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的“月”意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月作为古今文学创作常用的意象,对于作品内容和思想情感有着极大的拓展升华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古诗词中“月”这一意象进行了探讨:情意的时空传递者、孤独悲伤时的陪伴者、明月的象征性与哲学思辨。通过对古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经历,体会中华诗词的魅力。
  【关键词】:月意象;古诗文;分类;情感
  引言
  月亮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我们抬头便可很清楚地看见。原始先民对自然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自然会对天上这个皎洁的有阴晴圆缺变化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因而对其产生不断地思考。古人以为月亮出现在夜晚、光线缺乏热量,因而称之为“太阴”。《说文解字》中就这样解释“月”:“月,闕也。太陰之精”。
  古人还认为女人和月亮具有一些相似的特点,有与月相变化周期一样长的生理期和性格特点。月亮由此开始作为女性的象征。《礼记·礼器》中就有文字说明这一认知:“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别也。”由此创造了最著名的神话传说就是“嫦娥奔月”。这一神话传说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对月的崇拜、好奇、思索,后世对月的内涵也不断拓展深化。
  一、情意的时空传递者
  1.以月寄思
  皎洁的月光倾下,洗涤人们的心灵,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漂泊外地的人怎能忍住对故乡的人、事、物的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最经典的当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遥望同一明月,共寄两处相思。当诗人客居他乡远在外地,思念亲人朋友却无法相见时,天空中同一轮明月就成了情感的中转站。月圆时分,诗人望月寄思,所想念的人或许也正对着月亮寄托对诗人的相思。
  李白《静夜思》这样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地上霜”给人一种清冷感觉,同时也衬托出月光的洁白。望见这明月后,诗人默默地低下头来,思念起故乡。诗人把这种相思过程写得简单直白但却是情真意切,尤其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为世人所赞。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很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口》;“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等。
  2.怀古伤今
  望今时之月,惜往事之事。此时的月虽好,却比不了当初,当初还有那人,还有心中的梦。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与秋月已更替了几轮,东风又一次吹起,此时正值月明,“我”已不忍再次愧疚地怀念故国。
  另一首纳兰性德的《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中的“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诗人吹灭了灯火,在月下走近那一丛花阴。恍然发现已过了十年,那十年前的踪迹却还在,诗人的心也还是十年前的那颗心。时光飞逝,埋藏在心里的那份情感历久弥新,难以忘怀。结合此诗原文可知这是纳兰性德在月下对曾经恋人的追思,对曾经恋情的怀念。
  二、孤独悲伤时的陪伴者
  广阔的夜空之中,皎洁的月光倾洒而下。漂泊他乡的人纵使身边无一人倾诉,纵使心中有莫大的悲伤,抬头望望这一轮明月,心中也会得到些许慰藉。无人懂得自己,那就向这一轮明月诉说。无人陪伴,无妨,这一轮明月会伴你入眠,用它的光辉洗去你的烦恼。它是无言的陪伴者。
  此种情感写的最出色的应该就是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花间月下独饮,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明月也当做一个人,举杯邀它对饮。月虽然不懂饮酒的畅快,却让影子伴“我”左右。月听我唱歌时,忠实地在九天徘徊不前。最后诗人想与月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遥远的银河岸边继续陪“我”对饮。
  另外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日暮时分本是众生灵归家的时刻,但诗人此时却孤身一人,羁旅之愁蓦然而生。在这清寒的江边,万籁俱静,有的只有无情的流水。抬头,却发现了还有一轮明月将光芒洒下,此刻月和他是那么的亲近,寂寞的愁心寻得了些许慰藉。
  三、明月的象征性与哲学思辨
  古人在写诗词时总喜欢用一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心情和精神品质,如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古人笔下的月会向世人传递出作者哪些暗含的情感呢,又会对月产生哪些哲学思辨呢?
  1.高洁的象征
  在广袤的夜空,明月高照,周围的星星也因月的光辉而黯淡无光,留下一个空间给明月自处。虽看似与繁星不合群,其实是明月想彰显它不拘一格的光芒。某些古人因现实社会与自己的理想社会相差太大,而想寻一方净土,得一二知己,然后归隐自乐。明月的状况与这些人的状况不是很像吗?因此,明月便成了他们高洁象征。
  王维《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早年受佛教影响,向往身心自由,因此他在官场不是很顺,四十岁以后就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王维居竹林之中,仿阮籍长啸以及借竹之品格表现自己对黑暗朝廷的不满和不与黑暗朝廷同流合污的高洁。诗的后两句更是借“明月”加深了这种情感表达。纵使“我”现在一个人坐在这里很久了也没人知道,但“我”也不孤单,因为有这明月来陪伴“我”。此刻明月的皎洁与诗人的高洁融为一体。
  2.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
  月有阴晴圆缺,就如爱情中的分分合合,吵吵闹闹。月光柔情无限让人联想到女性的温柔。于是开始有人把月作为女性的象征。相关的成语如“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诗句如《月出》中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用月的美来引出美女的美及对她的爱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了恋人在月下约会的情景,月美人更美。
  3.以明月象征时空的永恒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载,而明月却不知已高照了多少年。望月抒怀,难免思绪飞扬,会不经意间对这一矛盾产生哲学思辨,感慨人生与自然。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宇宙何时产生,明月又高悬了多久,无从得知。相比之下,人个体的生命是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这是对明月的时空感的思索,更是对人类生命延续的感慨。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道:“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本段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更替、生命价值的思索,阐发出人类和天地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语
  月作为中华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增强了诗词的文学韵味,其中以月表达出的情感让我们感动,分析月的意象帮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写作风格和个性特征,让我们能更加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我们沐浴在月光下,梦回千年。
  参考文献:
  [1]吴卫芬.浅窥古诗词中的月意象[J].文学教育,2013(2).
  [2]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至四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唐詩、宋词译注[M].沈阳出版社,1995.
  [4]李雄奎.中国文学中的月亮[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3).
  [5]杨万富,任红玲.古诗词中的月意象解读[J].文学教育,2009(3).
  [6]张辉.古诗词中的月意象[J].青年文学家,2011(8).
  [7]杨金梅.论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与伤世主题[J].青海社会科学,2004(05):87-89.
其他文献
【摘要】:残缺与爱情是《务虚笔记》的主题。在《务虚笔记》中,人物或事件常常相互重叠、混淆。这些不能忽略的重叠和混淆是一个探索残疾与爱情的角度。在史铁生看来,残疾与爱情是一个永动的轮回,而书中的重叠与混淆恰恰这永恒的一种表现方式。  【关键词】:史铁生;《务虚笔记》;爱情  《务虚笔记》中的人物常常混淆、重叠,相同的情节、场景、话语不断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史铁生认为这些重叠或混淆“创造了另一种真实”
期刊
老友情深至此,初见之心不变。人生在世,世事无常,若有二三知己相伴,于炉火间品清茶两盏,也不失为一件乐事。生病期间,同学为我带来了一束百合花,那百合花似乎刚刚接受过水珠的滋润,洁白的花瓣微微颤抖,嫩的似乎可以掐出水来。仔细看看,会发现花瓣中间有一条淡褐色的线,这条线似乎成为了百合花的点睛之笔,让百合花的洁白之余,更添一抹稳重和神秘,同时,也让百合花洁白的花瓣美的没有那么单一。向下看去,百合花的底部是
期刊
【摘要】:网络女尊小说是一种新题材小说,它的出现,是对现实社会中男权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抗,展现了女子追求自立自强一面。然由于女尊小说创作模式单一、文化思想偏激等原因,导致网络女尊小说发展前景并不是很乐观。提升网络女尊小说质量,有助于更好地体现网络女尊小说文化思想。  【关键词】:网络小说;女尊小说;文化思考  引言  从2006年《四时花开之还魂女儿国》女尊小说的出现,截止到2016年网络女尊小
期刊
【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小说中唯一一部圆满结局的作品。本文围绕小说标题“倾城”二字进行分析,发现文本所表达的仍然是关于家庭与婚姻的破碎、人性的萎缩乃至文化的衰败等种种悲剧。  【关键词】:《倾城之恋》;家庭与婚姻;人性;文化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有着浪漫旖旎的名字,让人忍不住想起汉代李延年歌“北方又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期刊
【要旨】:国木田独歩は「民衆の詩人」だと言われてきた。確かに、独歩の文学の中に永遠に生き続けるヒーローやヒロインたちの大部分は英雄でもなければ女傑でもない。かれらは独歩が自ら「小民」と名づけているように、歴史の谷間に忘れられていった無名の民衆に等しい存在である。本稿は作品に基づいて作品に現れた「小民」像を分析し、また、「愛と誠と労働の真理」を信条とした近代日本のキリスト教との間で果たして関係がある
期刊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衡水市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以衡水市暴走团为例),对目前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衡水市;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  1、前言  互联网的应用及普及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产物,网络赋予了人类社会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和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虚拟世界
期刊
搪瓷盆咣当咣当地响着,艾民被妈妈从暖烘烘的被窝里提出来,冻得一激灵,不情不愿地睁开眼睛,慢吞吞地套着毛衣毛裤,窗外的寒气让玻璃上蒙了一层雾,他伸出手在玻璃上画了个哭脸。  “艾民,你快点!”妈妈边给流着鼻涕的弟弟穿棉衣边催促道,”一会儿就考试,还这么慢!”艾民努力地用冻僵的指尖扣上扣子,把脚伸进在炉火上暖了一晚上的棉鞋,走到饭桌旁坐下。妈妈把他的字词书摊开在桌子上,要他复习,期末考试之前的早晨,总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身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化需求也在提高,城市功能最重要、最不可获取的一项就是城市照明。人们对照明的认识也不像以前那样,仅仅关注于照明的功能,而是开始追求照明的艺术化、高效节能及绿色环保。人们不仅要求“看得见”,更要求“看得美”;不仅要求“照亮环境”更追求“美化环境”随着我国城市景观照明20多年的发展,全国各地
期刊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性美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性的另一面则被忽视。通过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既展现他们美的一面,也展现他们人性的弱点:翠翠的自然美、亲情美、爱情美以及脆弱、自卑、懦弱;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并更接近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人物形象;双重性;人性美;人性弱点  沈从文的《边城》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这正是沈从文先生恋情和事业
期刊
【摘要】:湖湘文化精神对于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20世纪湖南小说在叙事的语式与语态方面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的探究,能够全面了解语式和语态对小说叙事的影响,有利于发掘适应我国文化发展的小说叙事方式,也能为以后探索各地文化特色对小说叙事的影响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湖湘文化精神;20世纪湖南小说;叙事性  湖湘文化精神是以政治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