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将2020年特殊时期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教育心理学课程线上教学实践进行梳理,以期为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心理学在线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教育心理学;学习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28-02
一、背景
我国高校教学形式大多以教师讲授教学、学生接受学习进行。这种单向的教学形式,易造成学生走神甚至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2020年初,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我国全体高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过程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1]。校园、教室变成电脑、手机,互联网成为教学的重要媒介。这一紧迫的转变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特殊时期的新挑战。
超星学习通是一款面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作为教与学两大主体,学生可以在客户端上完成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提交作业、接受测试等。教师能够通过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报告,便于其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有效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同时,在学习页面还能实现师生与生生的良好互动,能够大大提升沟通的时效性,推进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良好应用。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还应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2][3]。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应当促进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还应当促进学生在胜任教师角色的职业能力养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4]。由于学时有限,而课程内容较多,一些知识点较为抽象难懂,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线上教学,在教学之前,任课教师对这门课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线上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线上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并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加以体现。经过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实践,教育心理学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进一步对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了直观的新的认识。本文对该课程在线教学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试图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
二、教学资源建设
由于在线教学对师生网速、网络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为避免出现信号中断,影响教学进程和课堂效果,本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是课前录播+课中在线讨论、答疑的形式进行教学。每次课前上传3~4个课程录播视频,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每个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另外,除了该门课程所选教材之外,在课前还上传了其他与本课程相关的电子资料供学生查阅、预习与巩固复习。
由于线上教学不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实时互动这一特殊性,录播课程的准备过程不同于平时上课,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并保证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每次课程,教师不仅需要提前录播课程,还要提前准备在线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能够对上课过程进行监测、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相关内容,课后还需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补充回答,以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线上教学实施
线上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线上评价与反馈环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分别加以体现。
(一)课前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布置相关教学任务,让学生完成与本次课程相关电子教材等相关课程资源的学习。期间,任课教师通过线上分享学生优秀学习笔记,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考查与巩固学生各章節课程掌握情况,本课程还穿插开展了章节测试活动。在每次课程正式开始之前,针对学生对上次测试或作业错误率较高或存在疑问较多的题目进行线上讨论与解析,帮助学生进行相关错误观念的转变。
(二)课中
1.教学过程
课程正式开始后,首先让学生按序完成本次录播视频的学习,每个视频之后都附有对应该视频的课件及电子教材。为了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脱节,在观看视频时教师与学生同步进行。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网络不佳或记笔记导致的学习时间滞后,在每一个视频结束后稍微延长几分钟,再开始后续在线讨论、测试、抢答等教学互动活动。
2.在线互动
在每个录播视频观看完成之后,教师都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保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监测。互动活动大都在学习通班级群聊里进行。于每个视频结束后,打开班级群聊,通过语音或文字提醒学生加入,并通过学习通发送“签到”“抢答”“选人回答”或“测试”等活动指令。
3.在线监测
学习通系统对于学生的签到、抢答、测试、选人回答以及任务点完成情况各环节都会进行在线记录和监测,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掌握情况可以直接在系统相应环节的统计数据里有所体现。教师可根据监测指标对学生进行教学预警,如本课程教师会定时向任务点未完成80%的学生发送教学预警提醒。
学生的上线情况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可以运用学习通在线签到功能以及任务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了解。本课程教师的做法是,在线讨论过程中随机挑选时间采取签到或随机选人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除了可以考查学生出勤率,还可以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基本上,学生的签到和问题回答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并且出勤率和问题回答正确率也都普遍较高,说明学生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采取这种方式,也保证了学生在线教学的效果。因为学生如果不在线或是没有注意听,较容易错过随机进行的签到和提问环节,故而此方式间接起到了督促学生认真听讲的作用。 (三)课后
任何课程都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获取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的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将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后,通过课后布置作业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本课程作业在学习通上开启了限时提交功能,也会根据特殊情况适时开启“加时”功能,以便教师对学生学习开展过程性评价。课程教师发现,教师评分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强化作用。学生十分关心教师的加分情况,甚至提醒教师加分,这体现了学生对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总结
在线上教学开展过程中,课程教师从起初的各种困惑到后来慢慢熟悉,再到后来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组织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成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的原因之一在于课程线上讨论环节的良好进行。对于思维活跃的“90”后、“00”后,他们乐于思考和表达,仅仅依靠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并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本课程教师在互动环节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学生就特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等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比让学生直接获取现成的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意义知识的建构。
课程中通过学习通班级群聊里发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等形式进行讨论与答疑,并针对学生的讨论及回答进行加分强化,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
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激励,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讨论过程中,平时不愿当众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文字的方式参与讨论,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同学生的不同假设和观点、知识与思想进行了充分的碰撞,这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有助益。并且,线上讨论使学生有机会在独立的环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能够提高其思考的深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讨论,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解答,师生有了更多的互动,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或错误。本门课程师生之间关于知识的交流甚至延伸到课后,学生会主动通过私信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探讨,使得问题越辩越明,最后又会形成一定的系统知识反馈给学生,引发学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线下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特殊时期教育心理学课程线上教学过程进行梳理,结合线上教学的实践,总结线上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所特有的优势。高校教师应继续积极探索,积极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结合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在丰富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丽燕,张波,韩海晓.基于“学习通+腾讯课堂”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153-156.
[2]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80-83.
[3]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5):84-88.
[4]张颖群.基于泛雅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20,36(5):15-17.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教育心理学;学习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28-02
一、背景
我国高校教学形式大多以教师讲授教学、学生接受学习进行。这种单向的教学形式,易造成学生走神甚至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2020年初,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总体要求,我国全体高校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过程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1]。校园、教室变成电脑、手机,互联网成为教学的重要媒介。这一紧迫的转变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特殊时期的新挑战。
超星学习通是一款面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作为教与学两大主体,学生可以在客户端上完成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提交作业、接受测试等。教师能够通过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报告,便于其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掌握,从而进一步有效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同时,在学习页面还能实现师生与生生的良好互动,能够大大提升沟通的时效性,推进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良好应用。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除了应当注重知识的更新,还应能够根据各种条件变化,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2][3]。教育心理学课程作为心理学专业师范生的专业基础课,不仅应当促进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还应当促进学生在胜任教师角色的职业能力养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4]。由于学时有限,而课程内容较多,一些知识点较为抽象难懂,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线上教学,在教学之前,任课教师对这门课进行了教学资源建设。线上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线上评价与反馈等环节,并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加以体现。经过一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实践,教育心理学课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进一步对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有了直观的新的认识。本文对该课程在线教学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试图为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视角。
二、教学资源建设
由于在线教学对师生网速、网络稳定性有较高要求,为避免出现信号中断,影响教学进程和课堂效果,本门课程主要采用的是课前录播+课中在线讨论、答疑的形式进行教学。每次课前上传3~4个课程录播视频,为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每个视频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另外,除了该门课程所选教材之外,在课前还上传了其他与本课程相关的电子资料供学生查阅、预习与巩固复习。
由于线上教学不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实时互动这一特殊性,录播课程的准备过程不同于平时上课,要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并保证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每次课程,教师不仅需要提前录播课程,还要提前准备在线讨论、随堂测试、课后作业等能够对上课过程进行监测、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相关内容,课后还需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并针对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补充回答,以保证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三、线上教学实施
线上教学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线上评价与反馈环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分别加以体现。
(一)课前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布置相关教学任务,让学生完成与本次课程相关电子教材等相关课程资源的学习。期间,任课教师通过线上分享学生优秀学习笔记,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考查与巩固学生各章節课程掌握情况,本课程还穿插开展了章节测试活动。在每次课程正式开始之前,针对学生对上次测试或作业错误率较高或存在疑问较多的题目进行线上讨论与解析,帮助学生进行相关错误观念的转变。
(二)课中
1.教学过程
课程正式开始后,首先让学生按序完成本次录播视频的学习,每个视频之后都附有对应该视频的课件及电子教材。为了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脱节,在观看视频时教师与学生同步进行。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网络不佳或记笔记导致的学习时间滞后,在每一个视频结束后稍微延长几分钟,再开始后续在线讨论、测试、抢答等教学互动活动。
2.在线互动
在每个录播视频观看完成之后,教师都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保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进行监测。互动活动大都在学习通班级群聊里进行。于每个视频结束后,打开班级群聊,通过语音或文字提醒学生加入,并通过学习通发送“签到”“抢答”“选人回答”或“测试”等活动指令。
3.在线监测
学习通系统对于学生的签到、抢答、测试、选人回答以及任务点完成情况各环节都会进行在线记录和监测,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掌握情况可以直接在系统相应环节的统计数据里有所体现。教师可根据监测指标对学生进行教学预警,如本课程教师会定时向任务点未完成80%的学生发送教学预警提醒。
学生的上线情况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可以运用学习通在线签到功能以及任务点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了解。本课程教师的做法是,在线讨论过程中随机挑选时间采取签到或随机选人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考查。采用随机的方式除了可以考查学生出勤率,还可以通过此方法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基本上,学生的签到和问题回答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并且出勤率和问题回答正确率也都普遍较高,说明学生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采取这种方式,也保证了学生在线教学的效果。因为学生如果不在线或是没有注意听,较容易错过随机进行的签到和提问环节,故而此方式间接起到了督促学生认真听讲的作用。 (三)课后
任何课程都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获取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的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将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后,通过课后布置作业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本课程作业在学习通上开启了限时提交功能,也会根据特殊情况适时开启“加时”功能,以便教师对学生学习开展过程性评价。课程教师发现,教师评分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很大的强化作用。学生十分关心教师的加分情况,甚至提醒教师加分,这体现了学生对线上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总结
在线上教学开展过程中,课程教师从起初的各种困惑到后来慢慢熟悉,再到后来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组织教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促成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的原因之一在于课程线上讨论环节的良好进行。对于思维活跃的“90”后、“00”后,他们乐于思考和表达,仅仅依靠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并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本课程教师在互动环节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引导学生就特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等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比让学生直接获取现成的知识更有助于他们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有意义知识的建构。
课程中通过学习通班级群聊里发文字、图片、语音、小视频等形式进行讨论与答疑,并针对学生的讨论及回答进行加分强化,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
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与激励,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讨论过程中,平时不愿当众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采取文字的方式参与讨论,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同学生的不同假设和观点、知识与思想进行了充分的碰撞,这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有助益。并且,线上讨论使学生有机会在独立的环境中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能够提高其思考的深度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讨论,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解答,师生有了更多的互动,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欠缺或错误。本门课程师生之间关于知识的交流甚至延伸到课后,学生会主动通过私信的方式与老师进行探讨,使得问题越辩越明,最后又会形成一定的系统知识反馈给学生,引发学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线下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特殊时期教育心理学课程线上教学过程进行梳理,结合线上教学的实践,总结线上教学相比于线下教学所特有的优势。高校教师应继续积极探索,积极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结合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在丰富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丽燕,张波,韩海晓.基于“学习通+腾讯课堂”线上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0(44):153-156.
[2]李宏亮,赵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课堂教学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6(5):80-83.
[3]田爱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转变与综合素养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5):84-88.
[4]张颖群.基于泛雅教学平台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20,36(5):15-17.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