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毛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_f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毛死了。
  只用了一只丝袜,这位才女就像一阵风一样走了。
  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包括我自己),就连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惊叹不已——刚想结识这位远在海峡对岸的才女,机会就这样烟消云散了。随后,他的《哭三毛》、《再哭三毛》问世了,表达了作者的震惊和无奈之情。
  我这样爱你却读不懂你——三毛,为什么你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在黑暗的夜里,我久久不语。
  我真的不懂你——三毛。
  翻开你的散文集,《不死鸟》让我久久热泪盈眶,我理解了你的孤独与寂寞。
  《不死鸟》表达了作者在失去丈夫后,活在责任下的极度痛苦的心声,它便是作者选择死亡的最好的注解。
  诗人在午夜梦回的黑暗中,思念荷西几欲成狂,相思像虫一样啃噬着身体,直到变成一个空茫茫的大洞。为了责任,诗人去做了暂时的不死鸟,可是她的内心是多么苦啊!
  那个曾经快乐的女孩儿到哪里去了呢?那个追求挚爱,视自由为生命的女子,那个在撒哈拉大沙漠,把艰苦当作享乐的女子,只因她拥有心爱的丈夫——荷西。
  三毛失去了丈夫——荷西,“便失去了生命,再好也只是一种枉然”。——她无法忍受活着的孤独和寂寞。
  女主人公在《不死鸟》中对父母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道路,你们也要想明白,那对于我,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三毛活得太苦了,她在世间承受不了太多的痛苦和不安,她为自己早找了一个安宁的住所。
  有人说:“三毛不切实际的浪漫,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可我终于明白了,三毛没有刻意追求浪漫,她生命的结局也不是悲剧,正如她在歌词中所写:“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了——,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这或许是三毛作此选择的一种必然吧!
  三毛,愿你安息,荷西在等着你,不是吗?
  
  [简评]
  看《读懂三毛》,最可寻味的就是一个“懂”字。“懂”是理解,“懂”是宽容。
  是读《不死鸟》那泣血的阐释,让作者了解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是读贾平凹的《哭三毛》、《再哭三毛》,让作者感受到了“屋里不是我独坐……虽然一切无声,但我们谈着话,我们在交流着文学,交流着灵魂”。不仅如此,我想,没有听过《回声》、《橄榄树》,就不会那么爱三毛的个性;没有读过《撒哈拉的故事》,没有领略过《哭泣的骆驼》,就不敢谈三毛的经历;没有看过《滚滚红尘》,就不会懂三毛的特别。
  作者通过认真的读,也在尝试着懂,那令世人震惊的意外,也就成了情理之中。
  古人言:“欲远行,先修路”。也就是说“读”是“懂”的基础,只有在“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懂”。
  (河北乌荷郁)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沙漠令人心驰神往,沙漠处处有奇景:狂沙蔽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声碎……沙漠历来被称为生命的禁区,沙漠中的一棵小草、一只虫蚁,都值得我们发出由衷的生命的礼赞!本文恰恰选取了沙漠中的最典型的植物——胡杨,巨笔如椽,浓墨重彩地加以描写,文气沉郁凝重,慷慨顿挫,如泣如诉,一唱三叹。  胡杨是什么?在作者特殊的审美观照下,胡杨具有了极深的内蕴。胡杨是被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的千年西域文明所遗留下来的一道独
期刊
现代文学史上,聂绀弩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位战斗性极强的杂文作家。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投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那么,聂绀弩,这把天青色的、用机栝发箭的强弓射向敌人的则是一枝枝利箭。 聂绀弩横溢的才气不仅体现在创作形式上不拘一格,长于创新,更体现在他面对世事时目光如炬,思想深邃。细读《我若为王》一文,可得窥一斑而略知全豹之妙。  《我若为王》一文,构思新颖奇巧,不落窠臼。作者胸有成竹,技法环环相扣,令读者不得
期刊
孙犁的《荷花淀》的确是篇让人百品不厌的经典之作,就像那碧波万顷的白洋淀,清澄、质朴而又广袤、浩荡。其文落笔舒展,遣语雅致,叙事跌宕,言情真挚,业已成为那时代、那乡土的永远积淀。其中白洋淀女人们的对话,可谓出语浅实而蕴情幽长,细细品味与慢慢咀嚼之,实在是一种芳沁心脾的享受。    话别:缠绵无尽中的理解    月亮升起来了,淀里“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
期刊
这又是一个关于贼的故事。是一个贼和三个画家或者说三个醉鬼的故事,是一个老人和三个青年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三个喝醉的画家逮到了一个贼,醉酒时“判处”贼死刑,继而和贼觥筹交错,最后和贼依依而别。所以,篇名叫做《一个幸运的贼》。  那么,这个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幸运呢?作者在叙述中作了不露声色的交代。虽然三个人都有点儿醉意了,但“唯有普瓦特文头脑还比较清醒点儿”。所以,在三个醉鬼“审判”贼的时候,普
期刊
菊花——悠然的微笑    他走了,挥一挥衣袖,归去来兮。  官场上少了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文坛上迎来了一位因菊花的微笑而醉倒夕阳的田园诗人。  我不能想象,在那样一个物欲横流,金钱、权势至上的年代,陶渊明以何种心情告别维系生存、名望的官场,反而转身来到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在当时的社会,崇尚权势已似乎成了定式,谋权已成为人们求以报国的心愿和途径,而他——宁愿因菊花的微笑而醉倒夕阳的人,却
期刊
在可可西里山谷的万丈峭壁边,疯狂的捕猎者将猎枪残酷地指向最后一群藏羚羊,羊群的前方,横着一道宽阔的山谷,即使是最健壮的公羊也无法越过这山谷。  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一只公羊纵身一跃,另一只小羊随后跳起,踩在公羊的背上,再次跳跃,穿过了山谷,而那只健壮的公羊却义无反顾地跌进了深渊,尸骨无存。  猎人们怔住了,天地也为羚羊们舍生取义的壮举而动容。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种群的延续。身为卑微的动物,它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