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运用分层导学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对能力强的学生格外关照,对能力弱的学生点到为止,以至于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部分教师长期运用该教学方法后降低了对一些学生的要求,单纯地认为这些学生只适合操作某一类难度的习题,导致他们失去了成长的机会。笔者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一方面受制于部分数学教师的经验和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数学教师未能真正地认识到什么是分层导学。笔者经过一定的实践,认为分层导学应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目标分层,规划学习方向
教师经常会听到许多学生抱怨:明明很努力地学习了,但是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进步,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越学越差,考试时成绩也很少提升。这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缺乏对自身实际数学能力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综合数学素质。所以,在围绕分层导学开设初中数学课时,教师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划分学习目标,让学生懂得该“何去何从”。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由于A层学生(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薄弱,所以我为他们规划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的特点,可以初步运用这些特点和相关公式完成基础练习题的解答活动;B层学生(中等生),该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而且可以轻易地完成基础练习题的解答任务。所以,我为他们布置的学习目标是:使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尝试对相关定理进行逆向推理,并了解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层学生(学优生),不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而且拥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可以选择一些竞赛方面的习题供他们操作,由此锤炼他们的解题技巧,增强他们的综合数学能力。
方案分层,实现教学兼顾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抱怨自己学不好数学,也有很多教师抱怨怎么教学生都不会。而且,有时明明制订了合理的教学方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的学生学得会,有的学生不知所云。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缺乏均衡性所致,因此,特定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学生,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成为看客。基于上述,在围绕分层导学制定教学方法期间,我们可以合理地选择制定导学计划,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练习机会。
在引导分层中探索知识 指导学生合理規划符合自身能力需求的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落实分层导学价值的重中之重。期间,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和性格特征,我们要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A层学生综合能力弱,所以为该层学生制定的自学方法就是重点关注勾股定理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完成习题解答;B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是在难度较深的练习题中却容易碰壁,所以可以要求他们围绕勾股定理进行反证明,由此提升他们对勾股定理掌握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解答技巧;C层学生综合能力强,我们可以适当地为该层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题,让他们围绕勾股定理进行知识迁移,由此增强他们的综合技巧。
在提问分层中展现知识 提问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对提问方法进行分层,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获得思考的机会。以“概率”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设计了以下问题:第一,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属于概率现象?第二,在双人选物的活动中,如何围绕概率来解释这则游戏的公平性?第三,如何利用概率去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并将知识作用到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上述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相对简单,适合大部分学生操作,甚至部分后进生通过思考也能完成解答。但是,第三个问题难度有所提升,更适合C层的学生来操作。不过,在学生思考期间,我们也可以要求他们组成合作小组,由此让A层学生在前两层学生的带领和辅助下完成解答,加强他们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练习分层中掌握知识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尾声阶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围绕分层理念为学生合理选择练习题目,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解答情况。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可以为A层学生选择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如y2-6y 8=0等,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对该知识点的解题手法的掌握能力;针对B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围绕一道计算题利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由此增强他们的解题效率;由于C层学生综合能力强,所以可以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应用题,由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当然,考虑到课时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也能让A层学生拥有操作C层学生练习的题目的机会,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结束语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并认清他们的能力现状。毕竟,不同的学生个体受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数学能力的差异化。而分层导学恰恰是遵从了学生之间能力差异化的现状,为每一位学生个体提供了足够的练习平台。由此,不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个体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
目标分层,规划学习方向
教师经常会听到许多学生抱怨:明明很努力地学习了,但是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进步,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越学越差,考试时成绩也很少提升。这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缺乏对自身实际数学能力的认知,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的综合数学素质。所以,在围绕分层导学开设初中数学课时,教师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划分学习目标,让学生懂得该“何去何从”。
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例:由于A层学生(学困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薄弱,所以我为他们规划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的特点,可以初步运用这些特点和相关公式完成基础练习题的解答活动;B层学生(中等生),该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而且可以轻易地完成基础练习题的解答任务。所以,我为他们布置的学习目标是:使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尝试对相关定理进行逆向推理,并了解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层学生(学优生),不但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而且拥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可以选择一些竞赛方面的习题供他们操作,由此锤炼他们的解题技巧,增强他们的综合数学能力。
方案分层,实现教学兼顾
在传统初中数学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抱怨自己学不好数学,也有很多教师抱怨怎么教学生都不会。而且,有时明明制订了合理的教学方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现有的学生学得会,有的学生不知所云。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缺乏均衡性所致,因此,特定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学生,而另一部分学生只能成为看客。基于上述,在围绕分层导学制定教学方法期间,我们可以合理地选择制定导学计划,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得到公平、合理的练习机会。
在引导分层中探索知识 指导学生合理規划符合自身能力需求的学习方法,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落实分层导学价值的重中之重。期间,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和性格特征,我们要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A层学生综合能力弱,所以为该层学生制定的自学方法就是重点关注勾股定理的使用方法,比如,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完成习题解答;B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是在难度较深的练习题中却容易碰壁,所以可以要求他们围绕勾股定理进行反证明,由此提升他们对勾股定理掌握能力的同时加强他们的解答技巧;C层学生综合能力强,我们可以适当地为该层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强的练习题,让他们围绕勾股定理进行知识迁移,由此增强他们的综合技巧。
在提问分层中展现知识 提问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启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手段。对提问方法进行分层,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个体都能获得思考的机会。以“概率”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设计了以下问题:第一,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属于概率现象?第二,在双人选物的活动中,如何围绕概率来解释这则游戏的公平性?第三,如何利用概率去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并将知识作用到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上述三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相对简单,适合大部分学生操作,甚至部分后进生通过思考也能完成解答。但是,第三个问题难度有所提升,更适合C层的学生来操作。不过,在学生思考期间,我们也可以要求他们组成合作小组,由此让A层学生在前两层学生的带领和辅助下完成解答,加强他们对概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练习分层中掌握知识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尾声阶段,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围绕分层理念为学生合理选择练习题目,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解答情况。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可以为A层学生选择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如y2-6y 8=0等,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对该知识点的解题手法的掌握能力;针对B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围绕一道计算题利用多种解题方法进行解答,由此增强他们的解题效率;由于C层学生综合能力强,所以可以适当地为他们选择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应用题,由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当然,考虑到课时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也能让A层学生拥有操作C层学生练习的题目的机会,从而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结束语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客观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并认清他们的能力现状。毕竟,不同的学生个体受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解题能力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他们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这就决定了他们之间的数学能力的差异化。而分层导学恰恰是遵从了学生之间能力差异化的现状,为每一位学生个体提供了足够的练习平台。由此,不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个体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