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戏法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一袋小食品给刚刚两岁的小可爱,“这是干什么用的呀?”小可爱的回答很朴素,“吃的呀!”周日中午,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疯玩后回家,给他端上一盘三鲜水饺,他一口一个扫荡干净后,拍拍肚皮,“饱了!”饺子这个食品是用来充饥的,又一个标准答案。结婚一周年,小两口去饭店小庆。老公想点扣肉,媳妇不准,“你都见胖了,还吃肉?”老公央求,“就吃两筷子,真就两筷子!”在老公这儿,扣肉这个食品是用来解馋的。
  长久以来,人们对吃的喝的,差不多就这3种基本认知。后来,人类聪明起来,把这些东西统统称为食品,且还主谓宾定状补地做了定义。
  《食品安全法》解释: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原料以及按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解释:食品,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種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够准确、够全面,但也够枯燥的,非专业人士怕看不下去。人们还是按几千年的基因遗传,把食品定义为可吃的、充饥的、解馋的。
  今年元旦前,看一商场的车厘子不错,遂买了一斤。媳妇女儿都说好吃。还用说,近70块钱一斤呢!女儿说没吃够,转天,媳妇又去买了一斤。她图便宜,买的是40多块钱一斤的。女儿吃了一个就不吃了,太难吃了,没我爸买的好吃!你看看,这人的口味一给吊上去,就下不来。
  现在差不多每个人都说现在的东西没味儿,肉没肉香,菜没菜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好了,想吃啥都能吃着,天天鱼,顿顿肉,口味被吊上去了,味觉嗅觉等提高了,嘴也就刁了。
  记忆中,最好吃的饭和菜是妈妈做的焖饼和炖小杂鱼。
  所谓焖饼,是两块面,抹上油,擀一起,薄薄的,烙好后切条;菜码通常是豇豆、白菜,跟肉一炒,加点水,把饼丝铺上,改小火焖;其间倒少许醋和香油于小碗里兑成汁,待饼和菜焖得没汤了,揭锅,把汁倒入,一通搅拌……不瞒你,在电脑上敲出这段文字时,我咽了好几次口水。
  所谓炖小杂鱼,并非鱼叫小杂鱼。那年代穷,鱼少且贵,便拣便宜的买。小杂鱼就便宜,什么鱼都有,也就成人手指长,堆席子上卖。别看这是杂牌鱼,但炖出来那叫香,一眨眼,俩窝头、一碗高粱米饭进肚了。
  母亲早没了,忽一日,自己试着做起焖饼,用的菜码是蒜苔。跟豇豆和白菜比,蒜苔当年可是细菜。但是,不好吃,真的不好吃。又一日,跟朋友在饭店发现有炖小杂鱼,便叫了一道,但是,真的,还是不好吃。
  什么都变了,饼、菜、鱼、饮料,还有我们的口味和心态。以前我们喝东西吃东西,想法只是:这瓶汽水真酸甜,好喝;这盘扣肉真熟烂,好香;炖云豆味儿真足,好吃。目的只一个:把肚子喂饱。现在,人们的胃口在被山珍海味填满后,便开始挑食,且挑得非常富有时代特点。
  你请哥们儿去饭店吃饭,哥们儿点了一盘廉价的木须木耳。别以为他是为你省钱,他是为自己着想,“这雾霾天,吃点儿木耳好,清肺。”
  男朋友第一次登女朋友家门,给二位老人拎来一箱大闸蟹,这得要不少钱啊!可未来的岳母不敢吃,“螃蟹真是好东西呀,可我脾胃虚寒,不能吃。螃蟹性寒。”她也不让丈夫吃,“他有心血管病,也不能吃螃蟹。”
  朋友到你家,看见一大堆孩子吃的小食品,准会跟你急,“你就让孩子吃这个?又是添加剂又是色素的,你不知道啊?你是他亲爸不是?”
  今天、现在、当下,食品,何以在人心目中变成这般模样?
其他文献
有位同行说过,记者的任务顺利完成,有很大一部分功劳要算在采访对象身上。对方首先要愿意接受采访,其次愿意倾诉,结束了又不會提出干涉性的要求,这样的对象十分难得。很多记者之所以焦虑,就在于可控性不在自己手。  年前,都是企业生产任务紧张的时候,也是采访最难约的时候。现在举国上下都在热议大国工匠,我们也想趁热多推出一些典型,于是我四处打电话约访。  起初,我想采访的是一家油田企业的工匠,他是国家级技术大
期刊
曹德旺称:中国除了人便宜,啥都比美国贵。财政部官员回应: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其间,辽宁通报9起涉企收費违规典型案件。这很像一部卖座大片,该有的元素都有了,接下来,如何减少甚至杜绝涉企违规收费,就看相关部门怎么做了。但愿多年后,曹德旺式的惊曝别再出现。
期刊
某年护士节,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漂亮护士,护士张口闭口“我们这些白衣天使”。以为是口误,并未在意。前不久上网查资料,偶然发现,自称白衣天使的现象还真不少。比如,某地在护士节时搞征文,多文标题竟然都是:我们是白衣天使。在安徽卫视节目《超级演说家》第二季第十二期,演讲者尹凤龙两分多钟的演讲中规中矩,未出任何纰漏,但电视台打出的字幕标题竟也是:我是白衣天使。这真是让人贻笑大方。“白衣天使”是敬词,只能用于
期刊
“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柔情……”这首降央卓玛的《天边》被王阿姨演唱的温婉深情,好像把地平线唤到了身边。KTV里的观众都是王阿姨的家属,今天的试唱会是她特意为一周后的律师行业年会献唱选歌举办的,评委除了王阿姨的家属,还有沈阳师范大学附属艺校的声乐教师——赵轩。  2015年开始,赵老师开始为沈阳的中老年人上公益声乐课,王阿姨是他的第四期学员。与其他十几个学员
期刊
清厕400间  现在已很难在城市见到人工掏粪工了,但客运列车上仍有这一职业,他们是在旅客下车、列车停驶后开始工作,通常每5人清理厕所近400间。  每天3000吨  相比售票员、火车司机等,过去的火车掏粪工这一行当真是“脏得厉害”。以前,火车上用的都是直排式厕所,粪便等污物直接洒落沿线,气味难闻,也成为疾病传染源。据统计,按每人每天排放0.5公斤粪便、1.5公斤尿液计算,那时全国每天抛撒在铁路两侧
期刊
关于人与吃的关系,费尔巴哈的名言“人是他所吃的东西”虽然非常哲学,但远不如中国古语“民以食为天”来得直接和朴素。这或许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今年元旦过后,习近平就食品安全工作指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緊而又紧。国家主席既已发话,说明这个工作已非常急迫,急迫定是缘于问题非常严峻,既如此,理理国人与食品的新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期刊
前不久,作家蔣子龙刊文提起一件旧闻:2013年11月8日,德国主流报纸报道了中国青年工人张磊。他获得了德国大众集团的“最佳学徒工奖”,大众集团总裁亲自授奖。蒋子龙这是给中国的工匠热添柴。但更深层的意思可能是:要想中国多出工匠、大工匠,要从徒工开始。
期刊
食也是药,药也是食。所谓药食同源,最早出于《黄帝内经》,意思是许多食物也是药物,它们之间无绝对分界线。古代中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中,认为每种食物也有“四性”“五味”。  后来,药食同源这一理论,变成了实用层面上的药食两用,即:某些东西可以作为食品食用,又能做药材治病,比如丁香、刀豆、八角茴香、小茴香、小蓟、马齿苋、火麻仁、代代花、玉竹、余甘子、鱼腥草、茯苓、沙棘等。卫生部曾
期刊
国人何以不把食品当食品,却当成补药、禁药和毒药?原因有六。  一、长寿预期。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想多享受几年,亲眼看儿孙长大出息。因此,不光要讓食品填饱肚子,也要从食品中摄取最大营养,又要防病从口入,更要远离毒食品,让自己有一个好身板。  二、健康焦虑。一旦有人生病住院,尽管有医保托底,但各类费用加一起,花销依然巨大,家庭每个成员都会受极大影响,生活品质会骤然降低。况且,真要得了不治之
期刊
关爱琴的女儿25岁,今年“十一”结婚。她一直觉得孩子身体虚,为给女儿今后的生育打基础,3年多前,她经过网上查证、广场舞大姐咨询等一系列紧张调研后,认为该给孩子补一补。补什么呢?胡萝卜素。从那以后,不管是煮粥,还是烧菜,她都会切一些胡萝卜丁或片扔进去;隔上三四天还会包胡萝卜馅的蒸饺。丈夫老逗她,“你这是把胡萝卜当补药了。”  以前,关爱琴在沈阳锻压机床厂开天车,现在是标准的家庭主妇。她说,“老头儿下
期刊