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信仰对民族凝聚力所起的作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信仰作为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一个民族的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集中概括。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对民族凝聚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信仰;民族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C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6-02
  一、民族信仰的内涵
  (一)民族信仰的含义
  所谓民族信仰,即指某个特定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基于民族认同而形成的对自己民族及其文化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平时我们所说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等都可说是民族信仰的具体表现。
  (二)民族信仰的内涵
  民族信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精神现象,即民族信仰同任何其它的信仰一样,是一个知、情、意三者统一的体系。首先,民族信仰是一种认知,以文化的方式融合了这个民族所具有的历史、思想、符号以及相应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它作为信仰中的理性成分,集中体现在对民族的认同和归宿以及相应的意识状态,它是确立和形成民族信仰的基本判断尺度和价值尺度。其次,民族信仰是一种情感,表现为民族的成员对族体的情感寄托、民族身份所衍生的自尊、自信以及民族在其精神世界所具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源于民族共同的族际关系,潜移默化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渗透,强化于民族兴衰变迁的切身体验。最后,民族信仰是一种意志,这种意志力量强化并赋予了民族信仰所具有的稳定性、持久性,成为民族信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民族信仰的地位
  民族信仰是民族精神世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质,并不断融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它引导、规范和推动着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一是民族信仰对民族成员社会关系的维系作用。民族信仰作为一种认知,它以文化的方式融合了该民族所具有的历史、思想、符号以及相应的行为和活动方式,维系并始终保持着民族作为社会共同体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二是民族信仰对民族成员行为取向的参照作用。民族信仰为本民族成员的知和行提供了一种基本的判断尺度和价值尺度,调整和平衡着个体成员与族体之间以利益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使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以及相应的整体性、稳定性成为个体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自律”原则。三是民族信仰对民族成员生存理念的支撑作用。民族信仰对民族生存理念的支撑作用在于,它通过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合理性、永恒性的阐释,赋予了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终极性的内在依据。
  二、民族凝聚力的内涵
  (一)民族凝聚力的含义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以民族信仰为内核,在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生活秩序和思想传统及文化方面特定的、集合的、稳定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民族凝聚力的内涵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信仰所内涵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的高度统一。1、从理性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永恒的认同和不变的归属。它在总体上反映和体现了民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民族认识和处理其各种社会关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2、从情感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真挚的热爱和深情的寄托。它集中表现出民族作为理想人格、情感依托和情绪渲染对民族个体心理以及情感的超越与升华,成为凝结民族感情,激发民族的自信与自立,推动民族成员追求其民族整体生存与发展的能动力量;3、从意志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对民族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忠诚,表现出民族的自尊与自强;4、从行为的层面来看,民族凝聚力是民族个体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活动中一种实际的投人和具体的作为。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是民族自为与自立的过程,它需要整合每一个成员的实际力量,形成一种推动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整体力量。
  (三)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既然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1、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凝聚力作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力量,它既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同时,它又对整个民族精神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它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一种思想启迪、精神感召和情感呼应的作用;2、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族凝聚力作为民族内在的主体性力量,它在根本上源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始终推动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与创新。民族凝聚力是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也是民族安身立命的直接动力。只有依托于民族凝聚力,发挥民族创造历史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进步;3、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启迪。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也是民族凝聚力的精髓。民族文化,由于它集中、提炼和浓缩了民族的语言、情感、传统、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表现其生存与发展的特质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共性,从而能够消除因地域條件的不同,政治资源的不平衡,社会发展程度的不一致等因素所带来的差异、对立与分歧,在本民族内部形成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形式和社会意义的重要载体和共同基础。正因如此,民族文化既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感召,也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启迪。这种文化的启迪,既是一种习得的传承,也是一种摒弃的升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以及民族文化对其民族成员的影响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民族信仰对民族凝聚力所起的作用
  民族信仰作为知、情、意、行的统一,它在本质上、整体上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建构了一种基本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并实际地成为一种凝聚民族个体的主体性力量,推动着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推动着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保持着民族作为人群共同体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民族信仰对民族凝聚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民族信仰直接制约着民族凝聚力的生成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源于包括共同的信仰、文化传统、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社会政治甚至外部威胁等多种因素。其中,民族信仰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内核。因为它把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这一安身立命的内在要求融会到民族的理性、情感、意志和行为之中,在其种族的延续和文化的积淀中,不断通过其对民族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制约和规范,逐渐内化为维护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价值和目标取向,使民族内部的团结和统一成为民族实现其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并在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真正的民族凝聚力在本质上是民族信仰的直接表达,也是民族信仰的直接体现。   (二)民族信仰是民族凝聚力内在的支撑力量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过程,并通过民族经济、民族政治以及民族文化的实践活动,演变为处理民族个体与民族共同体、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关系的社会历史活动,并由此而构成了民族生存与发展条件及其过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各民族对其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各种条件以及关系的处理,影响着各民族作为共同体的前途和命运,甚至决定着各民族及其国家的兴衰变迁。纵观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条件的支持外,还必须有坚定的民族信仰。无论是民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只要民族政治真正纳入到国家政治体系,民族信仰就能够起到对这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民族、本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饱受国外列强的入侵,经历了落后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为维护民族的生存,为捍卫民族的尊严,众志成城,顽强抗击,最终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力量。这种力量靠的就是民族信仰的支撑。正如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指出:“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民族信仰指引下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
  (三)民族信仰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石
  民族凝聚力既不是一种偶然发生的事情,也不是一种暂时出现的现象;它既不是一种狂热的情绪宣泄,也不是一种盲目的情感冲动。民族凝聚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变得强化或弱化,但只有民族信仰对民族凝聚力具有最深远、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它把民族生存與发展这一最高价值和目标,融会到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行为之中,贯穿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始终,使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一种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力量。比如,从民族的情感因素来看,民族凝聚力表现为一种凝聚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情感的心力。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指出,情感是决定包括民族在内的人类活动的动力因素,是一个主体创造价值的行为基础。民族力量的凝聚正是依托于对民族的情感,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种对民族的情感是民族信仰、民族行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环节,是一种深层次的心智现象,具有认知性和批判性,并通过民族切身的生存与发展的体验得以凝聚和升华。因此,民族信仰本身因族体内部的天然联系而具有追求族体和谐、统一的品质,其对族体的认同与认可,能够产生一种自然的并不断呈现自觉特点的整体性观念,形成其作为整体的情感纽带。因此,在这种民族情感的渲染下,民族凝聚力能够不断地得到强化。
  (四)民族信仰是推动民族凝聚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族信仰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民族文化心理和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它也必然随着民族在实现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活动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民族凝聚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任何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客观现实性和无限递增性,始终决定并推动着民族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创造,使民族信仰所包涵的价值和目标不断地具体化为一种现实的、历史的活动,使民族的整合力量得到加强。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就是因为在其对民族带有根本意义的理性界定中,民族作为人群共同体的社会形式还远未终结,民族所具有的历史渊源(就是在以国民或公民身份来确定其社会性的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还远未中止,因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仍然是以历史主体的角色来进行着创造历史的活动。在这一前提下,民族社会实践也必然在其活动的形式上、活动的空间上得到拓展,民族整合的方式、途径以及民族整合的内容、层次也会获得新的发展。比如,在民族内部成长起来的重视人际、人伦的社会生活理念,与人为善、睦邻友好、协和万邦、天下太平的道德境界和社会理想,都赋予了民族凝聚力新的内涵,也使民族凝聚力进人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2]周平.民族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彭时代.宗教信仰与民族信仰的政治价值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4]穆殿春,林均昌.民族政策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5]王泠.论韩民族独立运动对其民族凝聚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1996.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应当掌握教学模式的方向,而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知行统一的人才。当代出现的各种道德教育理论都只注意了增加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的能力,分析寻找价值原则以及改变学校道德教育环境等方面,而忽视了实施行动的训练。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到知行合一,也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能有更好的实际效果,激发广大学生更大的积极性,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做一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面对当前严重的就业危机,给了人们反思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机会。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基础上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时,应加强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以个性化就业指导促进创业教育。  关键词:个性化;就业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35-02  一、以个性化就业
期刊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很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的侧重有很大的区别。探讨了GIS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GIS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GIS;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48-0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
期刊
摘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深入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推进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安全稳定常态化管理的选题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出要积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安全稳定;常态化;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0-
期刊
摘要:由于各种不良思潮的涌入,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上产生了严重错位和倾斜,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理清思路、改革创新,完善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体制,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具有健康心理、高尚人格、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思想工作;高职院校;教育对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期刊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吸纳新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在介绍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从而运用社会的理念和方法,构建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改进方法,更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
期刊
摘要:After year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 found a new method which maybe will be more useful in learning English words. That is “turn the unknown to the know” — by means of the words
期刊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开启了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新的里程碑。在培养目标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要体现与本科、专科类人才的差异,不仅要突出实践型、应用型,更要坚守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注重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的目的,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与创新;高层次人才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环境资源问题是诱发战争的因素之一,而战争又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战争与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推进建立和完善战争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战争;环境;伦理;资源;和平  中图分类号:D0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2-02  一、战争  (一) 德国军事史学家克劳塞维茨在他写于1918—1930年的《战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人民作出的正确选择,它符合中国基本国情,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等举措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