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叶走出去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美寿”是日本的福神名,讨喜的五短身材令人印象深刻,而作为曾经担任台湾区制茶公会理事长、目前也兼任台北市茶商公会顾问的黄正敏,与这个名字也颇有因缘。
  黄正敏早年毕业于台大法律系,自以为从此可以驰骋法界或政界一展抱负,却在毕业后被父亲硬生生抓回家投入茶叶商海。他坦承,尽管当时充满委屈,十分不愿意,但听父亲说从此就可以开名车、上酒家、挤入“上流社会”(比较起当时在法院上班的同学,每月五百元微薄的薪资且骑自行车上班),心情也就雀跃而平衡了起来。
  黄正敏的父亲原本是木匠,不甘心“就这样过一生”的他,21岁那年来到新竹横山的“沙坑制茶厂”从事茶叶中介。为了让茶商大老板们能够轻易记住他的名字,他帮自己取了个“ABC”的名号,这名字的发音不仅与日本福神惠美寿相同,五短身材的他也跟惠美寿的模样差不多。果然,这个名号给他带来了好运,从此他纵横茶厂与茶商之间,业绩扶摇直上。
  黄正敏回忆说,当时台湾经济尚在萌芽阶段,出口仍以农产品为主,尤其以茶叶为大宗,因此富者多为茶商。而台北茶商间的应酬也几乎不离大稻埕的酒家,夜夜笙歌的包厢内几乎都是茶商天下。因此黄正敏打趣说,酒家文化与台湾茶产业早期的发展“关系密切”。
  上世纪60年代,沙坑茶厂接受黄父的建议增加精制设备,厂房也扩充至全亚洲最大,因此不必再经过精制厂即可精制成品,而黄正敏因英文很好,故而直接负责接单外销。当时包括他在内的台湾茶界第二代精英们,每天提着装满茶样的手提箱远征世界各国,开拓市场。黄正敏颇为得意的是,自家的茶叶最多时曾同时外销63个国家,不仅让台湾茶在全球扬眉吐气,也为台湾赚取了相当可观的外汇。
  1976年黄家买下了沙坑茶厂。1980年黄正敏的父亲过世后,茶厂正式打出“惠美寿”的名号,这名号代表恩惠,美丽与长寿,并藉以纪念黄父。
  从1945年建厂至今,“惠美寿”位于关西的沙坑制茶厂左侧与金碧辉煌的二层土地庙紧紧连接,十分独特而抢眼。黄正敏说包括土地庙以及对面沙坑国小的礼堂等。都是由“惠美寿”出资兴建,回馈乡里。真正走进沙坑茶厂厂房大门后,才知道什么叫做“亚洲最大”了,占地共9000平方米,挑高的四层中庭,足以容纳数座篮球场,四周层层盘盘的机具、车间以及满坑满谷的茶品堆积如山。一旁揉捻机铿锵作响,而封装机与运送履带则忙着出货。尽管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今日,“惠美寿”的茶叶仍能维持一定的出口量。“让茶叶走出去!”始终是黄正敏一生打拼的目标。
  在台北宁夏路的门市,“惠美寿”也显得与众不同,所有销售的茶品都以标示清楚的橱柜分隔,并图示各项茶类的制作方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除了台湾茶外,“惠美寿”也进口日本绿茶、玄米茶,以及印度、锡兰、肯亚等地的红茶,其中有多数在台湾拼配加工。黄正敏说“茶因为有文化,才能植根在农业,茶产业更需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可大、可久”。
  鉴于近年台湾茶深受国际人士喜爱但却对台湾茶特性不甚了解的现状,黄正敏在担任台湾区制茶公会理事长期间,在农委会的辅导下,开办了受众为洋人的《台湾乌龙茶初识研习班》,专门教导他们认识、学习并品饮台湾茶,使得原本只知红茶与绿茶的外籍朋友对台湾乌龙与包种茶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能泡出一壶好的台湾茶。而针对台湾人则开办《茶叶从业青年培训班》,并委托茶叶改良场开办《茶叶质量鉴定教育训练班》。
  黄正敏说台湾茶是非常有机会的产业,台商与其到中国大陆或东南亚种茶,不如直接进入先进国家卖茶。他认为全世界茶产量35075吨,全台湾也只有1900吨,比例不到1%,想要在全球化趋势中占有一席之地。应可援用过去台湾茶的发展经验,去造福第三世界国家,并走向发达国家。缘此,黄正敏毅然远赴不产茶的美国,于加州洛杉矶成立ABC茶叶公司、建立茶厂,茶叶原料则来自中国、越南、肯亚、锡兰、印度尼西亚等地,自行拼配、精制、加工后。统一使用ABC品牌再销往美国各地。他表示,目前加州有八成以上的餐厅皆使用ABC的茶品,超级市场与礼品也不在少数。而ABC茶叶公司也是全亚洲唯一在美国设立的制茶工厂。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有品茗馆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喜欢茶,对如何创作“茶汤作品”有想法、有热忱,需要有片新天地泡茶让大家享用,梦想在这块园地耕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茶法(认识各种茶、茶具、水,然后制定冲泡方法及程序)、茶谱(享用茶时加入吃什么茶食、怎样吃的安排)以及茶道生活(为配合茶法和茶谱而延伸至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要求);其次我们不想只是盲目继承或被捆绑在既有的传统茶业里,即在茶叶、茶具商店或餐饮茶馆工作(无论
期刊
关于“茶马古道”的电影、电视有很多部,不过能让人记住、感觉耳目一新的也就三两部。最近刚刚看完前几年韩国KBS、日本NHK两家大型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内涵丰沛信息量充实,在写实的基础上剧组和马帮一起穿越艰难险阻,经历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及其身后村庄、亲人的生活,像是一次实地考察,让人顿生虔诚的感慨。  《茶马古道》跟田壮壮导演的纪录电影《茶马古道·德拉姆》是两种感觉。外媒眼中的茶马古道,写实
期刊
什么是茶道艺术家?  茶道艺术家是以泡茶与茶汤作为媒介,用以表达茶道艺术的茶道艺术工作者。这与画家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表现绘画艺术,音乐家以声音表现音乐,舞蹈家以肢体表现舞蹈艺术是同样的概念。但茶道艺术与绘画、音乐不太一样,它应用的媒介(茶叶与泡茶者)受约于自身的质地与风格,所呈现的茶汤作品与泡茶境界无法超脱茶叶与泡茶者太多。它不像绘画与音乐,虽然绘画颜料与乐器也多少制约了艺术的表现,但它总是单纯的一
期刊
古人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认为,品茶需要一种气势如虹的佳境,更需要一种虚怀若谷的心境。  曾几何时,闲暇之余,一群茶友散坐斗室,奏一曲梵音,沏上一壶茶,煞有介事对其评头论足。偶有不服者,于囊中深处,掏出一包所谓的好茶,傲然掷入壶中,待茶昧溢出。虽众人唏嘘,唯他陶醉,此景常有之。当然,也常遇好茶,引众人垂涎,回味悠长。也常有,斗茶斗到至酣至醉,不知归处。或
期刊
庭院清雅,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一番清风,一番细雨,一番乐音韵悠长。  院中静坐,一盏香茗,情思爽然,回味不曾惊艳的旧时光。  那不是飘逸在浮云之上的洒脱,不是激情万丈的豪迈奔放,而是淡然平和、归于心的宁静。  黄昏院落,遥岑远目。  幻想一处桃源,一方净土,心能落下。  寻寻觅觅,黄昏院落,茶与韵律点滴霖霪,涤荡一切积聚在心头的坏情绪。  宁心静气间,韵语三弄,花语缱绻,心意浓。  倦目醒,琴
期刊
赊店就是现在的社旗。  论起古镇的历史,可将史册一直往前翻到汉朝。  话说西汉末的那一年,群雄大战。西汉皇族刘秀战败,带领一队人马落魄而逃,人困马乏,逃至一古镇酒馆,众将狂饮,精神倍增,共议再举大事。酒过三巡,大计商定,唯缺帅旗。刘秀走出酒店,抬头见一酒幌在潇潇北风中飘荡,正中一个大“刘”字,大喜: “天助我也!”遂除酒幌为帅旗,一路征战,所向披靡。起兵南阳大战昆阳,建都洛阳。称帝后念“刘”记小
期刊
每年的这个时间,是属于城市生活的寄居者们异常烦躁的季节,无论是外在的处事表象,还是内心拂动的荡漾涟漪,如同一场不可扑灭的火。或者这场莫名的火可以有个好听的名词,叫“欲望”。而漫长的穷冬之尽,阳光和美的新绿来临的时候,这欲望的彰显,引发的是无限的烦躁。  可是,有谁想过这种烦躁来源于哪里?其实很简单:春天来了。  江浙沪的朋友来信息询问今年春茶的情况,问我今年啥时候上山定制茶,大家要求均分。其实,春
期刊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东经110°、北纬30°区域的湖北省十堰市,连绵广大,达400余里。它与诸葛亮当年隐居的隆中毗邻,和神秘原始的神农架相依,以恢弘的古代建筑群落和玄妙的道家太极文化闻名于世。徐霞客曾盛赞其清秀幽奇,有“七十二峰朝金顶,二十四水蔚月明”。明时为皇家道场,曾是“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有无与伦比的辉煌。  2011年10月,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致力于推广武当
期刊
茶客有两种。在茶馆饮茶的顾客,典故有“我且在这阁子里歇一歇,若有茶客来时,着我知道。”(元·马致远《岳阳楼》);或是经营茶业的商人,诗云“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樯。”(宋·林逋《无为军》)。  茶客有百态。芸芸众生相,形态各异,茶人也是如此。曾听人说,同一款茶在不同的泡茶人手里,滋味香气竟不相同。后来分析原因,因为第一位冲泡此茶的人用紫砂壶泡。而且久浸后出汤,滋味苦涩,第二位则用白瓷盖碗杯泡
期刊
地处闽东北交界处的屏南县,因奇山秀水的壮美之姿闻名遐迩,尤其是以白水洋为首的鸳鸯溪风景区更让游人趋之若骛。来到这里不但可以欣赏到美景,勤劳聪慧的农家人制作的泡蛋茶一定会让每一位旅客印象深刻。一道独特的地方美食,也许没有想象中的金贵,却展示了乡村人淳朴的待客之道。屏南的历史文化更是借籍这小小的一碗蛋茶而千古流芳。  据当地乡亲介绍,制成的蛋茶犹如一朵盛开的黄菊花,不但形好、味更美。首先要选用新鲜的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