头是个什么鬼?能吃吗?能用吗?不能。但它使人陶醉,能玩,是可以鉴赏的实性介质。赏石,属人文范畴。通过赏玩,或醒、或悟,人们有所得、有所趣,从而获得心理愉悦。这就是价值,精神价值。  但是,从不同层面看,其精神价值与市场价值往往错位,这就引发出标准及其判断问题。  本文仅以通俗的说辞,参与赏石标准的推述,试图搅浑一潭清水。  在地壳之表,蕴藏着巨量的石头。然,能够引起奇美联想、值得供赏的,极其稀缺
期刊
摘要:奇石之奇贵在天成,贵在其本身全系大自然的随机之作,毫无人类意愿和人工雕琢之痕迹的艺术品。本人长期把玩、揣摩双面奇石“醒世”逾三十年,一次偶然的灵感,竟有如神助,发现小小的把玩石竟神奇地蕴藏人生的大哲理,甚至称为自然界生物生存之秘笈亦不为过,遂将其命名为“醒世”把玩石。该石通过其两面不同宠物的天然浮雕头像眼睛的“一睁一闭”,完整、形象、生动地诠释了醒世人生之秘笈。  一、把玩石“醒世”之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