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即微小的课程,是教师在虚拟状态下就某一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教学环节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的微视频教学。对学生而言,微课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信息技术平台,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由于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越来越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
微课设计原则
结构性原则 尽管微课的结构与一般的课堂结构不同,但同样需要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和知识结构。微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表现为导入要新颖、迅速,讲授要线索清晰,结尾要快捷、简练。在教学内容上,微课虽然是“碎片化”知识,但仍然有其自身的系统性,需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微课设计时,要处理“碎片化”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对“碎片化”的知识点也要进行合理分解。以微课《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设计为例:笔者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切入,然后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特点和评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特别强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在充分理解其局限性的前提下,依然不能忽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步意义。这一节微课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教学设计至少有一点不同,常规的课堂教学不会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切入,因为在知识层面上课堂教学本身是连贯、有序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了。微课就不一样,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去了解它,因此设计时要合理选材,不仅要确保知识结构的完整,还有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已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以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双向互动的性质。微课交互性与传统的课堂交互不同。由于是在虚拟环境下学生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听课、看课,师生之间无法实现现场的互动交流,学生有疑问不能问,教师也没有办法像课堂教学一样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的反馈。也就是说,微课教学无论有多精彩,都与现场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感,它缺少了面对面教学那种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的氛围。微课教学的交互性,首先表现为教师把与教学相关的语言文字等传达给媒体,学生通过媒体接收教学信息,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师-媒体-学生的互动(人媒互动)中,需要的是人与媒体的同步。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没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师生互动(教学互动),这种互动只能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教师的意愿,更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等呈现学习内容。而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是思维的互动。如果没有思维的互动,微视频教学也就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如《资政新篇》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设计,依据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有了背景、内容和评价,已经很完整了,但是学生并不能够理解《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微课的设计中增加两者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虽然这两个纲领都没有付诸实践,但原因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升华。
真实性原则 微课是一种虚拟课堂,但虚拟并不等于虚无,它只是教学平台的一种迁移。因此,它应该逻辑地包含日常课堂教学的诸元素,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有一种置身课堂的真实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一方面要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把学生当作是真实的存在(目前多数微视频录课现场没有学生);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个“微教学资源环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主题资源包”来完成。主题资源包以微视频为主线,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任务单、进价练习等,学生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中获得新知识,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提高学业水平。
微课设计要求
微课要求“精”和“微” 微课的“精”和“微”不仅是时间短,而且是知识的“碎片化”。就历史学科而言,微课的知识点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看上去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主题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
微课不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就自己的设计进行解说,多是教师理性思考的一种呈现。微课主要是时间短、容量小、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展示。微课要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讲清楚关键问题。因此,绝不能把微课当作说课来“说”。
微课要有学科特色 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微课的授课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微课设计时,需要按照学科特色准备教学资源,选择授课模式。历史学科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强调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授课模式上大多以讲授为主,做到史论结合。如《宋词》一课的微课设计,重点是宋词产生的背景,讲清楚“词”为什么在宋朝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从而得出“一定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的结论,而不是大谈特谈宋词的风格。同样《相对论》一课的微课设计,重点不是相对论的内容,而是相对论与经典力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对论提出的深远意义。
微课的设计要遵循结构性、互动性、真实性原则,准确把握微课教学的特点,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又不能当作说课,还要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微课设计原则
结构性原则 尽管微课的结构与一般的课堂结构不同,但同样需要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和知识结构。微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表现为导入要新颖、迅速,讲授要线索清晰,结尾要快捷、简练。在教学内容上,微课虽然是“碎片化”知识,但仍然有其自身的系统性,需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微课设计时,要处理“碎片化”与整体的关系,同时对“碎片化”的知识点也要进行合理分解。以微课《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设计为例:笔者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切入,然后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特点和评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特别强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在充分理解其局限性的前提下,依然不能忽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步意义。这一节微课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教学设计至少有一点不同,常规的课堂教学不会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切入,因为在知识层面上课堂教学本身是连贯、有序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了。微课就不一样,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学生可能会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去了解它,因此设计时要合理选材,不仅要确保知识结构的完整,还有考虑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已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以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双向互动的性质。微课交互性与传统的课堂交互不同。由于是在虚拟环境下学生依靠网络平台进行听课、看课,师生之间无法实现现场的互动交流,学生有疑问不能问,教师也没有办法像课堂教学一样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的反馈。也就是说,微课教学无论有多精彩,都与现场教学有一定的距离感,它缺少了面对面教学那种知识与情感的交流和师生互动的氛围。微课教学的交互性,首先表现为教师把与教学相关的语言文字等传达给媒体,学生通过媒体接收教学信息,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师-媒体-学生的互动(人媒互动)中,需要的是人与媒体的同步。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没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师生互动(教学互动),这种互动只能通过教师精心设计来实现。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教师的意愿,更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等呈现学习内容。而教学活动中最关键的是思维的互动。如果没有思维的互动,微视频教学也就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如《资政新篇》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设计,依据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有了背景、内容和评价,已经很完整了,但是学生并不能够理解《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微课的设计中增加两者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两个纲领性文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虽然这两个纲领都没有付诸实践,但原因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中获得了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升华。
真实性原则 微课是一种虚拟课堂,但虚拟并不等于虚无,它只是教学平台的一种迁移。因此,它应该逻辑地包含日常课堂教学的诸元素,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有一种置身课堂的真实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一方面要创设真实的教学场景,把学生当作是真实的存在(目前多数微视频录课现场没有学生);另一方面,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个“微教学资源环境”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主题资源包”来完成。主题资源包以微视频为主线,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任务单、进价练习等,学生在这种真实具体、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中获得新知识,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提高学业水平。
微课设计要求
微课要求“精”和“微” 微课的“精”和“微”不仅是时间短,而且是知识的“碎片化”。就历史学科而言,微课的知识点可能不是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看上去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主题更加鲜明、重难点更加突出、问题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语言更加精炼。
微课不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就自己的设计进行解说,多是教师理性思考的一种呈现。微课主要是时间短、容量小、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在理性思考基础上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种展示。微课要以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讲清楚关键问题。因此,绝不能把微课当作说课来“说”。
微课要有学科特色 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不同,微课的授课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微课设计时,需要按照学科特色准备教学资源,选择授课模式。历史学科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强调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授课模式上大多以讲授为主,做到史论结合。如《宋词》一课的微课设计,重点是宋词产生的背景,讲清楚“词”为什么在宋朝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从而得出“一定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的结论,而不是大谈特谈宋词的风格。同样《相对论》一课的微课设计,重点不是相对论的内容,而是相对论与经典力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相对论提出的深远意义。
微课的设计要遵循结构性、互动性、真实性原则,准确把握微课教学的特点,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又不能当作说课,还要充分考虑本学科的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